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袁氏宗亲网-全球袁氏网上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袁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习水袁氏历史研究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7-5-30 14:40:57 | 只看该作者
鱼 的 记 忆  ——驳禹明先《习水袁氏族谱考论》  袁玉刚  2016年以来,在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内,禹明先先生分别于2月18日、4月16日两次撰文研究我习水袁氏。从《习水袁氏历史研究》到《习水袁氏族谱考论》不难看出,先生惯用的伎俩仍是以推论作为结论。  为了给自己的推论加点佐料,先生总会用自己的习惯逻辑“旁征博引”,在世人面前混淆视听。对于不明真相的人来说,咋一看,文理貌似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敲得我习水袁氏族人背脊骨锵锵作响。但细细品来,却发现先生东拉西扯,好似酒醉如痴,满口胡言。因此,网上才会出现有习水袁氏的争论,习水袁氏的愤怒以及不满等充斥云耳。受众反而误认为我习水袁氏子孙心胸狭窄,听不得半点不同意见,甚至出现有某网站负责人出来力呼誓死捍卫言论自由的发音。  我习水袁氏是一支包容的,理性的,也是谦逊的家族。我们真诚的欢迎全国、全社会,甚至海内外的有识之士,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思维研究我习水袁氏,从而帮助我们完善自我。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继承传统,创新发展。但是我们不会欢迎那种打着研究历史旗号,冒用历史名词,凭借个人主观臆断妄议历史史实,又拿不出有力史学证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7-5-30 15:05:00 | 只看该作者
伪专家,伪学者。  虽未与先生谋过面。但文如其人。从先生的字里行间和逻辑妄断能力,不难看出先生是有一定功底的文人。但先生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出尔反尔,置文人的道义、责任、良知不顾,对于妄议的事总是津津乐道。  记得先生在2011年就曾撰文说,因贵州赤水境内有猿山(即猿猴场,今天的元厚镇),就说我族袁氏乃猿山的猿猴变的土著袁姓。而在今年的2月18日《习水袁氏研究》中,又臆断我族乃巴蜀羌人部落巴西太守袁约的后裔,否认我祖袁世明(时明与盟通假,读ming音)自江西庐陵入蜀平南的史实。两个月后的4月16日,先生又笔锋一转,承认我袁氏族谱的抗元史料可贵,弥补了正史的不足。先生先把自己伪装成一幅严谨治学的史学者,然后又把矛头指上我江西老谱和我支族谱的不尽之处,又套用“引经据典”的把戏,公然污蔑,勾勒出我族攀炎附势,媚颜认祖的丑陋形象。先生一边否认我族入蜀平南的史实,一边又承认我三世祖袁忠的御前结义将军的封号来源于我二世祖袁贵的承袭。  说到这里,给先生更正一下,我二世祖袁贵乃朝廷赦授的雄威正印将军、统领,没有获得过先生所说的结义将军的封号。因此,我三世祖袁忠也就不可能是先生主观臆断的世袭了父辈的“结义将军”封号。袁忠是承袭了父职,但武节将军封号是在誓守神臂山(即老泸州)的抗元战斗中英勇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7-5-30 15:07:24 | 只看该作者
凡,使蜀南免于涂炭,深受时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川总领兼夔州路转运使余玠的赏识,靠军功而获得的。后又受陈文龙器重,推荐于朝廷,授御前雄威中军总制之职。又得播州惠敏公保奏,特授宣令“金牌武节将军”。  但对于先生指出的举荐袁忠任御前雄威中军总制的陈文龙主要任职的地区在福建,是不能远荐在当时属川南的袁忠的,这的确有待考究。但按照先生一往惯用的推论方法,鄙人也可以这样认为,在那一场场硝烟弥漫的抗元斗争中,我三世祖袁忠就不能远赴福建,或者陈文龙就不能奉调增援四川抗元战争?在那战火不断,南宋政权飘摇欲坠的年月,难道身为当朝重臣的陈文龙非要逼着让史官当场记进史册才肯领兵上路?否则师出无名?那我五世叔祖袁善,又绍善,字复虚,随父远征云南,军功卓著。按照先生的逻辑,我绍善叔祖就不能远征云南?  即使在今天,某一个地方出现战事,就不能从其它战区抽调兵马支援?难道汶川大地震时,救灾的官兵非得是汶川或者四川的官兵?其它省区或战区的士兵就不能奉调来支援?要不,你拿出参与那场抗元战争的将士的名单来,如果找出没有我先祖的名字在其中,我袁氏族人一定齐赞先生的雄才伟略。  按先生的话来说,袁氏族人中总不凡大有学问者,为什么对浅而易见的错误视而不闻。其实先生错矣。由于历史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7-5-30 15:09:30 | 只看该作者
局限性,以及历次修谱的环境、信息沟通、通信联络等各方面的原因,袁氏这样庞大的氏族,各房各支的族谱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实属难免。但不至于我袁氏二十几万子孙都同时在作假,同时在冒认祖先。先生不要以偏概全,偷换逻辑概念。更不能以其中的某句话或某处记载有待考证和推敲,就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妄加结论。先生这样的治学态度,有损于广大读者对先生论文“以理叙事”见长风格的美溢。  还有,按照先生的逻辑,唐朝坝长官司是管夷蛮的,就非要是土著的袁氏首领来治理,还说这是以夷制夷的惯例。我不否认史上有以夷制夷的说法。但先生此处的以夷制夷难免有所牵强,难道又是凭先生的臆断?不要说在封建社会,就是今天的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一区的省委书记乃实际最高长官,有几个由当地少数民族的人来担任?难道那些在少数民族地区担任最高长官的都必须是该地区本民族的人?通读先生的大作,实乃谬论处处可见,不想一一赘述,以免浪费读者的宝贵时间。  我祖袁世明入蜀平南以来,袁氏子孙到如今已经在以赤水河流域和习水河流域的贵、川、滇、渝等省区、县市繁衍了数百年,军事遗迹,各房各支宗祠遍布各地,碑记虽斑驳,但字迹尚可辨,代代脉络清晰。特别是在清代中期改土归流以前,袁氏十几代扎根西南,代代将军、督抚保境安民,开垦边疆,发展农桑,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在贵州通志、仁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7-5-30 15:11:35 | 只看该作者
厅志、遵义府志以及现在的赤水、习水、合江、息烽、修文、黔西、大方等地方志都有详实的记载。那些躺卧在云贵川青峰中的座座为国捐躯的袁氏忠骨印证着朝代更迭,岁月的变迁。但无论怎样岁月变幻,人性的真善和良知不会变。我陈郡世家,卧雪德馨的家声永泽润子孙,永远教育着后辈做人的道理。先生作为与袁氏有着亲缘关系的后辈,显然没有受到这样的祖德的泽润。  对于先生的诸番谬论,我族袁志宗亲在《回老斋公》、《再回老斋公》以及鄙人引用的《平蔺”疑云 一扫而开》 ——节选王显才《今日鸭岭 唐时蔺州》一文里。王显才先生的论述、论据都很清楚,行文至此,也没有必要再与先生浪费口舌。我袁氏的史实,既然在地方志里都有记载,袁氏的族谱也是一脉相承,支脉清晰,就没有必要再针对先生文中的谬论一一再作回应。何况作为袁氏的姻亲,先生在我袁氏面前笑颜相揖,口腹蜜剑,背后抽刀时常有之。  诚然,纵如我袁志宗亲所说,无论我习水袁氏是平南大元帅袁世明的子孙,还是巴蜀羌人部落巴西太守袁约的后裔,甚至即使是赤水猿山的猿猴得姓成为当地土著也罢,我习水袁氏历代先祖在西南地区的功勋都是不可磨灭的,我族仍然有着至上的荣光。  “鱼的记忆只有7秒”,这个网络广为流传的说法不知道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我不想去考证,也不具备考证的科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7-5-30 15:13:50 | 只看该作者
素养。但纵观先生再三的言论,就如这只有7秒记忆的鱼一样,今天提出一个臆断,不知哪天又冒出另一个猜想。可怕的是这个臆断和猜想往往还伴有一些所谓的推论作为结论而收尾,甚至还有伪证作为支撑,搅和不明真相的人也跟着人云也云。这样下去辱我袁氏事小,就怕先生站在对国家、对历史负责的高度,以讲真话,敢于讲真话为由,再创一个“壮举”而误国误民,则事大矣。  望先生勉之。      2016年5月17日 于赤水河畔    (作者系南宋平南大元帅、御前雄威将军总制袁世明二十八代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7-5-30 15:19:01 | 只看该作者
回敬“老斋公”
——答禹明先的《土城袁氏历史研究》
袁  志
前者,因禹明先多次撰文“研究”我袁氏,本人一不小心就写了一篇《考知禹大师奇人奇文》(以下简称《考文》),承蒙“大师”抬爱,很快有了回应,居然署名《土城袁氏历史研究》(以下简称《研文》)。之前有族中亲人电话,要我尊重长者,说“大师”之母也姓袁,是亲戚,我也深感愧疚。今听说“大师”在网上回击了我,我想:一者对方年长,二者是亲戚,如果“大师”教训得对,我自当感激,还要前去拜访、谢罪和请教;退一万步,即使“大师”对我个人有恶意攻击,袁某也能接受。这是摸着良心的话。
可一看“奇文”,竟让我大跌眼镜,怎么也不敢相信此文竟然出自一个“研究历史”者之手。袁志本想沉默算了,但事关中华民族发展的大是大非,虽然禹某算不得一言定案的金口,袁某也不得不言。
禹某在教训袁志前引用了“没吃三两煎豆腐,就不要在这里称自己是老斋公”的俗语,为尊敬起见,本文才不得已命名为《回敬 “老斋公”》。然而笔者却从中看到了一个手提砍刀,边挽衣袖边骂娘的唾沫四溅的大屠户形象,笔者甚是恐惧,斗胆敬请“老斋公”开恩,容在下把话讲完再杀不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7-5-30 15:21:08 | 只看该作者
一、关于“讲座”的讲座
《研文》一开篇就给袁志开设“讲座”,竟挥舞民族大棒,因此袁志不得不首先从此问题谈起。第一,笔者在《考文》中从未说过有关民族归属和民族歧视之言,即便是回到“文革”时,禹某的这顶帽子也扣不上袁志;其二,笔者自小就无民族歧视之心,我的邻居、同学,都有少数民族,我们从未闹过“民族矛盾”,而且至今感情很好;第三,笔者认为不同的民族只不过称谓不同而已,人格是平等的,今人和前人对于民族的自我更改,目的各异,不在讨论之列。哪怕禹某能够“考知”出我袁氏是某某族也无关紧要,但所谓的“历史学家”满篇恶意的挖苦语言世所罕有,而且一棍子打一姓人还不过瘾,而今更打一族人,一国人,打天下所有黄色人种,那才真正是破天荒之举。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禹某一开始就说 :“我早年在中央民族学院学习的时候,历史学家和民族学家告诉我”:“不要以为自己是汉族人就了不起,要知道:从民族成分上讲,汉族人是‘杂种’,是‘混血儿’,因此汉族人聪明,历史上当官和做皇帝的人多。相对来说,少数民族的血统要纯正得多,因为历史上长期实行‘族内婚’,很少有‘混血儿’,因此他们的个头相对来讲要矮小些。”
“斋公”首先炫耀了“中央民族学院”的牌牌;然后才请出某某家的“尚方宝剑”,却又不敢提名,许是自称也。但这论调又实在太高深了,笔者只得请教“斋公”:第一,说“汉族人是‘杂种’,“因此汉族人聪明”,这是何方高论,有没有取得专利?证据何在?经过统计么?如果说仅凭“当官和做皇帝的人”多,就得出如此结论的话,那请问:是不是皇帝和官就一定比其他人聪明?再者,以汉族人和其他民族的人口比例来看,到底谁当皇帝的比重大,请问“老斋公”统计过没有?
你说汉族比他族聪明,为何先亡于蒙,后又亡于满,而且一亡就是数百年?你说汉族比他族聪明,那中华民族近代的百年耻辱从何而来?你敢撰文论证此题么?不敢,你就难逃歧视民族之嫌!
其二,你凭什么就认为“汉族人是‘杂种’”,而“少数民族的血统要纯正得多”?众所周知,汉族主体的农耕文化已延续数千年,以前非但女子足不出户,普通男人活动范围也很有限,通婚距离也就数十百里。而在那很长的时间内,单我国境内就有很多民族还未定居,特别是在蒙古草原上,人都称其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各个部落之间相互征战频繁,其分、和、灭、兴,时有更替。除了抢夺财物,还要抢夺妇女儿童。特别是在对南方定居民族的掠夺中,妇女儿童一直是他们抢掠的主要对象。妇女自然是性奴,是生育的机器,儿童又是人口再生的后备军。他们这种血统的杂交融合,远远快于其他民族。你今反说“汉族人是‘杂种’”,将民间骂人的俗语赤裸裸地用于网上,算不算对全体汉族人的极大侮辱和公然挑衅?再有,你说少数民族因为“族内婚”而个头矮小,可据我所知,蒙军南侵和清军入关时,他们皆人高马大;就今天的藏族、维吾尔族平均身高也不一定低于汉族。请问你这是哪门子高论?这不是民族歧视又算什么?
再看另一个“高论”:“中国人为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珠,是公认的‘蒙古人种’”。请问“斋公”:是谁“公认的”?多少人承认才算公认?有没有签字画押?就算你自己承认你老祖先是蒙古人种,那么请问“斋公”:在蒙古入侵以前,我们的西夏、金、南宋的广大民众是什么颜色?他们是不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珠?如果不是,那请你说说他们是什么颜色?你如果说不出,那就是对全体黄种人的极大侮辱,定会天怒人怨!
民族融合的论调不用你讲,但公然夸大其词整体“归类”,真不愧为“老斋公”也!如果说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珠,就是“蒙古人种”的话,那我们今天还提什么民族团结?干脆就全尊铁木真为老祖先,就统一叫“蒙古族”得了。禹某只要能说服全国人民这样做,绝对永垂青史!
再有,蒙古统治中亚和欧洲的时间要比统治中原长得多,其间的惨烈不用赘述,那里的人怎么没全变成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珠?蒙古灭南宋时,南宋人口已是数千万,他最后留守的本族军队相对要少得多,无论他们怎么奸淫,也不可能在几十年间就把数千万宋民后裔全部“换种”。禹某居然将中华民族的基本底色完全“归功”于蒙古人的种,难道就不怕被其他55个民族的唾液淹死吗?!
“斋公”接着又说:“但是现在中国人的血统就很杂乱了!因为蒙古人中没有‘络腮胡’。‘络腮胡’是巴基斯坦等欧亚人种。现在中国人中,哪姓人没有几个‘络腮胡’?这是欧亚人进入中国后与汉族人杂交混血的结果!”
此言更大胆也,言下之意,凡是“络腮胡”,而且不论哪一姓的“络腮胡”,都是“欧亚人进入中国后与汉族人杂交混血的结果!”广大“络腮胡”朋友们,你们服吗?!蒙古人有没有“络腮胡”暂且不论,那《三国演义》中著名的张飞就是众所周知的“络腮胡”,董卓也是,更早期的纣王也是,中国古代的好多神像都有“络腮胡”,难道他们都是欧亚人窜的种?“老斋公”竟敢如此公然侮辱全中华民族,听得袁志毛骨悚然,恕袁志打死也不敢外传。
大是大非尚且如此“高见”,其他问题又何足道哉。袁志本不欲浪费时间,但为尊重读者,只得把话讲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7-5-30 15:23:21 | 只看该作者
二、关于“正史”论
其实,禹某之所以犯此低级错误,其目的无非是为羞辱袁志,进而要推翻袁氏家史而已。禹某的根据,就是谭其骧的推测,需要提醒的是谭其骧也只是推测而不是定论,然而即使他是定论也算不上“国史正史”。因为禹某质疑袁氏家史的根据就是“国史正史”中没有记载,他的要求是国家级的,连号称“天下第一”的《遵义府志》记载的都不算。但无论谭其骧怎么研究,他也没有一句侮辱性的语言,这就是真正的大师手笔。不像有些人一开口就用“胡拉乱扯”、“编造”、“巴结”等语。禹某口口声声说“袁初巴结明朝廷”。身为臣子,忠君报国,天经地义,何巴结之有?古语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称“帝眷”又怎么了?再说当时朝廷既然认可,必定事出有因,事隔几百年,又岂是尔等只认“正史”的书虫所能参透的?要照禹某所言,今天咱们自称党的好儿女,那就更是“巴结”共产党了?
写史之人,秉笔直书,不褒不贬,用中性词,述而不评,此乃基本常识和起码道德。《遵义府志》洋洋百万言,你能找到“巴结”二字吗?连最起码常识都不懂者,居然自称“老斋公”,是豆腐吃多了还是肉吃多了?
平心而论,研究近千年前的历史,在古残卷中去找蛛丝马迹本无可厚非。但你不能说凡是“正史”上找不到的就一定不存在,就一定是“胡拉乱扯” 的“编造”。历史是由人写的,人保存的,不要说改朝换代的罹难年代,就是太平盛世,你敢保证“正史”的真实性么?你敢不敢保证“正史”就百无一漏?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能在日本“正史”中找到南京大屠杀的证据吗?在电影《台儿庄大战》公映以前,“正史”上有多少记载?蒙古向周边扩张的整个血腥过程中,屠城灭族无数,你能在《蒙古秘史》中找到答案吗?非但其他地域,就是在南宋的屠城之举,有很多你在《宋史》中也找不到。然而,民间却有!
远的不说,杨氏将播州治所迁至今遵义时,老城那一带就叫穆家川,今遵义毛泽东住居纪念馆以前就叫穆家寺。穆家川从何而来?穆家寺何人所建?杨氏迁来穆家川以前,此地是何人所居?杨氏是买地、逼迁、还是斩尽杀绝而取得该地?《遵义府志》有记载吗?这就是地方的“正史”啊!
然而,这“正史”里没有的东西,穆氏家谱却有。因为杨氏土司当年虽然斩草,但却未能完全除得根尽,他们这才有血泪斑斑的家史。同样,关于袁世明平南一事,禹某定要以 “正史”未载而“一票否决”,这是何等武断?你应该知道:所谓《宋史》,其实是元朝编修的,而当年的土城等地叛乱,就是元蒙施的离间计,他们会亮自己的丑吗?你在《宋史》中又如何找得到?!
再退一万步讲,假如你禹家如果没有文字家谱,那你就没有家史吗?没有家史,你从何来?因此,有人就有历史,历史可以有不同的载体,国史、家史都是史,代代相传的口碑也是史,以前有些少数民族没有文字,他们的历史就是口传,你敢以“正史”没有记载而把他们全部推翻吗?何况宋史本身残缺不全,连“西南巨儒”郑珍和莫有芝都只能找到聊聊数语,你算老几?如果说《遵义府志》记载的都不算,又凭什么相信你的?你在古残卷中搜集的所谓“证据”,你敢不敢保证郑、莫当年就一定没见过、没想过?
关于袁世明和其妹袁子英等人的传说,在仁、赤、习城乡之间有口皆碑,中国杉王至今还在巍巍佐证,难道全是空穴来风?全是我袁氏捏造?禹某一直以“伪造家史”定罪,如果真是伪造,那也应该是各造各的,按禹某的话说,这“不光彩”的事儿就应该是“暗箱操作”,绝不可能家家一样。可是请禹某去看看习水县温水镇何氏家谱;去看看仁怀县坛厂镇母氏家谱;去看看“三槐堂*王氏”家谱……。再去参观一下温水镇何氏入黔始祖何国佐的碑记,再去读一读王元开的《卜宅柜岩》诗。他们记录的时间、地点、事件,完全相同,难道他们是集体开会伪造?你禹某非要以赤水有猿猴山而定袁氏为土著,那么你就至少还必须再去找出一座“王猴山”,一座“何猴山”,一座“母猴山”……当然,你肯定还会找出自家的“禹猴山”。同时还要把他们和你家的族一一“考知”出来。这样,定可获若贝尔姓氏研究奖——是专为“老斋公”设的!
因此,关于我入黔始祖平南一事,即使一家之言不全信,数家之言当可参考。即使你不信,你可以保留意见,岂可武断否决,岂可恶语中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7-5-30 15:30:10 | 只看该作者
三、关于朱元璋的禁令
朱元璋的禁令所限制者,以时间和地域为别也,在今云贵高原,凡在傅友德征南大军之前入境者,皆在其限制之列。我族来于前朝的前朝,自然被他归于“蛮夷”而加以歧视,何足为怪?你敢据此保证明朝以前,此域就一个汉族也没有?!
四、关于陈世松《蒙古定蜀史稿》论
禹某既“研究”过我族之《光裕禄》,当知我始祖是端平二年“正月师至,五月奏凯”,皇上随即“留世明镇其土”。而蒙军是当年六月才大举犯川,一直到端平三年秋,寇扰川北全境。我始祖平定南方后,其部稍加修整即驰援川北,袁世明的四个儿子(袁贵、袁贤、袁威、袁猛)就是端平三年春在简州(今简阳)战场捐躯的。这与陈世松《蒙古定蜀史稿》说的“南宋端平时期,土城地区”“少数民族头人”“组织‘义军’和家兵”“去到川北前线抗击蒙古军”正好吻合。只不过陈世松不知具体情况,凭常理推测记为“土城地区的少数民族头人”罢了。但尽管如此,我族还是感激他,有此证据,说明苍天有眼,我先祖的鲜血终于没有白流。这就更加有力地佐证了我始祖抗蒙戡乱,抵御外侮的擎天之功!因为当时“南广蛮”谋反正是蒙军挑动的,若无我始祖平定,他们南北夹击之计定然得逞。如此,南宋灭亡的时间定会大大提前,后果更不堪设想!
五、关于我入黔始祖名讳
至于禹某对我的回答,有两个关键问题纯属断章取义,强词夺理,读者只要对照阅读即知,不值理睬。倒是禹某责诘我始祖本为袁世明,何故今写成袁世盟一事,袁志很认真的去问了现正在编撰族谱的领导小组宗亲。他们早就起草了一份声明,正欲收入族谱中,他们说名门大姓不作暗事,既然有人“好奇”,提前公开也无妨:
附:声 明:各位宗亲,我入黔始祖本名世明,今谱用“盟”字,事出有因:民国二十六年,因始祖墓碑久经风霜,字迹模糊,族人乃重新镌刻,时议曰:我始祖,贵为元帅千岁,碑记当与常人有别。常人碑记皆刻“讳”字于名前,名曰避讳,实未能真正避开。始祖来于南宋,时“盟”与“明”通用(即通假字),用“盟”刻名,岂不快哉!其理由如下:
一、用古之通假字,可表源远。源头远者,流才长也;
二、盟者,盟主之寓也,身为元帅,统帅千军万马,足可当也:
三、 “明”下加“皿”,更能表达后裔敬祖之情也。
   为此,碑上方刻为“始祖世盟袁公神墓”,如此加一“皿”底,去一“讳”字,古朴庄重,更显尊荣!
故,今后凡我宗亲在书写始祖名讳时,皆一律用“盟”字;相互提及时,亦读meng音以避讳。若对外交流须提及或书写时,可视其具体情况,用“盟”和“明”均可。
特此声明
袁氏族谱编撰领导小组
2011年10月18日
六、关于“硬气汉子”“举义旗”论
其实,禹某“关爱”袁氏由来已久,前者本人在《考文》中就曾因禹某说袁氏在平播时“最终倒向大明王朝”一语质疑禹某:“是否因为袁氏未与杨同反,因此未招灭顶之灾,尔心不甘也?”不料今日果然不打自招,且看他在《研文》中给袁氏支的“高招”:“象这样腐败的明王朝,如其让他愚弄和欺压,倒不如象杨应龙那样,做个硬气汉子,不惜一死,高举义旗同明王朝大干一场。”至此,其仇视袁氏,切盼袁氏全体覆灭的狼子野心暴露无遗!杨应龙是否“硬气汉子”、举的是否“义旗”早有定论,岂是你“斋公”所能肆意篡改的。你“老斋公”唯一的憾事就是生不逢时,没能在明朝给袁氏当上狗头军师。否则你定会怂恿袁氏“高举义旗同明王朝大干一场”。那样就能灭掉袁氏,你就可以哈哈大笑了!可如果真那样,连你妈妈也不会来到世间,你又从何而来!
七、关于“晒晒”“破筋筋”
禹某“苦心孤诣”地把我袁氏“家族历史上这些破筋筋都拿出来晒晒太阳”,羞辱袁志一人不够,还要株连九族。在此,袁志首先向列祖列宗和广大宗亲赔罪:各位宗亲,因袁志一人“闯祸”, 祸及全族,袁志向你们赔罪了!
但“斋公”晒的“这些破筋筋”,到底有多少是真的呢?举一个例子:袁子升之死,连《遵义府志》都载为“……(明万历)二十五年,(杨应龙)流劫南川,临和江,索其仇袁子升缒城下磔之(972页)。”他却要捏造成袁氏“同门相残”。大事尚且如此歪曲,其他又何足道哉?若要一一回答,又岂止数万言所能述书!但我袁氏历史,自有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名誉会长的中华袁氏文史研究协会研究,自有中华袁氏网站研究,不敢劳驾别有用心者“操心”。借禹某一言,中华袁氏历史这潭水深得很,我袁姓子孙尚且难知其万一,何况外人!
正所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不过禹某既已晒了我族的“破筋筋”,我也不妨晒晒好衣裳:我族自落点习水土城以来,历代皆任当方首领,直至改土归流以后。其间军事实力强盛,多次为国立功,老遵义原来有个双忠祠,其祭奠者之一就是袁世盟第十四世孙袁鼎将军;经过仁怀著名学者穆升凡老师统计,袁氏历代战功卓著的将军接近百位,科举人物更众;自宋至民国,历代朝廷对我土城袁氏皆有封赠;禹某否认有袁世盟其人其事,但习水著名的中国杉王却明明白白地刻着是袁世盟所栽;以宋帅袁世盟为始祖的袁氏宗祠今已修缮落成,于本年10月18日举行了隆重的竣工典礼,时贵州省文化厅、中华袁氏历史研究协会、习水县文化体育广播旅游局、程寨乡政府等多家单位皆派员参加和祝贺,整个工程耗资二百六十万元,其中贵州省文化厅补助二十万元、习水县政府补助八万元、余皆袁氏族人捐(筹)。
今天,我世盟祖后裔已近二十万人,优秀人物数不胜数,专家学者比比皆是,只不过他们对尔等“高论”不屑一顾罢了。可怜我世盟祖一脉虽然树大根深,枝繁叶茂,到底还是出了个不肖子孙,非但既无文凭又无水平,不成一事,竟然还不知天高地厚,胆敢去招惹“德高望重”的“老斋公”,由此连累我全族受辱不算,更殃及全中华民族和所有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者。不过袁志并不后悔,因为抛砖自可引玉,禹某既然晒了我家的“破筋筋”,他定要亮出自家的“好衣裳”,到时咱们肯定会大饱眼福。敢问“老斋公”:肯亮家珍否,如果有的话?
不过 “老斋公”即使小气我也不怪,有一点我还是要真诚的感谢“斋公”:古有一字之师,今禹某当算袁志的一言之师。盖因袁志在《考文》中说“袁氏从来没有叛臣”一句,确实太幼稚了,您老教训得对。袁志有错就认,知错必改。为此叫你一声老师,尽管老师已声明这“是对袁志的永久性答复”,但如果老师肯金口重开,袁志也不会怪你自食其言,而且还会一如既往洗耳恭听,有问必答。
谢谢老师!

最后提一个请求,希望禹老师的文章不要更改一字,让它永远挂着,让全国人民都来学习啊,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袁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02288号   

GMT+8, 2024-4-29 05:28 , Processed in 0.19927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风格设计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