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袁氏宗亲网-全球袁氏网上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袁氏伯庸裔光一郎派系简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27 17:14: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袁公衍珍乃拔德(字伯庸)公之长子,排行光一郎,宋元祐三年戊辰(公元1088年)七月十九日寅时生,举翰林学士,名至青衿,奏名袁君太郎。宋乾道五年己丑(公元1169年)二日十五日辰时殁,葬安化县韭菜坪枫树湾蜈蚣形山;妣韩氏,宋元符三年庚辰正月初二日未时生,宋淳熙元年甲午十月二十日申时殁,葬安化县锹溪。

        公于宋高宗年间,由湘乡暗山徙安邑中梅(今安化县梅城镇)西门开基立业。裔传后世子孙自宋至元,越三百余年,只因外徙不归,虽传八世,而承家嗣后者势单力微。及九世,遂于明成化年间,立定公之子克商公再徙安邑常丰乡赤竹溪(今涟源伏口镇),立国公之子徙安邑岛石之田心山桐树坪(今涟源安平镇),立邦公之子克英公徙安邑柘溪(今安化柘溪)。兄弟再次迁徙离散,各居乡隅,欣幸从此而家道崛起,儿孙踊跃。及明末清初时,人口递增,家族蔚然。未久,值清康乾“湖广填川”政令之出,族中迁川往秦者甚是众多,而居家持业者,十之唯留一二。世事从来饱沧桑,多少遭逢始到今。而今,无论外迁者或留居原藉者,业已子孙兴旺,家族恢弘,各房各支,枝盛叶茂,长盛而不衰。

        公自迁出卜宅落业安邑中梅,凡兄弟五人尽行离散,各居县邑,但五代之上往来甚笃,聚汇各房各支或兄弟叔侄议叙家常族事,共订家规族约。且于乾隆十八年与光三郎公后裔合订班行派字,倡修家乘。而后因年岁渐远,家族兄弟渐行渐疏而致联系不再。厥后,于乾隆三十三年复修首谱(后世又称首修谱,此谱在本家族已无册存世,幸有“上海图书馆”还存孤本)。清道光丙戌岁二修,清同治乙丑岁三修(湖南图书馆有收藏全册),清光绪癸卯岁四修,民国三十年辛巳岁五修,公元1993年癸酉岁六修,公元2016年丙申岁七修。

       袁公光一郎派系尊拔德(字伯庸)公为始派祖(一派祖),历经数次修改删增,拟定现行班行字派例下:
        拔衍发如海   南楚文章立
        克福仕学正   应大永昌常
        选才高美合   新成信有名
        国强隆俊志   先盛启时英
        述作光洪业   敦修典训呈
        珍儒登上品   忠义得全荣
        功泽恒和远   春满朝晖旺
        诗书兴后代   勋德显中华
(附考注:上述班行字派前四句二十派,后世又称“老班派”,其中,个别字派在历史上曾有过变更。清乾隆三十三年首修谱时,在上述老班派后面,又新增班行诗一首,为“常选才高美,甲第发长祥。肇起恢先绪,贻谋万代昌”,但在清道光丙戌岁二修时,经修改重订班派后而不复续用,凡在二修前期,迁徙外地而与祖籍地失联或因信息而未及达,至今还有继续沿用者,如迁川德福公后裔等)。
        谱载:清道光丙戌岁,合益阳音梅公后裔,安邑上马山音柏公后裔及安邑清塘舖歧圣公后裔,择安邑清塘铺创基立祠,越四寒暑而宗祠始成。然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犹水之流,流远别派。故后世于民国十六年,集聚本族之力,择地宁乡龙田另立新祠。怎奈后来宗祠变学校,如今已是旧迹无存。

        现今袁公光一郎后裔,主要聚居地在湖南省宁乡、涟源、安化,四川省泸州,重庆市永川,陕西省安康、平利,广西省恭城等地市,现今人口逾万。而历年历代迁徙异地者,更是星散棋播,各自开枝散叶,不计其数。惟观继往开来,瓞衍瓜绵,人文蔚起,宗风振振,家族泱泱。是为叙。

                   袁公光一郎裔24派
                     合明字剑雄    撰
                   2021年辛丑岁仲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袁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02288号   

GMT+8, 2025-5-2 01:15 , Processed in 0.16762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风格设计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