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邹平南部的白云山里,有一个小村叫任家峪,旁邻任家峪,有一座非常气派的避暑山庄,山庄占地十几亩,三进院落,依山势而上层层递进,利用各种台阶、回廊以及隐门、过道巧妙地组合、分隔,每一个院落具有相对的独立完整性,房层用料和设计都十分考究。众多间房屋,有的高大庄重,有的小巧玲珑;有重门垂檐,又有廊厦月台,还有别具一格的引梯。即使经历若干岁月,有些已经倾圯颓废,但仍然让人感觉到豪华逼人。
这就是有清一代,名闻天下的巨富袁紫兰的避暑山庄。
整个长白山中有许许多多古代封建官僚修建的别墅、建筑等古迹,如明宰相刘鸿训家的八柱台、清初文坛领袖王渔洋家的夫于草堂、顾炎武的桑园别墅等,虽然都有些名气,但规模和气派都无法与袁紫兰的避暑山庄相比。
由袁紫兰开始,一直到清末,焦桥袁家豪富200余年。
袁氏家族中心人物袁紫兰及其孙袁守侗
袁紫兰的出生就很有传奇色彩。
袁紫兰之父叫袁云蒸,生活在长山县焦桥村小北门外,家境贫寒,靠贩卖粮食维持生计。其先祖本是直隶枣强人,明朝洪武年间,率领全家徙居此地,传至云蒸已是数世。袁云蒸娶妻徐氏,本村人氏,生子袁紫兰。传说,因家境贫寒,袁云蒸30余岁尚未娶妻。一日,他到本村徐财主家买粮,袒胸露乳,徐见他胸前七颗珠砂痣,分布酷似银河系的火熊星座,顿感惊奇。徐财主曾读周易、相书,迷信“怀揣北斗,必得贵子,荣华富贵享之不尽”的说法,便自作主张,将其千金小女嫁于云蒸为妻。世人莫知其秘,皆笑徐财主昏聩。1671年9月8日,云蒸之妻生下一子,因其生于东敞棚内,故取乳名“东棚子”,这便是袁紫兰。袁紫兰为焦桥袁家带来了福音。
也许应了相书上的话,袁云蒸后来果真富了。他广置田园,整修宅院,供子读书。给东棚子取学名为景芳,字兰馥,号紫兰。曲延庆所著《邹平通史》说,袁紫兰自幼聪慧,内行纯篤,以孝友著闻,14岁补县学生员。既冠,援例捐纳入国子监学习,期满授内阁中书。由于他做事精干,不久改任户部浙江司员外郎,又迁工部虞衡司郎中。后擢升为广西柳州府知府,又调任右江道篆、思恩府知府。
任职期间,袁紫兰恪尽职守,政绩卓然。柳州是两广的大郡,大山中杂居着众多少数民族,土司、头人都掌握着相当数量的族兵,他们经常煽动仇杀。袁紫兰抵任后,察访实情,制定措施,化解了官府与少数民族的矛盾。柳州任职期满,袁紫兰被擢授为陕西按察使司副使,巡按平(阳)庆(阳)等地。
不久,其父去世,回家守孝三年。期满又逢西部边境战起,袁紫兰仍以副使衔督运粮草,战事平息,因患足病告官家居。
袁紫兰回家后多有善举。雍正十二年(1734年)1月14日,袁紫兰病卒,享年64岁。
袁紫兰共有5子。长子袁承幼,曾任广西平东府知府、柳州府知府,护理右江道监纪、古州军务。次子袁承祖,官至工部郎中。三子袁承绂,官至户部郎中,多有善政,后归家不仕,以读书教子为乐。四子袁承绩,由贡生援例候补都察院都事。五子袁承约,援例候补。
袁紫兰的24个孙辈中,6人因年幼援例候补,18人做了京官或地方官,其中三人较为突出,袁守侗贵为一品大员,另有袁守仪、袁守僡二人亦金殿伴君,政绩颇佳。
袁守侗,字执冲,号愚谷。是袁紫兰三子袁承绂之长子,出生于雍正元年(1723年)。袁守侗是乾隆年间的著名大臣,历任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要职。在担任内阁中书时,与阁内的学士卢召弓、尚书纪晓岚等诗词名流结为文社,诗文互相往来,留下许多文坛佳话。
袁守侗是朝廷中独当一面的重臣,国家有急难之事,乾隆必令其前往。当时,黄河水患频频,河南、山东水灾严重。袁守侗又奉命与他人负责治理黄河及赈灾事宜。抵河南后,精心筹划、施工,并亲登河堤督工,最终使水归故道。乾隆写诗褒奖他的政绩。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袁守侗之母去世,他扶柩归故里,哀患伤身最终致病。当时河务正紧,乾隆特下旨袁守侗继任直隶总督,督勘水患。袁守侗速将丧事料理完毕,带病就职。乾隆深感其忠,亲迎至卢沟桥。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袁守侗病情加剧,乃自请解任。乾隆派近臣代其前往探视,袁大病不起,卒于当年的农历五月十六,享年61岁。袁守侗去世,乾隆非常哀痛,赐太子太保,谥“清慤”,诏入祀贤良祠,于国史立传,敕命在其家乡建“清慤公祠”,以王公之礼葬之。
袁紫兰次孙袁守仪,由贡生援例授工部虞衡司主事,后累至郎中,七次钦命提督,诰授中宁大夫,于乾隆五十年蒙恩“千叟宴”。
袁紫兰五孙袁守僡,官拜刑部员外郎,乾隆六十一年(即嘉庆元年),56岁的袁守僡破例参加乾隆皇帝设的最后一次“千叟宴”。
袁紫兰有曾孙86人,皆援例纳贡入士或候补待任,另有袁炳、袁熙等官至员外郎、内阁中书,可谓显要一时。
袁家仕途上虽然一帆风顺,却不是考出来的。他们在科举路上连连碰壁,多数是凭财大势雄援例捐官,赫赫有名的袁守侗也是通过捐官走上仕途的。
袁家之盛况
袁紫兰及其孙袁守侗的显贵,带来了袁氏家族经济的空前富裕,他们大量兼并土地,扩充庄园。焦桥村周围的几十个村庄的土地几乎都归其所有,当是时也,长山、邹平、齐东乃至高青、桓台、临淄、寿光等县都有袁家的“屋子”(看管土地、山林的小庄园),据说袁家曾荣挂过三次“千顷牌”,粮食多得难以计数。
据袁氏后人回忆,袁氏家族在大量兼并土地的同时,对府第、花园、祠堂及茔地均作了总体安排。袁氏府第开始主要分布在焦桥四村(焦桥东南、焦桥西南、焦桥东北、焦桥西北)。当时的焦桥村楼阁殿堂星罗棋布,大街要冲、巷口是高耸的过街牌坊,皆用一色的汉白玉条石砌成。牌坊分三层,高数丈,游人、车马可自由通过。牌坊中间镶嵌的石匾上雕刻着该坊的命名,多为皇清帝王、名人手迹。
焦桥四村虽然足够大,但还是容不下袁氏庞大的家族,袁紫兰的5个儿子便在焦桥村东另辟了一处庄园,因其在焦桥之东,取名东庄(即现在的东平村)。东庄庄园南北大街四条,东西大街五条,袁紫兰5个儿子的府第排列整齐,错落有致。孙辈中不断有人再建府第,从而使东平村规模不断扩大。孙辈袁守侗贵为朝廷一品大员,其府第富丽堂皇,在东平及焦桥村最为壮观。袁守侗的府第叫“尚书府”,三间过殿式门楼高高耸立,两扇朱红大门之上,兽环金钉,熠熠生辉,大门上方高悬蓝底金字匾额,上书“尚书府”三字,乃乾隆御笔亲书,府内正殿高大宏伟。1781年袁守侗母亲病逝,袁奉旨带印扶柩还家,与刘墉合谋诱拿山东巡抚国泰,据说就是在这座大殿商量的。
袁家最鼎盛时期,仅东庄就有99座楼阁,御书金匾及朝廷重臣的赠匾达200余架,可谓盛极一时。
袁紫兰的五孙袁守僡因焦桥、东庄袁氏家族祖孙众多,与其十二弟袁守俸迁到焦桥村村西的爱贤村另造府第,分支堂号“僡和堂”。袁紫兰的七孙袁守俊、九孙袁守儒则到焦桥村南的牛家庄(现牛家村)建造南北二府,据说,两府的楼台亭阁、花园池沼占去了村子的大半。
袁氏府第的建筑均仿皇家的建筑风格,建有正殿、偏殿、过厅、配房等,当然规格要远逊于皇家建筑。在东平村,袁家还建有戏院子,里面有戏楼及亭台楼阁,富丽堂皇。据袁氏后人说,现存春辉堂院落的后面就是戏院子的旧址。当其兴盛时,东平村被人称为“小北京”。
袁氏家族在修建焦桥村、东庄等各府第以后,又大兴土木修建了四座祠堂(不包括各分支祠堂)。焦桥村西南角高岗上的建筑群是袁氏家族的南祠堂。该祠堂坐北朝南,东边紧靠大道,西边流水潺潺。祠堂建有三间高大宽敞的门厅,两扇朱红色大门上方是一架匾额,雕刻着“清慤公祠”四字,乃乾隆皇帝御书。平时族人出入大门东侧的便门,逢重大节日,方开大门。进入大门后,是宽大的廊式花厅,花厅东侧是清慤公祠的东院,院内有小亭四座,皆黄瓦红柱,四角飞翘,其貌别具一格,乡里罕见。其中一亭,内有一通碑,高丈许,碑文系乾隆御书,故名“御碑”,其亭谓之“皇亭”。碑厅之后便是祭厅,祭厅东西两端设有两门。厅堂正中摆长条香案,案上供奉着清慤公袁守侗的牌位,每逢祭祀时节,香烟缭绕,昼夜不绝。过祭厅是三间大殿,建筑宏伟,较祭厅高出许多。入大殿,正墙上悬挂着清慤公袁守侗的巨幅画像,两侧挂满了刘墉等朝廷重臣的题词。大殿两侧各有两间配殿,供进香人休息、更衣之用。
花厅的西侧便是清慤公祠的西院。西院的建筑较东院更加宏伟,两院间有过厅相连。最前面有碑亭两座,碑文均记录着袁紫兰的官爵和政绩,过碑亭是三间祭厅,厅内雕梁画栋,幔帐长垂,香案之上供奉着袁紫兰的牌位。祭厅的后面是并排的三座大殿,三殿之间有便门相通。中间大殿为东西两院的最大建筑物,能容纳500余人,大殿正墙之上悬挂着袁紫兰的巨幅画像。出大殿,有甬道通后院,后院内有十几间配房,是护院人和勤杂人居住的地方。
清慤公祠一祠两院,地势西高东低,相差尺余。两院殿厅排列不一,西前东后,概因东院所供奉着袁守侗官高爵显,且有御书皇亭,故居上首。但属晚辈,不能越祖,故地势较低,殿堂坐落靠后。西院供奉者袁紫兰,身为长辈,故殿堂坐落靠前,宏伟高大,地势较高。但官爵不及其孙袁守侗,故居下首。如此布局,先国后家,二者兼顾,国内罕见。
东庄的东面还有一座祠堂,这便是袁家的东祠堂。祠堂的东面是袁家的桃园,北面是袁守侗墓,南面则是辽阔的田野。祠堂过厅式大门仿南祠堂而建,左右有雄狮把门,据说,雄狮能预测天气,狮体潮湿表明天转阴,狮体水珠欲滴表明天要下雨,十分灵验。进大门,院内有碑亭,内存石碑四通,其中一通正面上书著名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背面刻着宋代书法家黄庭坚的《墨竹赋》,赋的跋文为著名书法家赵孟頫所书。该祠堂的祭厅和大殿一如南祠堂规模,所供奉的是袁氏第十二代、十三代孙的牌位。
袁府的祖庙建在焦桥东北村,其规模虽小于以上三祠,但位置却坐落于三祠之间。其一便于袁族各分支进香祭祖,二是表明袁氏后辈虽飞黄腾达,但不忘其祖。
袁氏家族对其坟茔的安置也颇费心机。袁氏家族茔址主要分布在焦桥村、东平村周围及焦桥村西的爱贤村、东直庄、西直庄,袁氏的分支在牛家庄、纪家庄、南魏庄也都选择了各自的风水宝地。
袁氏的西大茔立在清慤公祠的西南方向,距祠约有一里之遥,坟茔均按八卦方位安置。
袁守侗死后乃皇封御葬,其坟墓的规模、形式自然与袁氏其他人不同。墓地选择在东祠堂以北,独墓为茔,围墙立院,院门是三间牌楼,坐南朝北,门匾之上雕刻“圣恩”二字,其墓略高于垣墙,墓前立一龙头大碑,上雕“诰命皇清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袁公守侗之墓”等文字。出院门,有条三丈余宽的“神道”直通袁氏东大茔,“神道”两旁,石人石马,高丈许,栩栩如生。“神道”北端立一高大的龙头神道碑,为袁守侗神道碑。
袁家豪富之谜
袁家不经商,在政治上虽有袁守侗曾被乾隆倚重,却不是巨擘,在对汉人要求苛刻的有清一代,其200年豪富确实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历史之谜,因为不知道袁家发迹的原因,所以,众多传说就流行起来。
据民国初《文明杂字》记载,山西的康百万、河南的沈万三、山东的袁紫兰是清代扬名全国的大富豪,富可敌国,当时社会上流传,这三个人都是活财神转世。
据说山西康百万去世后,托生到河南许昌转世为沈万三。在沈万三老年时期,由于黄河决口,又加上暴雨成灾,当时河南许昌地区一片汪洋大海,沈万三的庄园全部被水淹没。沈万三心里只想着盛满瓮的金银财宝、珍珠玛脑,他双手紧紧抓住大瓮,随着洪水飘啊飘,也不知飘了多久,又一阵狂风暴雨把沈万三打昏,当他醒来时,才发现双手只抓着一片瓮沿。从此沈万三背着盛有破瓮沿的布打子逃荒要饭。
康熙十年(1671年)九月初八,沈万三要饭要到邹平县焦桥农户袁云蒸家,正好袁云蒸之妇要坐月子,沈万三说:“袁家要得贵子。”袁家人听了这位老翁的吉言,甚喜,就让老翁到家里喝水吃饭。水足饭饱后老翁又说:“袁家不但得贵子,而且这贵子还带来了财运。”袁家人听后更为高兴,把老翁当贵宾相待,在北上房拉开八仙桌,上酒菜伺侯,让产妇到东敞棚里生孩子。席间,袁家人再次询问孩子带来什么财运?老翁说:“孩子带来的是金银财宝,就在袁家院子里。”袁家人听后大吃一惊,说我们袁家世代很穷,哪有什么财宝呢?老翁说:“从上房东窗户向南量三尺(棉布尺),然后向地下深挖三尺便有财宝。”当时袁家人是半信半疑,在老翁所说的地方用了半天功夫,结果发现了一个大瓮,里面盛满了金银财宝、珍珠玛瑙,全家皆大欢喜。袁家人就跟老翁说:“这些财宝我们袁家留一点就够用的,您老人家用车拉走吧!”老翁说:“我一点也不要,我就是给你们袁家送财来的,这是缘份。”老翁又强调:“这些财宝就是送给东棚子的,但有一条要讲明白,日后你们袁家不要忘了寻根还愿。我是河南沈万三,是山西的康百万财神爷转世而来,这次到这里也是为了转世,日后你们袁家每年要到山西大槐树还一次愿。”说完话沈万三老翁独自走出去小解,好久也没回来,袁家人到处找也没找到。找人的人刚回家门,产妇就生下了一个小男孩,因生在东敞棚里而取小名叫“东棚子”,后取大名袁景方(号紫兰)。袁家得了贵子又发了大财,从此民间传说把山西康百万,河南沈万三,山东袁紫兰喻为活财神转世。
据传说,袁氏家族兴旺后,没有忘恩负义,就按沈万三老翁的嘱咐每年到山西还愿,并决定投巨资从山西洪洞广济寺挖条风水河。当挖到邹平县开河村时(当时此村叫冬梅村),那香烟正好从该村中间自西向东飘过,这样风水河便从村中间挖开了。该村因此改名叫开河村。沿风水河的各个村庄都想沾点风水,纷纷改名,所以有了“九扣八套”,九扣是指九口村,八套是指姚家套、释家套、耿家套、刘家套、朱家套、张家套、韩家套、李家套,扣即扣风水,套即套风水。东堰里、西堰里也都为了挡堰子,想挡点风水(东堰里、西堰里后来改为东言礼、西言礼)。这些虽是传说,足以说明袁家在当时的影响。
另一个传说就是袁紫兰在柳州任知府时得到的一大批财宝。传说,袁紫兰在柳州的官府是吴三桂的旧宅,在一次掘鼠洞时,发现了吴三桂当年埋藏的大批金银财宝。袁紫兰买了许多大花盆,底部装财宝,上面盖土种花,然后装船运回老家。
这些仅是传说,袁家富起来的真正原因,无人知晓。不管怎么说,与袁氏子孙的官场发迹密切相关,他们做官聚敛,大量兼并土地,使财富迅速聚积起来。
袁家遗迹今何在
清代末年,袁家开始败落,据说,光绪年间袁家就有变卖家产的,长山有名的大户温家曾从袁家买了一个大床,抬到家后,因为门窄,进不了门,没办法,就专门围着床盖了座屋。
解放后,袁家大部分财产充了公,房屋被扒或公用,坟墓被掘毁,现存遗迹甚少。
春辉堂。袁家一支的宅院,现存北屋三间,东西偏房两座,曾被用做粮库,现闲置。
袁守侗神道碑。袁守侗墓已毁,仅存一神道碑,现已被保护起来。
太湖石。清咸丰年间,袁氏第十六世孙袁启耀(居牛家庄),在牛家庄西南角修建了乡勇祠,桓台新城王家知道后,便将家珍“太湖石”相赠,作为镇祠之石。此石天然而成,无论大小、形状都属世之罕见,据说,王家从苏州运到桓台,仅白银就花了十几万两。现在祠已无踪迹,太湖石仍在。
避暑山庄。现存一部分。传说袁家之所以将避暑山庄修建在白云山中,除了白云山优美的自然风光外,另有原因。原来,袁氏之宅在平原上,据风水先生看,袁氏家族属虎相,落在平川必不长久,须得占一方大山,才可平安腾达。经高人指点,这才选中了白云峰下这片宝地盖了别墅。后来,袁守侗果然官至极品,家族更加显赫。避暑山庄主要是袁氏家人夏季避暑的地方,老爷、少爷、夫人、小姐高兴之时,也来长住一段时间,游山玩水,留下不少词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