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袁氏宗亲网-全球袁氏网上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67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袁文才创造了红军的游击战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9 10:34: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袁弘毅 于 2017-8-1 22:55 编辑

袁文才创造了红军的游击战术


袁文才

      
      袁文才是客籍人,1898年生于宁冈茅坪附近的马源村,早年在永新求学。因受地方豪绅的压迫,和活跃在茅坪一带的一支绿林组织“马刀队”建立了关系。后来其母遭豪绅杀害,便公开投奔了马刀队。由于他有文化,会计谋,逐渐成为马刀队的首领,在宁冈周围有较大影响。
    王佐,井冈山下庄村人,也是1898年生。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从小学做裁缝。在一次给绿林好汉朱孔阳(外号朱笼子)缝衣的时候,朱孔阳见他有胆识,便邀请他充当“水客”(即搞侦探)。后来他自己买了一支枪,脱离了原队伍,另外拉起了一支几十人的武装自立为王,主要在茨坪一带活动。
    由于袁、王两人有着共同的社会地位,又是同年所生,遂结为“金兰之好”,彼此感情很深。这两支队伍互相配合,各霸一方,控制了井冈山一带。袁文才部所奉的宗旨是“劫富济贫”,不坑害平民百姓,专门向土豪富绅打主意;而王佐则打出“兔子不吃窝边草”的旗号,不在驻地的十几里范围之内“吊羊”。因此,二人当时就有“井冈双雄”之称。
    “毛委员刚上山的时候,得知我爷爷手上还有60支枪,他很惊奇,问怎么保存下来的。”王生茂说,“我爷爷告诉他,其实山里人不会打仗,我们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和他兜圈子,这个是朱聋子教他的。”后来,毛泽东在革命军官兵讲课时,多次提到了袁文才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的打法,要求部队“既会打仗,又会转圈”,提出“打仗就像做生意,赚钱就来,折本不干”,创造了红军的游击战术。

袁文才遗墨

资料来源:凤凰军事网(重新整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3-9 13:36: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弘毅 于 2017-8-1 22:55 编辑

袁文才

    人物生平
     早期   
    袁文才
   
袁文才雕像
    秋收起义
     解放后   
    全国解放后,袁文才被错杀的历史陈案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追认为革命烈士。1956年5月,毛泽东上井冈山时,特地将袁文才烈士的妻子谢梅香接到井冈山宾馆,亲切地称她“袁文嫂子”,向她表示亲切慰问,并一起照了相。袁文才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作出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袁文才遗墨

    1928年1月袁文才、王佐领导的两支地方武装,经过团结改造,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袁文才任团长。后来,两人先后被错杀。
    根据信中的内容,此信当在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之后,也就是袁文才、王佐未接受改编以前所书写。
可以说此信稿是当时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文献,有着重要价值。
    3人物之死   
     与土匪关系   
    袁文才之死的来龙去脉
    关于“袁文才、王佐与土匪关系”的讨论
    1928年底,国民党调动了三万余人的兵力,对井冈山实施围困战术。由于这一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加上经济上的封锁更加严密,红四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之中。
袁文才(1898~1930)

    毛泽东抓过身旁的布包,环视了众人一眼,抖落出已经传达过的中共六大文件。他用手指着《苏维埃政权的组织问题决议案》的章节,说:“让大家留一下,是要传达一个文件。上午传达时,袁文才、王佐在,我跳过了这一段。”大家一听,立即睁大眼睛,不由得面面相觑。
    念完这一段,毛泽东放下文件,心情沉重地说:“你们听明白了吧?就这一段,我上午没念。真不晓得中央搞么子呀?弄出这一条政策来。要是老袁、老王晓得了,还不知有啥事?你们几个议一议,该咋办?”
    王怀和龙超清最先站起来表态:“既然中央有这样的指示,我们应当执行,对于井冈山的土匪,我们也应坚决歼除。”
    陈毅对此却不以为然,他说:“前几天我们红四军才发了《告绿林兄弟书》,号召绿林兄弟们加入红军,与共产党齐心合作,怎么一下子又变了调头?再说,老袁、老王他们早就是革命同志了。”
    朱德也表示了异议:“土匪的称呼是土豪劣绅的叫法,老袁、老王是被逼上山,共产党理应团结他们。再说,中央这么做,不是让红四军去干过河拆桥的事吗?自相残杀,怎么也说不过去。”
    毛泽东听到这里,心里一下宽慰多了,他一锤定音说:“袁文才、王佐的问题不在中央文件的意思范畴内。对于袁文才和王佐两位同志我们不能把他们当土匪看待。经过一年多的考查和共同的战斗,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为党的事业,为根据地的巩固,为红军的壮大,立下了许多功劳。他们是功臣。当然,情况还得向中央报告清楚,免得日后留下什么后遗症。”
    王怀、龙超清不再争辩。
    然而,刚在年底接替谭震林担任湘赣边界特委书记的邓乾元却对毛泽东的决定有异议。在他看来,中央文件对土匪的处置不是凭空制定的。他认为应该将袁文才的苏维埃政府主席一职免去,另行换岗,不让他与王佐纠合在一起。邓乾元的意见得到了众人的赞同。
    毛泽东也觉得这个提议既可行又合理。于是,他又果断地提出了将袁文才调离井冈山,改任红四军副参谋长,随大队一起远征赣南。
    次日,毛泽东找到袁文才,通报了前委对他的任职方案,希望他能顾全大局,出任红四军副参谋长,随军行动。袁文才心中当然割舍不下他熟悉的井冈山,但最终他还是表态:愿意无条件服从组织的安排。
     所处环境日趋紧张   
    1929年5月,围困井冈山的国民党军队因忙于军阀大战,大部已撤走。井冈山上下无不欢欣鼓舞,长松了一口气。
    这天,袁文才来到了与他一向交厚的前委秘书长刘辉霄处,只见门敞开着,院子外两条破长凳上晒满了文件。屋内,刘辉霄来回走着,不停地整理前委的东西。
    袁文才望着忙碌的刘辉霄,没有惊动他。他正欲跨门而入,却本能地回头一瞥,只见长条凳上一溜地摆着中共六大的一系列文件,其中一份用铅笔画出了粗粗的黑杠,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异常醒目。
    袁文才收住脚,好奇心顿生。他反身仔细一看,那粗黑的铅笔下画出的居然是一行如此醒目而又刺激他神经的标题“与土匪的关系”。
    他屏住呼吸,急速地看了下去。看完后,袁文才顿觉寒彻肌骨,仿佛掉进了冰窖。他放下文件,一屁股跌坐在地上。刘辉霄闻声而出,看见袁文才如此失魂落魄,心中顿时明白了。他走过去,用力将袁文才扶进室内,却不知说什么好。
    5月中旬,袁文才悄悄回到了井冈山,藏在王佐那里。他痛心疾首地对王佐说:“我们再怎么忠心,他们还是信不过。”
    袁文才与王佐一起商量对策。
    三天后,邓乾元与龙超清、谢希安等前去“看望”了袁文才,并代表特委邀请袁文才“出去工作”。尴尬自责和无奈无助中,袁文才默默地应允了。
    毛泽东离开井冈山时,心中有两个心结:一是边界特委如何正确看待袁文才、王佐并能与其融洽相处;二是对根据地内纠缠不清的土、客籍争端伤透了脑筋。因为这种争端导致了以土籍人为主把持的特委与袁文才、王佐二人的根本对立,说开去就是敏感的“党与枪”的关系。
    作为特委班子里重要成员的宛希先,是唯一的外籍干部。他原本为土、客籍双方都能接受的人物,在各方面声望都很高,尤其与袁文才、王佐过从甚密。自朱德、毛泽东率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后,他便成了袁、王在边界特委内唯一的依靠和缓冲。
     危机加剧   
    龙、宛之死加剧袁文才处境的危机
    龙家衡料理好公公后事的当晚,即返回九陂山区。天刚拂晓到了住地。就在龙家衡去株塘的第二天,宛希先率特委一个警卫连到了九陂山区。宛希先是在红四军离开井冈山时,毛泽东特意安排留下来的,并担任了特委副书记,是特委成员中唯一的外地人。宛希先见到龙家衡便沉着脸说:“龙部长,你怎么一个人出山去白区了?去白区要经过县委、特委批准,这是纪律,你不会不知道吧?”
    此时,警卫连颜连长突然指着山脚下叫道:“宛书记,你看白狗子进山来了。”
    宛希先突然想起一件,不久前,警卫排长抓到敌联防团一个侦探,从他身上搜到一封龙庆楼给龙家衡的策反信。他狠狠地瞪了龙家衡一眼,忙命警卫连长作好战斗准备,赤卫队掩护区委机关和伤病员赶紧撤往深山老林。
    汪排长大怒:“谁是你这个臭奸细的同志?老子一枪崩了你,免得你危害革命!”
    鬼使神差,汪排长扣响了扳机,龙家衡倒在血泊之中。汪排长见此慌了,待镇定下来后对战士说:“这个女的是通敌的内奸,就说是她想逃跑被打死了。”
    “我已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了,是她要逃跑,被汪排长击毙的。”
    “宛麻子,你哄骗得谁?龙家衡会逃跑?鬼才相信,还不是你的命令?”王怀大声指责。
    与会的两位常委袁文才、王佐见状恼怒起来。王佐一掌拍在桌上:“龙家衡,一个大地主的女儿,反动团总的亲妹子,在革命队伍中就是一个隐患!不要说宛希先不是有意杀她,就凭她引来白军一条,杀了她,也没有什么大错!”
    刘真一听王佐的话,激愤不已:“龙家衡背叛家庭,一心革命,同志们有目共睹!她与其兄有着根本的区别,即使她有错,也不该死罪!”
    “宛希先同志以革命大局为重,秉公办事,他身为特委副书记,在非常时期有权处置一切,何错之有?”袁文才脸绷得铁紧。
    王怀一听,脱口而出:“你们三个早就共穿一条裤子,串通一气,想打击永新的同志。老实告诉你们,没那么容易!”
    宛希先、袁文才、王佐被王怀的话激得勃然大怒:“姓王的,你血口愤人,今天你不把话讲明白,绝不罢休。”
    朱昌偕目瞪这种局面,遂大声说:“别吵了,这是特委会议,像什么话!都是革命同志,要团结一致嘛,不要相互怀疑,相互猜忌,意气用事。龙家衡同志的被杀,也是事出有因,不能全怪老宛。今天就讨论到这里。散会!”
    攻打永新的战斗胜利后,朱昌偕立即在大湾召开会议,要宛希先说清原因。
    会上,朱昌偕、刘天干、龙超清严厉质问宛希先为什么不执行特委决议,茶陵的革命武装为什么不参加战斗。特委副书记王怀板着脸,在宛希先跨入门房之际,就指斥说:“身为特委组织部长另行一套。此次不服调度,贻误战机,要老实交待代自己的问题。”但无论宛希先怎么解释,众人都置若罔闻。袁文才又因故未到会,宛希先实在孤掌难鸣。会议最后决定解除其职务,并关押审查。
    袁文才强压怒气:“老朱,你莫抓着鸡毛当令箭,动辄拿特委来压人!老宛被杀明明是有人打击报复,公报私仇嘛!”
    王佐高叫:“姓朱的,你们莫不是想把反对你们的人斩尽杀绝?老子天不怕、地不怕,还怕你们这几个鼠肚鸡肠的人?”说着,拔出手枪往桌上重重一拍。
    好一会,朱昌偕才缓过神来,喝道:“王佐,你太放肆了,你莫不是想威胁特委?”
    袁文才也觉得王佐的举动有点过分,忙叫他把枪收起来:“王佐是个粗人,哪个不晓得?今天再扯也没什么意思,以后到前委去理论。”说完,扯着王佐衣袖就走。
    朱昌偕自袁、王这次大吵之后,对袁、王二人既恼恨,又害怕,心想:此二人到底改不掉土匪习气。
     罗克绍事件
    导火索——罗克绍事件
    朱昌偕回永新后即与刘天干、王环、龙超清等人商议。刘真、龙超清认为:袁、王虽目无特委,独断专行,但尚无反对革命、投靠敌人的形迹,现在解决袁、王问题难以服众,还是从长计议为好。朱昌偕考虑再三,也同意了大家的意见。
    然而,一个月不到,就发生了“罗克绍事件”。
    朱昌偕得知这一情况后,连夜召集会议研究对策。朱昌偕认为,虽然目前尚不清楚袁、王勾结罗克绍反水是真是假,但袁、王不请示特委擅自释放罗克绍已是不争的事实。再说,倘若袁、王反水是真,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为了革命不遭损失,应先下手为强,除掉袁、王。对于朱昌偕的意见,与会者均表示赞同。
    某晚深夜,特委书记朱昌偕与常委王怀,连夜骑马赶到红五军驻地,把酣睡中的彭德怀叫醒,焦急地对彭德怀说:“袁文才、王佐勾结反动民团要叛变,袁、王有将参加边区县以上联席会议的同志一网打尽的可能。事情万分危险,请求红五军立即出动挽救这一危局。”
    彭德怀特别叮嘱张纯清,四纵只是守护在永新县城的战略要点东门出城的浮桥与北门,以防万一。先不抓人,弄清情况,稳住局面,再行处置办法。
    与此同时,边界特委伪造了红四军前委书记毛泽东给袁文才的信。信的内容为:红四军前委决定,边界六县赤卫队合编为红六军第三纵队,以袁文才为司令,王佐副之,定于2月22日在永新县城合编,随后配合红五军共同攻打吉安。
    1930年2月23日凌晨5时左右,朱昌偕率十几个警卫人员敲开了袁文才的住房门,随即向尚未起床的袁文才开枪。袁文才当即被打死在床上,副官李筱甫也被打死。
    王佐哪里答得上,只是回答说是三十二团王佐副团长。话音未落,岸上泼水似的子弹一齐射向潭中,王佐就此命丧冬瓜潭。
    与此同时,城中的三十二团除逃脱了部分人外,大部被缴械控制起来。
    就这样,朱昌偕不但杀了红四军留下的干部宛希先,还将毛泽东花了不少心血争取、教育过来的两位绿林好汉,已为革命作出了一定贡献的袁文才、王佐等人杀害了。
    4身后之事   
    袁家在袁文才死后境遇十分悲惨。为避迫害和追捕,袁妻将只有六岁的二女儿送人做了童养媳,因不堪忍受很快死去。她则携了其余儿女逃入深山,以野果为食,以洞穴为室,历三年之久。但她用心保护着袁文才的诸多遗物,解放后,老人将它们无尝捐献了国家。
    袁文才死时仅32岁,妻子谢梅香刚刚30岁。他们生有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袁耀烈,后有孙子袁全芳、袁建芳和一个孙女。袁文才死后,袁家不同意谢梅香改嫁,说袁家太惨烈了,谢梅香再改嫁,孩子又小,带走了怎么办。谢香梅只好招郎不离家,1932年和肖开福结婚。肖开福原来是袁文才的部下,两人结婚后生了一儿一女,儿子袁耀厚又名肖常隆,一半继承袁家祭祀,一半继承肖家血统。女儿名叫肖移月。
    5结义事件
    袁文才 - 与毛泽东井冈山结义
井冈山结义
(来源:百度百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3-9 13:38: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弘毅 于 2017-8-1 22:56 编辑

袁文才、王佐被错杀事件亲历者的那封信是怎样发现的?
中国吉安网 时间:2011-11-30 11:14:30 

    1930年2月袁文才、王佐在永新县城被错杀。建国后,袁文才、王佐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然而一直未能找到当年反映或记载事件的历史材料。2002年1月23日,井冈山会师纪念馆工作人员在柏路乡梅树山找到了袁宝山兄弟3人调查,了解到事情的一些情况。据他们讲,其父亲袁锡光是个私塾先生,与袁文才是本家,关系极好,在袁文才手下做事,担任过县工农兵下政府秘书。解放后,兄弟3人分家,祖上留下来的东西大家分掉了,当时袁宝山还分到了一些父亲留一来的书,书中夹着一封信。这是一封用墨笔竖写在草纸上的信件,长77。5厘米、宽28厘米。经袁保山兄弟3人辩认,是其父亲袁锡光亲笔书写。信是1930年由宁冈县16名共产党员联名写给彭德怀并转赣西南特委和军委、各路行委、各党部的,共1300字余字。主要内容为四个方面;一是对边界特委假称集中武装名义,引诱袁文才、王佐率部到永新予以杀害这一事件的看法;二是对红五军和边界警卫团派出部队追至宁冈,以扑灭袁、王余存力量深感忧虑和不安:三是对自身所处进退维谷的两难处境觉得恐惧与焦急;四是希望通过彭德怀把此信较交赣西南特委等各组织和领导人,能够允许他们为革命继续做事。
     这封信由于五军和边界警卫团的追击部队到达宁冈而未来得及送出,被尘封了70余年后袁宝山兄弟3人献出,为我们了解袁王被错杀事件,总结历史经验提供了佐证。2004年6月3日,此件定为三级文物。现由井冈山会师纪念馆收藏。
(来源:井冈山报 编辑/王志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3-9 15:47: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弘毅 于 2017-8-1 22:58 编辑

悲剧[/quote]
     确实是悲剧。错杀袁文才,不仅是袁文才个人的悲剧,也给当时的中国工农红军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3-10 19:31: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弘毅 于 2017-8-1 22:59 编辑

袁文才、王佐被冤杀,直接导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丢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3-10 19:41: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弘毅 于 2017-8-1 22:59 编辑

袁文才是中共的元老级人物,如果不是英年早逝,至少也是开国元帅级大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袁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02288号   

GMT+8, 2024-7-27 11:51 , Processed in 0.19010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风格设计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