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袁氏宗亲网-全球袁氏网上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袁世凯简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3-21 16:5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袁力 于 2024-3-21 16:57 编辑

袁世凯简史(一)早年经历

地缘分析君


  【1:少年奇遇】

  说到晚清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袁世凯绝对是一个无法绕过的人物,对他的评价也往往是两极分化。从今天开始,我们来简单的回顾袁世凯的一生。

  袁世凯,字慰庭,河南项城人。袁家从他的叔祖袁甲三开始发达。袁甲三道光十五年中进士,后在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中立下军功,他的叔叔袁保恒、嗣父袁保庆等也都建功立业。袁家迅速崛起。袁世凯就是在这样的官宦之家中出生的。

  1859年9月16日袁世凯出生,他是袁保中的第四子。但由于他的生母刘氏没有奶水,而此时袁保庆的妻子牛氏的孩子又早夭,因此便由婶婶牛氏的奶水抚养。牛氏对袁世凯非常疼爱视如己出。后来,便将袁世凯过继给了叔叔袁保庆。袁保庆到外地做官一直将袁世凯带在身边,并将一些公务交给他处理。耳濡目染,袁世凯获得了仕途上的启蒙。

  但不幸的是,嗣父袁保庆患霍乱英年早逝,14岁的袁世凯不得不回乡,在家人的安排下打算走科举之路。

  【2:寻找出路】

  嗣父袁保庆病逝之后,另一位叔叔袁保恒觉得袁世凯是可造之材,因此决定培养他。遍请名师教袁世凯学习。可惜的是,袁世凯虽然聪明但读书不用功,学业没有太大的突破。

  1878年8月叔叔袁保恒病逝,袁世凯被迫再次回乡并完婚(于氏),其长子袁克定也在这一年出生。同样在这一年,四世同堂的袁家分家,袁世凯作为袁保庆唯一的嗣子,分得了一份丰厚的家产。袁世凯终于没有了家长的管束,开始自己生活。

  袁世凯为人仗义疏财,很快聚集了一批文人好友。袁世凯自己也打算继续走科举之路,但是几次考试都没有考中,家产也花费的差不多了。摆在袁世凯面前的道路越来越难走。

  幸运的是,袁家父辈之中当官的很多,袁保庆袁保恒当年的故交也很多,这些人也愿意资助袁世凯。他的另一位叔叔袁保龄当时在李鸿章幕府,便写推荐信希望袁世凯来为李鸿章工作。(这一点我们下次详述)

  特别为后世津津乐道的是,袁世凯在外出寻找工作期间,在上海遇到了名妓沈氏。落魄公子巧遇红粉佳人,上演了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据袁世凯女儿袁静雪讲述,后来沈氏赎出了自己,袁世凯也不忘旧情,对沈氏一直非常疼爱。

  【3:投笔从戎】

  屡次考试不中,袁世凯感叹道:“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乌能龌龊久困笔砚间,自负光阴耶!”颇有当年班超投笔从戎的气魄。事后证明,他也无愧这一赞美!当然这是后话了。

  当时,摆在袁世凯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是拿着推荐信去投奔李鸿章。李鸿章是洋务运动领袖,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可谓是大清朝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多少人梦寐以求要抱他的大腿。但是袁世凯却拒绝了。事后推测,袁世凯应该是考虑到自己没有功名也没有功劳,到了李鸿章幕府也不会受到重视。宁做鸡头不当虎尾。袁世凯决定去山东登州投奔淮军大将吴长庆。

  吴长庆与袁世凯的嗣父袁保庆过从甚密。当年太平军攻打庐州,吴长庆向袁世凯的叔祖袁甲三求救。袁甲三犹豫不决,是袁保庆力主救援。虽然最后没能及时援救庐州导致吴长庆的父亲战死。但从此,吴长庆与袁保庆结为生死之交。也是靠着这一层关系,袁世凯觉得去投奔吴长庆必能等到重用。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事后也证明,袁世凯的打算是正确的。他要的机会很快就来临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4-3-21 16:52: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力 于 2024-3-21 16:58 编辑

袁世凯简史(二)初露锋芒

地缘分析君

  【4:初露锋芒】

  吴长庆不同于其他的军人,他很喜欢与文人交往,有“儒将”之称。面对来投奔自己的已故好友的儿子(嗣子)袁世凯,吴长庆非常高兴的收留了他,并且安排他和自己的儿子吴保初一起在营中读书,准备科举考试。值得一说的是,教授他们学业的就是大才子张謇。可惜袁世凯学习不好,张謇也很无奈。说到读书,袁世凯并非坊间所说的不爱读书,相反他博览群书,但是他喜欢的是经世致用的知识,对考试用的八股却毫不感兴趣。

  虽然学习不好,但袁世凯在工作方面却展现出了不一般的才能。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1882年春节,营中有士兵因聚赌争吵起来,甚至发展到了拔枪的地步。当时军官都回家过年了,袁世凯见状谎称是统领的命令,带领亲兵赶到现场平定秩序。在查明原委之后,果断的将为首者就地正法。事后他向吴长庆报告,获得吴长庆褒奖。

  再如,朝鲜“壬午兵变”爆发后,清廷命令吴长庆率兵入朝平叛。时间非常紧迫,把主持吴长庆幕府事务的张謇忙的不可开交。据张謇的儿子张孝若回忆,当时吴长庆想让袁世凯回乡科举考试,袁世凯很不愿意,这时张謇说,那就留下来给我帮忙吧。果然,袁世凯办事效率极高。

  治军的才能很快的展现了出来。但这对于袁世凯来说只是小试牛刀。朝鲜“壬午兵变”给了袁世凯大显身手的机会。

  【5:壬午兵变】

  袁世凯投奔吴长庆后,在整顿营务方面已经展现出了不一般的才能。但真正让他大显身手的,还要等到朝鲜“壬午兵变”的爆发。

  先来说一下壬午兵变的起因。1864年朝鲜李氏王朝国王死而无嗣,因此由其弟李昰应之子李熙继统,李昰应摄政被封为大院君。但是,随着李熙长大,权力也渐渐的转移到王妃闵氏手中。这就导致了,李氏王朝政局变成了大院君和闵氏两大派系争夺的局面。更为复杂的是,朝鲜也看到了清廷的虚弱,其内部也形成了跟着大清的保守派和脱离大清的开化派两部分。雪上加霜的是,日本和俄国也希望利用好这一点扩大其在亚洲的利益。因此,壬午兵变的发生不能尽看作是朝鲜的家事,而是大国博弈的一部分。

  1880年李氏王朝接受清廷建议对军制进行改革,闵氏集团趁机侵占大院君的势力,即由新军渐渐取代旧军,这就导致了旧军的不满。1882年7月,由于旧军的饷米中掺了砂石碎屑,旧军以此为由发动叛乱。国王李熙不得不召回大院君主持朝政。

  关键的问题是,新军原本是由日本军官参与训练的,多位日本军官也在兵变中被杀。日本以此为由,打算趁机入侵朝鲜。清廷驻日公使黎庶昌得知此事后,立刻发电回国,请求清廷赶在日本人前面平定兵变,以此破坏日本人的阴谋。清廷遂决定由吴长庆率部进入朝鲜平叛,而这恰恰给了袁世凯大显身手的机会。

  【6:朝鲜小班超】

  接到朝廷的命令之后,吴长庆、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等人乘坐“威远舰”等三艘军舰进入朝鲜,袁世凯也是随行军官之一。

  到达朝鲜后,袁世凯设计利用8月26日大院君来清军军营访问的机会抓捕他。是日,袁世凯将大院君的随从拦在门外,只放大院君一人进入与吴长庆会见。言语之间,大院君似乎察觉到异样,但此时吴长庆却“支吾其词,不忍发动”。袁世凯见状,对吴长庆讲:事情已经泄漏,迟则生变!随即督促手下捉拿大院君并押送天津。

  壬午兵变平定后,袁世凯又担负起治军的重任。他赏罚分明,整治清军混乱的军纪;他每天都要亲自巡查士兵的伙食、亲自探望伤员,获得吴长庆和将士们的赞誉。后来他也承担起帮助朝鲜训练新军的重任。深受朝鲜“东道西器”派的信任,特别是与其领袖金允植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此后,朝鲜每遇外交大事都会去询问袁世凯的意见。

  袁世凯虽然是靠着父亲的关系才进入军队的,但他的成功依赖的还是自己的才华。他决定投军前曾发出类似于当年班都护那样的豪言,如今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4-3-25 10:13: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力 于 2024-3-25 10:22 编辑

袁世凯简史(三)经略朝鲜

地缘分析君

  【7:甲申政变】

  袁世凯在壬午兵变前后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这一点自然也被当时主管清廷外交的李鸿章看在眼里。袁世凯正是李所需要的能独当一面的人物。

  但是,壬午兵变的平息并没有结束日本对朝鲜的觊觎。虽然,闵妃一派占据了朝鲜外交的主导权,但是开化派转而利用接近李氏国王的机会直接影响国王的态度。最终在日本驻朝公使竹添进一郎的主导下,开化派发动政变,劫持朝鲜国王并诛杀闵妃派大臣。史称“甲申政变”(1884年)


  当时,吴长庆由于中法战争的爆发奉调回国,将在朝清军的指挥权交给了吴兆有和陈树棠,袁世凯不论从资历还是官阶上都差于二人。甲申政变爆发后,袁、吴、陈等人紧急商议对策。袁世凯主张尽快干预,但吴陈二人怕担责任主张等朝廷旨意。袁世凯听罢怒吼道:机不可失,有什么责任我袁某人一人承担!这才让吴陈同意出兵。随后,袁世凯利用他在朝鲜宫内和新军中的可靠之人策应,自己带兵进攻王宫,冒着枪林弹雨身先士卒,最终成功的救回了朝鲜国王。

  但是,立了大功的袁世凯遭到了吴兆有等人的嫉恨,于法理上说他也是先斩后凑,幸运的是在李鸿章的保护下免于追责。不过,吴兆有等人却利用袁世凯挪用公款、贿赂朝鲜大臣的行为弹劾袁世凯。李鸿章出于安抚淮军旧部的目的也不得不斥责袁世凯。袁世凯也很识趣的选择辞官回家看望病重的养母。实际上,这也是李鸿章对袁世凯的保护。但是,波诡云谲的朝鲜乱局很快又开始召唤袁世凯的复出……

  【8:纵横捭阖】

  甲申政变之后,日本为了善后,派出以伊藤博文为首的外交使团与清廷商谈在朝政策。结果就是在这次谈判上,清廷和李鸿章犯了大错,即“朝鲜有内乱,中日双方无论谁派兵都要先知会对方”。这一点在清廷看来是高风亮节以和为贵。但实际上等于是将自己在朝的优势地位拱手让出。伊藤博文老谋深算,一方面假意感谢李鸿章,另一方面开始盘算这一条款的用处,这些都是后话。

  这样一来,清廷在朝鲜已经没有了派兵自由,只能依靠外交一途。而这就必须要有一个智慧之士坐镇,而这个人也就只有袁世凯!

  但是甲申政变之后,朝鲜对清朝的离心倾向越来越大,日本没戏了,朝鲜就把目光投向了俄国。袁世凯和李鸿章一方面计划拉英国制衡俄国,另一方面把壬午兵变时被扣押的大院君释放回朝鲜,以此制衡闵妃一派。袁世凯也随即被任命为清廷在朝的外交代表。这就开启了袁世凯在外交战场上纵横捭阖的时代!

  【9:外交权谋】

  甲申政变之后,朝鲜对清朝的离心倾向越来越强。从闵妃到李熙国王再到朝中大臣,追求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逐渐成为李氏王朝的外交主轴。袁世凯出使朝鲜的目的就是要扭转这一局面,使清朝重新控制朝鲜。而在此过程中,袁世凯也渐渐成长为一代权谋大师。这里有两个很典型的事件:

  一是朝鲜选派出使欧美的外交使节问题。面对袁世凯的威逼利诱,朝鲜政府使出常用的阴奉阳违的策略,一方面答应清朝遵守“三端”;另一方面,一旦大使赴任立刻不与遵守。这引起了清廷的强烈不满。朝鲜政府为了安抚清廷,将过错推到驻美公使朴定阳身上,并假意免去朴的职务但不予公开,请袁世凯上书李鸿章,以此大事化小,蒙混过关。

  袁世凯岂是如此容易被哄骗之人?他将计就计,假意答应,但却久托不办。这样既撤了朴定阳的职,又时刻拿着朝鲜的把柄。

  另一件事是通过贷款控制朝鲜。19世纪西方大国通过贷款的方式掌控弱国的政治是常用的手段,袁世凯也如法炮制用在朝鲜身上。不仅成功的使列强介入朝鲜的企图落空,而且也极大的改善了本以恶化的两国关系。

  相比于李鸿章的外交战略,袁世凯更侧重权谋和诡计。两人一阳一阴,成功的将朝鲜控制在自己手中。可惜,好景不长,时间一点点的走到了改变东亚历史的1894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4-3-25 10:13: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力 于 2024-3-25 10:25 编辑

袁世凯简史(四)知遇之恩

地缘分析君

  【10:甲午战争】

  1893年朝鲜爆发了大规模的东学党起义,成为中日甲午战争的导火索。所谓东学党是19世纪70年代开始流行于朝鲜的一种民间宗教,在民间传播很快,引起了朝政府的恐慌。面对这一局面,袁世凯主张立刻进剿、消灭于萌芽之中,但是朝政府畏首畏尾,方寸大乱。

  进入1894年东学党起义愈发严重,袁世凯上书北洋请求派兵帮助朝鲜镇压。清廷和李鸿章从宗主国义务的角度出发,最终决定出兵。但是根据此前与日本的约定,一方出兵必先通知另一方。这样一来就给了日本出兵朝鲜的理由。李鸿章犯下的最大的外交错误的恶果显现出来了。

  很多人指责甲午战争是袁世凯请求出兵引起的。这纯粹是无稽之谈。日本侵略朝鲜是其既定计划,不论有没有袁世凯的出兵请求。与此相反,袁世凯对朝鲜李氏王朝的影响力反而是日本控制朝鲜的最大障碍!日本曾计划利用东学党杀掉袁世凯就是证明。

  此后,日本以保护侨民为由不断派兵,最终在军力上超过在朝清军。东学党被平定之后,日本非但不撤军,反而提出中日共同管理朝鲜的要求。这一无理要求自然被李鸿章断然拒绝。可惜的是,日本毫不理会,反而不断加强军队部署。反观清朝却一味寄希望于列强调停,在军队部署上毫无作为。最终,甲午惨败已不可避免。

  【11:知遇之恩】

  一个人的成功除了自身的能力之外,得贵人提携也是必不可少的。袁世凯正是这样的幸运之人。除了前面我们说到过的养父袁保庆、叔父袁保龄、庆军统领吴长庆,以及后边我们还会提到的李鸿藻、荣禄等人之外,对袁世凯帮助最大的当属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了。

  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谥号文忠,安徽合肥人。是晚清最重要的外交、洋务负责人。早年师从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天国的战争中立功获升迁,也是当时除曾国藩的湘系集团之外最重要的军事政治集团淮系集团的领袖。袁世凯因在朝鲜壬午、甲申两次事变中的优异表现而获得李鸿章的赏识,从此便依为心腹。

  李鸿章对袁世凯的知遇之恩不仅在于赏识和重用,更在于保护和提携。例如,袁世凯在朝鲜做事得罪了很多人,既有同僚也有各国使节,弹劾袁世凯的声音此起彼伏,每一次都被李鸿章驳斥和反对。再如,甲午战争失败后,有人将罪责归于袁世凯,恭亲王奕䜣也曾询问是否如此?李鸿章回答说:王爷不要再追究了,都是鸿章一人之过。可以说,如果没有李鸿章的保护,袁世凯不知道死几次了!

  不过,袁世凯本质里有投机的成分,甲午战争后李鸿章失势,袁世凯也开始投靠他人改换门庭,甚至做出出卖李鸿章的不齿行径。但李鸿章不计前嫌,临终之前仍然上书举荐袁世凯接替自己。可以说,没有李鸿章就不会有袁世凯!

  【12:政治家本色】

  前述说到,在袁世凯从一个热血青年成长为成熟政治家的过程中,李鸿章的帮助和提携是最重要的助力。但是,这段恩情在甲午战争前后出现了裂痕。

  导火索在于二人对如何应对日本的侵略这一问题上产生的矛盾。这个问题我们以后会写专题详述,这里仅介绍二人关系的变化。可以说,由于是战是和这个重大问题上的分歧,导致袁世凯产生了另寻出路的想法。甲午战败后,李鸿章失势,原来在他手下的人纷纷离他而去,善于投机的袁世凯自然也不会例外。

  但是,最让李鸿章生气的是,袁世凯频繁走动的权贵之中竟然有李鸿章的政敌翁同龢!就目前的资料来看,很可能袁世凯并不知道李与翁之间的恩怨,至少了解的不深刻。但无论如何,这在李鸿章看来都是不可接受的背叛行为。因此,李鸿章多次当众斥责袁世凯,对其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但是,与其他那些落井下石的人不同,袁世凯始终对李鸿章保持着必要的敬重,面对李的责骂,袁也是默默忍受。这是为什么?一个原因自然是十年来李对自己的恩情。但更深层的考虑在于,改换门庭自然是一条出路,但要想实现弯道超车,唯一的途径只有继续利用李鸿章的资源。李鸿章虽然失势了,但他的资源还在,北洋家底还在。只有接过这个家底才有可能弯道超车。而要被北洋接受,那唯一的办法就是高调的把自己包装成李鸿章衣钵的传人,这就必须要敬重和感恩李鸿章。

  看似很微妙,但这里的细节足以看见袁世凯早已不再是那个投机分子,而拥有了成为政治家的基础。李鸿章自然也看到了这一点。最终还是将北洋的衣钵传给了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袁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02288号   

GMT+8, 2024-4-30 20:23 , Processed in 0.18199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风格设计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