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袁氏宗亲网-全球袁氏网上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袁氏源流考

2013-10-16 22:29| 发布者: swxueyi| 查看: 12503| 评论: 0|原作者: 袁明辉|来自: 本站

摘要: 要考证袁氏的源流,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胡公满;为着要说明胡公满的源流,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舜帝,因为胡公满是舜的后裔,所谓“舜后胡公满”;为着要说明舜帝的源流,不得不先提五帝。 一、五帝 “五 ...


    其一:《史记·陈杞世家》: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昔舜为庶人时,尧妻之女,居于妫汭,其后因为氏姓,姓妫氏。舜已崩,传禹天下,而舜子商均为封国。夏后之时,或失或续。至于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以奉帝舜祀,是为胡公。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胡公满,乃舜帝后裔,姓妫名满,是他谥号。他的姓是怎么样得来的呢?这还得从舜说起,舜还是庶人的时候,尧听从四岳的推荐,将二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以观察他的品行。舜命二个妻子居住在妫汭(即现在的山西省永济县,此处是妫水入黄河的地方,也是虞族的聚居地)。舜逝世后,将天下禅让给了禹,禹为表示对舜的尊敬,一方面也是遵循旧例,封舜的儿子商均于虞城(虞城在今天的什么地方呢?有些争议,因为今天河南省商丘市有虞城县,很多人认为虞城在今天的河南省。但据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载商均所封虞,即今之梁国虞城是也。那么虞城应该在今天的山西省。另,据谭其骧主编的《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商时期全图》标注的,也在今天的山西境内。所以,虞城应该在今天的山西省。)商均的后裔后来又有移封于商的,成为商人的先祖。舜的大部分族人向南、北、东方另有大规模的迁徒,有虞氏进入了一个衰落时期。舜有一支后裔叫做遂,一直居住在国都蒲板(今山西省永济县虞乡),遂的后代被封于遂国(今山西宁阳),春秋时被齐国灭掉。另一支后裔在商汤时被封于陈。但总的来说,舜的后裔在夏商的多数时期,是默默无闻的。所以,《史记》说夏后之时,或失或续。一直到周武王打败了殷纣后,派人去寻找舜帝的后代,才终于找到了妫满,于是就将妫满分封于陈(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县),让他供奉舜帝的祭祀。

    其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与其神明之后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以备三恪。

    这段记载更进一步说明了周武王封妫满于陈的原因。虞阏父(又称遏父),是舜帝的后代。在周武王时代,任职陶正。杜预在为《左传》作注时说:当周之兴,阏父为武王陶正。《周礼·考工记》也证明:有虞氏上陶。陶正,是一种官名。西周时,陶器的生产属国家管理,陶正就是专职负责陶器制作的。周武王对虞阏父能够制作陶器供自己使用很满意,嘉奖了虞阏父。又因为虞阏父是舜帝的后代,所以将自己的大女儿大姬许配给了阏父的儿子妫满做妻子,并且将妫满分封于陈。

    将妫满分封于陈,还有另一重意思,那就是以备三恪。什么叫三恪呢?恪,本意恭敬,这里是敬封的意思。古代新的王朝建立以后,为笼络人心,往往给前三个王朝的子孙以王候名号。关于这里的以备三恪,目前有三种说法:其一,《辞源》认为,西周建立后,周武王封舜、夏、殷的后代,也就是陈、杞、宋三国为三恪。其实,这只是一个表面的礼节,杜预就说:其礼转降,示敬而已,故曰三恪。;其二,《礼记·乐记》说: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封帝舜之后于陈。《史记·周本纪》亦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尽管《礼记》和《史记》的记载有些不同,但在封舜后于陈之上却是一致的;其三,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认为,三恪就是三监,周先生在《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印刷版。)中说:武王克商以后,封纣之武庚于殷,使管理殷之余民。……但同时又恐武庚靠不住,乃设三监以监之。三监即管、蔡、霍三国。周先生在这里没有说明的含义,也许,是候补的意思吧!

    三种说法,我比较倾向于第一种。

    封妫满于陈,更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周武王认为妫满不随商纣淫乱,而一直保持与周亲近,是一个正直和有气节的人。《左传·昭公八年》说及胡公不淫,故周赐之姓,传祀虞帝。即是明证。

    是妫满的谥号。是什么意思呢?《逸周书·谥法解》说:保民耆艾曰胡,弥年寿考曰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胡公满是高寿的,但高到什么寿年,我们不知道。

    《慈溪竹江袁氏宗谱·世系前编纪原》(袁兆墀主编,民国十二年版。)有关于胡公满的记载,其谱说:胡公满,阏父子,舜嗣虞思之后。周武王以元女大姬妻之。十三年己卯二月克商,四月诸候受命于周。封满于陈,谥胡公。子二。该谱还载:第二世,申公犀,成王十九年甲辰嗣陈候。

    果如该谱所记,妫满被封于陈是在周武王克商纣的那一年四月。我们首先考证一下竹江谱的可信程度。我认为,该谱所列的一些历史时间,由于没有其他有力的佐证,我们并不敢完全相信,但在封满这一点上还是应该有相当高的可信度,因为结合《史记》、《礼记》等史书关于武王分封的记载,武王分封应该就是在他克纣后不久的时间,所以,我认定四月封之于陈的说法。

    那么,周武王到底是那一年克纣的呢?关于这一点,史界从汉代开始就一直争论不休,据统计,有四十四种说法。一直到2000年,国家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出版的《夏商周年表》才终于确认,武王克纣是在公元前1046年,干支纪年是乙未(而非竹江谱说的己卯)。而且根据这个年表,周成王十九年,应为公元前1024年(丁已)。

 

    也就是说,公元前1046年二月,周武王打败了商纣王,四月,大封诸候,其中,封妫满于陈。周成王十九年,即公元前1024年,胡公满的大儿子申公犀候继承了陈国国君的位置。

    申公犀侯于公元前1024年继承候位,反过来也就是说,胡公满逝世的年份是公元前1024年(或公元前1025年),因为《史记·陈杞世家》说得很清楚:胡公卒,子申公犀候立。

    所以,我确定胡公满逝世于公元前1024年,而且,误差不会超过20年。

    那么,胡公满生于何年呢?目前我们没有发现有关的史料。但确定胡公满的生年在袁氏源流考证问题却又显得很重要,它的重要性,后面还将凸显。

    胡公满的寿年很高,这是可以确定的,但到底享寿几何呢?我们不妨从他的谥号作一番分析。如前所述,保民耆艾曰胡,弥年寿考曰胡。”“耆艾是六十岁以上老人的通称,寿考也是年高、长寿的意思,《诗经·大雅·域樸》:周王寿考,这个时候周文王是九十多岁,所以称之为寿考。综上所述,我假设胡公满享年九十岁,是符合给他的谥号的解释的。

    如果胡公满享年九十岁,那他应该大约出生在公元前1114年。但湖北的袁如启先生认为,如果胡公满生于前1114年,那么,他被封于陈时已是六十八岁。而周武王将女儿大姬嫁给胡公满,应该在分封的前后,将女儿嫁给一个六十八岁的老人,似乎不太可能。我认为如启先生的意见是很有道理的,虽然我们不排除武王将女儿嫁给一个六十八岁的诸候这种可能性(因为古时此类的婚姻多有政治色彩),但此时年龄确实大了一点。而且我进一步认为,武王嫁女应该是在克纣之后分封之前,即公元前1046年二月至四月间。所以,我之前认为的胡公满约生于前1114年是错误的。

    而我们如果假设胡公满享寿七十岁,既符合他的谥号的含义,另外,不到五十岁的诸候娶妻也能令人接受,所以,我将胡公满的出生时间确定为大约公元前1094年。

    胡公满生于前1094年,确定吗?没有绝对的把握。《史记·陈杞世家》说,陈国的第六位国君是幽公宁,根据《十二诸候年表》,他是公元前854年继承君位的,也就是说,他的父亲——陈国的第五位国君慎公圉戎逝世于前853年。而慎公圉戎是胡公满的曾孙,假设慎公享年七十岁,则他生于前923年,那么从胡公满到慎公圉戎每代平均年龄差为(1094923÷41=57岁,即使慎公享年只有50岁,平均年龄差也有50岁,不大符合自然规律。

    但如果胡公满不是生于前1094年,反过来计算,则问题更大。假设慎公生于前923年,如果按每代平均年龄差30岁计,那么胡公满应该生于前1013年,更不符合实际情况了,因为我们知道,到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时,胡公满起码已是一个成年人了,怎么会还没有出生呢?

    应该说,《史记》记载的从胡公满到慎公圉戎之间,大约存在着80年左右的疑问。

    胡公满生于前1094年,那么,周武王封他于陈时,他48岁。从绝对数来说,不能肯定,但相对来说,则是准确的,因为即便他这时只有30岁,也只差了18年。

    所以,我们下一个相对的结论:胡公满大约出生于公元前1094年。

    最后,我简述一下胡公满的情况:

    胡公满,约出生于公元前1094年,姓妫名满,舜帝的后代,虞阏父之子。公元前1046年被周武王分封于陈,始称陈候。配周武王长女大姬,生子二:申公犀候、相公皋羊。约逝世于公元前1024年,谥号

三、辕涛涂

    涛涂,姓辕,谥,所以,有称他辕涛涂的,也有称他宣仲涛涂的。他是陈宣公时期的陈国大夫。

    涛涂在袁氏源流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因为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正是他,将其祖父的字伯爰中的作为自己的姓氏(同音,亦通用,所以涛涂姓辕。)才为后来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史书上关于涛涂的记载,主要是《左传·僖公四年》:

    四年春,齐候以诸候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陈辕涛涂谓郑申候曰:师出于陈、郑之间,国必甚病。若出于东方,观兵于东夷,循海而归,其可也。申候曰:善。涛涂以告,齐候许之。申候见,曰:师老矣,若出于东方而遇敌,惧不可用也。若出于陈郑之间,共其资粮屝屦,其可也。齐候说,与之虎牢。执辕涛涂。

    秋,伐陈,讨不忠也。

    ……

    冬,叔孙戴伯帅师,会诸候之师侵陈。陈成,归辕涛涂。

    《史记·陈杞世家》的记载基本与《左传》一致:(陈宣公)三十七年,齐桓公伐蔡,蔡败;南侵楚,至召陵,还过陈。陈大夫涛涂恶其过陈,诈齐令出东道。东道恶,桓公怒,执陈辕涛涂。

    解释一下《左传》这段记载,鲁僖公四年(也就是陈宣公三十七年,即公元前656年),齐国纠合鲁、宋、陈、卫、郑、许、曹这七个诸候国组成联军征讨蔡国(齐桓公为泄蔡国嫁掉还未被他完全休弃的蔡姬之恨),蔡国被打败了,进而又去征讨楚国,楚国派屈完去与齐国谈判,最终在召陵与齐国及七个盟国订立了盟约,战争算是结束了。

    齐桓公的军队从召陵(原偃城县,今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召陵区,20049月国务院撤销偃城县,设立偃城区、召陵区。)准备返回齐国(即今天的山东),当时拟定的行军路线是从郑国和陈国之间通过,我们称之为西道吧。涛涂当时作为陈国的大夫,感觉这样对自己的国家不利,于是就找到郑国的大夫申候说:如果军队从我们两个国家之间通过,一定会要我们两国供给诸候军队粮草物资,这样会给我们造成困乏。如果军队从东边回国,既可以向东夷诸候显示武力,又可以沿着海边回齐国,那样就好了。申候说:好主意!于是涛涂就将这个意见告诉齐桓公,齐桓公也同意了。可谁能料想,当面说好主意的申候,一转身却找到齐桓公,讨好地说:大军在外这么久了,早已疲惫不堪。从东边沿海回国,如果中途遇到了敌人,恐怕是不能打硬仗了。如果从陈国和郑国之间通过,二国向您供应军粮和草鞋,那不是很好吗?齐桓公很高兴,马上采纳了申候的意见,还将虎牢之地赏赐给他。反过来,齐桓公认为涛涂骗了他,于是把涛涂捉了起来。

    并且,齐桓公认为陈国不忠于他,于是在秋天攻打陈国。

    这年的冬天,鲁国的大夫叔孙戴伯(即公孙兹)又率领诸候军队攻打陈国,陈国求和,齐国这才将涛涂放了回来。

    很明显,涛涂是一个很忠于自己国家的人,而且很有策略,陈宣公也因此赐邑涛涂于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只是没有料到申候会出卖自己。从此,涛涂对申候耿耿于怀。第二年,涛涂对申候说,齐王赐给了你这么一座漂亮的城邑(即虎牢),你一定要在上面筑一座高大美观的城池,这样你的名声就能很大,子孙也会永世不忘。申候觉得这个主意很好,便筑了一座很壮观的城池。涛涂反过来又悄悄对郑文公说,申候把他的封邑修得这么美观,有反叛之意啊。郑文公一惊,从此对申候充满了戒心和不满,过了一年,齐国攻打郑国,郑文公就将申候给杀了,申候也算是罪有应得吧。

    以上是史书关于涛涂活动的记载,于是我们从中得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时间,即公元前656年,这个时间于袁氏源流考证而言,是一个坐标性的时间。

    公元前656年,涛涂时任陈国大夫。那么,此时,他有多少岁呢?目前还没有找到有关记载,我们只能推测。我假设涛涂此时五十岁,应该不会差得很大,因为太年轻了,似乎没有资历任职大夫,年岁太高了,似乎也经不起齐桓公半年左右的关押,而后还有精力去设计杀申候。如果此时涛涂五十岁,那他就应该出生于公元前706年。

    所以,涛涂约生于公元前706年。

    确定了涛涂大概的生辰,我们再来看看他的世系。关于他的世系,有二个方面的资料:

    其一,《元和姓纂》、《通志》、《新唐书》都认为,涛涂是诸(字伯爰)的孙子,并且涛涂将祖父诸的字——“伯爰中的字作为自己的姓——“以王父字为氏在古代同音而且通用,所以,涛涂姓辕。《新唐书》更是列出了涛涂之后的四代——“宣仲生选,选生声子突,突生惠子雅,雅生颇。而且还指出,秦朝末,正式将改为的袁政就是颇的后裔。

    其二,《汉故国三老袁君碑》(北宋欧阳修著《集古录》中的一篇,撰于北宋治平元年,即公元1064年)载:当为陈候,至玄孙涛涂以字立姓曰袁。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那么一个人,他应当就是陈国的国君,到他的玄孙(孙子的孙子)涛涂的时候,以字立姓叫做

    我们应当高度重视这句话。因为《汉故国三老袁君碑》凿成于该碑主人袁良逝世的当年——西汉永建六年(公元131年),该碑虽然被欧阳修发现时已多处磨灭,但从所存的句段中可以看出,该碑首先记载的就是袁氏的起源,而且,它也是目前我们发现的最早记载袁氏起源的史料。

    我们回过头来分析这句话,不禁要问,那位陈侯是谁?

    涛涂是这位陈候的五世孙,那么照这样推算,这位陈候应该是幽公宁(前854—832年在位)、釐公孝(前831—796年在位)、武公灵(前795—781年在位)三个人当中的一位,至于到底是谁,不敢妄推。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即玄孙并非孙子的孙子,而是后裔的意思。从上面的这些情况看,更可能是指后裔。

    《袁良碑》最重要的是明确了涛涂以字立姓,虽然碑文说姓袁,但该是姓辕同音之故。

四、从胡公满到辕涛涂

    从胡公满到辕涛涂之间,世系如何?

    对此,有三个主要的文献于此有记载:


16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6 人)

上一篇:寻根溯祖下一篇:元和姓纂•袁姓

网友评论

分享到:

QQ|小黑屋|手机版|袁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02288号   

GMT+8, 2025-5-2 06:07 , Processed in 0.19060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风格设计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