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袁氏宗亲网-全球袁氏网上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5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袁氏始迁祖》系列之:立姓始祖辕涛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 09:12: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袁弘毅 于 2017-1-2 23:12 编辑

版主按语: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 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於姚墟 ……始迁於负夏。”后世谓最初迁居之祖为始迁祖。明
方孝孺 《宗仪·睦族》:“为始迁祖之祠,以维系族人之心。”
    袁氏始迁祖在各省形成了诸多支系,其源流繁复,很难分辨。为此,袁氏宗亲网决定从2017年元旦开始,推出以省为单元的《分省袁氏始迁祖》系列。其基本框架分为:【尊奉始祖】【始迁之祖】【开基之地】【分房支祖】【迁徙时间】【郡望堂号】【字辈排行】【祠庙堂所】【祖墓葬地】【修谱概况】【族中名人】【世系源流】【谱序选录】等部分。同时,热切地期盼广大袁氏宗亲踊跃提供族谱,并及时指出不足和错误,共同打造好这一系列版块,为宗亲们寻亲修谱开辟一片沃土。

《袁氏始迁祖》系列之:
立姓始祖辕涛涂



    涛涂,姓辕,谥“宣”,所以,有称他辕涛涂的,也有称他宣仲涛涂的。他是陈宣公时期的陈国大夫。


    涛涂在袁氏源流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因为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正是他,将其祖父的字“伯爰”中的“爰”作为自己的姓氏,才为后来“袁”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唐人林宝在《元和姓纂》中称:“妫姓,舜胡公满之后。……以王父字为氏,代为上卿。字或作爰、辕,其实一也。”后来宋人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亦称:“袁,亦作辕,亦作爰,妫姓。” 原来,在古时,爰、辕与袁字是彼此相通的。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不仅上面的三个字可以相通,就连同溒、榬、援三字在内,实际上是一种六字相通的情形呢!最初的袁氏家族中居然有这样多的成员,真可谓一姓六字,蔚为奇观。如果说同音一姓,同姓异写的现象,在姓氏史上已属少见的话,那么六字一姓,同音同宗,恐怕更属风毛麟角,绝无仅有了。


    一、出生时期有史传

    史书上关于涛涂的记载,主要是《左传·僖公四年》:
    “四年春,齐候以诸候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陈辕涛涂谓郑申候曰:‘师出于陈、郑之间,国必甚病。若出于东方,观兵于东夷,循海而归,其可也。’申候曰:‘善。’涛涂以告,齐候许之。申候见,曰:‘师老矣,若出于东方而遇敌,惧不可用也。若出于陈郑之间,共其资粮屝屦,其可也。’齐候说,与之虎牢。执辕涛涂。
    “秋,伐陈,讨不忠也。
……
    “冬,叔孙戴伯帅师,会诸候之师侵陈。陈成,归辕涛涂。”

   《史记·陈杞世家》的记载基本与《左传》一致:“(陈宣公)三十七年,齐桓公伐蔡,蔡败;南侵楚,至召陵,还过陈。陈大夫涛涂恶其过陈,诈齐令出东道。东道恶,桓公怒,执陈辕涛涂。”

    解释一下《左传》这段记载,鲁僖公四年(也就是陈宣公三十七年,即公元前656年),齐国纠合鲁、宋、陈、卫、郑、许、曹这七个诸候国组成联军征讨蔡国(齐桓公为泄蔡国嫁掉还未被他完全休弃的蔡姬之恨),蔡国被打败了,进而又去征讨楚国,楚国派屈完去与齐国谈判,最终在召陵与齐国及七个盟国订立了盟约,战争算是结束了。

    齐桓公的军队从召陵(原偃城县,今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召陵区,2004年9月国务院撤销偃城县,设立偃城区、召陵区)准备返回齐国(即今天的山东),当时拟定的行军路线是从郑国和陈国之间通过,我们称之为西道吧。涛涂当时作为陈国的大夫,感觉这样对自己的国家不利,于是就找到郑国的大夫申候说:“如果军队从我们两个国家之间通过,一定会要我们两国供给诸候军队粮草物资,这样会给我们造成困乏。如果军队从东边回国,既可以向东夷诸候显示武力,又可以沿着海边回齐国,那样就好了。”申候说:“好主意!”于是涛涂就将这个意见告诉齐桓公,齐桓公也同意了。


    可谁能料想,当面说好主意的申候,一转身却找到齐桓公,讨好地说:“大军在外这么久了,早已疲惫不堪。从东边沿海回国,如果中途遇到了敌人,恐怕是不能打硬仗了。如果从陈国和郑国之间通过,二国向您供应军粮和草鞋,那不是很好吗?”齐桓公很高兴,马上采纳了申候的意见,还将虎牢之地赏赐给他。反过来,齐桓公认为涛涂骗了他,于是把涛涂捉了起来。

    并且,齐桓公认为陈国不忠于他,于是在秋天攻打陈国。

    这年的冬天,鲁国的大夫叔孙戴伯(即公孙兹)又率领诸候军队攻打陈国,陈国求和,齐国这才将涛涂放了回来。

    很明显,涛涂是一个很忠于自己国家的人,而且很有策略,陈宣公也因此赐邑涛涂于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只是没有料到申候会出卖自己。从此,涛涂对申候耿耿于怀。第二年,涛涂对申候说,齐王赐给了你这么一座漂亮的城邑(即虎牢),你一定要在上面筑一座高大美观的城池,这样你的名声就能很大,子孙也会永世不忘。申候觉得这个主意很好,便筑了一座很壮观的城池。涛涂于是悄悄对郑文公说,申候把他的封邑修得这么美观,有反叛之意啊。郑文公一惊,从此对申候充满了戒心和不满。过了一年,齐国攻打郑国,郑文公就将申候给杀了,申候也算是罪有应得吧。

    以上是史书关于涛涂活动的记载,于是我们从中得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时间,即公元前656年,这个时间于袁氏源流考证而言,是一个坐标性的时间。

    公元前656年,涛涂时任陈国大夫。那么,此时,他有多少岁呢?目前还没有找到有关记载,我们只能推测。我假设涛涂此时五十岁,应该不会差得很大,因为太年轻了,似乎没有资历任职大夫,年岁太高了,似乎也经不起齐桓公半年左右的关押,而后还有精力去设计杀申候。如果此时涛涂五十岁,那他就应该出生于公元前706年。

    所以,涛涂约生于公元前706年。

    二、世系源流有碑传

    确定了涛涂大概的生辰,我们再来看看他的世系。关于他的世系,有二个方面的资料:

    其一,《元和姓纂》《通志》《新唐书》都认为,涛涂是诸(字伯爰)的孙子,并且涛涂将祖父诸的字—“伯爰”中的“爰”字作为自己的姓—“以王父字为
氏”,“爰”与“辕”在古代同音而且通用,所以,涛涂姓辕。《新唐书》更是列出了涛涂之后的四代—“宣仲生选,选生声子突,突生惠子雅,雅生颇。”而且还指出,秦朝末,正式将“辕”改为“袁”的袁政就是颇的后裔。

    其二,《汉故国三老袁君碑》(北宋欧阳修著《集古录》中的一篇,撰于北宋治平元年,即公元1064年)载:“当为陈候,至玄孙涛涂以字立姓曰袁。”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那么一个人,他应当就是陈国的国君,到他的玄孙(孙子的孙子)涛涂的时候,以字立姓叫做“袁”。

    我们应当高度重视这句话。因为《汉故国三老袁君碑》凿成于该碑主人袁良逝世的当年——西汉永建六年(公元131年),该碑虽然被欧阳修发现时已多处磨灭,但从所存的句段中可以看出,该碑首先记载的就是袁氏的起源,而且,它也是目前我们发现的最早记载袁氏起源的史料。

    我们回过头来分析这句话,不禁要问,那位陈侯是谁?

    涛涂是这位陈候的五世孙,那么照这样推算,这位陈候应该是幽公宁(前854—832年在位)、釐公孝(前831—796年在位)、武公灵(前795—781年在位)三个人当中的一位,至于到底是谁,不敢妄推。

    《袁良碑》更重要的是明确了涛涂以字立姓,虽然碑文说“姓袁”,但该是“姓辕”同音之故。

    三、“袁”姓确立有裔传

    《新唐书》在介绍完从胡公满到涛涂的世系后,接着说:“宣仲生选,选生声子突,突生惠子雅,雅生颇,奔郑。秦末,裔孙告辟难居于河洛之间,少子政以袁为氏。”

    这段记载,是目前我们能找到的唯一的正史记载,但不完整。文中提到的颇,在《左传·哀公十一年》有记载,《左传》记载了陈国的辕颇因为谋取私利,被国人驱逐逃到郑国的情况。同时,该篇还记载了辕颇有一个族人叫辕咺,由此,我们应当注意另外一个情况:我们前面说的一些世系,都是谁生谁,谁又生谁,好象很简单。其实当时的实际情况绝对不是如此,从胡公满下来也好,从辕涛涂下来也好,几百年的时间,一定有一个很复杂、很庞大的家族世系情况。只是由于缺乏文字记载,当时又不盛行纂修族谱,即便是纂修了族谱或进行了类似修谱的记载,也已完全失散了,所以,才造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很简单的一条线,大家当注意这种“假象”。

    鲁哀公十一年,即公元前484年,也就是说,辕颇生活的年代大约是在公元前五世纪。从《新唐书》的这段记载看,辕颇是辕涛涂的五代孙,辕颇也是陈国的大夫(一说是陈国司徒),他奔郑时的年龄应该和辕涛涂被齐桓公扣押时年龄差不多。我们算一下,从涛涂到颇,每代年龄差是656-484=172÷4=43岁,似乎是偏高了,所以,也有可能这之中有名字的遗失。

    秦朝末年,辕颇的后裔辕告避难居住在黄河和洛水之间的地区(大概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偃师、巩义一带)。秦亡于前206年,也就是说,从辕颇到辕告之间大约经历了二百多年,大约有7—9代世系,目前没有任何史料有记载。

    辕告最小的儿子辕政,将“辕”字中的“车”去掉,正式姓“袁”,他也就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姓“袁”的人。时间,在公元前三世纪末二世纪初,即秦朝末年或西汉初年。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袁政——这位袁氏共同的祖先,他的后代子孙椒聊蕃衍,瓜瓞绵延。至今天,已经形成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大姓。根据统计,袁氏在各姓氏中排列第33位,人口约有7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54%。尤以四川、贵州、江苏、河南、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广东等省为多。

  四、始祖播迁有谱传

  自始祖袁涛涂得袁氏,二千余年,后代名人辈出。在东汉时期形成世家大族,横跨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数百年。


  
汝南袁氏,自袁良以后,至其孙袁安官至司空、司徒,安子袁敞及袁京皆为司空,京子袁汤为司空、太尉,汤子袁逢亦至司空,逢弟袁隗亦至三公、太傅。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至五人,故号称“四世三公”。 袁绍,是袁逢之庶长子,袁逢将袁绍过继给其兄袁成。袁绍在少帝朝官拜司隶校尉,至献帝时任大将军。 袁逢的嫡子袁术则官至后将军。 袁绍、袁术均是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群雄。

    袁绍官渡之战失败,退出历史舞台。袁术因自立为帝,遭受各群雄攻伐而死,其子袁耀投奔东吴势力。


    三国两晋时期,袁氏随司马皇族南下避难,发展为江南四大侨姓,繁衍,发展,壮大于南疆。


  袁氏很早就有了自己的谱牒。汝南袁氏虽在东汉末年湮灭,但其家谱却传了下来,南朝宋时史学家、文学家范晔在著《后汉书》时得以为弄清袁安子孙世系。


  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作的一部主要记录汉末、三国、两晋士族阶层奇闻轶事的小说《世说新语》曾引用《袁氏家传》、《袁氏世纪》、《袁氏谱》等资料,说明陈郡袁氏也有世谱传世。


  《隋书·经籍志》有《袁州诸姓谱》八卷,袁姓作为袁州宜春郡四姓之首,被列入该谱。《韩昌黎(愈)集》中有《袁氏先庙碑》,说明在唐代袁姓也有家谱传世。


    现今传世的袁姓族谱大多是清朝和中华民国时纂修。


(资料来源:依据袁明辉《袁氏源流考》一文和百度百科有关资料整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袁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02288号   

GMT+8, 2024-5-20 03:13 , Processed in 0.17610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风格设计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