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袁氏宗亲网-全球袁氏网上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374|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58年底,袁世凯六姨太、十四子死于宁夏之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6 22:00: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袁明辉 于 2020-7-20 21:55 编辑

1958年底,袁世凯六姨太、十四子死于宁夏之谜

叶氏(中坐者),两旁是她的侍女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移民运动,是贯彻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执行党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一项重大决策。从1955年初开始,贺兰山脚下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先后接纳北京移民2025人。袁世凯六姨太叶氏及其第十四子袁巨勋(原名袁克捷)、孙子袁家振、袁家伟(小名袁小五、袁小六)一家四人即于1955年由北京迁移至贺兰县,落户在一个移民安置点——新建乡三村(现京星农场六队)。袁巨勋的长女袁家峥因自幼由张伯驹抚养,1955年,16岁的她则随另一批北京移民迁移到内蒙古自治区磴口县。三年后,袁巨勋与其母叶氏相继去世,葬于贺兰。叶氏祖孙三代人的特殊身份和传奇经历鲜为人知。因我曾任京星乡领导,对他们在贺兰的情况比较了解。在此,仅就个人所知,并参阅有关资料撰写本文,以飨读者。
   
    17岁的叶氏嫁至袁府  
    六姨太叶氏,生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江苏丹徒县人。叶氏瓜子脸型,浓眉大眼,高挑身材,三寸金莲,知书达礼,美貌聪慧。1908年17岁时嫁至袁府。   
    一直以来,社会上各类杂文、报刊均引用袁世凯三女儿袁静雪《我的父亲袁世凯》一书所述:“叶氏先与袁世凯的二公子袁克文相识,后袁克文在向袁世凯请安跪拜时,不慎掉出叶氏所赠照片。在袁世凯追问下,袁克文无奈将叶氏献给了袁世凯”云云。经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并几番请教清史专家骆宝善教授,在大量证据面前,推翻了袁静雪所言。社会上广为流传的“袁静雪版本”与史料相悖,没有依据,不能成立。据此分析,袁静雪之所以如此,有两种原因,一是道听途说,二是为表现自己思想进步所杜撰。
    至于叶氏本人在贺兰县自述:“14岁入宫”一说,亦不能成立。因为叶氏14岁时,即公元1905年,袁世凯从山东巡抚任上返回直隶,是清朝大臣,何“宫”之有?
    叶氏的生活情况
    叶氏与袁世凯共同生活了8年。袁克文在《辛丙秘苑》中称:叶氏 “17来归,先公极爱宠之。……庶母独颖慧,未逾岁已试为文,能作簪花格。生二子,曰克捷(14子),曰克有(17子);女三,曰玖祯,曰璇祯,曰玑祯。”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病逝于北京中南海,此时叶氏25岁。
    袁世凯故去后,由徐世昌主持分了家,16个儿子(17子尚未出生)每人分得银元20000,房产一处;女儿分得银元8000,衣服一箱。各房姨太太随自己的子女生活,不另分财产。
    叶氏子女分得财产后,从北京搬到了天津。其间,叶氏曾在河南新乡、安阳购置房产,后被时任河南督军的冯玉祥没收,加之叶氏家人花钱大手大脚,不善理财,不久便穷困潦倒了。   
   叶的长子袁巨勋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娶妻王氏,生育二子一女,袁家振(小名小五)、袁家伟(小名小六)和女儿袁家峥。叶氏一直随袁巨勋生活。次子袁克有娶北京女子于茹英为妻,生二子二女,五十年代初袁克有病故于天津。叶氏的长女玖祯早亡。次女璇祯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嫁天津王家,后离婚,在天津一所师范院校工作。三女玑祯大学毕业后,于解放前到了台湾。
    叶氏一家的财产损失殆尽,只好变卖了天津的房产移居北京。袁巨勋离婚后因贫穷再未婚娶。解放初期,袁巨勋与两个儿子靠在北京街头卖冰糖葫芦维持生活,长女家峥则一直由张伯驹夫妇收养。
    叶氏一家四口落户贺兰   
    1955年,叶氏一家随大批北京移民来到宁夏贺兰县。当时说“天下黄河富宁夏”,去了就分配住房,有生活保障,可以自食其力过好日子。叶氏一家听了这样的宣传,又确实在北京混不下去了,万般无奈之际就积极报名移民。   
    1955年5月24日,叶氏一家四口随同第一批移民到了贺兰县京星乡三村,分到房屋两间(按当时规定三人以下分配一间,四至六人分配两间,七人以上分配三间)。生活用具,从小至菜刀、案板、锅、碗、瓢、盆,大至水桶、水缸,一应俱全。政府每户每月供应块煤180斤、煤油4两(16两秤),每人每月供应口粮35斤(粗细粮按比例搭配)、香油2.5两,另外每人每月发给菜金1.44元。这样的供应按当时的生活水平来讲是温饱有余。此外,凡衣被确有困难者,政府也无偿提供。   
         叶氏一家除政府提供的上述物品外,还有次女璇祯每月由天津寄来的二三十元现金,生活水平在京星乡所有北京移民中属上等。
    叶氏嫁给袁世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到京星后,她仍然保持了足不出户的习惯,不与外界接触,除非邻居来到家中才应付几句,一般不与外人闲谈,对其身世从不向外吐露。尽管这样,还是有好事者传言出去,常引得人们去看这个“皇帝娘娘”长得怎么样。当时她年过六旬,属于不劳动的人,所以也没有参加过生产队劳动。她脚极小,走路不稳,家务活都由儿子干,她只是为儿孙做一些针线活,缝补衣物和做鞋,闲暇时看一些书报。她最大的嗜好是吸纸烟,且烟瘾很大,每月吸烟在30筒以上,50支装耕牛牌纸烟,当时一筒0.12元。   
    袁巨勋幼年瘦弱,成年后骨骼渐渐粗壮,长相酷似袁世凯,人们都称其为“袁大头”。袁巨勋无爱好,可能是社会变革使他心灰意冷之故,他不与人交往,也不言谈,更谈不上玩笑了。在干活和休息时,别人拿他取笑,他也以沉默对之。即使谈正事,他也只简单地回答几句,之后还是沉默。他对母亲十分孝顺,叶氏的饮食、起居均由他一手料理。叶氏能在当时困难条件下活到那样大年纪,与他的细致照料有直接关系。叶氏的孙子袁家振、袁家伟因年龄小(1955年移民时一个13岁,一个12岁),对袁家旧事一无所知,故显得比较活泼。
         叶氏与袁巨勋的丧事   
    两年后,叶氏一家人的安定日子被一场政治运动搅乱了。1957年反右派大辩论,因京星乡移民中,上至袁世凯的姨太太、儿子,下至日伪少将,国民党军、警、宪、特,还有资本家、小业主等,文化程度高,讲怪话提意见的人多,故县上将这里作为运动的重点。运动以后,移民有被杀的,有被关押劳改的。仅被戴历史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帽子的就有四十余人。那时,袁巨勋虽不爱言语,没有违纪行为,也未戴什么帽子,但因家庭出身,被列入内部掌握的监管对象。1956年后,移民的供应标准逐月降低,至1958年秋供应完全被取消了,加上政治歧视,使得移民的生活越来越困苦。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对叶氏一家的冲击更大。“大锅饭”实行后,大人小孩都要到公共食堂分组就餐,谁都不能例外。这对叶氏来讲尤感不便,平时她连门都不愿出,这时要她每天三次到食堂去吃饭,她只好扶着墙,扭动着三寸金莲,一步三摇走向食堂。年已67岁的叶氏,那金枝玉叶的身躯经历着如此折磨,她也只好忍耐。也只有这个时候,京星乡的老少才能一睹“娘娘”的“芳容”。
   
       这年11月,不幸的事突如其来。袁巨勋的饭量大,食堂的饭填不饱他的肚子,虽说叶氏饭量小一点,但两个孙子都是长身体的时候,他们母子二人只好先让俩孩子吃。这样,袁巨勋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政治上的压力,劳动上的艰苦,生活上的不足,使这个43岁的汉子一下衰老了许多。一天,袁巨勋同大家一起平田整地,中间休息时,他同往常一样,自个儿到另一处休息。不一会儿大家起来干活,唯独不见袁巨勋来。这时有人说,不要喊他了,一个堂堂“皇子”落到这一步实在不易,就让他多睡一会儿吧。中午收工,仍不见他来,大家就去找他。只见他蜷着身子躺在沟里,喊他不应,身子早已冰凉,人已死多时了。   
    那年月条件差,京星乡移民死了的都用苇席一卷,袁巨勋也是这样,用苇席卷了草草埋在京星公共墓地。   
    袁巨勋的死对叶氏打击很大,从此她就病倒了。公社化以后,原京星乡划归立岗公社曙光大队管理,编作第八生产队。一天,队长徐勤向我报告说:“叶氏病倒了,三天没到食堂吃饭。”我同徐勤一块儿到她家,进门一看,她家的窗玻璃全被打碎了,炕也塌了一半,叶老太太就睡在尚好的半边。炕上铺着稻草,身上盖着露出烂棉花的破被,大小便就在那塌陷的炕里,屋里又冷又臭。我见此情景,当即叫徐勤将她的一个孙子从田里找回来,吩附他每天伺候奶奶。同时责成徐勤将她的窗户玻璃安上,把炕打好,把屋子烧暖和,并让公社卫生所医生给她看病,要求公共食堂给她做小锅饭,可不限量。当时徐勤说,别的要求都好办,就是不限量的粮食无法解决。随后,我到公社给她批了一些救济粮。在她的最后岁月能得到政府的关照,使她十分感激。   
    叶氏在她儿子死后两个月,即1958年12月31日夜,走完了她67年人生旅程。记得1959年元旦清晨,袁家振、袁家伟来我家磕头报丧:“我奶奶死了!”我记得叶的尸体也是用一张苇席卷上,埋在了她儿子袁巨勋(克捷)的坟旁。
       而袁家振、袁家伟两兄弟告诉他们的后人:“奶奶的尸体是装在瓮(缸)里、两口瓮(缸)对起来,用竹板捆扎一起,扔到黄河里了。”我们目测了此处到黄河边的距离,大约两公里。
    叶死后遇到的一些事情   
    叶氏死后一个月左右,县银行来人拿着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的信找我。信的大意是说:经查你单位叶氏在民国期间(约在袁世凯死后不久)存入中国银行北京分行6000银元,因她女儿袁璇祯要求继承,北京分行不同意,此款应由叶氏本人领取,请查找本人。对此我就实情相告,叶氏刚刚去世,儿子也死了,只有两个孙子,生活非常困难,能否由孙子领取。来人说本人不在了,如何处理我们不好答复,只能由北京分行决定。那时我还出具证明并提出此要求,但没有回音,不知这笔存款做何处理了。   
    叶氏死后半年左右,1959年夏初,由南京市人民政府发来的公函上说,经查原在南京某(地址记不清)半条街的房屋,在1937年(此时叶氏46岁)前是叶氏私产,不知何时所置。日本占领南京后,被日军机关占用了。抗战胜利后,由国民党军队按敌伪遗产接收,没查出房子主人是谁,就用作军营。50年代南京政府落实私产政策,查证房屋的主人是叶氏。经与北京联系得知叶氏移居宁夏,便发函通知叶氏接收。我即回公函讲明叶氏本人已死,两个孙子尚在,能否由孙子继承,结果仍无回复。
  
    袁家峥、袁家振、袁家伟三姐弟     
    袁家振、袁家伟两兄弟在祖母亡后,无依无靠,生活极其困苦。移民中已有大批人员外逃。两兄弟也曾设法外逃,但一次次都失败了。袁家振忍受不了生不如死的日子,曾喝农药“六六六”寻死未遂,至今仍不愿多言语。
    1962年,四处流浪的弟弟袁家伟在乌海火车站意外遇见了失散多年的姐姐袁家峥。看到弟弟如同乞丐般模样,姐姐抱着弟弟失声痛哭。袁家峥那年24岁,已经在内蒙古磴口县结婚生子,丈夫是磴口县陈姓农民,对家峥很好。
    在姐姐的多方努力下,家振、家伟两兄弟被姐姐接到了内蒙古磴口县,家振在磴口为公社放牧牛羊。姐姐也曾帮他开过一间小卖部,因他自幼没上过学,不识字,连真假钱币也认不得,所以总是赔钱,不久就关门了。家振到磴口那年21岁,大眼睛、双眼皮,相貌俊秀,但因出身袁氏家族,谁家的姑娘也不敢嫁给他,至今仍孤身一人。2011年4月我们在磴口县民政局所办的敬老院中见到了他,69岁,精神状态尚好。   
    袁家峥是袁巨勋的长女,因家境贫寒,自幼被张伯驹夫妇收养。1955年,16岁的袁家峥随移民到了内蒙古磴口县。袁家峥和移民们一起,垦荒造田,吃苦耐劳,很受当地群众欢迎。文化革命后,历经磨难的袁家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被推选为村妇女主任,一干就是30多年,直到2008年6月6日去世。1962年,袁巨勋最小的儿子袁家伟随一个叫吕世海的北京移民返回北京。吕世海那年39岁,膝下无子,对家伟疼爱有加,收留家伟做儿子,连“家庭出身”也随吕世海填报“贫农”。他们虽然返回了北京,但没户口、没口粮、没有经济收入,又适逢国家三年自然灾害,紧靠街头卖冰糖葫芦是难以填饱肚子的。无奈,年轻好强的家伟告别吕世海夫妇,只身一人长途跋涉闯关东,直奔黑龙江省与苏俄交界的虎林县。在这里,20岁刚出头的家伟认识了同是北京移民来的陆惠姑娘。陆惠小家伟3岁,美丽、聪明、贤惠,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家伟这个不知忧愁的帅小伙,两人相亲相爱,生育一女二子:长女袁丽,中共党员,国家干部;儿子袁涛,现在哈尔滨工作;次子袁杰,在北京经商。
    抚今追昔,感慨万千。袁家伟、陆惠夫妇总算让袁世凯第十四子袁巨勋后继有人了。
    因长年劳作,积劳成疾,袁家伟病逝于1993年4月8日,时年50岁。
    至此,袁世凯六姨太叶氏、长子袁巨勋一门,留下了三个后人,他们是:袁丽(女)、袁涛、袁杰。
    编后:在整理此文过程中,得到了宁夏自治区贺兰县政协、内蒙古磴口县政协、磴口县公安局、宁夏《华兴时报》记者高玉婷小姐的大力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高钧 口述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3-7 11:49: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明辉 于 2020-7-20 21:57 编辑

     拜读了。抚今追昔,世事无常,真是感慨万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13:13: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明辉 于 2020-7-20 21:55 编辑

拜读了。抚今追昔,世事无常,真是感慨万千![/quote]
    谢谢袁平版主!您这么一编辑、调整,整篇文章就显得好看多了。
    还有那个1958年,我稀里糊涂弄成1858年了,真是“一失手,谬误100年”啊!感谢版主细心、提醒和更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3-7 19:28: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明辉 于 2020-7-20 21:55 编辑


这是袁克捷后代2011年参加安阳会议时在袁林的合影,右一为袁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21:43: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明辉 于 2020-7-20 21:56 编辑

这是袁克捷后代2011年参加安阳会议时在袁林的合影,右一为袁丽。[/quote]
是啊,这是14子留在世上的儿子袁家振(右二),参加完安阳会议后回到内蒙磴口县不久就去世了。这也是明辉拍到的他在世的最后一张照片。
右一是14子的小儿子袁家伟的长女袁丽(中共党员,国家干部),左一是袁家伟的长子袁涛(哈尔滨经商),左二是14子的长女袁家峥之子陈中(内蒙磴口县工商行保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22:29: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明辉 于 2020-7-20 21:57 编辑




      这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原始的移民花名册(那时没有打印机,花名册全都是手写的)在第二页左起第3----6人,姓名依次是叶秦(即六姨太叶氏,祖籍江苏丹徒)、袁家伟、袁家振、袁世勋(即14子袁克捷,祖籍河南项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22:41: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明辉 于 2020-7-20 21:59 编辑


六姨太叶氏和14子袁克捷就埋在这里-----距黄河很近的沙滩上。




这就是六姨太、14子曾经劳动过的宁夏贺兰县京星农场(2011年拍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22:43: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明辉 于 2020-7-20 21:53 编辑

                                 
                                                                             这是14子幼年时照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22:48: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明辉 于 2020-7-20 21:55 编辑


袁克捷长子袁家振(已故)



袁克捷次子袁家伟(已故)


  

                                                               袁克捷长女袁家峥(已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3-7 22:53: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明辉 于 2020-7-20 21:59 编辑

项城袁氏发的这些资料非常珍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袁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02288号   

GMT+8, 2024-7-27 15:03 , Processed in 0.21314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风格设计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