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翻袁世凯,孙中山给日本前首相写的亲笔信 ![]() ![]() ![]() ![]() ![]() ![]() ![]() ![]() ![]() ![]() ![]() 孙中山致日本首相的亲笔秘信(原文) 拜启 大隈伯爵首相阁下 窃谓今日日本宜助支那革新以救东亚危局,而支那之报酬则开放全国市场以惠日本工商,此中相需至殷,相成至大,如见于实行,则日本固可一跃而跻于英国现有之地位为世界之首雄,支那亦以之而得保全领土、广辟利源,为大陆之富国。从此辅车相依,以维持世界之和平,增益人道之进化,此诚千古未有之奇功、毕世至大之伟业也。机会已熟,时哉勿失。今特举其理由为阁下陈之,望加意详察,两国幸甚。 支那襄者苦满清虐政,国民共起,革专制为共和,而民党笃信人道主义,欲减少战争流血之惨,故南北议和,使清帝退位后举袁世凯为总统,袁亦誓守约法,矢忠民国。乃自彼就任以来,背弃誓约,违反道义,虽用共和民国之名,而实行专制帝王之事。国民怨怒,无所发舒,乃其暴虐甚于满清,而统驭之力又逮不及。故两年之间,全国变乱频起,民党之必兴、革命军之必再见,无可疑者 顾革命军以自力而无助,则其收功之迟速、难易或非可豫期,以言。破坏之际,得世界一强国为助,则战祸不致延长,内免钜大之犠牲,对外亦无种种之困难。日本于支那,地势接近,利害密切,革命之求助,以日本为先者,势也,以言。建设之际,则内政之修善,军队之训练,教育之振兴,实业之启发,非有资于先进国人材之辅助不可。而日本以同文同种之国,而又有革命时期之关系,则专恃以为助,又势也!日本既助支那改良,其政教开发天然之富源,则两国上而政府,下而人民,相互亲善之关系必非他国之所能同。支那可开放全国之市场以惠日本之工商,而日本不啻独占贸易上之利益,是时支那欲脱既往国际上之束缚,修正不对等之条约,更须藉日本为外交之援。如法律、裁判、监狱凭藉日本指导而改良,即领事裁判权之撒去,日本可先承认之,因而内地杂居为日本人于支那之利便,而更进使支那有关税自主国(定)之权,则当与日本为关税同盟,日本之制造品销入支那者免税,支那原料输入日本者亦免税,支那之物产日益开发即日本之工商业日益扩张,例如英国区区三岛,非甚广大,然其国力膨涨日加者,人莫不知其以得印度大陆为母国之大市场,而世界列强始莫与争。日本地力发展已尽殆,无盘旋之馀地,支那则地大物博,未有以发展之。今使日本无如英于印度设兵置守之劳与费,而得大市场于支那,利且倍之,所谓一跃而为世界之首雄者,此也。然而,日本若仍用目前对支(那)之政策,则决不足以语此,何也? 现在支那以袁世凯当国,彼不审东亚之大势,外佯与日本周旋,而内阴事排斥,虽有均等之机会,日本也不能与他人相驰逐,近如汉冶萍事件、招商局事件、延长煤油事件,或政府依违其议而嗾民间以反对,或已许其权利于日本而翻授之他国。彼其力未足以自固,又惮民党之向与日本亲善,故表面犹买日本之欢心,然且不免利用所谓战国时纵横捭阖之手段对待日本。设其地位巩固过于今日,其对待日本必更甚于今日,可以断言,故非日本为革命军助,则有袁世凯之政府在,其排斥日本,勿沦即袁或自倒,而日本仍无以示大信用于支那国民,日本不立于真辅助支那之地位,则两国关系仍未完满,无以共同其利益也,就他一方言,则支那革命党无一强国以为事前之助,其成功固有迟速之不同,即成功后而内政之改良、外交之进步苟无强国之助,其希望亦难达到,故现时革命党望助至切!而日本能助革命党则有大利,所谓相需至殷、相成至大者,此也。 或谓外交上日本未取得英国之同意,不能独力解决支那问题,然此不足虑也。支那问题近始露其真相,当袁世凯就职之初,大放金钱,以买收欧洲一部份之新闻记者、通信员,使其报告与其评论皆极推重于袁,而英国政府亦信之,近则英之舆论已变太晤士报已评袁为无定乱兴治之能力矣。 英与佛邦交最善,而近日佛政府与国民皆己不信袁氏,故取消佛支银行借款之保证。夫英于支那以求真正之治安为目的,前误信袁氏有保持支那之能力,今既知其不然时,与佛国渐同其趋向。若日本导以真正解决支那问题之策,能使支那得永久之治安者,则英必同意于日本之行动无疑。关于支那问题,日本常欲得英国之同情,而英亦实视日本意向为转移也。 夫惟民党揽支那之政柄而后支那可言治安,以支那人大别之为三种:一旧官僚派;二民党;三则普通人民也。政治上之争,普通人不与焉。旧官僚得势,为保持其禄位计,未尝不出力与他人角逐。及其权势已失,即无抗争反动之馀地,如袁世凯见逐于前清摄政王时,惟以免死为幸,不闻有何举动也。民党则不然,所抱持之主义,生死以之,求其目的之必达。前者虽仆,后者复继。故虽以前清朝之残杀,亦卒无以制胜。民党之志,一日不伸,即支那不能以一日安,此深察支那之情形,当能知之,而欲维持东亚之真和平,则其道固在此而不在彼矣。要之。助一国民党而倾覆其政府,非国际上之常例,然古今虽惟非常之人乃能为非常之事,成非常之功。窃意,阁下为非常之人物今遇非常之机会,正阁下大焕其经纶之日也。 文为支那民党之代表,故敢以先有望于日本者,为阁下言其概且观于历史。佛曾助米利坚矣,英曾助西班牙矣,米曾助巴拿马矣。佛之助米独立为人道政义也,英助西班牙以倒拿破仑为避害也,米助巴拿马为收运河之利也,今有助支那革命倒暴虐之政府者,则一举而三善俱备,亦何惮而不为乎?若夫几事之密更有以避外交之猜疑,而神其作用,此又不待论。区区所见,实为东亚大局前途计。惟阁下详察而有以教之。 孙文 (孙文之印) 大正三年 民国三年五月十一日 密呈 大隈伯爵首相阁下 ![]() 大隈重信 ![]() 当时的报纸 孫中山致另外一个日本前首相田中義一的两件密信 ![]() 1.原文:田中先生大鉴:别后常劳景注,感谢感谢。文年来每苦胃疾,赴粤后益加甚。兹因任务既已告一段落,特藉此机会略就修养。此间温泉与文之体最适,风景亦殊幽邃,小住当可就瘥也。专此敬候起居,并谢盛意。 孙文。六月十三日。 信封:赤阪区东京青山北町四丁目。田中义一中将阁下。 箱根小涌谷三河屋。孙文。十三日。 2.原文:田中先生台鉴:敬启者,辱承雅爱,厚赐匡扶,感谢在心,非言可喻。去岁以此次借欵起义,各情报告财政部,请其偿还,经有答复,兹特托戴君传贤晋谒,经过情形均托面述,希赐延见,俾尽委曲。敬颂台祺。诸维赐照不宣。 孙文谨启。三月十二日。 信款:田中中将阁下。 田中义一简介 (1864~1929),日本长州人。1892年由陆军大学毕业,曾赴俄留学。曾任陆军省军务局长、参谋本部次长,1918年后出任陆相,晋升大将。1927年任日本第26届内阁首相。同年6月主持第一次“东方会议”,制定《对华政策纲领》,提出侵略中国“满蒙地区”的计划。8月在旅顺召开第二次“东方会议”,使该《纲领》进一步具体化。 孙中山致田中义一两通信的相关历史背景:显示了孙中山与日本政界和军界高层的密切关系,以及日本在中国事务中的参予程度,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 日本前首相田中义一 ![]() |
|小黑屋|手机版|袁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02288号 )
GMT+8, 2025-5-7 05:11 , Processed in 0.135062 second(s), 21 queries .
© 2001-2013 Comsenz Inc.
下载附件
7 分钟前 上传
孙中山(右1)和他的日本友人
30年代初,后来任《大公报》总编辑的著名报人王芸生就在其名著《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中,全文公布了孙文1914年5月11日给日本首相大隈重信的信。这封信有四个要点:
1,中国对日本,可以起到比印度之于英国更大的作用。孙文说:"英国之区区三岛,非甚广大,然人莫不知其国力膨胀日加者,以其得印度之大陆,为母国之大市场,世界列强始莫能与争。日本之发展已尽,殆无回旋之余地,中国则地大物博,尚未开发。今日本如英国之于印度,无设兵置守之劳费,而得中国之大市场,利且倍之,所谓一跃而为世界之首雄者此也。"也就是说,中国可以提供给日本比印度这块殖民地之于英国更廉价和利益更大的作用。具体说来是内政、外交、军事、实业、司法等等均靠日本帮助,且"可开放中国全国之市场,以惠日本之工商,日本不啻独占贸易上之利益……日本制造品销入中国者免税,中国原料输入日本者亦免税。"
2,袁世凯政府实际上是反日的。袁氏及其政府"佯与日本周旋,而阴事排斥……或政府依违其间,而嗾使民间反 ...
查看全部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