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袁氏宗亲网-全球袁氏网上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贵州天柱寻根记 入川源流正厘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8-8 13:47: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袁力 于 2023-8-8 13:50 编辑

贵州天柱寻根记 入川源流正厘清
——四川南充袁氏家族调(tiάo)鱼洞探访之行



  2023年7月22日,四川南充袁氏家族袁浩、袁章、袁龙一行三人,带着寻找先辈迁出地的强烈愿望(袁章弃单歇运、袁龙把企业暂交别人打理,才促成此行,值得点赞,也为其家属的理解和支持表示感谢)驱车近800公里,于当晚7点50左右赶到了天柱袁家宗祠。

  一幢地处天柱县城中心地带的宏伟建筑,傲然屹立在眼前,袁氏宗祠几个大字十分醒目。只见群楼环绕,气势不凡;旭日东升,柱盘祥龙;雕檐画栋,熠熠生辉;文臣武将,青史留名;文物保护,州县碑铭。修缮后的宗祠,焕然一新,更加彰显出厚重的历史、自信的文化、优良的家风和薪火的传承。经过宗祠与前楼的过道出入和停车,穿着袁姓制服或出示袁姓身份证的免费放行待遇,更能感受到这里袁姓人的骄傲与自豪。

  祠长袁再兴(相当于南充的永字辈)、副祠长袁继彬(用的新字辈,与南充的绍同辈)率领再济(跟袁章有联系)、调鱼洞的仁浩(相当于南充的章字辈)和再松的热情接待。

  7月23日上午,宗祠修缮竣工庆典暨六月六晒谱活动如期举行。在仁根的主持下,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祠长再兴致辞并作理事会年度工作报告,还向支持本次活动的赞助人授锦旗;副祠长继彬通报本年度收支账目,让大家清楚了资金来源和支出情况;理事会成员及嘉宾为新落成的祖宗雕像揭幕;理事会顾问显荣(相当于南充的化字辈)解读了涂涛、袁安、天罡、进献、通全五公的生平事迹,让大家对袁氏家族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光原(相当于南充的先字辈)、子明(相当于南充的志字辈)主持祭祖仪式,诵读祭文、歌十祭诗、唱祭品诗;嘉宾继熙发言,表达虔诚之敬;公炳(相当于南充的志字辈)晒谱,讲述袁氏兴盛的历史源流。

  活动结束,与调鱼洞族亲们见了面,出示了我们的资料,说明了来意,大家都感到一种无法言说的亲切。

  下午,在出自调鱼洞且工作在天柱县城的通朝(已退休10多年了)、通仕(相当于南充的成字辈)和再平的陪同下,准备到茶馆一叙。可通仕说荼房太远,自己家近且家里宽敞,又有新族谱,坚持邀请大家到他家里去查看第六次修订的族谱。于是,我们来到通仕家,再一次感受到调鱼洞族亲们的热情。家里人连忙收拾餐桌,端上水果;通仕抱出两大部族谱——一本总谱,一本分谱。通朝参与了修谱,对族谱内容了如指掌,很顺利地找到吊线总图,分析说从天罡公到仕榜(也称宗榜)公经历了25世,26世就分为龙、虎、彪三公,他们是大房龙公的后裔,虎公没有记载,迁往四川的是彪公老大登公的后裔。而从南充这边的族谱上记载的胜彪—朝荣—文东—顺科,与调鱼洞记载的光彪—子云—公东—均科,除了字辈差异,名字几乎一模一样。而科公下面的桥栋孝,与南充昌字辈的记载也很吻合,金盆形地名也有记载。这出奇的一致,初步证明我们南充这一支袁姓的确迁自调鱼洞。

  通朝还给我们讲解了沿用老字辈九字“均进通,仁再仕,光子公”的深刻含义:均衡发展、追求进步、聪颖智慧、仁慈仗义、再接再厉、入仕为官、光宗耀祖、大师精神、天下为公。调鱼洞曾修成字辈:宗胜朝文顺,再正通光昌,俊秀大徵(征)国(均),华(进)通仁再仕,光子公。而后天柱家祠修谱拟定的字辈为:均进通仁再仕光,子公世代显腾芳。虞廷会启明良庆,周武荣封统绪长。忠厚传家昭祖德,文章华国绍书香。天开景运洪恩锡,俊秀恢先永克昌。(自38世起沿用)

  7月24日,在通朝跟再平的引导下,我们怀着喜悦和激动的心情,驱车赶往柳溪调鱼洞。经邦洞,过兰田,在瓮洞的新集镇绕了一圈。沿着清水江畔而行,我们看见了因湖南托口修拦水大坝而淹没的瓮洞老集镇旧址,江边的瓦砾残垣,仿佛诉说着瓮洞老场镇昨天的繁华与热闹。进入柳溪地界,青山目目翠,梯田层层绿。我们顺着山势而上,错落有致的小洋楼掩映在绿阴丛中,古色古香的木楼也镶嵌其中,潺潺的溪水欢快地唱着,与蓝天白云映和着,呈现出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好一处桃源胜境。从寨子里向外看,四面环山,树木葱茏,确如盆形。

  我们从井塘开始寻访,一眼汩汩的清泉,是寨子里的公共水源,依上而下分成四级水池,最上边是饮水池,第二个是淘菜池,第三个洗衣池,第四个涮猪草池。从饮水池掬起一捧水来喝,果然清凉爽甜,尽管家家户户都有自来水,但不少人还是提着水壶来打水饮用。据说井塘已存在千余年了,就是从有记载修缮立碑的乾隆52年算起,也有230多年的历史了,近年大家捐款捐工才修成现在这样的规模,更让后人铭记饮水思源。沿着寨子里老祖宗铺设的遍布全寨的到户石级,虽不规整,但经400多年的岁月洗礼和雨水冲刷,色彩依然那么鲜明,质地依然那么硬实,再加上通朝的介绍,我们佩服老祖宗们的聪明才智,拿到今天来讲,那就是工匠精神,对老祖宗的智慧充满了敬意。调鱼洞寨族人分居于上屋、新屋田、板栗树背和下屋,留在当地的彪公后裔就住在下屋。

  通朝把自己编修族谱的资料拿出来比对,从光彪、子云、公东到进科,所记的妻室、生子情况完全一样。只是当地记录得更翔实,而我们的很简略罢了。

  当地族亲们忙活了一天,为我们寻根三人组接风洗尘,在古树下摆起十几桌坝坝宴。从1716年到2023年的300多年里,我们不知道自己这支彪公后裔,是否还有人到过调鱼洞寻亲,但吃着喷香的饭菜,饮着甘甜的米酒,听着熟悉的乡音,被亲情、热情和真情包围着,我们既倍感亲切又心存感动。寻亲、寻根且圆了“寻梦”,乡音、乡情又解了乡愁。

  从相关记载的比对中发现,天柱调鱼洞字辈的发展经历了六次修谱,从9字循环到22字,再到56字通用辈,变化比较大,而我们有记载的就是昌字辈修谱改为40字辈:胜朝文顺,再正通光;昌俊秀大,德化成章;永绍先志,辉映华堂;宏猷伟业,作廷栋梁;安邦定国,声显名扬。两地字辈之所以有较大差异,可能是因为后人修谱的原因。同时,也有三个疑点亟待考究。

  一是根据均登(我们未见资料的顺登)迁川的记载,其子是否是未记载的进福(我们记的再福)或进桥(再桥、再乔),原迁出地没有更详细的记载,相当于福公没有查实,桥公也不确定。

  二是记载均科(我们记的顺科)有三个儿子,进桥、进栋、进孝(我们记的再桥、再栋、再孝),桥有相应的记载,而孝、栋之后没有记,是否是跟随其大伯迁四川,当地却只记了辈份较高的均登。

  三是老三均禄(顺禄)名下2子,长子进都(再都),次子进寿(再寿),父子三人刚好凑成福禄寿,而且进都(再都)以下就没记载了,或许也迁四川了。根据这种推断,其长子是进福(再福)的可能性大,那福公也就有了着落。

  当然,这些都还需要更多的相关资料来佐证,让我们共同努力,期待早日揭开真相。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袁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02288号   

GMT+8, 2025-5-2 03:16 , Processed in 0.19947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风格设计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