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考证袁氏的源流,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胡公满;为着要说明胡公满的源流,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舜帝,因为胡公满是舜的后裔,所谓“舜后胡公满”;为着要说明舜帝的源流,不得不先提五帝。 一、五帝 “五帝”语出《史记》。司马迁的《史记》,开篇就是《五帝本纪》。但“五帝”的说法却是有些不一。司马迁依据《世本》、《大戴礼》认为五帝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但孔安国的《尚书序》和皇甫谧的《帝王世纪》认为伏犧、神农、黄帝为三皇,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为五帝。我以为,二种说法并无大的差别,只是司马迁可能认为伏犧、神农当时还并不是共主,而少昊(玄嚣)虽然是黄帝的儿子,却并未继承帝位而已。 我们这里采用司马迁的说法。 1、黄帝 《史记》:“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舆地志》则说得详细了很多:“黄帝,有熊国君,乃少典国君之次子,号曰有熊氏,又曰缙云氏,又曰帝鸿氏,亦曰帝轩氏。母曰附宝,之祁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于寿丘。……生日角龙顔,有景云之瑞,以土德王,故曰黄帝。” 有熊,在今天的河南省新郑县。黄帝是有熊国国君少典氏的次子,后来自己也继承了有熊国的国君位,所以叫“有熊氏”。他的母亲叫附宝,附宝有一天晚上去野外,看到一道电光绕着北斗的枢星,于是就怀孕了,怀孕二十四个月后在寿丘生下了黄帝。寿丘,在今天的山东省曲阜市东北。黄帝一生下来,形象就与常人不同,“日角”、“龙顔”,而且还“有景云之瑞”。因为“以土德王”,所以叫黄帝。 还有一种传说,黄帝和炎帝同是少典氏的子孙,同出于一族,后来分散迁徙,炎帝住在姜水,所以被称为姜氏,黄帝居于姬水,是为姬姓。 黄帝很得人心,各路诸候大都服从他、追随他。当时,世道很混乱,各个诸候之间相互征战,老百姓痛苦不堪。西方炎帝部落的首领蚩尤最为暴,于是黄帝带领各路诸候去征伐,在涿鹿之野擒杀了蚩尤。黄帝正式被各部诸候推举为天子。 黄帝于治国是很有一套的,文治武功,样样出色。他以云纪官,任命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吕、大挠作甲子、隶首作算数、容成作调历,还有很多的发明创造。 黄帝的正妃叫嫘祖,是西陵氏的女儿。她生有二子:其一叫玄嚣,也就是青阳;另一个叫昌意。据说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得姓的有十四人,分为十二姓,即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姞、儇、衣。 根据皇甫谧的说法,黄帝享年一百一十一岁,在位一百年。去世的时候,据说是成仙上了天,群臣和百姓仰望天空,嚎啕大哭。他们收集了黄帝的衣服和帽子,葬于桥山。 2、颛顼、帝喾 昌意是黄帝的儿子,他的妻子叫昌仆,是蜀山氏的女儿,生子高阳。黄帝逝世后,高阳即位,即颛顼。颛顼的儿子叫穷蝉。 颛顼享年九十八岁,在位七十八年(皇甫谧语)。颛顼逝世后高辛即位,是为帝喾。帝喾是黄帝的曾孙,他的父亲叫蟜极。蟜极的父亲叫玄嚣,而玄嚣,正是黄帝的儿子。 据《帝王纪》载,帝喾有四个妃子:元妃姜嫄,有邰氏的女儿,生子后稷;次妃简狄,有娀氏的女儿,生子卨;次妃庆都,陈豐氏(《史记》为“陈锋氏”)的女儿,生子放勋;次妃常仪,娵訾氏的女儿,生子帝挚。 帝喾享年一百五十岁,在位七十年(皇甫谧语)。帝喾崩,他的儿子挚暂时代立天子位。挚做了九年天子,但政绩不是很好,比较微弱。好在挚很有自知之明,自行禅位给放勋。《史记》在记载这段历史时说:“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也有另一种说法是帝挚崩,而帝尧立。 3、尧 尧,名放勋。帝挚时,他先被封在陶,后又被封在唐国为诸候,所以也有叫他“唐候”、“唐尧”的。 尧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有名的君主。为人谦逊,政绩斐然。他晚年时期,听从四岳的推荐,命舜摄行天子之政。尧帝在位九十八年,其中后二十八年是舜代行摄政的。 关于尧的寿年,皇甫谧认为一百一十七岁,孔安国则认为是一百一十六岁。他逝世时,“百姓悲哀,如丧父母”,全国三年停止一切娱乐活动,以示哀悼和思念。 4、舜 舜的父亲叫瞽叟,是个瞎子,他是颛顼的后代。舜虽是虞族的贵族,但地位并不高贵。 舜的母亲叫握登,据说有一天握登看见了一条很大的彩虹,感而怀孕,生舜于姚墟,所以舜姓姚。但握登死得很早,瞽叟又娶一妻,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象。瞽叟和后妻很爱象,不喜欢舜。《史记》说:“舜父瞽叟顽,母嚣,弟象傲,皆欲杀舜。”但舜并未因此怀恨在心,而是注意回避,依然尊敬父亲和后母,依然爱护同父异母的弟弟。 正是因为这些美德,尧很信任舜,放手让他去办事,并且将自己的二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舜让二个妻子居住在妫汭。 舜同样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天子,他试五典,掌民事,试百官,理庶政,尤其很注意提拔任用人才,淘汰一批腐化的贵族,百官和百姓都很爱戴和拥护他。 舜三十岁的时候被尧发现,进入政界,五十岁摄政,五十八岁时,尧帝逝世,他避居在南河之南,静待百姓的选择。三年后,各诸候不到尧的儿子丹朱那里,而是到他这里朝觐,他才正式登上天子位。这一年,他六十一岁。舜帝在位三十九年,到南方视察时,逝于苍梧之野,百姓将他葬于长江南面的九疑,亦称零陵(即现在的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东南)。 舜的儿子商均,为女英所生,但“不肖”,舜便将帝位禅让给禹。禹登天子位后,封商均于虞。 5、五帝世系 从黄帝到舜,详细世系如何? 《史记》于此是这样记载的:“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 据上述,简图示意如下: 黄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舜 根据司马迁的这个说法,舜是黄帝的九世孙。我认为这是有问题的。我们不知道黄帝和舜的生卒时间,这个时间不但对于我们来说太遥远了,就是对于司马迁而言,也太遥远,他写《史记》时所依据的资料的作者估计也对那个时间感觉遥远。口口相传和没有文字记载造成有错误是可以理解的。 黄帝,大约生活在公元前三十世纪初,舜帝,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初。也就是说,五帝时期的时间跨度大约是900年。果如司马迁所言,从黄帝到舜八代,则每代大约超过了100年,显然是不符合规律的,所以我说司马迁的那个世系表有些靠不住。 那怎么来看待这个问题呢? 有人认为,《史记》及其他一些古史书中讲的父子,并非我们现在理解的父亲和儿子的意思。著名的历史学家钱穆先生就持这一观点,他认为“这里说的父子,其实是祖先和苗裔,或者其中有些名字失传,或者这里的名字是一族人名称,代代相同。”(《黄帝》三联书店2005年第2版第37页)。 钱穆先生所说“或者其中有些名字失传”是很有道理的。起码,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的从黄帝到舜就有这个情况。《左传·昭公八年》载:“自幕至于瞽叟,无违命。”这句话的背景是,晋候问史赵,“陈国就这样灭亡了吗?”史赵说不是这样的,理由之一是因为从幕一直到瞽叟,都没有做什么违背天命的事。这里,就冒出来了一个叫幕的人。无巧不成书,汉刘耽《吕梁碑》中也记载了从黄帝到舜的世系表,其余的与《史记》所记载都一样,只是在颛顼与穷蝉之间加了一个“幕”。如果对照《左传》,可以说,舜的真正祖先应该就是幕。 支持这一说法的人不少。杜预、郑从在为《左传》作注时都说幕是舜的祖先;《路史·后纪十一》更明确说有虞氏系出虞幕;何光岳先生著《东夷源流史》中也指出“有虞氏的真正始祖是虞幕”。我想,司马迁说舜是黄帝的后代,大概是因为舜娶了尧的女儿,等于入赘了黄帝、颛顼族,加上那个时期是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的时期,存在着双系制祖宗崇拜制度的缘故。 虽然我说《史记》的世系表不一定是父子关系,而且可能遗漏了名字,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就轻易地完全否定它,毕竟,它是我们目前能够找到的唯一比较权威的记载。 结合《左传》等史书,我认为从黄帝到舜帝的世系应该如下: 黄帝——昌意——颛瑞——幕——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舜 二、胡公满 关于胡公满,正史二处有记载: |
|小黑屋|手机版|袁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02288号 )
GMT+8, 2025-5-2 02:49 , Processed in 0.165805 second(s), 25 queries .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