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袁氏宗亲网-全球袁氏网上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3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山东袁氏始迁祖》系列之一:寿光县北洛庄袁言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18 10:04: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袁家荣 于 2017-2-19 09:51 编辑

《山东袁氏始迁祖》系列之一:
寿光县北洛庄袁言坤
袁家荣  整理




【尊奉始祖】未详
【始迁之祖】袁言坤
【开基之地】寿光县北洛庄
【分房支祖】言坤公育有三子:大公彭友(周家疃袁氏支),二公好学(南袁袁氏支),三公尽孝(南皮台袁氏支)
【迁徙时间】明洪武二年(1369年)
【郡望堂号】未详
【字辈排行】
    长支於陵袁氏,11世用景字,12世到26世为“承守继业起,保恩崇聿训,延庆肇隆修”。寿光袁氏相传,排行字序是从焦桥传过来的。   
    南皮台袁氏用的是“承守继业起,保恩崇义训,延庆兆荣修”。南贤村袁氏家谱记载,用的是“承继守业启,保恩崇义勋,严华兆荣修”。
    周疃支修改了焦桥传来的字序,把“景”字向后延一辈,改为“京”,把“承”字改为“城”,去掉“继”字,变成了“京城守业起,保恩崇义训,延庆兆荣修”。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寿光各支为和周疃保持一致,也按周疃的字序排行。
   1993年,周疃袁氏召开宗族代表大会,制定了后20字排序,为“星光日月启,风云梅竹魁,好武氏泽宪,清国伟立功”。
  这样,从第十一世开始,寿光袁氏字辈统一为:
    京城守业起 保恩崇义训 延庆肇荣修 星光日月启 风云梅竹魁 好武民泽宪 淸国伟立功  
【祠庙堂所】未详
【祖墓葬地】北洛庄墓地毁于明嘉靖年间的弥河洪水
【修谱概况】寿光袁氏最早是其莘、效孟、景禹等于2002年修好《南袁袁氏家谱》《北袁袁氏家谱》,相荣等修好《南张楼袁氏家谱》。
    周家疃袁氏2008年成立明文、景浩等五十人修谱委员会,《周家疃袁氏族谱》2016年1月首修。
    在恩义、盛林等倡议和族人支持下,《寿光袁氏族谱南皮台卷》2014年10月续修。
【族中名人】十世袁钦若、袁钦崇都是廪庠生,十二世袁栋字矜式乾隆辛酉科举人,十二世袁宏生优庠生,十五世袁殿选字松乔优庠生,十六世袁一成邑庠生。《民国寿光县志·教育志》载:袁崇科,山东高等警察学校;袁义田,南京金陵大学。
  十四世袁法曾字唯轩,以孝闻于乡里,豁达有胆略,慷慨尚义。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倡议筑圩,带领庄民修建围子墙。围子墙外陡里斜,呈阶梯状,绕村一周设南、北、东、西四个大门,四个门的上面都有门楼,站岗放哨,敌情预警。八月,捻军攻打周家疃,凭围子沟全是水,围子墙高大雄伟,袁唯轩率子弟兵千余人奋力保卫村庄,捻军败绩而退。庄民大胜,“一乡得以保全”。事迹详见“十二条屏”。
  清咸丰年间,十五世袁迈兆,任清朝僧王爷的先行官,在西沟崖设有上马石、下马石。
  十六世袁文熥,在清同治三年冬,以(益隆西)羊口贸易商会会长的名义,向省商会拟呈羊口商会搬迁小清河南岸请示报告,得到省商会的批准。1869年在南岸建天妃庙,并有碑记。1892年商会搬迁小清河南岸。袁文熥“清光绪二十九年首任羊角沟商会会长,民国二年卸职。”
  十九世袁孔正字介星,出生于1916年5月,1936年12月参加革命,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首任周家疃党支部书记,发展党员有:袁国佐、袁汉卿、袁景禹等,后任寿光县动委会主任,1940年在寿光尚家庄牺牲。
【世系源流】
    据传袁氏言仲、言信、言坤兄弟三人(下称三公),出自汝南,原籍“直隶省枣强县城西南三里许泡庄” ,为躲避元朝末年北方战乱,外逃至山西,立足未稳,朱元璋灭元登基,国号洪武,下令向山东移民,并规定移民不准回原籍,袁氏三公于洪武二年随移民大潮从山西某地以洪洞移民之名迁徙山东,分别在长山县焦家桥子、昌邑县道口庄、寿光县北洛庄定居,这三处分别是鲁北三支枣强袁的第一落脚点。
 《於陵袁氏家谱》记载:“始祖彦忠,直隶枣强县籍,明洪武四年奉诏徙居长山城北焦家桥”。於陵袁氏即邹平焦桥袁氏。
 《朱里袁氏家谱》记载:“余祖本兄弟二人,长讳彦忠,次讳自忠,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或曰直隶枣强县同迁济南府长山县焦家桥,彦忠公安居焦家桥,自忠公又迁莱州府昌邑县西南去城二十余里道口庄遂家”。   

    周疃一支家谱有这样的记载:“祖传从云(汝)南迁至山西洪洞县,后来迁居山东,兄弟三人,言仲、言信、言坤,不知几公有住长山焦家桥子,有住昌邑,有住寿光,以后失绪。继世明朝洪武二年迁民以来,住北洛后又迁烟墩庄子…”此为南贤村家谱记载,八世祖从周家疃迁南徐。
  寿光《南皮台袁氏家谱》记载:“始祖安邦原籍直隶省正(真)定府冀州枣强县,明初迁至山东省青州府寿光县北洛庄,由北洛移居南皮台立庄,时称袁家”。
    寿光《南袁袁氏家谱》“履历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原居中汝南后迁居河北枣强县,洪武二年又迁移于寿邑。”
  从以上家谱的记载,综合分析,鲁北三大支袁氏应是洪武二年同时迁鲁。而焦桥和朱里袁氏旧谱都说从直隶枣强迁来,朱里与周疃袁氏旧谱亦说从山西洪洞迁来,而山西洪洞是明初移民的中转地。由此推论,周家疃袁氏的始迁地应是直隶枣强,即南袁家谱记载的“直隶枣强县城西南三里许泡庄”。另,朱里袁氏独说“兄弟二人”,有待详细考论。
  言坤公是寿光袁氏的始迁祖。言坤公的孙子共有11人,即:北洛3人(定邦、兴邦、安邦),邢姚7人,烟墩庄子1人(统绶)。邢姚的7支中,有两支迁南张楼,五支留在袁家庄(后来因水灾变为南袁、北袁)。北洛的三支中,兴邦公迁周家疃,安邦公迁南皮台立村袁家庄。
    至此,寿光袁氏分散到五个村子。而留在北洛的则只有三公尽孝和他的长子定邦。清末民初在北洛西北角100米处发现了袁家墓地,其中有3-5座坟,祖孙三代应在其中。
    在以后的年代里,北洛不再有袁姓居住,寿光袁氏分布在周家疃、邢姚袁家庄、南张楼、南皮台袁家庄四个村子,并陆续有人不断向外迁徙。
  从现有的资料看,言坤公下的三支大概是这样:
  长支彭友公,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携子统绶(二世祖)由北洛迁居城东北百里以外的烟墩庄子,殁后葬于烟墩庄子,其后人在明景泰年间(一说清康熙年间)复迁到周疃。近600年来,袁氏家族在周家疃繁衍生息,逐渐成为寿光北部大姓旺族,子孙达数万人。
  二支好学公,明洪武年间,迁至寿光县城北弥河西岸邢姚立村,以姓氏命名袁家庄。至隆庆年间,受弥水侵袭,河岸塌陷,分为南袁和北袁(今称袁刘村)。好学公育有七子,大公袁文和二公袁富从邢姚迁居于南张楼(原属寿光,今属青州)。
  三支安邦公,明宣德年间由北洛迁居南皮台立村,时名袁家庄。民国后又改称台东村。南皮台族人众多,主要分布在台东、北仉、柴家、常流等地。
寿光袁氏前三世架构图如下:
     一世祖      二世祖      三世祖
                  彭友        统绶----居烟墩庄子
                              文  ----居南张楼一甲(西街)
                              富  ----居南张楼二甲(东街)
                              失讳----居邢姚袁家庄
       言坤       好学        失讳----居邢姚袁家庄
                              失讳----居邢姚袁家庄
                              失讳----居邢姚袁家庄
                              失讳----居邢姚袁家庄
                              失讳----居邢姚袁家庄
                              定邦----居北洛庄
                  尽孝        兴邦----居周家疃
                           安邦----居南皮台袁家
【谱序选录】
寿光周家疃袁氏族谱重修序

    树高千尺,赖其根壮。万流入海,唯其源清。国家有史,地方有志,氏族有谱。有谱则知姓氏之来源、支脉之所出。古人云:盛世修志,家隆作谱。览志略知世事,而后以治国;阅谱略知家事,而后以齐家。家谱与志书等同,乃寻根问祖之依据,启迪后世之范本。既有存史资治之用,亦有教化激励之功。依此可重本溯源,鉴往知来,敬祖尊贤,敦宗睦族,上彰祖先之美德,中弘家族之文化,下勉后世之大为。有谱方能上昭祖德,下载孙誉。世泽延绵,相续不替。此为谱之神圣宗旨,千古不易之准则。
    袁氏家族立谱较早,远在汉代,袁氏即为中原大族,汝南袁与陈郡袁都曾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寿光周家疃袁氏先祖于明洪武年间迁来,祖居迄今,世代繁衍,家中人丁兴旺,族系枝繁叶茂,传延至今二十余世。我周家疃袁氏一族自迁民以来,曾有家谱留于后人,然世事沧桑,兵火交侵,原存谱牒遗失代远,无可追稽。幸而自周家疃袁氏初祖以下,各支股名与字虽乱,辈与次却因循依旧。唯感周家疃袁氏虽立庄数百年,历经风雨,艰辛生存,族内英雄志士,贤妇良儒,豪情壮举,重大延革,皆因缺少全面且系统的记载而无法彰显,甚憾甚憾。
    岁在两千,随着传统文化精髓回归,追宗念祖之风重返。我族宗亲父老、合族子孙,孝心未泯,共倡修谱。然因桑田沧海,族人流散迁徙,稽考甚为不易。族人景浩,发愿查考,笔耕八载,矢志不移。荫龙景海,慷慨解囊,先期资助。四个自然村的现任当家人更是共担要纲,殚精竭力。修撰之时,合族上下,同心同德,想同一处,力拧一结,南下北上,旁求广引,剥茧抽丝,终成稿秩。
    家谱即成,深孚众望,源清脉晰,令人心怡。依此,可使袁氏支脉清、辈次明、祖宗显、后世亲;可使望族湮者显、遗者现、老枝慰,新桠萌。肃然展卷,详显在目,支门衔连,辈次洞彻,如百川汇海,万脉归宗,此乃我寿光周家疃袁氏之大幸矣!望族人常念先祖之艰辛,勤恳敬业,和风睦邻,弘扬懿德,传承久远。
    如此浩秩,编之不易,疏漏难免。煌煌巨著,心血凝成,应视为传家之宝,妥存善用,以期流传不息,万望珍而勿失。
   是为序。
公元二零一六年初夏



重修周家疃袁氏祖茔碑记
  天地者,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敬天地,尊先祖,乃礼之本也。诗云孝思不匮,子曰慎终追远,皆所以常念祖德,以示不忘也。吾始祖讳彭友公,于明洪武朝自直隶枣强经山西洪洞而迁鲁,先住北洛,中迁烟墩,终居周家疃,洎今六百余年矣。子孙繁衍,惟秉祖德,绍继长风,百业昌隆,遂成寿北一大望族矣。此乃天地之厚赉,祖先之灵佑,岁时包孕,乡风沾溉之大功也。惟吾周家疃袁氏烟墩祖茔,于建国后时代变迁中迷失,踪迹难觅。赖袁氏后人孝心不泯,寻得祖茔古碑,复立于此,足见孝心感通天地。欣逢盛世,政通人和,公元二零一六,岁次丙申,阖族同议重修祖茔。乃请匠师,砌石为陵,植松树柏,构栏为园,卜吉日迎立始祖灵碑。冀以光先祖之懿德,启后嗣之昌隆,俾万世以瞻仰,成历代之祀礼也。敬祈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铭曰:泰山巍巍,弥水汤汤,先祖之德,山高水长,才俊辈出,家族兴旺,万世之永,星汉同光。
公元二零一七农历丁酉清明穀旦周家疃袁氏阖族恭立
(本资料根据寿光袁氏网有关资料整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袁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02288号   

GMT+8, 2024-5-20 02:26 , Processed in 0.19687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风格设计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