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袁氏宗亲网-全球袁氏网上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陕西省黄陵县隆坊镇山岔口村"大好人"袁大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6-23 14:31: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袁力 于 2023-6-23 14:38 编辑

陕西省黄陵县隆坊镇山岔口村"大好人"袁大爷


  群众行路靠双腿,吃水全靠牲口背;破土窑、烂瓦房,下雨四面皆水墙。夜间无电油灯点,无粮野菜当饭填;花钱全靠国家救,粗布补丁衣服穿。                         
  这曾是过去的黄陵县隆坊镇山岔口行政村贫困面貌的真实写照,如今的山岔口行政村已今非昔比了,这里山清水秀,不但修了柏油路,拉了电,安了电话,装了闭路,用上了自来水,各种高档家电万家走,提起这些村民无人不说:"我们能有今天的生活全靠有了好领头人".这个领头人就是隆坊镇人们无人不知的"大好人"袁忠水。

  我们山岔口行政村地处黄陵县隆坊镇最偏僻最贫穷的小山村,现有82户,303口人,该村分三个自然村,一个在干梁上,两个自然村在川道片.地理条件恶劣,又没有什么地下资源,农民长期以来仅靠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也解决不了温饱问题。1978年年满30多岁的袁忠水被选为米家塬生产队兼任山岔口村大队长。上任后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大胆的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打破了多年来吃大锅饭的政策,这一改制,使农民种粮的积级性有所提高,他的实践和成绩赢得群众的拥户,很快就被提升为生产队的会计和组长。

  因为山岔口村是我县最偏僻的小山村,这里山大沟深,交通困难,自然条件恶劣.因为水质不好,这里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都是大骨节病柳拐子,再加上电、路基础设施极差. 不少人因条件和环境不好都搬走了。为了改变这一贫穷落后的现状,他昼思夜想,寻找良机,改变面貌,最后决定先从改水入手发动社员到处找水源,他把挖出的水源用瓶子步行50多里的路程到县防疫站进行化验,来问就跑了十几回,人常说好事要多磨这一点也不假。
   
  他的顽强精神很快得到县上领导的大力支持,给了一台柴油机和水泵、水管。使我村用上了干净卫生的生活水,改变了过去的水质,让柳拐和大骨节病从此得到彻底的消失。为了改变面貌,时任队长的他深刻认识到治贫先抓教育,而我村原来的学校在一个土窑里,光线不好,每天下午教室就看不清,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想盖房没有砖,因道路不好,外面买砖拉不回来,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他最后用麦杆烧了两窑砖,为了节约资金和费用,他叫来自己的亲戚来帮忙,很快在塬上盖了三间砖木结构的瓦房,使学生从此告别了潮湿黑暗的危土窑。

  当时尽管村上无经济来源。可他从来没有拖欠过教师的工资,尽管当时交通条件恶劣,但是来我村任教的教师口粮少不了。想要富先修路,这是他任生产队队长后深刻感受到他在修路有没有资金这样情况下号召群众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用行动发动社员自己动手修路。他的行动和精神感动了上级的领导,很快派来一台推土机,用一个月时间为村上修出一条土路来。使这里的群众从此告别了用肩挑背驮的生活。

  春种一片,秋收一把粮的传统耕种方式长期以来解决不了群众的温饱问题。这是他84年任山岔口大队长后来改为村主任的情景为了让群众走上科学化耕种方法,多方面打听,查资料。很快制定出“远抓苹果近抓烟”的产业思路,可是美好的理想,可在现实生活中总是那么艰难,为了让村民栽苹果树,他在上面不知跑了多少冤枉路,求了多少人,可是群众不但不理解,反而不栽。可是他背上苗子挨家挨户的给群众做思想工作,不管群众怎样骂他都有耐心给群众工作。人常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群众最终还是在他的劝说下还是把树栽上。从此改变了以前以种粮的单一耕种法。

  在80年代初,国家温饱问题没有解决,粮食紧缺,他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从81年至87年连续6年,他每年都向国家交售一万多斤粮食 ,当时市场粮价高,可他为了国家着想,从来没有在市场卖过一次粮食。先后多次多次受到市、县、镇的表彰和奖励。

  91年村委会改选,他又光荣的当选村委会主任,使他的信心倍增,他为了让村上早日用上电,让群众早日告别了点油灯的历史,当时他的妻子常年有病卧床不起,可是他每天总是为争项目,为资金奔跑,都没有抽出一天时间来照顾自己的妻子,就在他的艰苦奋斗下,仅用了一个多月使我们山岔口群众从此告别点煤油灯的历史,用上了电。

  虽然光明有了,可是为了解决群众吃水难和川道看电视难又让他操起了心,在94年正月,参加全县经济工作会的他,带着沉重的压力,他利用休息时间和吃饭时间写材料,找部门领导。他的精神和材料深受到当时县长薛光明同志的重视并亲自到我村上挂点为我村解决了自来水,安装了转播信号台,配上扩大机,维修道路推了鱼池,为米家塬小组重建了一所新学校,修了党建室,使原来的木桥也变成了石桥。
  
  2002年村委会再次换届他又连任选上,当时因我村地理条件恶劣,群众生活生产困难。为了彻底,解决当时群众的行路难和卖果难他呕心沥血,费劲周折,跑项目,争资金。经过多方联系 ,03 年前季他的精神和行为动力得到了杨芳热线报道和帮助,为我村拉上了有线电话。04年在他正感到没有希望的情况下,他没有想到是一封信能引起《延安日报》社的记者强国锋同志的高度重视,在他大力帮助下,用了半年时间使我村通上了四级沙石路。从此我村群众再不为卖果和卖粮难而犯愁。

  2005年6月份,他被光荣推选为我村党支部书记的位置上,在他上任后不到一个月时间,中央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就开展到农村来,他为了让这次活动搞的现实一点,在他的倡议下,他搞起党员带头向我村特困户献爱心,捐献活动,为了提群众高党员思想意识改变过去吃喝玩乐的旧风俗。在他的亲手操办下在我村搞了一次“庆丰收,树新风”表彰大会,表彰了优秀党员“好媳妇”、“好婆婆”、“致富带头人”这样一次活动。在农村搞这样的活动在我镇上还是唯一的。
         
  2007年正月,人们都在吃喝玩乐欢度祥和节日中而他为了让群众搬出土窑,改变居住条件。能让群众早日柏油路和朱家坪小组的道路而操心,白天找上级,晚上整理材料。一写就是深更半夜。可是他那样的艰苦奔跑都没有结果,正在感到绝望的时候,他抱着试的态度。给当时县委书记曹明周写了一封信,反映了我村存在的实际问题,使我们群众并没有想到是,就他的一封信引起曹书记的高度重视,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深入我村现场解决问题,协调有关部门为朱家坪推出了两条生产路,为米家塬小组换了一台新水泵,维修了山岔口小组水管道,给村上铺了柏油路在村上大规模进行新农村建设,从此彻底改变我村的落后面貌。现在村民住上了新房子,告别了土窑洞的历史。

  一个崭新的山岔口旧呈现在我们面前。2010年在他的协调下为村上修建了一坐移动塔,彻底解决了有手机无信号的现象。今年在各级的协调下,他又给村上要回了70套秧稿服,使村上文化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变,维修了党员活动室,新增加一套办公设施,使党员活动室焕然一新。以上的这一切都是党和政府及领导的大力支持 ,更重要是我们袁书记的汗水和心血的结晶。

  多年来我村上的每一项基础设施面貌的改变和生产发展都离不开他的心血,无论个人和集体都让他操碎了心,为了集体他不知跑了多少路,看了多少脸。记得有一次为了节约开支他骑上自行车到县上为村上跑项目,争资金。在回来的路上被车撞倒路上,被镇上领导发现送到医院。可是他没有要队上的一分药费,一提起这些事。他总是对我们说,人活一世,能为国家,集体,为人民多做些有益的事,才不亏来世走一回。我记得他80年间当队长时;曾在群众会多次说过:“大家的便宜我不占,犯法的事情我不干;歪门邪道我不染,一心一意搞生产。

  为国为民多贡献;富翁,大款,享乐不是我的心愿;艰苦创业,埋头苦干,奉献有为,才是我的追求”。是的,他是这样的说,他也是那样做的,他的人生之道是淡薄名利,宽容别人。虽然他干了30多年的农村基层干部,至今骂他的可没几个,支持他的人可不少,他现在虽然退休在家,但他还为我村的发展而操心。

  鲲鹏展翅九万里,天翻地覆慨而慷。让我们乘着党的十九大的强劲东风,在各级领导和老书记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的山岔口早日成为文明、富裕、祥和的新农村。

  曾获主要奖励   

  1980年-1986年荣获延安市、县、镇交售玉米万斤粮先进个人               
  1990年荣获省、市、油菜先进个人
  1991年荣获市村村通电先进个人
  2007年荣获县老年精英先进个人
  2006年-2008年荣获镇上党务先进党员
  2009年-2011年荣获县先进党员
  2013年荣获镇上先进党员
  2015年荣获隆坊十大乡贤

(来源:黄陵生活圈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袁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02288号   

GMT+8, 2025-5-2 03:00 , Processed in 0.19263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风格设计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