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袁氏宗亲网-全球袁氏网上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6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宁乡袁家河袁氏:自立自强 美德风范励后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1 16:08: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袁力 于 2016-8-14 16:22 编辑

宁乡袁家河袁氏:自立自强 美德风范励后人

袁氏老族谱。

袁氏族谱。

袁家河袁氏家族族长袁怀志。

袁菊山、袁佳杰向记者介绍袁氏家族事迹。

一心想做生态农业的袁氏族人袁定明。

袁氏宗亲聚精会神学习袁氏历史典范。

曾经的宁乡袁家河袁氏家庙,现在已成东南饲料厂。

  宁乡袁家河袁氏始迁祖文珊公生于后唐天佑元年,于后唐同光二年自豫章迁宁居袁家河,开枝散叶至今已是四十四代。其子孙已国内外成千上万,且忠孝传承保家卫国代有奇人。仕文字焕卿官至翰林院司经筵读讲龙图阁直学士,绍经字大伦号犀潭册名经佥都御史巡抚辽东,清代至今更是忠臣良将辈出。家传族谱民国25年谱已达24本。2015年,《宁乡袁家河袁氏族谱》第五修已编印成册。

  4月15日,“宁乡族文化”采访组一行采访了宁乡袁家河袁氏子孙袁菊山和袁忠良。

  历经艰辛五修族谱 只为宗族血脉传承

  在资福镇泉塘冲红旗村,我们找到了沩宁袁家河袁氏第40代传人袁菊山。袁菊山,1953年生,袁氏族谱续修第五修的主创人员。如今儿孙满堂的他,对族谱以及袁氏的发展格外热心。得知我们要翻阅族谱时,他从一个木箱子里拿出26本第四修的族谱,郑重地告诉我们:“这个族谱现在很珍贵,全国仅有六套了。”他一边翻阅族谱,一边像打开历史的大门,和我们娓娓道来宁乡袁家河袁氏的家世渊源。

  宁乡袁家河袁氏始祖袁公镇,字文珊,唐天祐元年甲子3月16卯时生,景德二年乙巳10月15午时殁,享年102岁。公元924年,文珊公由江西吉安县奉命调来宁乡任职。文珊公共有四兄弟,他和他其中一个弟弟一起到宁乡,其余两个弟弟留在了湘乡。文珊公弟弟后迁居新化等地,而文珊公后世便都居住在宁乡,已有一千多年。其子孙后代世居袁家河生息繁衍,袁家河也因以袁氏族众聚处得名。来宁乡时,文珊公已有20岁,他育有一子,有孙子八个,曾孙两个,元孙一个。文珊公儿子叫万户,字肇德,后唐清泰元年甲午2月16辰时生。万户八子分别是:孝楚南千一郎、弟千二郎、谨千三郎、信千四郎、泛千五郎、众千六郎、亲千七郎、行千八郎。至文珊子万户肇德公名下时有水田三千九百七十五亩,骏马二十五匹,荘所十八处。元末明初时人丁开始兴旺,二十三世祖派兄弟多达19人,由此开始分枝散叶,留宁者逐渐形成了祖字派:祖安、祖珩、祖旭、祖政、祖才、祖兴、祖铭、祖续八大房系。到现在已是四十四代后裔,是宁乡的名门望族。

  袁菊山告诉我们,2012年,族中长辈在一起聚会,要求续修族谱。而《宁乡袁氏族谱》第四修于1936年修谱,共修谱160套,而如今留存下来的仅6套。袁菊山说,当时文化大革命,为了不让族谱烧掉,我们的族人把族谱藏在箢箕下,才没有烧毁。由于剩下来的第四修族谱比较珍贵,族人对族谱看得格外珍贵,把族谱放在木箱之中,你要翻阅哪一本,便只拿出一本借你翻阅。看完,再换另一本。在翻阅的过程中,看的时间不限,但是不能离开族人的视线,不能借出去翻阅。看完,族人又把族谱放在木箱之中,这样能防老鼠和蚁虫的叮咬。

  袁菊山说,因为留下的族谱比较少,族人与族人之间都不是很了解,谁是什么辈分也不是很清楚,大家在一起都不知道怎么称呼。因此,袁菊山便坚定了续修第五谱的决心。然而,浩浩泱泱80载,修谱须做到房不漏支,支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人入谱。而人丁分散,80年来,许多宗亲毫无联系,人丁遗漏,表格登记不准,编排文字有误,需一一理清。更重要的是,由于世事沧桑,家族成员迁徙各地,难以找到各种资料。

  面对种种困难,袁菊山与族人仍然豪情满怀,请教专家学者,奔走呼号,寒来暑往,披星戴月,风餐露宿,行程数万公里。2015年1月10日,在袁菊山等族人的努力下,历时4年,15大册的《宁乡袁家河袁氏五修族谱》终于付印。它承前启后,大胆创新,图文并茂,装帧精美、格调清新,可说是袁家河袁氏家族有史以来最全面,最有影响的一次族事活动。

  修族谱的几年时间里,袁菊山心都在族事族谱,宗亲联谊,族事活动开展,他都亲力亲为,特别是族谱图册整理,要登记、调查、核实、拍照、分类、制图等,费尽心力,头发白了,人也瘦了。但是值得欣慰的是,他终于把族谱修好,他总结了修谱的意义:族谱者,一族之志也,是一个氏族起源、发展的印记,就是宗族血脉传承的全过程,是后人去认识前辈祖先的主要依据。家谱蕴含着大量的人口学、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等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资料,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增强民族凝聚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修谱,赞美祖先,既要虔诚、热情,又要实事求是。所谓“有美不扬,是没祖也;无美而称,是诬祖也;实事求是,不忘祖也。”袁菊山感怀:只有深入调查、详细记载、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和事迹,本乡本土、本宗本族的榜样才更具有说服力和亲切感,我们所续修的家谱也因此才更具有真实感和历史价值。往古所以知今,明鉴所以照形,让先人的祥光永远佑裕子孙后代前程似锦、生活红火。

  家庙有待建立 袁氏家训励后人

  县城西部二十五公里处为袁家河,也就是在坝塘镇和回龙铺乡之间。河的西面有个地名叫杏树岭,那里便是袁氏家庙,也称杏树岭袁氏家庙,也是袁氏八房总祠。然而众多姓氏建祠堂都不叫家庙,而袁家河袁氏却有家庙之说。

  袁氏自从始祖文珊公从江西调到宁乡后,袁氏代代有达官贵人。而仕文公袁焕卿,博学多才,嘉定时,被任命为吏部侍郎,转为学士,教皇上的儿子读书,因此当时建的祠堂可以称为家庙。乾隆四十六年,每到清明时节,各家轮流祭祀。祭祀的当天,凡是袁家河两岸的子孙,不论老幼,都来家庙朝拜,纪念故人。袁菊山说,在明清时代,袁家河两岸曾广泛留传着这样的传说:皇帝在巡视沩宁袁家河时对陪同官员说,凡是30公里内都姓袁的家庭,便可免去田赋税,可见当时人丁兴旺。

  而如今,袁氏家庙已不复存在,族人袁忠良告诉我们,希望自己的族人能把当时建祠堂的地方买下来,继续香火旺盛。袁忠良,1949年出生,保安村四组村民。他说,他小时候在小时候来祠堂玩耍过,那时候他还只有几岁。他记得当时,祠堂门口进来后,有一张很大的门,寺庙的门很高,祠堂面向北方,总共有二三十亩。寺庙是什么时候建立的,他不是很清楚。祠堂后来改建成一个学校,能容纳100多个学生读书。而到他读书的时候,学校已经搬走了,所以他没有在祠堂里上过学,这也让他感觉很遗憾。1956年,祠堂建成粮站,2002年卖给了私人,现在变成了一个饲料厂。

  袁忠良说,当时的祠堂旁边几乎都是非常高大的树木,不仅景色宜人,夏天还可乘凉,很多老人在夏天都会搬来木凳,在树下做针线活。祠堂里有一棵非常大的桂花树,要三四个人才能抱住。听他的父辈们说,那棵桂花树是有灵气的,到了冬天下雪的时候,雪花落在地上就会马上融化掉,没有谁在冬天看见桂花树下有积雪。

  袁氏,是中华民族的大族之一,在全国姓氏中排名第33位,人口约有7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54%。有着这么多的族人,袁氏家训也是流传广泛。宁乡袁氏的家训成为了袁氏子孙做人做事、为人处事的准则,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代一代的宁乡袁氏子孙。袁菊山告诉我们,宁乡袁氏族人无论身处庙堂之上,还是身处江湖之远,都能为人忠义,老实扎实,默默奉献,幸福生活。这一现象,应是得益于有一个优良的族传家风。

  袁氏家训共十条:敦孝弟、睦宗族、勤祭扫、端品行、务职业、戒奢靡、正嫁娶、禁嫖赌、息争讼、珍宗谱。袁菊山经过长期研究,他认为重视家风家训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应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风、家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继承的同时,根据新时代新要求对其加以创造性转化,可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和培育起到积极作用。重视家风家训教育,发挥家庭在培养人的文明素质、道德素质中的作用,可以弥补目前的教育偏差。我国传统家训中虽有一些封建主义的糟粕,但其中的尊老爱幼、勤劳俭朴、耕读传家、自立自强、勤政廉洁、为人正直、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勤奋学习等内容,至今仍不乏借鉴价值。

  袁菊山还认为,建设家风家训能够提高国民的精神文明水平。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常言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人生活的场所有家庭、有单位、有公共领域,这些领域和场所都应有所规范,这样生活才会有良好秩序,才会和谐温暖。家风、家训所衍生的良好素质会延伸到家庭外的社会生活,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代代人才辈出 风光贵显千余年

  宁乡袁家河袁氏族人从后唐始,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世世代代都居住在宁乡,已有一千多年。袁氏族人在袁家河边繁衍生息,每朝历代都不乏有奇人,他们或功勋卓著,或成果丰硕,或富可敌国,或才高八斗,或位高权重的知名人物。

  袁焕卿,为人刚正不阿,博学多才,好学多能。乾道元年,时龄37岁的他中了乡试举人,49岁中了进士,也算晚年学成。绍熙元年,在湖广德安府任职,后被他人推荐,在学校教书。嘉定时,被任命为吏部侍郎,转为学士。袁焕卿两个儿子(盛唐和盛虞)也是南宋时期的秀才,如今两位是袁家河袁氏上下两房支祖。

  袁绍经,字大伦,号犀潭,景泰7年出生,少年熟读诗经,曾在乡试中过举人,后来考入进士。辛亥时期任命陕西西安府推官(推官”是古代文职官名,属于九品级),后遭奸人陷害,但因他品性刚正,最终复职。正德二年,复升陕西副史,当年12月,他升为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地方。正德7年,寿终正寝。

  袁彦筹,字寿康,号鹤皋,清光绪20年出生,民国14年参加共产党,民国15年7月当选国民党宁乡县党部执行委员。民国16年任团防分局局长,期间组织成立秘密农会,并主办宁乡十三区农运讲习班和妇医讲习班。为壮大农运的声势,每周组织游行,是毛泽东在宁乡早期革命活动的农运骨干。民国18年被捕,在宁乡驿马坡被国民党杀害。解放后,被宁乡县人民政府追认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并列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宁乡革命烈士英雄谱。

  而在当代子孙中,当数现在的宁乡袁家河袁氏族长袁怀志最为突出。袁怀志,1963年11月出生,历经铺街道办群星村人,长沙江城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情系家乡不忘故里,为地方发展慷慨解囊,几十年如一日保持着农民的本色,产生了强大的社会正能量。创业36年,他从一个只拥有15元路费的穷小子,到现在,他领头在国家级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兴新区建设“长沙大河西农产品物流中心”项目。

  袁怀志几十年来,致富不忘家乡,1988年,他拿出半年的工资修路;1990年,他开始资助五保户、困难户,一直持续到现在;他还一次性拿出10万元,为全村村民购买医疗保险2年;2013年干旱,他自购6台抽水机,通宵达旦为村民抽水灌溉农田,连续抽水达28天,仅电费就达1.5万元。袁怀志还积极为社会事业捐款献爱心,累计超过20万元;2004年,群星村五保户邱某房屋倒塌后无钱建房,袁怀志出钱帮忙建房。与此同时,他还出资支持村上的各类文体和村民文化活动。他是一个从贫困中走出来的乡下人,不打牌、不赌博、不喝酒、不张扬、不大吃大喝、不开豪车,实实在在地干,实实在在地学,是时代的弄潮儿,在群星村博得了众多好评,也为年轻的一代起了带头和示范作用,被誉为最美乡贤。

  袁定明,一个只想做生态农业的农民。今年42岁的他从小就跟着父辈们在田地里穿梭,在农业方面,他学得一身好本领,对土地也有着很深的情感。2014年5月,袁定明在红旗村租了300亩左右的山和池塘,一共租了30年,成立了长沙市养和农业公司。他在山上养了4000多只华南王鸡,25亩的水库里养了上万尾鱼苗。除了这些,山里还种植了黄桃、橙子、蜜桔、核桃树、柚子等9种水果,共种植了7000多株。而最让他骄傲的,是他自己研制出来的荷叶烤鸡,凡来吃过他亲手制作的荷叶烤鸡的顾客,回去后都会口口相传,带来新的客人。

  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袁菊山说,中国人百善孝当先,寻根问祖是人的天性。族谱,有助于提升家族的凝聚力,维护团结,增进各个家庭地彼此了解和信任,加强沟通,促进家庭间的互帮互助;了解家族的历史和迁徙情况。族谱的作用是把前人、先人的知识、品德留给后人,就是精神财富,思想财富,这些都凝聚在我们的谱书之中,留给他们,让儿孙们在人生成长生涯中不走或少走弯路,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来源:2016-04-22 今日宁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8-5-2 00:10:4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我是存字派,想去宁乡看看。沅江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袁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02288号   

GMT+8, 2024-5-19 08:37 , Processed in 0.17771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风格设计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