南郑青山沟袁氏四修族谱简介 ![]() 【编修时间】 公元二〇一六年十一月至公元二〇二一年五月 【人口信息采集】袁公裕 【主编】 袁公学 【副主编】 袁力 【堂号】 敦本堂 【卷数】 一卷 共印二百六十本 【版本】 电脑排版 【始祖】 学渊公 【始迁祖】 自上公 【字派】厚贵文和忠,从惟子才宗;德景克弥永,兴绍继祖翁;世守自立志,居国在三公;方前孔孟道,英结达九龙。 南郑青山沟袁氏四修族谱序
窃维谱牒之有,可稽一族之根本,所以序昭穆、别亲疏、辨长幼,故不可不修,尤不可不续焉。 袁氏之源,始起轩辕,乃帝舜苗裔,系出陈胡,辕涛涂袭祖字为姓,后世去车从袁。故远可溯春秋而上阅数千年,近亦稽春秋而下阅数千年,源远则流长。 吾始祖学渊公,江南和州乌江县人,汝南四世三公后裔,唐庄宗三年进士及第,授长沙府长史;明宗元年迁郴阳太守,因征讨有功,敕封为毅勇将军也。“五母十三子”(学渊公娶五妻,共育十三子),后裔遍天下。惟九子珂公,迁居永兴县东门口丫塘,为古便世族。 南郑青山沟袁氏始迁之祖自上公,字用六,守烈公次子、自聘公弟、自培公兄也。原籍湖南郴州永兴县丫塘十九都早禾岭。乾隆十一年偕配刘,子立纬,姪立续、立缔,媳陈,孙志朝等,由湘经蜀,迁居于陕西南郑青山沟。瓜绵瓞繁,二百七十余载,繁衍十二世九百余人,工农商学兵人才辈出,蔚为大观矣。 自湘迁陕以来,族人无时不想入湘拜祖墓、侦族况、考谱系,或因时局动荡、兵匪横行,或因路遥音杳、通行艰难,惟举望湘南凄然,世代为憾。时欣逢盛世,国家建设日新月异,网络信息畅捷、道路交通便利。公元二〇一四年,历九年网络寻根,终于联上故土族人。二〇一五年十月,袁力、袁靖、袁瑶等驾车二千余里,寻根湖南郴州永兴,于早禾岭祖居堂屋之残垣断壁内放炮点香、燃烛化宝、俎豆馨香、跪拜稽首,久久不起;与族人话家常、问长短、论世系、叙情谊,深夜未歇。捧回故土一把,终圆族人回乡祭祖联谊之梦。 翻阅祖地族谱,多达十余本、厚近一尺。始祖学渊公源流世系、族人居地、祖产坟山、排行字辈、族训家规、士宦名人、族谱修辑等条缕分明,历代先祖生殁葬育记载完整无缺,自上公外迁记录赫然在列。实足补我支族谱之缺、正我支族谱之误。 古人曰:三世不修谱,视为不孝。吾族谱自民国二十七年三修至今已近八十春秋,且幸得故地族谱,续谱可缓乎?二〇一六年十一月,三明与公学及袁力、袁浩、胜恩等人,齐聚青山沟公裕家商议续谱事宜,分职各司,收集人口信息、录入电脑排版、校对审订、乐捐筹资等,有序进行,今即将告竣付梓。 历时近五载,终不负众望,如愿以偿,实感欣慰。抚纸叹息,感念先祖恩泽之流长,佑吾族成功赴湘寻根拜祖;兹谱又成,余等聊慰宽怀。惟冀后世来者,当秉承家训十二条,恪守祖德遗风,隆家报国、克迪前光。是为序。 七世裔孙三明 八世裔孙公学 谨撰 公元二〇二一年五月 |
|小黑屋|手机版|袁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02288号 )
GMT+8, 2025-5-2 01:28 , Processed in 0.169337 second(s), 29 queries .
© 2001-2013 Comsenz Inc.
二〇〇五年五月,在平凉工作的袁龙叔父回青山沟祭扫祖墓、看望族人,问及族谱一事,大家都说在解放后破四旧时已烧光了,连药书都未能幸免,恰巧在场的公学哥说他家保管有一本,大家十分高兴,连忙将族谱请到周家坪复印店复印了四本,袁林叔父、袁龙叔父、公学哥及我家各存一本。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由国宰太爷等几代先人编写的《南郑县青山沟袁氏族谱》,第一次看到湖南郴州永兴丫塘十九都早禾岭袁氏世系表,第一次领略到南郑青山沟袁氏始迁祖自上公及子立纬公的丰功伟绩,第一次读到《青山始祖用六公家传》、《直正公家传》等传记。欣喜之余,感触颇多。
二〇〇八年三月春节过后,我细读族谱,当拜读到“入湘拜祖墓、侦族况,藉以考究谱系,惜值戎事旁午,不果乃行,举望湘南,凄然久之”时,不禁潸然泪下。我想,过去寻根条件太差,而今网络科技高度发达,为何不利用网络寻根呢?刚好女儿子涵写完作业,我口述,她上网用她的百度帐号“蓝色的泪”在郴州吧、永兴吧发布了寻根帖子,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郴州宗亲网友回帖了,我与袁冠智、袁立军、袁春华不断讨论交流。
二〇一四年八月,在袁氏吧中我偶然看到湖南省袁氏宗亲联谊会QQ群,我便毫不犹豫地加入进去,并发布了寻根留言,袁氏宗亲网主编袁弘毅宗亲很快与我取得了联系,并将我的寻根文章迅速转发在袁氏宗亲网站、宗亲网微信公众号、湖南袁氏宗亲总会群上,湖南省袁氏宗亲联谊会副会长袁定超宗亲很快发来了“青山早禾(我原网名):你好,我这里有后面六句相同,你是学渊公后裔”,真是惊喜呀!湖南宗亲网友不断增加,我与袁勇、 袁通、袁小平、袁雪峰、袁玲、袁亮、袁晨等宗亲通过网络不断交流。
二〇一四年九月九日下午五点四十三分,“郴州小鸟”(袁小平)发来了“叔叔:难得闲期,中秋回家。细看族谱,咱们同为九房珂公后人无疑,现只欲细究,自到陕至民国二十七年你们共修谱几次,与哪里同修或单独修。你们现在是否有可查族谱?有多少?”的留言,并发来永兴九房族谱图片一张,青山沟袁氏始迁祖自上公名讳赫然在列!青山沟袁氏族谱与永兴九房族谱遥相呼应,早禾岭袁氏与青山沟袁氏同为一脉。甚喜!
二〇一五年十月十四日早上八点整,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青山沟袁氏代表袁力、袁靖、袁瑶、李建华(袁瑶丈夫)一行四人请上《南郑青山沟袁氏民国二十七年族谱》驾车从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大河坎镇油坊街九十六号出发,经湖北到湖南永兴寻根拜祖。
二〇一五年十月十九日一大早,我们首先来到湖南省资兴市蓼江镇秧田村大韩组“大韩袁氏宗祠”祭拜始祖学渊公,中午到达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七甲乡南湾村早禾岭,袁孟枣家门请出了十九都塘坑早禾岭族谱:“守烈公生子四:长自聘(自聘公生子三,长立缉生子一志效、次立缙、三立绅)、次自上(自上公生子二,长立纬、次立积往川)、三自培(自培公生子三,长立缨、次立绽、三立缇)、四自墉”,尽管这些记载与南郑青山沟袁氏民国二十七年族谱上记载的字派、地名、自上公子侄名讳及人数等略有差异,但自上公名讳依然是那么光彩夺目。
午饭后,在永兴九房众多族人的陪伴下,我们在早禾岭历经四百年沧桑的祖屋堂屋内放炮、点香、燃烛、化宝,跪拜祖先。始迁祖自上公等先人离开此地是大清乾隆十一年(一七四六年),这一拜已跨越二百六十九年。我们虔诚地在老祖屋堂屋正门口提取了墙基青砖、门框木块、地下泥土,千里迢迢带回南郑青山沟供奉。
我们一行四人又受袁功郭会长之邀来到湖南郴州袁氏谱会参观学习,当看到谱会收集的各房人丁信息表时,我们便萌发也要续修族谱的想法,于是便索取了人丁信息表样。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我和父亲、公学哥、袁浩弟、小儿胜恩一行五人,带上老谱复印件及空白人丁信息表册、书写文具等回到青山沟公裕哥家商议续谱事宜,易嫂子准备了丰盛的午餐招待我们。自此以后,公裕哥家就成了青山沟袁氏你来我往登记人口信息的集中点,公裕哥克服年迈体弱、出行不便等困难,或步行或乘车亲自到达青山沟袁氏居住的其他村镇登录外迁袁氏人口信息。我也利用电话、微信等方式收集迁居外地家人的信息。经过多方努力,我们终于基本收集齐全了南郑青山沟袁氏三十一房“在”字辈人丁信息。
二〇一七年,恰逢青山沟蓝氏族谱续修告竣颁谱,我们也深受鼓舞,更加坚定了我们续修袁氏族谱的信心。公学哥将陆续收集到的袁氏人丁信息重新按户整理、分别打印后,我们及时将纸质表格送至青山沟公裕哥家,公裕哥又逐一通知各户依据初稿信息校改、补漏、纠错。
二〇一八年,公学哥使用电脑加班加点编辑制作涉及九百余人的世系图、世系表、世系录。
二〇一九年三月,正是续修族谱的关键时期,我们反复校改世系图、世系表、世系录,认真整理撰写谱序等综合性文字资料。
二〇一九年九月,南郑青山沟袁氏家训在全市好家风好家训征集评选活动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汉中市好家风好家训”。
二〇一九年十月七日(农历九月九日),我们在南郑区牟家坝镇寨沟农家乐举行了重阳节孝亲敬老活动,这是南郑青山沟袁氏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首次举办这类家族集体活动。
二〇二〇年八月二十日,共取得外迁四川南江白头滩、铁路坝及四川旺苍在和爷爷后人四房中三房的人丁信息。
二〇二一年四月三日开始,四修族谱清样校对审订工作在青山沟、大河坎两地展开,同时大家积极乐捐印谱所需资金。
抚纸叹息,感慨良多。时间过长,会使很多信息遗忘,造成续谱困难。此番修谱,族人团结一致,群策群力,历时五载,终于二〇二一年五月告竣付梓。虽未精细,然不负众望,如愿以偿,实感欣慰。此谱将起到寻根留本、敦宗睦族、传承优良家风的积极作用,这是我们袁氏家族的一件盛事,可喜可贺。
祖恩浩荡,佑我南郑青山沟袁氏家族瓜瓞绵绵、安居乐业、人才辈出、兴旺发达!
公元二〇二一年五月
查看全部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