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袁氏宗亲网-全球袁氏网上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4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潮汕袁氏说略(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20:0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袁明辉 于 2020-7-24 19:49 编辑

潮汕袁氏说略(三)

作者: 袁奕强

    附录二:历史人物小传  
    说明:①为了推动潮汕袁氏历史文化研究工作,最近,我看了潮汕各地的府志、县志,新编市、县志共20多部,也看了《潮汕袁氏族谱》和其它的一些资料,还有权威的国家史书、著名专家论著,有的还到各村考察文物遗存,经过综合的思考,以及初步的也是不够成熟的考校,写出十个人物的小传和一批人物的简介,供大家参考,请各位指正。
  ②本次,我综合了地方府县志、现代的市县志、专家的专著和一些国史资料,以及族谱之所述,再经一定的考校,重新汇总编写编辑出"潮汕袁氏人文"这一专题文章,并分为"历史人物小传"、"历史人物选介"、"其他贤达辑录"三个部分来介绍。"历史人物小传"是收录曾在地方志中被立传,并经过适当考校的人物,是潮汕袁氏的精神支柱人物;"历史人物选介",基本是收录在权威史书与府县地方志有确证与权威确认的人物,两部份人物是潮汕袁氏可以引以为自豪的人物,也是可以得到社会与历史广泛认可的人物。"其他贤达辑录"是收录在族谱中有记载的人物。
  ③《历史人物小传》一文仅介绍潮汕袁氏前三代〔有进士衔的〕,以及在府县志书中有立传的人物。能在地方志中得到立传的人物,都是很了不起的人物。这说明历史承认他,社会看重他,修志者认可他。象《揭阳县正续志》的贤达篇中,对自汉以来二千年间的历史人物中,仅选出 66 人入志,而袁鑑、袁鍊是其中的人物,你看他俩伟大不伟大,你看咱袁氏伟大不伟大。袁鑑还入志于清嘉庆《澄海县志》;袁龙、袁温则入志于乾隆《潮卅府志》;袁龙还入志于清乾隆《揭阳县志》,袁温还入志于清康熙本与清嘉庆本的《澄海县志》;袁绮则入志于清康熙本、嘉庆本《澄海县志》;袁大敬则入志于清乾隆《揭阳县志》;袁莪则入志于清嘉庆《澄海县志》等。因此,我们应尊重、热爱这些已被历史与全社会都认可的优秀人物,要重点推介他们,宣传他们,褒奖他们,学习他们。这样,有利于鼓舞后人,激励后人,推动我们今天之崛起。
  袁 琛
  袁琛(始祖,进士,从二品;生于1020年的农历1月18日,卒于1101年的农历9月22日),字朝玉,号昆山,原籍浙江衢州龙游县人。宋庆历间(1041-1048)考中进士,累官兵部尚书、银青光禄大夫〔见注1-2〕。宋元丰六年(1083年)谪潮州。妻吕氏(生于1022年的农历10月19日,卒于1094年的农历3月3日),诰封贤德夫人。子三,长子鸾,号文学;次子炜,号文荣。三子熙,1088年进士,官御史中丞,为潮汕袁氏唯一传人。在袁琛刺潮前,溯前未有袁氏住民,袁琛为潮汕袁氏唯一始祖。
  袁琛寓潮,居海阳县云步乡;卒年,葬于海阳县云步乡百丈坪。子袁熙为其立墓道碑,碑文曰:"宋兵部尚书银青光禄大夫袁公夫人贤德吕氏神道。
  元祐戊辰进士御史中丞三男熙立。"后来,墓道碑由百丈坪迁至潮安凤岗山,1993年8月,又从潮安凤岗山转迁至揭阳市位于陈侯村的望山墓园。该墓园于2009年被列为揭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乾隆二十七年《潮州府志》、1948年的《潮州志》之职官志,均详记袁琛之任职;清乾隆到光绪之《揭阳县正续志》、清嘉庆《澄海县志》均为袁琛立传。地方志书的记载,可证实袁琛任潮州刺史,同时也可证实袁琛当过兵部尚书〔至于冠夏官大司马,为旧谱之说,实为尚书之额外尊称,宋代实无此职衔〕。原始的墓道碑,则是袁琛任兵部尚书的有力证据。李之亮的研究意见,则是袁琛任职最为权威的佐证〔见注3〕。
  注1:尚书,相当现在的部级职务。周朝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亦称六卿。夏官统领军事,夏官府之长为大司马。夏官大司马与丞相、大司空,曾并称为三公。史上,有各种变设,也曾以夏官代换兵部。唐光宅元年〔684年〕,曾改兵部叫夏官,但不久,即神龙元年〔705年〕,又复为兵部。兵部尚书再加冠夏官大司马〔宋实无夏官之设,只是雅称而已,至于司马,宋有此设,即有将军府中的司马,郡州府中的司马,是地位低于夏官机大司马的一种官称〕,或将之雅为夏官大司马,是有人想表达对兵部尚书的地位与权威的雅尊,因为历史上的夏官及其大司马,其权力与地位,实际上是较高于后来的兵部及其兵部尚书的。故在唐神龙复设兵部后,官场上或民间,为了表达对兵部尚书的敬重,确有人将之尊称为夏官大司马。但作为对历史的规范记述,是不能这样拍马屁的。在潮汕袁氏历代的修墓、造祠、修谱时的策划文书和记载文章中,常有提及袁琛为大司马或司马。大司马与司马之间,是两个不同档位的官员,宋代确有设将军府司马与郡、府司马之职,袁琛肯定不是这种司马。因此,旧时族中称袁琛是大司马,或又称之为司马,应当是一种概念混乱的说法。大夫是一种职衔。光禄大夫分左、右、金紫、银青等级别,是正二品到从三品之官。宋代的银青光禄大夫、御史中丞都是从三品,清代的银青光禄大夫,上升为从一品。
  注2:史上,夏官及其大司马,其职权及地位大于、高于兵部及其兵部尚书。在曾以夏官代兵部后,为尊仰兵部尚书,官场与民间,确有人将兵部尚书雅称为夏官大司马。宋代实无夏官之设。明洪熙元年〔1425年〕,十一世袁鲲潭修族谱时,已将兵部尚书袁琛雅为司马公;明嘉靖三十五年六月〔1556年6月〕,在托梦给十四世袁舜翼修袁琛墓时,则将袁琛尊称为大司马。其实,都是没有正确把握好兵部尚书的别称或雅称。潮州府县志,历来只称袁琛为兵部尚书、银青光禄大夫,这是正确与规范的叫法,应予遵循。
  注3:李之亮是我国著名的宋史专家。他有关于宋代的史类、文学类专著约二千万字。《宋两广大郡守臣易替考》〔2001年5月出版〕,是他的《宋代郡守通考》系列书的第七册〔共十册〕,此书的81-82页中,考记了袁琛任郡守〔刺史〕及其相关的情况〔他详尽考记到任职起止年份,即1083-1086年,这是其它志书没有做到的〕。书中郡守年表载〔原文辑录〕:
  元丰六年癸亥〔1083〕
  林密
  袁琛 《潮州府志》:"元丰六年袁琛,浙江龙游人。由兵部尚书谪。"
  元丰七年甲子〔1084〕
  袁琛
  元丰八年乙丑〔1085〕
  袁琛
  陆宣 万历《福州志》卷一六:"陆宣字潜甫,更名畸。嘉祐四年进士。朝散郎、知潮州。"
  哲宗元祐元年丙寅〔1086〕
  陆宣
  杨巨卿 《潮州府志》:"元祐杨巨卿。"在袁琛后一人。
  元祐二年丁卯〔1087〕
  杨巨卿
  从上面的原文辑录中可知:袁琛是浙江龙游人,任兵部尚书;1083年由兵部尚书被直接贬为潮州刺史,从1083年起任,至1086年终任,任职跨过四个年头〔足年在三年左右〕。他的下一任刺史是杨巨卿。
  李之亮在书中的凡例中称,有确证者则书之。袁琛及杨巨卿是在《潮州府志》中引证,并在杨巨卿条目末尾中,由作者作考注说:"在袁琛后一人。"即杨巨卿是袁琛的直接继任人。这说明,袁琛及杨巨卿是有确证,并经作者用多种资料反复考校而确定的,是完全可信的。李之亮在凡例中还说,一人任职有多证的,因篇幅有限,故只取一证〔袁琛是有多证的,包括《广东通志》及县志等处都有证〕。又说,有些证据难以确证,则依年而列,供参考。在袁琛与杨巨卿条目中间,还夹有一个陆宣,陆宣的任职是由外省外州〔即《福州志》〕所举证的,其可信度的权威性,显然低于本省本州的官方志书的举证。以潮州官方的《潮州府志》来证实袁琛和杨巨卿在本州任州的刺史,显然比外州的要权威得多。因此,李之亮对陆宣的任职,不作进一步的考注,只依年而列。依我的假想,或者《福州志》有误,或者陆宣到潮州任职时,出现一个特别的过程〔这是不足为怪的〕。但不管如何特别,袁琛的任职是绝对可靠可信的。
  袁 熙
  袁熙(二世,进士,从三品;生于1067年的农历8月16日,卒于1149年的农历10月8日),字仲杰,号渔叟。
  宋元祐戊辰(1088年),正奏,进士,官至御史中丞〔见注〕。为揭阳县第一名进士,卒后,被世人恭祀在揭阳县学宫乡贤祠中最显要之专帐位置,为世代学子所敬仰,并附葬于袁琛墓之左。妻大汪氏(生于1065年的农历2月5日,卒于1145年的农历12月28日),诰封烈德夫人,卒后葬于揭阳县旧宅东南,地名曰金鸡颈。
  袁熙精通音乐,擅长书法。民间传说其为潮乐缔造者,此虽未经可靠证实,但足以证明他在音乐方面,确有奇才。袁熙作潮汕袁氏古世系辈序歌,说明他看好潮地,热爱潮地,有在潮地缔造袁氏族群的决心和热切期盼。实践证明,他为潮汕袁氏作古世系辈序歌,是凝聚族群的关键举措。袁熙离任京官,能返居潮地;其妻也葬于揭阳渔湖;生前又作辈序歌,都是能形成潮汕袁氏族群的关键原因。
  清乾隆至光绪间的《揭阳县正续志》、清乾隆的《潮州府志》之选举篇及其它篇章,均列记袁熙。
  注:御史中丞始设于秦。中,指在殿中,掌兰亭秘书。对外,督部刺史,综领十三州刺史;对内,领管侍御史,受公卿章奏,纠察百僚〔曾与尚书令、司隶校尉专席而坐,号称三独坐〕,权高位重。史上,御史大夫、御史中丞有并设,或废或更设的变化。宋时并设,但御史大夫一职很少配备官员,实质是空职,故一直以御史中丞为主,即以之为常设御史台。
  袁焕章
  袁焕章(三世,进士),生卒未考,海阳人〔时未设揭阳县,其地仍属海阳县〕。袁熙之子。宋绍兴七年(1137年),特奏第二人,赐同进士,官至江西御史〔虽只从七品官,但这种职务的职权却极大〕。
  清乾隆《潮州府志》、清雍正《海阳县志》、清光绪庚子《海阳县志》之选举篇,还有阮通志,均列记袁焕章。
  袁 鑑
  袁鑑(十六世,从三品),字庆昭,号衍江,澄海县鸥汀村人,生于书香门第。明成化乙酉年(1465年)其叔父袁鲁登举人,授京都安庆府潜山县县学教谕。后来,袁鑑曾步其后,蒞任潜山县县学教谕。
  明嘉靖乙酉年(1525年),袁鑑登举人。先后任福建福州府所属之连江县、侯官县(今闽侯县)知县,均有惠政于民。兵部尚书吴文华(连江县人)惜其才,对其厚爱有加,遂作育之,复调其任南京应天府上元县知县,并荐鑑三与御赐清廉晏,且常与袁鑑,共论荣辱,以彰扬与鼓励其清正与清廉。之后,袁鑑升任常州府同知(从六品),父袁亮则获封赠为承德郎,授上元县知县。
  在常州府任职期间,与长洲人文征明结为友好。文征明生性高傲谢俗,不屑一顾于那些大大小小官吏(即有司),唯独特别器重袁鑑,与鑑往来密切,相交甚欢。
  不久,鑑又升任京都河间府〔亦称直隶河间府)长芦都转盐运使司运同(从四品)。河间府盐利甲天下(注:河间府之长芦在渤海湾,今之制盐产量仍占全国十分之一。盐税是古代国家最重要的税源之一),富足无比,金钱横流市井。唯鑑因清正而耻于钱欲,故莅任仅三个月,便感慨说:"日与阿堵物(见注)周旋,非吾愿也。"遂以病为名告归。文征明深受感动,遂赋送别诗一首,诗曰:"熙熙噩噩抱吾醇,茅栋蔬篱寄此身。肯凿性灵为物累,尽刊文藻见初真。百年人物羲皇上,一笑风烟太古春。万虑不营心即水,只应呼作葛天民。"盛赞袁鑑甘居清贫寡淡,纯朴有初真。
  得朝廷赞许,鑑进阶亚中大夫(注:原叫少中大夫,元时改称亚中大夫,明时属从三品官阶,清废设此官),此从三品服饰。
  鑑归居故里,四壁肖然,以吟诗自若,尽显其天下寒士之风韵。寿七十三。
  鑑娶知县敦聪之女为妻,与其妻共营造出极好的儒教家风。其子袁瀚、袁澄,孙袁实、袁成章,曾孙袁瑄,均为邑庠生;孙袁炯为县学增生;孙袁秀襟于普宁县恩贡,授仁化县县学训导,真可谓满门书香。
  清乾隆本《揭阳县志》、清嘉庆本《澄海县志》,均为鑑立传。
  注:"阿堵物"一词,始于六朝时的夷甫。古代的许多士子都喜欢自命清高,从不言"钱",如果要说"钱",则称之为"孔方兄".六朝的夷甫,是士大夫阶层中自命清高到无以复加的典型人物,从不出口说"钱"字。有一次,家人趁他熟睡之际,用"钱"垒起"围墙",将他的睡榻堵住。心想他要起床,必定会出口说"钱"字。不料,翌日他醒来之后,却唤仆人道:"快把'阿堵物'搬走。"急切中,他便随口给"钱"增添了一个新别称,即"阿堵物".
  袁 鍊
  袁鍊(二十一世,进士;生于1687年的农历12月14日,卒1763年的农历10月25日),揭阳县长美村人,字雄业,又一字少庚,获乡党尊戴,私谥曰文肃。娶潮阳玉浦林氏,敕封孺人,子一:袁礼,字公唯,号唯庵,太学生。
  袁鍊生于书香门第。溯其前之五世祖袁进阶(号表凡),惟好学问,精通易学。袁鍊之祖父、父亲,也都是满腹经论。袁鍊年少时,聪颖好学,屡参试皆夺魁。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与邑人郑大进〔乾隆元年进士,官至直隶总督至太子少傅。卒年有钦赐祭文〕同榜举人,乾隆十年(1745年)登进士,列三甲一百七十名。授惠州府府学教授,奉文兼摄陆丰县县学学事。乾隆十二年(1747年),加聘为福建闱试官,兼协办福建春秋科考有关事务。乾隆十九年(1754年),职期满而荣归故里。治惠州学事达八年。期间,其祖父袁祥聪(号瑞俊)、父亲袁元彩,均因鍊获封赠为文林郎与授惠州府府学教授(正七品)。
  袁鍊治学严谨认真。到任时,引诸生讲论文义,孜孜不倦,委婉动听。很多循吏(见注1)也慕名请他去讲学。他常常告诫人们,先哲、名教中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好思想、好文章,如礼义廉耻(即"四维"),如不思学而立之,真是婉惜也,真是错过时光也。还指出,必须教人先立品德;在说文论义时,切不可诡随(见注2)、盲从,应坚持真理,学得真知。正因为如此,经袁鍊指授调教者,有成就者甚众。
  苏东坡于宋绍圣元年(1094年)刺惠州,在惠州留下了许多美谈、佳话。适逢袁鍊平素极雅好苏东坡诗文、书法,故在课授生儒之余,暇则临池挥毫,以益其体,爽其神,并品其美,大有眉山门户(见注3)之风韵。鍊且善绘画,间则潑墨自娱。讨其墨宝者甚众,得者如奇珍异宝般将其拱于壁,雅于宅,贵于门庭。营造祠庙厅堂者,也不少慕名前来索求赐联对、匾额(遗憾的是,现存的真迹极少。揭阳市博物馆仅收藏有半幅原真迹)。
  袁鍊才学出众,又政绩甚佳,故得到乾隆皇帝赏识,获其赏赐玉杯一个。宰相史贻直,极赞赏袁鍊的人品、才学,故与之相友善。因而,应袁鍊之求,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为袁氏家庙题写"崇礼堂"匾额,并撰《袁氏大宗序并歌》〔见注4〕,褒与光我潮汕袁氏。
  袁鍊非常热心宗族公益事业。于雍正七年(1729年),主持并完成了潮汕袁氏的第三次修谱,为宗族作出巨大贡献。
  袁鍊生性高洁,除俸薪外,不谋其他非份之收入,故家贫。离职归来,杜门却扫,越发深究儒先(见注5)之学问,旨在再求得圣贤之精微。曾作鹤邻居诗十首以自况,以自思自比,因而,自号为鹤邻居士。
  袁鍊其貌不扬,然才学超人。知县闻其名却罕得一见。偶见之,遂感叹说,鍊有"澹台子羽之风也"(见注6)。
  论人品,论才学,论社会地位与社会影响,论在乡党、宗族、社会上所做的贡献,综合而论,鍊当推为琛、熙先祖以外的潮汕袁氏历代先贤中的至佼者。正因为如此,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他被拥为乡党之大宾,与乡人欢聚一堂,举乡饮大宾(见注7)。翌年卒。
  清乾隆本《揭阳县志》为袁鍊立传。
  注1:循吏:《史记》中有《循吏列传》,专门为州县一级的好官立传。后来,循吏一词被解释为守法循理的官吏。
  注2:诡随:谓不顾是非而妄随人意。
  注3:眉山门户:苏东坡为四川眉山人,诗文、书法并茂,世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名家之一(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所谓眉山门户,就是指"苏眉山",即具有苏东坡一样的文才和书法艺术风韵的人。
  注4:《袁氏大宗序并歌》:袁鍊与宰相史贻直相友善,故恭请其为潮汕袁氏家庙题写"崇礼堂"匾额,并撰《袁氏大宗序并歌》一文,以光我潮汕袁氏。史贻直在百忙中,不仅欣然应允,且激情万千,睿智奋发,长篇侃侃而论,真难得也。这也说明袁鍊备受器重,也说明史贻直厚爱我潮汕袁氏。这是一篇很有历史价值的文章:他不仅简明地阐述了潮汕袁氏的整个人文历史,还描述了袁氏家庙的建筑特点,记述了祭祀礼制,并敦促吾族要敬祖追宗与睦善。这篇文章对于激励后人敬祖爱祖,认祖追宗,加强团结凝聚,勇于拼搏成才与崛起,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5:儒先:儒先,即先儒也,亦先哲也,先贤也。清恽敬之《大云山房文稿二集叙录》中记述:"学者少壮至老,贫贱至贵,渐积于圣贤之精微,阐明于儒先之疏证。"儒先之疏证,即先儒或先贤之疏证。
  注6:澹台子羽之风:澹台子羽(复姓),又名澹台灭明,先秦时期鲁国人,比孔子小39岁。原属孔子弟子,因长相丑陋,孔子不太予以理睬。子羽从此自行退出孔子弟子行列,到南方去游学,卓有成就,受到天下人的肯定与推崇。孔子得知,自愧说,"我凭语言判断的,看错了宰予;凭长相判断的,看错了子羽。"后来,子羽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先是在东汉时,朝廷将其列祀为孔子的七十二贤之一;继而,唐玄宗则封其为"江伯";宋真宗则将之升为"金乡侯",从祀于孔子。
  注7:举乡饮大宾:孔子推崇行乡饮酒之礼,称"乡饮酒之礼,所以明长幼之序也。"举行这种乡饮礼,首先要推举乡中年事高,德邵者,即最受人尊重爱戴的一个人为宾〔即大宾〕,然后举行乡晏,让大家一起畅饮开怀,叙乡谊。故能作"大宾"者,是一件极光荣之事。
  袁 龙
  袁龙(十八世),字御卿,号渔公,揭阳县长美村人。袁龙生于崇教尚德大世家。兄弟六人,兄袁尚谦,弟袁鹏、袁鳌、袁豸、袁鲸,本人排行第二,袁龙之子亦五(长水治,字力夫,次文本,字恭夫,俱庠生。三子骏,字亶夫,1669年举人)。其父袁辂,字经文,号景逸,谦恭逊顺,重教子成才,在乡中德高望重,曾被推举为乡饮礼之大宾。
  袁龙年少时,有超脱才华,每次考试,总是得冠军。成童游泮(见注1),逾年食饩(见注2),神童也。明崇正十二年〔1639年〕登举人,官至兵部职方司主事〔见注6〕,后以亲老,辞归。
  袁龙平素喜交友,与本邑中许多名贤名流,如郭之奇、许国佐、罗万杰、宋兆禴、王宗昌等(见注3)相友善,经常往来,多有交流切磋,成为莫逆之交。
  袁龙喜吟咏,工於诗,颇具魏晋名士风度,尚自然,超自然,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时值明代大诗人张明弼(见注4)莅任揭阳县令,不久,袁龙便与张明弼以诗交友,获益匪浅,且受张明弼所器重,有诗载张明弼之《萤芝集》。
  曾有一个时期,贼寇猖獗,桑梓多警情,倡众合力守乡。袁龙受乡人所托,大义凛然,荡溢侠风,带领乡人抗击贼寇,英勇又泰然自若,得到桑梓父老乡亲之衷心称颂。有感于此,清乾隆二十七年的《潮州府志》和清乾隆到光绪间的《揭阳县正续志》,分别在"义行"篇和"懿行"篇中,为袁龙立传。
  清顺治四年(1647年),原两广总督,巡抚瞿式耜等,拥立永历于肇庆称帝,此即南明(见注5)永历元年。顺治七年(1650年),也即南明永历四年,袁龙以原任兵部职方司主事(见注6)征拜,因太监王坤弄权,任意颠倒是非,愤而以母老为名告归,时称,"母年已70矣,忍绝裙而去耶?".尔后,承父意,筑室专心课授诸子、侄,矢口不谈政事。后来,长子袁水治、次子袁文本,皆为县学庠生。三子袁骏,康熙八年(1669年)举人,任甘肃灵台知县,为潮汕袁氏作今世系辈序歌,为宗族作了重大贡献。潮汕袁氏三世祖袁瓒,其墓被九军所毁,袁龙挑起重担,为其重修;并在全族中发起重修袁氏家庙,在全族的共同努力下,将原二进三开间的祖祠改建成三进五开间的大宗祠;还与其子袁骏一起在袁氏家庙后新建崇贤阁,受到乡党族亲的赞扬。
  清顺治甲午(1654年)澄海县西陇村族弟袁绮(字菽卿)登举人,后授直隶广平府曲周县知县(今属河北省,明属京都管,亦称直隶之辖属),袁龙偕其赴任,并上春官(注7),不幸卒于京城旅居处。生不能尽其才,天下人为之婉惜。
  注1:成童游泮:"成童",指年十五者。《后汉书·李固传》中用到"成童"一词,李贤注释称:"成童,年十五也。""游泮",是指经考试录为府县学生员,就读于学宫。泮,即泮宫,为西周诸侯国大学之名,古代学宫前有泮水,故称学宫为泮宫。历代以来,府学县学,即学宫,都有基本统一的建筑模式,先见櫺星门,再见泮池,然后进入大成殿及其它设施。游泮者,儒生考上府县学了。
  注2:逾年食饩:明清两代的府县学生员分廪生、增生、附生三大级。廪生是有助学金的,即称为食廪或食饩之生员。增生、附生是完全自费的。但每三年府县学共举办考试两次,优等者则可晋升,如原是增生的,可升为廪生。明代规定廪生每月可得廪米6斗(即72斤大米)或银4两。食廪者,实际上等于领到"工资"了。逾年食饩,就是指袁龙入学一年后,便晋升为廪生。
  注3:名贤简介:郭之奇,明崇祯戊辰进士,在南明时,身居大学士及礼、兵两部尚书三个要职,其人留世文章甚丰,后世称之为潮汕后八贤之一;罗万杰,崇祯甲戌进士,由员外郎升为选事,后世称之为潮汕后八贤之一;许国佐,崇祯辛未进士,升郎中兼督九江饷务,后世称之为潮汕后八贤之一;宋兆禴,崇祯戊辰进士,授广昌令;王宗昌,明天启甲子举人,授天津饷道参议。
  注4:张明弼其人:张明弼(1584-1653),江苏金坛人,明末大诗人,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时54岁),授揭阳县令,著有《兔角铨集》10卷,《萤芝全集》共32卷,《榕城二集》共五卷,等等文著。其中《榕城二集》中的诗、赋、记,皆以揭阳以及潮汕相关的议题为主而创作,如《涵元塔记》等。其一生最具代表性的名篇是"避风岩记",是在揭阳任职第三年时撰写的,内容是: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为权贵折腰说起,鞭挞社会的险恶。张明弼后以"推官"一职而终。
  注5:南明:明朝灭亡,清兵入关,此时南方七省仍未征服,由明皇室朱氏后代继续统领,时达16年,与清并存,史称为南明皇朝。
  注6:兵部职方司主事:明代规定:兵部设尚书1人,正二品;设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设武选、职方、车驾、武库4个清吏司,各设郎中1人,正五品,员外郎1人,从五品,职方司又设主事2人,正六品。职方司掌舆图、军制、城隍、镇戍、简练、征讨之事。
  注7:春官:《周礼》分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世称六卿)。唐光宅元年(684年)改礼部为春官,神龙元年(705年)复称礼部。后世以春官为礼部的通称。礼部是管理士子科考与晋升的机关。明太祖设春、夏、秋、冬官,谓之四辅。上春官者,意在奔仕途。
  袁大敬
  袁大敬(十六世),字庆寅,号澄霖,揭阳县渔湖京冈村人。袁大敬年少时,为人淳厚,言逊行谨,与世无争,学则勤奋,读必昼夜不缀,夜则坐而默诵。夜昏乃寝,鸡鸣辄起。于是通经史,能文章。起居饮食上,长期布衣疏食,充然自得。唯喜黄酒,饮则醉,醉则吟诗,脱稿则焚去,所咏作之诗甚多,如咏樵诗:砍罢山柴饮兴长,挑来换酒共妻尝。倚门妻问柴何在,笑指壶中春酒香。又如咏牧诗:朝驱黄犊放山丘,半枕松荫半枕流。睡起归来山曲暮,横吹短笛倒骑牛。
  明隆庆六年(1572年)补县学生员,翌年晋廪生。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岁贡,授化州州学训导,时实心课士,不计修脯(修脯一词来自孔子之束脩,即报酬之意),诲人不倦,于是学风被雅化,学舍中青灯萤萤相望,书声达旦,遂使化州人文炳蔚,因此得到上宪(上司)之器重。
  时逢化州牧(牧即州官)缺职,岭西佥宪(佥宪即称佥都御史)见到袁大敬,极为器重,遂委之摄篆(摄篆即掌官印履任)。然因袁大敬心慈手软,遇刑不敢视,见死囚哀则心忧伤、悲痛,退而寝处不宁,不久则挂印。时叹曰:"今而知作有司之害慈妨静如此,以吾之疏慵者视之,此虽肉食,不若广文先生啖盘中苜宿清而有味也。"天启元年(1621年),迁翁源县县学教谕,时化州诸生儒攀辕载道(见注1),衷情挽留。至翁源县学,课生儒依旧化州一般,按院廉其实嘉之曰:"身正教行".天启三年(1623年)升荆州府学教授(正七品),翌年告老归。归程行李莦然,惟琴剑诗笺图书而已,且自嘲、自慰吟曰:路经山径一囊空,野鸟闲花笑吾穷。我道归鞭还是富,担头明月与春风。
  抵揭居榕西。揭邑知县何望海极为器重,行乡饮礼,推袁大敬为正宾,并敬题堂匾"淑人正国"(见注2)相赠。天启五年卒。
  清乾隆到光绪的《揭阳县正续志》,在懿行篇中为袁大敬立传。
  注1:攀辕载道:意即攀辕挽留,涕送载道。扬州名臣朱士达,清嘉庆二十二年进士,知扬州,有惠政,离任时,相送者人山人海,攀辕挽留,遮道挽留,卧道挽留,举匾"口啤载道,遗爱甘棠","仁风共沐,明鉴高悬"者种种。事后,朱士道将此情景绘成长幅"攀辕图".也因此,历代以来,人们将这种欢送好官的激动人心情景,称为攀辕载道或攀辕遮道等。
  注2:淑人正国:《礼记·经解》中载:"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礼之于正国也".意思是说,淑人君子是一种善且正直之人,有这些礼仪及道德好的人,国家就能被雅化。礼(即周礼)是框正国家的规条,为"正国"而设,人人应遵循之。方圆来自于规矩,正国来自于"礼",也来自于淑人君子,有淑人君子,当有正国。"淑人正国"之匾额,高度赞扬了袁大敬的精神境界与道德风范。
  袁 温
  袁温(十七世),字经肃,号心寅,澄海县西陇村人。生而敏捷,凡书籍一览无遗,邻里称之为神童,家素贫。六、七岁时,常跣足(赤足)入塾。值淋雨,屐工(屐工坊来卖木屐的人)入塾,同学者竞市之(都来买),袁温却不予理睬。屐工诘之(问之)为何,袁温回答说:"若屐不佳"(穿着不舒服)。屐工知其善工对,说:"闻子善属对,对工,当以屐赠。"袁温说:"愿闻(愿听其详)。"屐工出上联:"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袁温即答曰:"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屐工骇之,遂赠屐一双。有邻居延觋(觋即男巫,即道士)祈禳(祈福消灾),袁温戏以香炙(用条香或线香烤炙)画相。觋曰:"人称神童顾乃尔,能还吾对则已,不然宜偿(宜偿一词见《初指案惊奇》。意即一样奉还以香炙画相)。"袁温曰:"云何?"(说说来看怎么样)。觋曰:"真武脚踏龟,龟哉龟哉。"袁温即答曰:"天妃头戴凤,凤兮凤兮。"觋听后惊讶咋舌。
  袁温年十三考入县学。万历二十二年甲午(1594年)举人。授海丰县县学教谕,又转海丰县知县,云南阿迷州知州。滇地富珍贝(云南盛产珍贝特产),前列官员多因此而赃败,唯袁温独无所染,常励悬鱼之节(见注1),兴利剔弊,民皆戴之、颂之。遂升任广西浔州府同知。
  不久,袁温乞归,啸傲(见注2)家园十六年, 嗜书至老,潜心学术,著有《南丰草迷阳草》、《昆虫草木疏》、《酒世说》等文著。其父袁铃因袁温而获封赠为浔州知州;其子袁绮亦甲子(1654年)登举人,天下人称奇。
  清乾隆二十七年《潮州府志》、清康熙及嘉庆间《澄海县志》均为袁温立传。
  注1:羊续(142年-189年)于汉灵帝中平三年任南阳太守,有人以鱼作礼相送,羊续则把它挂吊悬之,待有人再以此相送,便指着悬鱼拒之。这是一桩清廉自守的美丽故事,后人说悬鱼之节,是指欲守清廉之节。
  注2:啸傲:晋陶渊明(365-427)有《饮酒》诗句"啸傲东林下",是指放歌长啸,傲然自得于田园、林下中,实则表达了离世俗,无拘无束过隐居生活的心境。故啸傲者,隐逸自在也。
  袁 绮
  袁绮(十八世),字菽卿,号素公,澄海县西陇村人。性聪慧,豪宕不羁,意气洋溢,器量阔大,重义轻财,一撒手便散发万金,周济贫者。清顺治十一年甲午(1654年)举人。厥考(查核)其父袁温,前代甲子(1594年)乡书(家信,即中举之通知书),六十年合符节(见注1),人以为异。
  康熙十一年(1672年),授直隶广平府曲周县县令,治曲五年。扺任后,却例金,省冗役,优礼士子,安托黎民,兴利革弊,以廉洁著称。然因不行苞苴(见注2),激怒府尹,敕(诏命)已老,罢其不职。时百姓得知,遂到府衙请留者数以千计。府尹问曰:"袁令何德,汝等必要留之?"众答曰:"小民不识不知,但自公下车(扺任县令)以来,吏不至门,犬不夜吠,桑麻(桑树与麻,或曰农事)遍野,诵读相闻,如是而已。"后曲周县建祠于县左,奉祀袁绮。翰林申涵盼为之作记,以阐扬其功绩。袁绮之三子殁于曲周县,士民服其丧三日,及至南旋,全邑争凑钱雇夫数百护送,设供帐祖道(见注3)者,指不胜屈,妇孺莫不咽而泣。
  后袁绮之族弟袁骏(袁龙之子,甘肃灵台县知县)曾取道曲周县,曲周人尤问其家世,以不得久住曲周县为恨。
  清同治河北《曲周县志》、清康熙及清嘉庆《澄海县志》,均为袁绮立传。2000年8月17日曲周县档案局黄立信在回答西陇袁伟强的信中称,曲周县旧志对袁绮有这样的记载:"袁绮,澄海举人,康熙十一年知曲周县。政尚宽简,洁己惠民,兴学校,劝农桑,孜孜若不及。比去,民怀德,立祠奉之(前志参郡志)。"考袁绮之脉,实属令人赞叹。父袁温举于乡授浔州府同知;祖父袁铃因袁温获封赠为浔州知州;其孙女与普宁县监生方日炎为偶,因夫二十九逝而孀守五十一载,倾心教子成才,而传为佳话,后得获旨建坊旌表,又在清乾隆《普宁县志》列女篇中,得到立传,其脉值得敬仰。
  注1:符节:符信之一种,以金玉竹木制成,上刻文字,分为两半,使用时,以两半相合为验。
  注2:苞苴:用苇或茅织成的蒲色,用于包鱼肉。不行苞苴,是不行贿之意。
  注3:祖道:为出行者祭祀路神。
  袁 莪
  袁莪(二十二世),字公璋,号章甫,澄海县鸥汀村人。早慧,年十五补邑庠生,历试高等。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秋试回,父病逝。时海寇郑国姓攻寨急,而袁莪正在殡,有人劝其逃跑,袁莪则称:"吾不思弃死而贪生也。"翌日,寨被攻破,见袁莪抱父棺而死,众赞其至孝。
  清嘉庆《澄海县志》为袁莪立传。
  附录三:历史人物选介
  说明:关于"潮汕袁氏人文",我把所有的潮汕袁氏历史人物,分成三个部分来记述:第一部分,是"历史人物小传",这是一批最为了不起的人物,是潮汕袁氏的门面人物,因为他们都是获得地方志立过传的人物,而且还包括了前三代的三名进士。可以这么说,他们是我潮汕袁氏的精神支柱人物,特别是前三代的三名进士。第二部分是"历史人物选介",这是一批能在各种权威史书与地方志获得确证与权威确认的人物,也是一批能让我们引以为骄傲的历史人物。第三部分是"其他贤达辑录",这是一批在历次的族谱中有记载的人物。历史中流传下来的人物,也不见得都是空穴来风,有这样的流传,应当说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是可以相信的。


(来源:揭阳新闻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袁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02288号   

GMT+8, 2024-5-16 09:08 , Processed in 0.21264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风格设计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