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袁氏宗亲网-全球袁氏网上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109|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袁耀辉系列作品——《牛迹石记》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8 13:2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袁力 于 2015-5-7 19:04 编辑

牛 迹 石 记

湖南常宁 袁耀辉


    [袁耀辉简介]袁名耀辉,谱字谋仁,少时又呼袁野,祖籍衡阳常宁(开基祖应明公,河南濮阳人,随明太祖朱元璋征战陈友谅,洪武八年,升任衡州卫指挥使,解甲归田后开基立宇于衡阳常宁)。家母梦老家大义山主峰牛迹石入怀成孕,惜出生时无祥云盖屋,虽年已不惑,光阴虚度,至今碌碌无为,现就职于湖南省瓦松铁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爱好:读书、摄影、音乐、旅游、野外、投资。

    南岭余脉,大义山之主峰 ,其名为牛迹石。石之大不知其有几许丈,更不知其有几许高。传玄天之犀牛自北冥迁徙于南冥,途中一蹄稍停此石上,印一犀牛蹄印于石,大义山之西东山民皆称之为牛踩石,更有多方文人雅士称之牛迹石。更奇犀牛蹄印之中,常年水泉饱满,终年不涸,然泉水更不溢出,山民时砍柴至此,趴喝而不干。

    老家的村子,面东正对着牛迹石。牛迹石两边的六旗岭和三十六湾两座大山逦迤地对着斜抄过来,宛如一位得道和尚的袈纱,从我家门前远望,牛迹石就像一尊开怀大笑的弥勒佛祖,席地幕天地俯视着我们,牛迹石就是弥勒佛祖的头。我的童年弥勒佛祖一直脉脉地望着我笑,白天他看我上学放学放牛扯猪草干农活,晚上又让我时常在梦中梦到它,我想是因为有佛祖的注视,才让我在童年的无忧中成长。我的家乡在牛迹石,就如韩红唱“我的家乡在日喀则”,总是令人神往而难忘记。

    我心中的牛迹石,不是那《红楼梦》中无材补天,幻化入世之石。它是祖代年纪,故乡地舆之奇石。牛迹石,它日日看着我们祖祖辈辈终生忙碌而未有成就地劳作,夜夜守着我们祖祖辈辈疲惫不堪地进入梦乡,生生世世,就这样庇佑着乡邻。记得小时候,久旱无雨,周边乡村众人,连夜宰猪杀鸡,清早放铳鸣炮而行,吆吆喝喝把猪抬上海拔千米的牛迹石,祭示牛迹石大神。我记忆中的几次,两三个月无雨的夏天,在祭祀之后,果然大雨倾盆而下,乡人才莳得下晚稻。

    童年时最美的神往,就是攀登上牛迹石。最远处我只去过几次老家村子里的林场砍柴,大概就在牛迹石这尊弥勒佛祖的肚脐处,从早晨走到响午才到林场,可能是年小的缘故,到达时已是脚软路滑,更不用说爬上牛迹石了。但一路上山途中,幽草涧边生,怪石深林后,小桥流泉,绿树清溪,飞瀑悬空如玉龙,鸟语和呼似琴瑟,路旁野花含香,随风摇曳生姿,山中异景让人流连。口渴了,抄几口溪水,入口清洌,如一条冰凉的水线直入腹中,想来至今让人回味,仍觉甜美异常。倒让人忘了是来砍柴,便似来游景一般。牛迹石山脉的风景不比南岳差,风景不缺,只差人文。如能与北面的义山庵及西南面中国印山的风景连起来,定会成为一块旅游胜地。

    牛迹石,你是如此之近,近得童年背着书包上学的我抬头就能看到你,你又是如此之远,远到现在我还未能到过你的身边。哦,牛迹石!你就如最执著的恋人,至今仍烙印在我的心中。世上再没有一样东西,让我如此痴迷,如此执著,如此沉默而专一,从小到现在,一直热烈地梦着你,就如薄雾萦绕在大义山边,已深深渗透在我的心里。
   
    近日,因工作上的关系,与著名版画家、中国印山创始人吴国威老先生相识,七十多岁的老人家仍工作不息,平易近人和敬业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方面自是我等小辈不如。怀着对老人家艺术造诣的敬仰,请求他老人家在百忙之中以“牛迹石”为我治一印,老人家爽快地应接下来,不日即以青田石为我刊得一枚印,刻“牛迹石”,落款“中国印山仆人国威刊”,令我欣喜若狂。当日正是良辰吉日,遂虔诚迎入家中,焚香祷告,恭放在家中正堂作镇宅之石。

    哦,牛迹石!我心中的圣山和圣石,你已在我的内心深处烙下一枚神圣的牛迹石印。

                                                    牛迹石于2010年9月14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4-15 07:23:29 | 只看该作者

阳明山

本帖最后由 袁力 于 2015-5-7 19:07 编辑

阳明山

袁耀辉
                                                     

    阳明山,山连着山。慕其之名,周日,久雨初晴,风清日朗,结旅成行。上泉南经接履桥互通转二广高速,下高速折上东南而进,一途山路约二十公里,一门阻其路,购票询路远近,言尚有十八公里,不敢舍车步行,又驱车而上,山路渐陡,一路曲折向上,初急驰后缓行。

    沿途风景毫无特别之处,偶有三两枝红杜鹃紫杜鹃在路边山崖上随风摇曳,也不足为奇。近十二时,过红六军团西征路过处至万寿寺,停车前往。拾级登上寺门,整个寺殿坐东朝西,南有观景园,北有地藏殿,前为大雄宝殿,管房分列两侧。万寿寺的对联是赵朴初先生书写:“东土西方一尘不隔,梵宫琳宇万法同归”,道尽我佛普度众生的慈悲。万寿寺又名阳明寺,寺内菩萨众多,灵念自是当然,我们一行焚香虔诚跪拜,“恳求大慈悲,施与众生乐。”

    餐后去观杜鹃花海。在万寿寺南,一峰似有摩云插天之势,早有游人络绎不绝,舍车而行,拾级上攀。一路杜鹃成簇,已成规模之势,可惜此时山鹃尚含苞中,尚未映发,询当地采茶村媪,尚需半月才开。想约鹃花齐放,确也算得上阳明山的一处绝景。来得太早,不遇花期,憾矣!此时无景无色,我等攀爬忘累,登至山顶,俯瞰四望,云峰涌动,不可飞陟。无景可观,留影而返。

    阳明山之行,不遇花期,败兴;见无绝景,难慊所望,虚了行旅。阳明山---实不至名不归之山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4-8 16:01:13 | 只看该作者

无题、咏牛迹石二首及春联一付

本帖最后由 袁力 于 2015-5-7 19:08 编辑

无    题

袁耀辉

   大义山深水源远,牛迹六合汤河堰。
   十里犹闻震地雷,海神惊惧勒潮回。
   滔天狂潦留不少,惟有曲水拥古村。
    支流瀰瀰穿波澜,画屏俯仰绘丹青。



咏牛迹石

袁耀辉
                                         
悬石冠山巅,
牛迹万古痕。
李耳一骑印,
浅渚通南冥。


(原创)春联

袁耀辉

横批 :春意逍遥
上联:北溟有鱼怒化鲲鹏飞玉宇
   
下联:昆仑立马腾跃弯弓射双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4-9 12:52:54 | 只看该作者

故乡,那一条无名的小河

本帖最后由 袁力 于 2015-5-7 19:20 编辑

故乡 那一条无名的小河

袁耀辉

    大义山南接南岭,山势自南向北一路余脉曲折连绵,山脊蜿蜒如一雄牯牛奋蹄奔天,当地山民也称之为太牛山。山之西翼群山起伏,重峦叠嶂中清泉涓涓,积九溪十八涧而成河,沿大义山脉西翼山脚曲折北去,抵宜水入湘江。故乡这条河常入我梦来,悠悠流水,波光荡漾,感觉它就在我的生命深处流动,总使我无法平静。
   
    河的源头,是在一个叫六合的小村,发源于卢家冲。卢家冲是一个一谷直下的地质皱褶,似要把大义山脉西翼群山拦腰割断,谷有数峰相对,绝壁数仞,奇石突兀,山谷幽深。山溪沿谷而下,有涧溪,崖瀑,泉池无数,溪水清晰透亮冰凉彻骨。众溪汇至上卢家冲,有数户农家错落,清溪蜿绕,山花簇簇,溪中多巨石,被自然的流水冲刷得圆滑圆润,一路竹木扶疏,绿树成荫,半掩清溪,是个造化赐予的清幽所在。“六合村”是不是因六条溪水汇至而得名,人们至今仍不得而知。及至下卢家冲,山势稍缓,涧溪两边古木参天,幽树山草丛生,夏秋时节,谷内山蝉群噪,林鸟啁鸣蜿啭,山谷应声回和,与溪流声混然如天籁,使人如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诗境。小河沿途风景如画,我去过的有太坪寺、滴山水、牛丫岭、燕子泉、二牛相斗等地,一路陪同潺潺小河向下向北,山溪野景里确有独特的迷人风韵。
   
    小河自源头离开群山不过十数里,逐渐平缓轻盈地依村而过,怀搂着老家明清时期的祖宅。记得童年的每一个清晨,我在大义山脚下的薄雾中醒来,然后过河去上学,或去河滩牧牛。在如梦境的薄雾之中,雾影袅袅升起,河面在如烟似气的雾蔼中略隐略现,似把小河变得开阔起来,而横兀于前的大义山脉已是烟气袅绕,云雾腾腾,宛如百里烟树,千里云山,在雾蔼中显得更加朦胧苍远,变得如山水画一般似的虚幻缥缈。不久,太阳从东面的大义山主峰牛迹石上冉冉地升起来,辉照着村子,此时晨雾慢慢散去,炊烟袅袅飘动,一片金黄色的波光中,小河淙淙流过,成群的鹅鸭从各自家门中飞奔而出,扑腾着翅膀跳入晨雾已快散尽的河中,在这水气丰沛的晨雾中和煦的阳光下构成一幅幅绝美画面。若你此时来探幽寻觅,这山水雾景会给你一种深深的宁静,在薄雾中定能涤尽你在这繁华俗世中的心灵尘埃。
   
    夏日的小河,是童年的乐园。农村的习俗,过了端午就能下河洗澡,此后的中午、傍晚时分,总有我们一帮小伙伴们光着屁股在河中玩水洗澡的身影。去河滩牧牛洗澡是童年最愜意的事了,几个小伙伴牵着牛儿放牧在河滩,然后脱得溜光下河,洗得累了,就爬上岸来,顺势地躺在河滩边的高梁地里或柳荫下,闭上眼,听草儿随风的细语,流水微波的轻喃。有时,睁眼轻瞄一下牛儿,看到牛儿仍在河滩边吃边走,偶尔回甩牛尾驱走讨厌的蚊蝇,就又放心地闭上眼睛,去感受清澈透亮的河水在身伴流过,任由河水娓娓的声音浸润着自已幼小的身心。此刻想来,仍感觉小河的流水从自已的心田中流过。我们反复地下河上岸,直到夕阳徐徐斜下树梢,才在黄昏河水的波光中,赤着脚丫踩着布满岁月沧桑的鹅卵石,牵着牛儿回家。
   
    小河并不总是宁静,它也有雷霆咆哮的时候。每年的春雨汛期,数溪灌河,连夜的大雨使河水暴涨,浑浊的洪水从上游冲来,两岸的树木水草被连根拨起,瞬间不见踪迹,河岸立时变得宽阔涯涯,对岸相呼不应。其势者,真有《庄子.秋水》篇中“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的意境。小河涨大水,最苦了我们上学,学校就在对面的大山脚下,与老家的村子隔河相望,一夜的洪水已冲跨了河上所有的小木桥,我们要往上走几公里过一座石拱桥再往下走才到学校。记忆中曾和几个同学抄近从村子边的石堰上手牵手淌过,一次摔在石堰上的经历仍让我记忆犹新,至今我仍坚信在我屁股上隆起的疤痕里仍殘留着石堰上的青苔。
   
    故乡的河没有名字,只不过是一条无名的小河。我曾花过时间去考证,询河叟村媪,访地方贤达,终无可名之。想给它取个名,总感到显得没有历史的底蕴,概不全小河的意性,只得作罢。而我知道,无论小河有名无名,也无论岁月代序,世事沧桑,在我的内心深处,小河总是那样的古朴自然,溢满乡情地流淌,流在我生命的最深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4-9 13:04:06 | 只看该作者

童年牧迹

本帖最后由 袁力 于 2015-5-7 19:10 编辑

童年牧迹

袁耀辉
                                                     

    傍晚,夕阳从西边山峦上的树梢照过来,透过树枝叶的缝隙,落在牛群的脊背上。我喜欢这样静默的影色,夕阳下欢快回家的牛群,踏着回村的牧迹,脊背起伏逶迤如山,撼地有声不疾不缓而行。这是我童年记忆中烙印最深的一幕。
   
    分田到户的第一年,我七岁,我们几户人家从生产队分回来一头雄牯牛。它脖颈粗壮,腰身健硕,四蹄粗大有力,雄健剽悍生威。牧牛是童年的我力所能及帮家里做的事情。老家的后山,是几个起伏不高的山峦,黄褐色土壤,青青的草地,漫山遍野郁郁葱葱长满了松树、枫树、樟树还有叫不出名字的树木,山林间碗延曲折的小径是我童年走过的牧迹。
   
    起初牧牛,我当时感到的是种快乐、自在和好玩。天乌丝亮,早有牧牛的伙伴隔窗来喊,我穿上衣服,揉着矇眬的睡眼起来,和伙伴们急急地跑向村后的牛栏,一副小牧童的样子,赶着牛群走在通往后山的牧迹上。那时早晨的山野还是一片沉寂,牛群的到来偶尔惊起一两声清脆的鸟鸣,晨雾中路边长着湿漉漉的野花和野草,牛们最喜吃着这早晨沾着露水的青草。我们随着牛群从一座山到另一座山,从一个山凹到另一个山凹,从山林的晨风中直到日出,快乐而无忧。
   
    然而,不久我对牧牛已是心生恐惧。雄牯牛正值壮年,桀骜好斗,远徏方圆数十里寻牛相斗一定是它当时最大的乐趣。我的雄牯牛一直对自已的未来怀有良好的展望,它曾转战于它的江湖,南攻罗桥,西征依湖,北斗渔池,所向披靡,未逢敌手。曾记得,对岸隔河一牛吼叫而来,而我的雄牯牛它如雕像一般伫立,像一位久经沙场的勇士,从喉咙深处发出嘶吼,全然不把那牛放在眼里。那牛更是不知利害,趟过小河,冲上山来,不想只一合,就滚下山崖,落荒而逃。雄牯牛这次并不去追击,抬头吼叫,如一位仗剑江湖的高手,有一种英雄未逢敌手的孤寂。牛斗架让我最心生恐惧,曾记得七岁的我用所知道最粗的话去骂唆牛相斗的人,用嘶心裂肺的哭泣去咀咒他们。
   
    找牛是最令我担惊害怕的事情。雄牯牛斗架,最喜追击相斗,散开牛蹄就不知去向。至今仍让我还能感觉到当时在害怕与孤独中的心情和情景。傍晚找牛的牧迹上,暮色开始慢慢地合围过来,然后月亮静静地悬挂在山峦之上,泛泛地照在山塘里,波光粼粼,周围树林随山风摇曳起伏生声,这种天籁,对我是一种深深的恐怖,让我感觉声息全无似乎时光停止。童年的我已是吓破了胆,然而我的雄牯牛仍不知去向,心中的焦急害怕难以言表。我不时拔足狂奔,不敢回头,泪水轻盈而出,真希望遇到一位荷锄晚归的老伯。有时我也能在山林间找到浑身泥水吐着粗气的雄牯牛,有时它也会在第二天的某个时候独自回到牛栏。找到牛,我会有一种从没有过的轻松和释然。
   
    我曾把当年牧牛的经历动情地讲给女儿听,她是那样的好奇而又不理解。女儿是生活在一个远离牧牛的时代,她们这一代已不知道在田间艰辛的劳作是祖辈们全部生活的必要,自然不能理解在晨雾中牧牛对孤寂山村里童年的我是一种多么的幸福。
   
    雄牯牛老了,它已不能蹄踏后山熟悉的路径,去吃晨雾中最爱吃的水草,它只能静静地趟在牛栏里。最后一次我与它隔栏相望,那时的它已不能进食和反刍,昔日耕田拉犁转战江湖的雄风已然不再,它的眼里全是落寞,一滴珠泪挂在眼角,浑圆、晶莹、硕大如珍珠,迟迟不肯从眼角滚落。而我已是泪流满面,我知道,我的雄牯牛已走到生命的尽头,那时的我心情是多么的忧伤。
   
    童年如花,当年牧牛的岁月已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归于沉寂,却留下难忘的痕迹。记忆中那山林间露水盈盈的小径,是纯净天真的我曾经走过的童年牧迹,今天如弯弯曲曲的狂草,让我写在纸上,润在心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4-9 13:23:27 | 只看该作者

粗石岗.石拱桥

本帖最后由 袁力 于 2015-5-7 19:05 编辑

粗石岗·石拱桥

袁耀辉
                                                   

    一座桥的存在,并不是因为我时常地想起它。

    这世上有许多东西,就如田野上的轻烟,在你看过以后,终会消失得无踪无迹。然而,我竟深深地记住,老家一个叫粗石岗的地方,还有那穿岗而过一条小溪上的石拱桥,这是一种浓浓的乡情,需用一生来相守。粗石岗石拱桥,我一直把它当成老家乡村里唯一的古迹,它的历史已无从考究,或许,它已在大义山脉西面群山脚下的古道上默默地存在了千百年,就如粗石岗的溪水源远流长。

    我读书的学校,就在粗石岗石拱桥的古道边。现在想来,总感觉花草铺满了学校通往石桥的古径,踏着径上的青石板,感觉被阵阵花香缠绕着,那是花的季节,姹紫嫣红。那令人迷醉的古径和石桥,我们已不知走过多少回,它总有无穷的诱惑,竟是我们放学后流连的去处。石拱桥就地取材于粗石岗的粗石,垒拱而成,跨度不过十米,奇的是整个桥拱的建设竟没用一点泥灰,传说拱桥的石匠在石桥合拢时,总是差点点合不拢,搞了七天七夜也没得法,八仙中的吕洞宾传道路过此地,他从布袋中拿出一块木头来,放在合拢处,才使石桥吻合。我好几次赤脚站在石桥下的溪水中,伸头伸脑看桥拱处,终没找到那块传说中的木头。
                                             

    那时,放学后,趁着太阳还没下山,我们几个同学漫步向石桥走去,常常坐在石桥的青石边上,把脚丫垂在桥边晃动着,桥下溪边一棵古老粗大的青叶子树努力地把它枝繁叶茂的枝丫弯弯曲曲地伸过来,如伞般盖在我们的头上,为我们遮着太阳。有时,坐得久了,还能看到一头老牛不疾不缓地迎着落日余晖从田野中的古径上向石桥走来。如果口渴了,再去桥下的古井中掬几口水喝,然后又爬上石桥来散懒地坐在桥边,看着潺潺的流水在那些青色的、褐色的、白色的、麻黄色的石头上流过,在灌木丛生的溪畔,仍有一丛丛野花拥挤地垂在小溪边。我们那时的烦恼还少,看着溪中的流水,竟能把自已内心青春的浮躁荡涤得干干净净,使我们一个个都变成了玲珑剔透的孩子,年少而快乐!

    坐在石桥上,抬头就看见眼前临山傍溪一大片的粗石头,被高大雄浑重峦叠嶂的牛迹石山脉和清澈透亮的溪水萦绕着,就如行军布阵的队伍,千军万马般散乱地布满整个粗石岗,里面长满了苦竹子、长藤、杂树、丝毛草,人迹罕至,却草木葱郁。一看到这些粗胖的石头,我总抑不住地想笑,不知道传说中马师公是怎样赶着这一大片粗石头去布阵,因有人在后面喊他而泄了仙气,才让这片石头在这里静静地躺了几千年。我想马师公尊为神仙,一定也会有赶不动石头时的尴尬,定会是和我考试成绩不好而垂头丧气般沮丧。那时我已看完了《三国演义》,想当年张飞南去桂阳郡时,一定也是持矛勒马于石拱桥头,铜眼圆睁地凝望着这片粗石阵,恐怕诸葛孔明在鱼腹浦布的石头八阵图也不过如此规模罢。好几次,我和几个同学试着穿过这片粗石阵,但终因老藤、杂树太多,只见溪雾迷茫、杀气浓重,又怕从里面会突然冒出一条蛇来,只得作罢。

    记忆中那片寂寞凄清的粗石岗,曾是懵懂年少的我与这自然紧密相连的所在,是它第一次开启了我纯真虚幻之门的梦想。那时,对于年少的我来说,穿过石桥不过是一条没有尽头的古道,它的远处只是山和山的世界,我的祖辈,只不过是希望开垦这片粗石岗来拥有一块可以自由耕种的土地,而我的梦想是走出这山的世界。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如果他乡是红尘,那么家乡就是桃源;如果说外面的世界浮华热烈,家乡的土地就是宁静醇厚。自从二十年前离开乡下,我曾在几年前回老家时,特意开车转到粗石岗石拱桥边,用手机拍下石桥的照片,把它做成手机的背景图案,竟觉得胜过从网上下载的任何风景图画。真想此刻就去亲近家乡的青山绿水,再去石桥上静静地枯坐,欣赏落日余晖下的粗石岗,看它那广阔而未被打扰的乡野和乡野的清静,那里现在一定还是一个干干净净的纯静世界。
                                                

    岁月磋砣,少年梦断,日月如粗石岗石拱桥下的流水一样过去。曾几何时开始,自已的心情变得越来越浮燥,这让我时常想起粗石岗石拱桥下那坚硬的石头和柔软的流水,这样才能让自已的内心变得平和起来。这个世界纷繁而复杂,经历了人生许多的变故,让人生积累了太多的无奈,只有回忆家乡美丽的青山绿水与儿时的足迹,才能让自已拥有一份深深的丛容和淡定,才真正地感觉到没有这俗世中争夺的累与乏。而我知道,生命中那份浓烈的乡情,是我心中珍藏家乡美丽的青山绿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4-9 13:36:31 | 只看该作者

香港之行、始于足下

本帖最后由 袁力 于 2015-5-7 19:18 编辑

香港之行 始于足下

袁耀辉
                                                   

    香港别名东方之珠,这个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曾经的大英帝国殖民地,自我国恢复行使主权后,就让我感觉近在咫尺了,以为想什么时候要去就可以去的。十多年来,心中虽记着这个行程,却从未始足于之。岁在壬辰,立夏之后,因有客来之,前往招融洽项,让我始足于港。

    去的那一天,星期二,记得天阴晴欲雨,我们一行四人,乘高铁南进,风驰电挚至广州,抵达时已近中午,四人随意找了个地方就餐,下午3时与广州的公司约见,洽谈商务,详情不表。隔日,再乘高铁至深,哥开车至地铁口来接,已帮我们联系了明日出关事宜,并电他同学帮我们安排下榻南山枫叶城,中午设晏,吃湖南菜,喝家乡小米酒,自是惬意无比。下午我们随意去深圳转了转,晚6时许,有老乡开车来接我们,去南澳吃海鲜,车行近两个小时,才至南澳,也就是传说中的“海上皇宫”所在,此地并不如深圳般繁华,确是个相对清幽的所在。晚餐老乡请了老乡来陪,一位是龙岗常委,一位是南澳街道办书记,席中自是聊乡情诉乡思,共聚老乡之情,餐后又陪我们在海边散步。这边海岸并无大小梅沙般的细沙,近海岸边有小船灯亮如繁星点点,海风吹着空气扑面而来,咸湿难闻。不久,我们乘车返回宾馆,上床早息,自是一夜无梦香甜。

    再明日,六时半早起,餐后,乘的直奔皇岗口岸,先找昨日联系的施行团,付款后编入内地游客散户团(内地到港大多是旅游通行证,我们只得随团而出),全团约60人。办好手续,尚早,我们顺便换了港币(其实人民币在港已可大行其道),买了地图久等。整个口岸大厅人来人往,全是等着出关的人群。9时我们出关入境,约花了近两个小时,有小巴士接至落马洲,早有施行的大巴来接。导游是位港姐,容虽不甚美,然口若悬河,一路滔滔不决让我们尽知她是一位专业而又敬业的女士。


    第一站,先至黄大仙(道观),下车后许多港媪合围而来卖香火,与内地各寺道景点全无二致,车上导游港姐已告知我们买香火必问港媪要黄大仙符,要了带在身上可以很灵气地佑我们平安,我们在买了香火自是要讨要这个黄大仙符。及至观前,只见观门并不如古书上讲的总是虚掩,也没有朱红的大门。观门口人流如织,尽是持香而进,流星快步而出(赶旅行车)。黄大仙仍三教聚合之地,观宇并不雄伟,地处山峦楼宇之谷间,而香火旺盛。进得观来,我的去拜谒黄大仙,瞻仰道观,少不得焚香祷告,祈求平安。可惜的是不见观里的老道,我想是游人太多了的缘故吧,怕是夜夜惊起了老道的恶梦,让他只得另壁地而去了。

    游黄大仙后,已近中午,导游港姐巧妙地安排我们在就餐前热身购物。中餐正如港姐讲的是减肥餐,几个小贴的饭菜,就如昨晚在南澳的咸风中看繁星般的渔船,无味之极,草草了就。


    餐后上车不过半时,至当年中英交接香港仪式的广场,我原以为是一开旷的场所,确原来不到蓝球场那么大,景色全无特色,只有中央政府送的紫金花金色显亮,而这个不奇之地确确实实是当年江总书记与英殖民亲王交接香港的所在。

    约下午三时,我们再上车穿过过海遂道直奔香港岛看维多利亚港。车停维多利亚港湾边,导游港姐讲这边沿海有一段“星光大道”,有港星的手印和李小龙的塑像,并可尽领维多利亚港的风情。面前的维多利亚港,海水拥着海浪微澜,和着一点点清咸的空气,拂在面上。对面的九龙,高楼大厦鳞次节枇,历历尽收眼前。大楼后是港岛独特的山峦,峰头和港湾上是空旷的天空,有飞云朵朵,一块一块飞絮般,从对面轻轻地似要掠过维多利亚港,再要从我们的头上越过。几只海鸟在浅蓝的海港上一掠而过,又轻快地飞向远处,直至我看不到它们。我们一路沿“星光大道”而行,领略港星们平凡而真实的大力金刚手印,直至李小龙的雕塑像前,留影而回。今日的维多利亚港,看起来是真的饶有风情的,她非如杭州西湖般似的如处子,岁月的沧海桑田,已把她殖民成成熟卓约般的妇人,如今淌开她温热的胸脯来温拥我这远离乡土失意的旅人。


    下午4时去内地游客必去的海洋公园,晚餐后乘游轮夜游维多利亚港,不愧为“世界三大夜景”之美誉,详情不及详叙。

    晚住青衣,至宾馆稍息,四人下楼超市购物夜霄,几瓶啤酒夜聊至零时才睡。第二日的清晨,觉得在昨天游过港景后做过的美梦还没续完的时候,大楼的窗外传来沥沥不断的雨声。拉帘揽望,隔窗瀑雨狂下,想来今天再出揽胜无望了。下得楼来,久等冒雨乘的,先到青衣地铁站,再乘地铁至于香港岛中环,电话联系后乘的至此行到港目的地-----工银亚洲总部。总部大堂的小姐为我们办好入楼手续,至三十四层,工银亚洲总部的一位业务人员接见了我们,在我们说明来意后,他认真地对我们咨询的事项进行了答复,使我们了然于胸。留了相互联系的电话,我们起身告辞。

    出了工银亚洲总部,乘的至最近的地铁,先找了个吃饭的地方,把早餐和中餐一起吃了。看着外面的瀑雨,全然没有停息的意思,又想到香港虽是好地方,确非我等长居之地,于是决定打道回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4-9 13:51:34 | 只看该作者

驼背樟树

本帖最后由 袁力 于 2015-5-7 19:06 编辑

驼背樟树

袁耀辉


    久住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内心时常感到无比的压抑,于是城里人变换着法子想逃离,驴友,摄友,车友联袂而去。自已也免不了被感染,以奔不惑的年岁,除了想逃离这钢筋水泥似的城市森林,慢慢地积聚着一种思乡的情结,就如故乡大义山边萦青缭白的薄雾,氲氤徘徊在心底,或掣开在回乡的梦里。
                                                
   
    离开家乡多年,每次回去总感觉生疏而又似曾相识,然而根总在那里,印象最深的,是田野边,村子旁的土崖下那一棵驼背的樟树。它苍老、粗硕、曲颈、驼背盘虬如卧龙,枝繁叶茂层层密密伞盖数亩。也许是五百多年前,一只小鸟衔来,或是一位荷锄晚归的老伯锄头上掉下的一粒种子,深深扎根在土崖下的泥土里,无数个风雨的岁月,它茁壮成一棵树。然而它只是一棵平凡的树,不能像君子一样去选择“不立于危墙之下”。或许是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危墙轰然倒下,正茁壮成长的樟树枝节断了,背被压驼了,但它的根系就成了一线生机,牢牢地抓住了土崖上的泥土,背虽驼了,但肩还是耸立的,在历经沧桑的岁月后成长为一棵真正的参天大树。几百年来,驼背樟树的枝叶摇曳在村子的青墙黑瓦之间,已自然和谐地与村子融为一体,它真真切切地存在于村民的生活中,村民与樟树的感情也代代相传。这样,一棵树终因驼背而名,一个村子也因一棵树而名。岁月不居,春秋代序,驼背樟树就如一位得道高僧,有着深入的慈悲情怀,阐释着世间伦回,生生不息地庇护着周边勤劳而又满怀希望劳作的乡邻。
                                                  
   
    儿时上学走的是一条石板路,过了一片竹菜园子,再过一株同样苍老的苦株树,就能看到有两团遥遥相对的浓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一团是学校,还有一团就是驼背樟树。在春天,樟树的细枝已然伸出嫩叶,树前的油菜花金黄如绘满田野,东面的大义山脉薄雾萦绕,主峰牛迹石山岩兀立,现在想来不用刻意去野外骑行,山水如画的写意景致,天天背着书包上学的路就是人生的旅程。在秋的雨天,站在学校二楼木廊上,雨水沿着头顶的檐瓦淌下来,滴落在操场坚硬的泥土上声形如碎玉,对面寂寞的驼背樟树已然锁住了清秋,雨打樟叶摇曳如芭樵,秋雨中的驼背樟树背驼肩耸枝叶伸张。我仿佛看到,驼背樟树的苍老枝杆黑得虬颈苍然,一只攀爬的蜘蛛,快速结完网,潜伏在蛛网的一角,等待一只蚊虫的投入,或是一位躲雨少年抬头的注视,一演一观之中如世间轮回演绎成人生的一个宿影。时光如白驹过隙,村子前油菜花黄了又黄,樟树叶落了又发新芽,儿时的小学今连檐瓦也已荡然无存,时间让我对此已无所依恋,那容我把记忆锁在岁月的匣子里,惟有郁郁葱葱的驼背樟树依然摇曳在青墙黑瓦之中,如今让我懂得了一点人世间的沧桑味道。然而,已近不惑的我依然离沧桑很远,未来的路似乎才是人生真正的旅途!
   
    四山环合,山如怀抱。昨夜,我又一次梦回家乡,漫步在驼背樟树下。深深的梦里,除了明月、清风、虫鸣、三两点星挂在天际,还有摇曳拥挤的樟叶、树的剪影,连同远处连绵起伏的大义山脉谧如天赖。无边的月色透过枝叶婆娑的间隙,有数点清辉洒落在驼背樟树下的泥土上,神游的我陶醉于其中,任由树隙间一两点月的清辉濯洗着,没有烦忧,没有疲累,没有尘世间的争夺;只有沉静,只有儿时的足迹,只有一份深深的从容和淡定!一切是那样的真实而又似不可捉摸,我又一次真真实实感受着驼背樟树它宽厚的怀抱,感受着它心至通灵无所不在的神佑。
                                                
   
    五百多年来,人世间已经有无数个伦回,驼背樟树因驼背而免受利斧之伐,因非大材之木而让乡邻享受荫庇之惠,就这样一直周而复始庇护着乡邻淡泊着自已的时光。它似乎深俱无边的世间智慧,从不需要去外界看尽这世间的繁华,也不需要因错失而追悔,因羞愧而汗颜,因求利而役使他人,因求名而丧身忘性。默默地,把自已长成一棵树,背驼了,但肩膀还是耸立的。
   
    使我深深怀念的是这棵苍老的驼背樟树,我是多么地想回到它的怀抱!想让自已如今已近不惑的年岁,在它的庇佑下不停地去淡泊自已的人生,让这人生的怅惘在慢慢的时光中走过,不记悲喜,不争得失,在今天时就怀念昨天,又在明天时怀念今天,让分分秒秒易逝的时光累计成自已一生一世朝朝夕夕的过往。从此,在这浓如伞盖大如广厦的驼背樟树庇护下,让自已去拥有一份深深的丛容和淡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4-9 16:13:22 | 只看该作者

我的父亲-家父仙逝,享年88岁,从此长眠老家书房岭

本帖最后由 袁力 于 2015-5-7 19:06 编辑

我的父亲

袁耀辉
                                                   

  ——家父仙逝,享年88岁,从此,长眠老家书房岭。
                  
他可俯视,住过的祖屋;
     他可俯视,那走过的家乡小径;
  他可俯视,那北去的汤河;
      他可俯视,那耕耘过的土地;
               他可俯视,那孩子们欢闹过的禾坪;
      他可俯视,那所故乡的小学;
他可远望,那巍巍群山;
                   他可见牛迹石的日出,和高岭的夕阳。
               
                故乡山水养育他,最后又拥抱了他;
                                                   他是我们永远的高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4-15 07:36: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平 于 2015-4-15 07:47 编辑

   
     耀辉宗亲好文采,学习了。

       袁力认识耀辉宗亲吧?给大家作个介绍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袁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02288号   

GMT+8, 2024-4-27 00:14 , Processed in 0.20674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风格设计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