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袁氏宗亲网-全球袁氏网上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8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秘境十重多胜景 山斋依旧有书香 ——探秘湘中古梅山之袁吉六故居、祖籍地与墓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8-31 15:08: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袁力 于 2023-11-6 14:57 编辑

秘境十重多胜景 山斋依旧有书香
——探秘湘中古梅山之袁吉六故居、祖籍地与墓地


  隆回县袁吉六文化教育研究院的筹建,获得隆回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批复同意后,筹委会的同志们热情高涨,迅速有序的开展了各项探访与研究工作,最近先后探访了袁吉六墓、袁吉六祖籍地、袁吉六故居山斋。

  一、袁吉六先生简介

  袁吉六(1868-1932),榜名仲谦,派名士策,字吉六,湖南省隆回县罗洪镇人,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科举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史学家和书法家。袁吉六出生和成长于湖南保靖县葫芦寨,在保靖考取功名。其六世祖袁文崇清初带全家从祖籍地迁至葫芦寨定居,民国元年(1912年)袁吉六携家眷回归祖籍湖南新化县永固团巴油袁家氹(今隆回县罗洪镇白莲村)居住,晚年隐居于与祖居地一山之隔的苍溪山戴家氹,在岳父戴家的帮助下建室而居,命名“山斋”,不问世事而专心著书立说。他终生从教,自1913年始先后任教于北京高等师范学堂(今北师大)、湖南第一师范、省立一中、明德中学、长郡中学、湖南大学等校,1913年至1918年担任毛泽东的国文老师,教学之余著书立说,撰有《文字源流》、《文学史》、《书法必览》、《分类文法要略》、《国文讲义》等。1932年病逝于新化戴家氹,按照传统礼俗安葬于新化县永固团巴油袁家氹(今隆回县罗洪镇孟公村)祖山。

  二、拜祭瞻仰袁吉六先生之墓

  文献记载及乡人相传,加上多人探究交流,我们知悉了袁吉六先生的一些基本情况,需要认真核实并力求掌握更多真实史料,这就需要做实地调查了解。7月16日,在隆回县袁吉六文化教育研究院筹委会组织50余人,聚集在“袁吉六先生之墓”前,隆重举行了纪念伟人恩师诞生155周年的祭拜仪式,然后在孟公中学做了座谈研讨会。消息通过各种媒体传出后,地方沸腾,社会各界反响强烈。

  袁吉六先生之墓,位于罗洪镇孟公村袁家氹蛇形山,是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袁吉六先生之墓”七个字,是毛主席亲笔所书。该墓地在袁氏祖山范围内,1932年是个普通墓地,占地很少;1952年10月毛主席题字后,到1967年8月隆回县安排资金为袁老先生修墓立碑,将毛主席提书碑文内容刻于石碑上;1980年袁老先生的二儿子袁愈槱在墓的两边各立一方形石柱,右边刻“通古今文史”,左边刻“教天下英才”;1982年3月隆回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冬墓被盗,1991年隆回县人民政府再次修墓,并在墓前修敬仰塔;2003年7月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至2010年,白莲村爱心人士袁家取见墓地年久失修,四处塌陷,于是多方奔走呼吁,积极向上级反映,终于获得上级拨出专款,对墓地进行维修;袁家取积极组织在家村民帮助修筑,使墓地焕然一新;2011年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后白莲村与孟公村联合修通了到墓地的村级公路;2021年政府立项征地,扩大墓地范围,并2022年重修墓塔及修好墓前空坪,方便四方游客瞻仰与拜祭。如今当地干部正商议在附近新建招待设施,方便外地来客参观、旅游、餐饮与休息。

  三、探访袁吉六先生祖籍地

  7月21日,袁吉六文化教育研究会筹备组代表罗忠旭、晏卫华、罗中平三人,专程到袁吉六先生的祖籍地白莲村,实地探访袁老先生在祖籍地的故居旧址,并拜访家族长老及当地一位参加过解放战争的百岁老人袁志焱,了解祖山祖墓,查阅家谱,以更多的了解袁吉六的生平与家族渊源。

  家族长老介绍,袁吉六与戴常贞,由某位贵人说媒结为夫妻,他们是在祖籍地白莲村一组结婚的,戴常贞是苍溪山那边戴家氹的人,当时戴家是大户人家。那结婚用的老房子现在已被拆除,地基仍然在,还有一些日常用的老物件如石椿、石槽等也在。

  袁吉六的第四子袁愈勋,在白莲村一组建有房子,村里的老人家回忆,建房子的木材,是从苍溪山戴家氹那边通过人工扛过来的。袁愈勋在组里分有山田土,是村组集体的一分子。袁吉六的孙子袁小立,在搞集体的年代,曾极力支持村里开办农机厂,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支持家乡的发展。袁吉六的长孙袁大川,曾在2001年捐赠一批图书给孟公中学,助力家乡的孩子改善学习条件。袁吉六的后人,每年都回到白莲及孟公,看望家族长老,到祖山给逝去的先人扫墓,一定会到位于今孟公村袁家氹蛇形山的袁吉六先生之墓拜祭。这些事实,充分说明,袁吉六先生祖籍地是白莲村,1912年44岁的他离开出生地,带全家回归到白莲村,由于当时没有在白莲村买成房子,又很快得以在长沙工作,所以后来直到退休才在戴家氹建安居之地,但身故后安葬在祖山。

  四、探访袁吉六故居“山斋”

  戴家氹,是袁吉六先生退休后的住所“山斋”所在地,以前也叫戴家村,是袁吉六先生的妻子戴常贞的娘家所在地,这里与袁老先生的祖籍地白莲村仅隔着一座大山,由于行政区划的改变,这山成了新化和隆回两县的界山。这界山的山名,称桐凤山。山顶有一自然景观曰“狮子口”,在罗洪特别是孟公、巴油等地看着非常逼真,离狮子口最近的村落是巴油村的饱谷冲(有见过记载为苞谷冲或垉谷冲),在山的另一边苍溪的诸多地点,也能赏到此景。狮子口是大山周边几个地方的交界地点,侯田(今属高平镇)、孟公(今属罗洪镇)、苍溪(今属洋溪镇)三乡人民都在此周边区域劳动。戴家氹与白莲之间,属一山之隔的邻村,历来有山间小道相连,两地通婚也就成为常态。

  1930年退休后,袁吉六决定在岳父家所在地的戴家氹建个定居的房子,静下心来著书立说,并取名“山斋”,自己书写“山斋”两字,贴于大门口。1932年袁吉六在山斋病故后按照传统做法,归葬到祖山,戴常贞带着孩子仍然住在山斋,解放后因为生活困难得到毛主席的接济关照。

  2023年7月23日,大暑时节,为了搜集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的恩师袁吉六老先生的更多资料,袁吉六文化教育研究院筹委会代表一行五人,从隆回罗洪镇出发,驱车到新化县洋溪镇的戴家氹,探访和瞻仰袁吉六老先生的故居"山斋",拜访袁吉六先生的后人。

  探访组从罗洪出发,经孟公、巴油,进入新化境内的横江村,从杨家边进入苍溪山,一路蜿蜒上行,找到贡生村村部时,探访组与值班的贡生村村委干部戴日跃合影留念。

  热心的村干部看到远道而来的探访组一行甚是欣慰,告知从村委到山斋只有一公里左右,现在的村名已更名为"贡生村",戴家氹是村里的小村落,村名变更就是为了表达对袁吉六先生的纪念。从村委下坡前行,转过几个山头,前面豁然开朗,袁吉六先生的故居山斋,呈现在眼前。

  袁吉六先生的孙女袁星平夫妇,热情接待了探访组,并听取了关于筹建袁吉六文化教育研究院的情况介绍,然后欣然接受邀请,进到了研究院的微信群。探访组在袁星平夫妇的陪同下瞻仰了修缮一新的"山斋",山斋保留了约一百年前的木质大门,"山斋"两字置于大门上方,外镶玻璃予以保护。山斋正堂有袁吉六先生的正座遗像,地下室陈列了许多袁吉六老先生用过的物品,拟用来做展览馆。山斋门口有约两百平米的大坪,可停车、留影与赏景,站在此处一抬头就可看见十重大界的风力发电景观,还可看到“狮子口”,据说过去曾用这坪来晒书。

  探访结束,大家在山斋门口拍照留念,然后启程返回罗洪。一行人驱车从戴家氹爬上十重大界,过高平镇的茅坪、上坪、侯田、凤形等村,经罗洪镇的白莲、孟公、江塘、下罗洪、梓木溪回到罗洪。在十重大界山顶回望,原来戴家氹就在十重大界往新化苍溪山方向下方几公里处,竹海、房子、稻田清晰在目。如今“山斋”所在地戴家氹,属于新化洋溪镇的贡生村,贡生村是为纪念袁吉六先生而新近更名的行政村,靠近三县交界的旅游景点十重大界,经过地方政府多年的扶贫,过村公路已经通达洋溪镇上及十重大界山顶,进而联通新化县城与桐凤山那一边的属于隆回县的罗洪镇和高平镇。

  五、文旅设想

  经过实地调研与分析,我们看好新化与隆回、新邵三县交界处的农村旅游产业。毛主席恩师的“山斋”,一代名师退休后的住所,必然是各种游客的打卡地;主席恩师袁吉六先生之墓,如今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必然是游客首选的目的地;十重大界及周边地区是古梅山秘境,自然风光独特,只是之前因为所处偏僻,交通不便,宣传不够,不为外界所熟知。

  我们推荐的“环行秘境”特色旅游线路是:新化南高铁站(蚩尤广场)--三联峒景区(4A级旅游景区)--苍溪山景区(毛主席恩师山斋、苍溪竹海、九凤飞瀑)--十重大界景区(天龙庵、风力发电景观、杜鹃花海、三县界碑、永固亭、茅坪水库、狮子口等)--罗洪景区(袁吉六墓--高祝峰抗战遗址--邹汉勋故居--望云山天门寺--谭家冲八大古院(梁家院大夫第)--节孝牌坊--红崖飞瀑--邹汉勋墓--半山水库)--新化高铁南站。可以主推“周末双休休闲游”,植入亲子游学、红色文化,建议在罗洪境内住宿一晚。


(来源:罗洪人网 高罗人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3-8-31 15:14: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力 于 2023-11-6 14:57 编辑

苍山日照美 山斋书香长
——访袁吉六先生孙女袁星芝略记

袁愈辉

  8月19日,我们驱车从隆回县高平镇出发,经上坪到十重大界下的新化苍溪山大山,追寻戴家凼(今洋溪镇贡生村戴家凼)袁吉六先生“山斋”。在苍溪山大山上,有山行人告诉我们,袁吉六先生旧居“山斋”已被拆除,袁吉六孙女袁星芝与袁星平等退休后在“山斋”旧居地址又建了一栋新屋。我们驱车沿山中陡峭的毛马路往下面的戴家凼方向开,开到平坦处,见到一座座贴了瓷片的砖房。当地人告诉我们,这就是袁吉六先生旧居“山斋”所在地新化县苍溪山戴家凼(现为新化县洋溪镇贡生村戴家凼)。我们下了车,步行来到袁吉六先生之孙女袁星芝、袁星平早些年所建的“新山斋”(我们姑且称其为“新山斋”或"“山斋纪念馆”吧)。在家的屋主袁星芝曾放南两口子热情地迎接了我们。


(一)

  我们见到了“新山斋”。袁吉六先生在新化县戴家凼所建木材结构的“山斋"旧居保存到2019年,“新山斋”从外表看是栋古色古香的砖木房屋。袁星芝告诉我们,这套房屋是2019年在其祖父袁吉六先生旧居地基上新建的。我们看到新建的房屋正面中间板壁是“旧居”板壁沿用,写有“山斋”二字的横木板亦是“旧居”横木板移用。我们走进有天井的屋内,环顾两边,见板壁亦系木材,天井地面亦是木板,四边有排水沟。走过天井,即是庭屋,庭屋对着进屋大门处摆放着一张长方形桌子,桌子周围共有12把椅子,前方板壁放着袁吉六夫妇遗像。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向他们敬礼致意。庭屋下面是地下室,袁吉六先生生前所用物品暂时陈放其间。

(二)

  袁星芝略谈了其家世。袁星芝两口子给我们端来热茶,我们坐在桌边,与袁星芝进行了交谈。肤色白皙的袁星芝显得比她70岁的年龄年轻得多。袁星芝说她的曾祖父袁家绩,是前清穷秀才,曾祖母卢氏是古丈县人,袁吉六三岁时丧母。袁家绩生一男一女,男的即她祖父袁吉六先生。袁吉六先生小时候,受过其父袁家绩的启蒙教育。袁吉六妻子戴常贞是新化县苍溪山戴家凼人。1912年5月,年已44岁的袁吉六又举家迁回祖籍地今隆回县罗洪镇白莲村居住。后因白莲村旧居狭窄,而住人又多,拟另立户,然白莲村难买合适的地基、建材,而袁吉六之妻戴氏也依恋娘家,于是,便选定现在的洋溪镇贡生村戴家凼自建新居,取名“山斋”。袁星芝说其祖父袁吉六先生非常孝顺曾祖曾祖母,考虑曾祖曾祖母年老需要人照顾,而当时戴常贞只生有女儿袁敬惠、袁顺惠,还没有生育儿子,于是,袁吉六先生在湘西娶了向冬英,向冬英生了二男二女,二男即袁愈焘、袁愈煦。向冬英30岁就英年早逝了,向冬英所生二男二女,后来由戴常贞抚养成人。袁吉六子女连同戴氏所生四男四女,共有六男六女,散居各地。袁星芝说其父与叔伯或从军或当工人等。袁吉六大儿袁愈焘,黄埔学员,任过国民党部队团长,抗日战争中牺牲。袁吉六次子袁愈槱,黄埔学员,有运动天赋,爱篮球等体育运动。袁吉六三儿袁愈煦,武汉搬运工人。袁吉六四儿袁愈薰,黄埔学员,团部参谋,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顺应潮流投诚解放军。袁吉六五儿袁愈光,解放前是南昌汽修厂工人,解放后是原邵阳煤炭机械厂总工程师。袁吉六之六儿袁愈赤,也是投戎抗日战争的勇士。袁星芝说从袁吉六先生算起,发展到现在第五代人即袁吉六先生之玄孙辈人年纪大的已有十多岁了。袁星芝说她在原邵阳煤炭机械厂任总工程师的父亲袁愈光,生了三女一男,大女即袁星芝,职院教师,娄底职业技术学院退休;二女袁星平,系邵阳机械厂总工程师;三女袁星星,履职深圳南山人民医院;一男即邵阳煤炭机械厂总工程师袁小立先生。袁星芝说其父也像其祖父一样,对子女的要求严格。要求子女要遵纪守法,要做有益于地方有益于社会的人。

(三)

  袁星芝向我们讲解了其祖父袁吉六先生生平及其有关故事。

  袁吉六1868年生于湘西保靖县葫芦寨,榜名袁仲谦,班名袁士策,祖籍湖南省隆回县罗洪镇白莲村。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科举人,是现代著名教育家、文史学家、书法家。

  袁吉六先生教学生涯中任教过多所学校。袁吉六先生在湖南省立四师(后并入一师)、一师任教期间,教过青年毛泽东五年半国文,袁吉六先生对青年毛泽东在学习与写作方面的指导,令毛泽东终生难忘。袁吉六指导毛泽东博览群书,给毛泽东列了课外阅读书目,并破例允许毛泽东借阅其藏书,袁吉六指导毛泽东写作,劝毛泽东改变康梁体,钻研韩愈的文章,改变文风。26年过去,毛主席在延安会见美国记者斯诺时,又提起自己在必要时能写出一篇过得去的文言文,多亏了袁大胡子袁仲谦先生的指教。袁吉六在与毛泽东的接触中看出了毛泽东是杰出人才,曾预言毛泽东若从文,必是一代文坛泰斗;若从政,必是一位兴国安邦的英才。毛泽东的文武全才与治国安邦的能力也证明了袁吉六预言的准确。

  师爱生,生敬师。解放后,毛主席曾打听袁吉六先生下落。当得知恩师已去世长眠时,毛主席书写了碑文“袁吉六先生之墓”以示纪念,并寄400元整修坟墓修建墓碑。当得知师母戴常贞生活困难时,特指示湖南省省长王首道,关照其师母戴常贞的生活。后来,戴常贞享受了每月30元的政府待遇,生活开支没有了忧愁。

  袁吉六先生书法很著名。他擅长平原楷书,临摹不辍,所书与颜字真迹难分。

  袁吉六先生一生安贫乐教,不踏仕途。1916年,熟知袁吉六先生学识才华的湖南省省长谭延闿诚邀时年48岁的袁吉六先生担任省府机要秘书,面对寻上门来的入仕机遇,袁吉六先生毫不心动,以年迈体衰、难负重任为由,予以拒绝,继续从事他挚爱的教育事业。

  袁吉六先生早年在祖居地与戴常贞结婚后又携妻在葫芦寨设馆教书,他曾在保靖的葫芦、排若、古丈等苗乡土寨教书育人,使得这一带许多学生成了有用之材,为开发少数民族教育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之后,袁吉六分别任教于北京高等师范学堂(即现在的北京师范大学)、湖南省立四师(后并入一师)、湖南省立一师、湖南省立一中、明德中学、长郡中学,1927年与胡元炎一起参加湖南大学的筹建工作并任该校教师。

  袁吉六先生教学之余,著有《文学源流》《文学史》《书法必览》《分类文法要略》《国文讲义》。1930年退休后回新化县苍溪山戴家凼生活,袁吉六退休在家著有未完稿的《说文初义草》,1932年逝世,终年64岁。

  袁吉六一生爱收藏,藏书颇丰,山斋藏品中有他视为宝物的《医宗金鉴》《资治通鉴》等古书,还有同样被他视为珍品的砚台、印油盒。这个印油盒,据说是康熙年间的一个印油盒,盒里的印油永远不会干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山斋藏书被新化县某单位担去了,据说担了几天才担完。

  袁吉六先生出色的教育成就与渊博的学识才华确实令世人景仰,袁吉六先生真不愧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史学家与书法家。

(四)

  袁星芝女士说袁吉六先生妻家,乃新化大富人家。袁吉六先生之岳父家人都是正能量之人。

  建厂造纸卖纸成富豪的袁吉六岳父戴前龙,在地方喜做架桥修路等公益事业,地方群众口碑好。

  戴前龙生育男儿有哲人、哲明、哲银、哲文、哲勋、哲雄六兄弟。1896年,哲文、哲人同时考取秀才成为县学生员。1897年,戴哲文考取长沙时务学堂,与同学蔡锷结为至交。1998年10月,哲文邀请蔡锷到新化县苍溪山戴家凼小住过一段时间。戴哲文在蔡锷的影响下,于1902年东渡日本,积极投身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1904年6月,戴哲文加入华兴会,同时参与革命活动的还有戴哲明、戴哲勋。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与蔡锷、黄兴等人筹划军事等革命事宜,1907年三人都英年早逝,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蔡锷亲自护送戴氏三兄弟遗体回乡。由此可见,蔡锷与戴哲文等的革命情,与戴哲文的同学谊!丧事结束后,蔡锷带哲文继子戴景山去广西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并帮助其去日本留学,戴景山参加过北伐战争与抗日战争,后官至师长,活至解放后。

  戴前龙之女戴静贞嫁杨伯笙将军,杨伯笙将军既是辛亥革命功臣,又任过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戴前龙次女戴常贞,即袁吉六先生之妻。戴常贞与袁吉六结合,当地流传说还是蔡锷将军做的大媒。

  时至今日,人们谈论袁吉六之岳父及其子女,免不了感叹其家之荣光,也难免感叹戴家兄弟投身时代投身革命洪流之悲壮。

(五)

  在与袁星芝女士的交谈中,我们知道了袁星芝老师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巾帼英雄。

  袁星芝说她1953年出生,1966年到邵阳读高小,1970年初中毕业,17岁时响应当时的“上山下乡”号召,到了戴家凼,她在戴家凼务农一干就是八年。这八年中,袁星芝牢记“要做一个对地方对社会有益的人”的祖训,在父亲袁愈光的指导下,与妹妹袁星平一同努力(袁星平上山下乡在白莲村),设计生产出了水轮发电机,制造出了柴油机、油压机、减速箱、液压控制器、多用机床等多种机器,创办了苍溪公社农机厂。袁星芝的成就,造福家乡人民,受到了家乡人民的好评,也引起了上级的重视。1974年,新化县机械厂与邵阳地区乡镇管理局高局长(南下干部)等有关领导莅临参观了袁星芝的科研成果。袁星芝上山下乡后,先后被调到新化县农机研究所、湘中针织厂工作。在湘中针织厂期间,带薪到长沙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读了大专,然后,成了一名人民教师。先后在娄底农机学校(期间函授读了中共党校经济管理学院本科)、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最后在娄底职业技术学院退休。

  袁星芝工作扎实肯干,荣获过“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新长征突击手”“湖南省新长征突击手标兵”等称号。

  袁吉六先生去世至今91年了,我们虽然没有见到袁吉六先生的旧居山斋,但我们在老先生旧居地址见到了有旧山斋标记的新山斋及一些纪念物品,平易近人的袁星芝老师向我们谈了有关袁吉六老先生的许多往事和袁吉六先生有关后人的故事,我们知道袁吉六后人都是秉承袁吉六遗愿服务社会奉献国家的人,袁吉六后裔中教书的人也有多人……我们已觉得收获满满。

  采访结束,太阳当空高照,连绵的十重大界,磅礴的苍溪山,满山青翠的竹海林洋,缓缓前行的苍溪水,全都洒满金光,阳光照射下的苍溪山真的好美啊。此时,我想起了袁吉六先生的一生,他老人家留下了闪光的足印,谱写了一曲曲乐章;我想起了袁吉六后裔们牢记老先生的遗训奋进在各自的岗位,方兴未艾;我想起隆回方面筹备袁吉六文化教育研究院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展着,正式挂牌成立袁吉六文化教育研究院,已是指日可待。


(来源:高平人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3-11-6 13:19:30 | 只看该作者

袁吉六何许人?为何与一代伟人有如此深厚的师生情?

本帖最后由 袁力 于 2023-11-6 14:58 编辑

袁吉六何许人?为何与一代伟人有如此深厚的师生情?


  “鱼鳞云起暮天宽,狮洞石楼隔水看。观外月高人渐去,两三渔火到前滩。”河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滋养着一个地方的人文和风骨。也正如一百多年前的月夜,保靖县葫芦寨前清举人袁吉六在酉水河畔挥毫写下浪漫的《玉宸观》美景绝句。



  一百多年后,斯人已去,玉宸观烟消云散。然而在“狮洞石楼隔水看”的不远处,迁陵镇酉溪公园半岛藏匿着先生的衣冠冢,其上高耸一块镌刻有“袁吉六先生之墓”大理石碑,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继题写人民英雄纪念碑后唯一一次为自己老师题写的碑刻文字。

01 别故乡

  袁吉六何许人?为何与一代伟人有如此深厚的师生情?这得从清初说起,袁吉六六世祖袁文崇由新化县永固团巴油袁家凼(今隆回县罗洪镇白莲村)迁入保靖县南部的苗圩小镇葫芦寨。



  葫芦寨以产保靖黄金茶而誉满湖湘,明嘉靖年间曾因“一两黄金一两茶”被钦定为贡茶。“茶亦醉人何须酒,书能香我何须花”,世上最好的治愈莫过于书和茶,袁氏先祖因得皮匠(指制造皮革的小手工业者)手艺之便,在苗圩小镇经商扎了根,虽偏距一隅,却以种茶耕读为乐,使得葫芦寨一带书香蔚然、茶韵怡人。浓浓人文孕育了苗疆万种风情,也启蒙了毛泽东国文老师袁吉六。


  袁吉六出生于1868年,派名士策,榜名仲谦,自幼聪明过人。3岁亡母,7岁入本寨举人罗方城开办的私塾读书,因家道中落,12岁随父袁家绩(清甲午科秀才)磨豆腐为生,后得其父好友苗族举人石明山、秀才石文岚救助,继续学业。后来,石明山将袁吉六荐送到古丈举人许光治开办的学堂就读。

  1883年,15岁的袁吉六应试中秀才,1897年,29岁的袁吉六赴长沙省院参加乡试,考中丁酉科举人。其父托隆回县罗洪乡下的亲戚给他相了一门亲事,他奉父命辗转祖籍,娶淑女戴常贞为妻。婚后,又携妻返葫芦寨乡下种茶读书、设馆育人,使得保靖县葫芦寨、排若和古丈县等苗乡土寨一带无数寒门学子成为有用之才。

  1912年秋,44岁的袁吉六携妻带子,举家迁至今湖南隆回。一个两袖清风的书生,站在种满茶叶的袁家坳上,山风肆虐长髯,夕阳余晖和消瘦的山道将身影拉得斜长。离去时,他在藤箱装满书本和茶叶,也装满对故土的思念,从此离开生他养他的故乡。

02 教天下

  1965年春,毛泽东在中南海宴请郭沫若、章士钊、周世钊等党外民主人士。席间,毛泽东饱含深情地回忆起一位未能出席宴会的老师。说到这位老师,周世钊脱口而出:“此老通古今文史”,郭沫若接腔道:“斯人教天下英才”。毛泽东笑道:“英才过誉,但‘教天下’则符合袁老身份。”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天下”贯穿了袁吉六大半生,也让毛泽东和袁吉六两位湘中、湘西不同地理坐标的湖南人在长沙相遇。1913年春天,袁吉六被聘到湖南省第四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毛泽东则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该校,编入袁吉六所教的预科一班。1914年,第四师范合并到湖南省第一师范,袁吉六又是毛泽东所在的本科一部第八班的国文教员,直到1918年暑期毛泽东毕业,袁吉六教毛泽东国文达5年半之久。

  在学生们的眼中,这位国文老师没有旧式教书先生的古板,也毫无“海归”教员的翩翩风度,袁吉六常常戴一个瓜皮帽、架一副铜框眼镜、蓄一脸络腮胡,一百年前的这副形象,自是文艺范十足,因此被学生们亲昵地称为“袁大胡子”。

  毛泽东一生喜欢读书,他对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痴迷始得于“袁大胡子”。

  袁吉六博学多才,酷爱古文,博览群书,要求学生学写桐城派古文。一开始,毛泽东认为袁吉六保守专制,并不太喜欢这个老师。慢慢地,又被其谈吐风趣的袁式教学所吸引。袁吉六在一师授教时,康(有为)梁(起超)文体风靡一时,学生作文,竞相仿效。他对学生毛泽东说:“作文之道, 首应务本,完全摹仿康、梁,实非所宜。”又说:“文章妙来无过熟, 要多读、多写、多想、多问。” 毛泽东接受教诲,改弦易张,独出一格,袁赞赏毛有孔融之笔。后来,常对毛进行个别指导,为他详细讲解唐、宋“八大家”的文章。

  1936年毛泽东在保安(今延安志丹县)接见美国记者斯诺时,对这段读书经历仍然深有感触:学校里有一个国文老师,学生给他起了个“袁大胡子”的外号。他嘲笑我的文章,说它是新闻记者的手笔。他看不起我视为楷模的梁启超,认为他是一个半通不通的人。我不得不改变我的文风,去钻研韩愈的文章,学会了古文的措词。多亏袁大胡子,今天我如果需要的话,仍然能够写出一篇过得去的古文。

  正是得益于师从袁吉六五年半的时光,毛泽东才底气十足地写下“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这位文艺范的“大胡子”不仅妙手著文章,还铁肩担道、正气凛然。为反对学校增收学杂费,毛泽东起草了一份反对校长张干的传单,后来一师发生了驱逐张干的罢课运动。事后,张干要挂牌开除毛泽东的学籍。袁吉六据理力争、奔走呼号:“挽天下危亡者,必期斯人也。”

  十六年教学生涯,袁吉六先后兼任长沙私立明德中学、长郡中学和省立一中国文教师,此后又受聘任湖南大学国文教师,他所教的一师本科一部八班,30名学生大部分成才,众所周知的当属毛泽东,此外还有革命烈士罗学瓒、湖南省副省长周世钊、中央文史馆馆员邹蕴真、贵州省政协副主席贺果、著名历史学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等人。

03 饮风骨

  袁吉六矢志于学,以治学育人为己任,他常说:“人而不学,良玉不琢,学而不变,良玉不炼,变之不善,为器不顽,善变日彰,如圭如璋。”他学问渊博,书生风骨使然,一生不求闻达,不入仕途。1916年夏,湖南省长兼督军谭延闿见袁吉六那手颜体字跟自己的字体极其相似,对袁吉六心生仰慕,请他出任省府机要秘书,他以年迈体弱相辞。后来,谭出任行政院长,再次邀请袁先生任国史馆编修,他又婉言推脱。  

  唐生智曾赠他500大洋,请他给母亲写墓志,他不写。省长赵恒惕请其给他母亲写寿联,经好友力劝,他勉强为之,却坚决不肯收受酬金。可是贫苦百姓卖斗笠,为了得个好行情,请他在斗笠上题字,他欣然挥毫,不嫌麻烦。由此可窥袁吉六侠义之一斑。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周谷城称,先生写得一手好字,做得一手好古文,并在袁吉六的诗集上作序题词。晚年袁吉六,不顾年老体弱,著书不辄,撰写出《文字源流》《文学史》《文学要略》《书法必览》《分类文法》等著作。1932年袁吉六病故隆回,享年64岁,安葬在罗洪乡白莲村。

  1952年,毛泽东应湖南一师历史老师罗元鲲之请,亲笔题写“袁吉六先生之墓”的碑文,可见他对恩师的感激和怀念。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红军长征翻越六盘山时的豪情咏怀《清平乐·六盘山》,从此,中国命运激荡于近现代历史的波澜之中!

  而今的中国,已是国运昌隆的繁华盛景。在湘西一隅,从十八洞村精准扶贫首倡地出发,一直到中国大地千千万万个“十八洞村”已经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然而在那个叫做葫芦寨的苗圩小镇,让人回味的不止是那年“教天下”的大儒,还有经年不断的茶香缭绕。



(来源:文/方君才、资料/《保靖县志》1990年版本《隆回地方志》2008年版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袁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02288号   

GMT+8, 2024-4-29 06:15 , Processed in 0.18753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风格设计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