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一生荣辱毁誉众说纷纭,盖棺百年似尚难定论。览袁氏一生,暂不论其道德文章,事情总算做了不少。做事就需用人,用人先须识人。袁项城大概可算阅人无数,用人也不少。民国初年,有人问他:“大总统最信任谁,何人最具才干?”袁答:“我最亲信者有九才人,十策士,十五大将。” 人问其详,袁答: 九才人者:徐菊人雄才,杨杏城逸才,严范孙良才,赵智庵奇才,张季直槃才,孙慕韩隽才,阮斗瞻清才,周缉之长才,梁燕孙敏才。 十策士者:杨皙子善辞,王一堂善谋,张钟仁善断,曹润田善计,陆润生善策,章仲和善治,汪衮甫善政,金伯屏善文,顾巨六善道,施鹤雏善事。 十五大将者:福将王聘卿,主将冯华甫,重将段芝泉,儒将张金波,老将张子志,猛将张绍轩,守将田焕庭,勇将曹仲三,大将倪丹忱,战将段香岩,健将雷朝彦,胜将陆朗斋,强将江宇澄,骁将田韫山,武将陈二庵。 以上为陈灨一所记。陈灨一(1882-?),江西新城人,出身仕宦。曾任袁世凯幕府文案,与中枢显宦杨士琦(字杏城)有表亲之谊。后参与张学良幕中机要。民国十七年(1928)离开政界于京津教书写作。从陈灨一出身履历看,其所述袁项城“九才人,十策士,十五大将”一说当属可信。陈灨一不仅记有此说,而且认为项城识人洞彻确当,眼光颇不凡。 关于“九才人”,笔者略述如下: 雄才徐菊人,即徐世昌,天津人。光绪朝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兵部尚书、民政部尚书、东三省总督、邮传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政务大臣、宪政编查馆大臣、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授太保。民国三年任国务卿,七年任民国大总统。徐菊人曾随其父客河南,与袁项城相识。徐刚柔相济,沉稳练达。袁项城临终前,呜咽对徐菊人道:“吾岂愿称帝,惟已有人设计攫取总统之位,不得已期望以强力消弭,熟料一败涂地。即便无此事,一二年后难免不纷争,其他人德不足以服众,才不足以应变,到那时舍君其谁?”两年后,徐菊人果得位大总统。 逸才杨杏城,即杨士琦,安徽泗县人。举人出身。袁项城督北洋时,杨杏城任幕僚长。后累任商部右参议、会办电政大臣、督办轮船招商大臣、南阳公学监督、农工商部右侍郎、邮传部大臣、民国政事堂左丞。杨杏城前后任职商部甚久,按例得酬金十馀万,他谢而不受捐给公家。人问为何不受,杨答:“取之固足富,舍之不患贫,有用之金钱宜作有益之事业。”庚子年,杨杏城管津榆铁路。八国联军攻津沽,枪炮如雨,杨神色自若,伏案书写利害得失,献与李文忠公鸿章。文忠公将杨杏城文视以袁项城并言道:“杏城此书一字一珠。”值得一提的是,杨氏昆仲八人,杨士燮、杨士普、杨士晟、杨士骧、杨士琦、杨士钧、杨士铨、杨士骢,或封疆或能宦或隽才或名士,无一庸碌白丁。其父杨殿邦亦曾任漕运总督。杨士燮等之子辈毓璋、毓瑊、毓瑔、毓琇、毓莹、毓瑛亦有所建树。祖孙十五人均留名史笔,是为清末民初一奇事。 良才严范孙,即严修,天津人。光绪朝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学部左侍郎、度支部大臣、民国教育总长、参政员参政。以改科举兴办中国现代教育名于世,携张伯苓创设南开学校及南开大学。 奇才赵智庵,即赵秉钧,河南汝县人。由县尉保至道员,历任天津保定巡警总办、民政部(前巡警部)右侍郎、民国内务总长、国务总理、直隶都督。中国现代警察制度奠基者。袁项城担任大总统后,赵智庵殁。有人对项城言:“赵智庵若在,当可于枢府占一席。”项城叹曰:“智庵风度不可复见,甚似鸟之去其羽翼。” 槃才张季直,即张謇,江苏南通人。光绪朝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农工商部大臣、民国农商总长、水利局总裁等。集巨资办实业。张季直曾以卖字收入办地方善举。人问:“您何处不能罗集钱财,何必靠腕力成事?”张答:“我何不希望别人帮助,但须待我力竭后方可求人。”(槃:盛水之木盘,亦作犁辕前可转动之木。同盘) 隽才孙慕韩,即孙宝琦,浙江杭县人。以荫生官四品京堂,历任出使德国大臣、简署山东巡抚、民国外交总长、代国务总理、审计院院长、财政总长、税务处督办、招商局总董。孙慕韩谦逊有礼。人问:“公之显贵,竟能不骄?”孙答:“能谄人者能骄人,吾不能谄,又何能骄?” 清才阮斗瞻,即阮忠枢,安徽合肥人。以道员入北洋袁项城幕府,历任顺天府府丞、民国总统府秘书长、内史监。章太炎被禁京师龙泉寺,袁项城虑其以文字煽乱惑众,欲杀之。阮斗瞻谏言项城:“唐朝武曌读骆宾王檄文尚许其为人才,明代燕王受方孝孺之口诛尚欲其不死。章太炎学术不可多得,无罪而杀之,公之智岂在燕王、武曌之下?”袁项城闻言颇动容,遂作罢。 长才周缉之,即周学熙,安徽秋浦人,两广总督周馥子。举人功名,浙江候补知府。历任长芦盐运使、直隶按察使、民国财政总长。以办实业立世。周任财长,艰辛砥砺。曾言:“国库空虚,外债频举。能省一钱就能多一钱之用。”有人嫌其过于俭省。周答:“不然,比如某人家贫穷而服用奢华,不过逞一时之豪,早晚流落为乞丐。” 敏才梁燕孙,即梁士诒,广东顺德人。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邮传部右参议兼京汉铁路局总办、邮传部副大臣兼大臣、民国总统府秘书长、财政次长兼交通银行总理、国务总理。 按时下标准,上述九人均为省部级以上高官。百年前的部级干部尚未泛滥成灾,能到此位置,或可谓贤能之人杰。“贤”字若难定论,至少得一“能”字。清末民初革故鼎新,各路豪杰风云际会,无能平庸之辈很难浪得虚名,更不会为袁项城视为才人并揽为己用。 完全厘清历史事件实为难事,公正评判历史人物更是难事。对于历史,学界泰斗陈寅恪先生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中有“了解之同情”一语。笔者以为,所谓了解当是真正全面了解,而非偏其一面或囿于表面。所谓同情则是尊重历史事件及人物所处的时代取向,设身处地体察其心态言行。“了解”是功夫问题,属学术范畴,尚易办到。“同情”则关乎个人价值判断及修养境界,能否做到就难说了。这或许是对同一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人物,所以众说纷纭的原因之一。 (资料来源:新浪网) |
|小黑屋|手机版|袁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02288号 )
GMT+8, 2025-5-6 18:21 , Processed in 0.116737 second(s), 21 queries .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