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袁氏宗亲网-全球袁氏网上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13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我的故乡高坪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6 20:32: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袁力 于 2016-8-15 17:38 编辑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我的故乡高坪峪


    湘中重镇邵阳往西,驱车四十多公里可到我的故乡高坪峪,其间峰回路转,翠木葱笼。经陈家坊、新田铺、巨口铺、龙溪铺一线,再往十字路煤矿的方向去,要在荒无人烟的山沟里穿行数公里。越往西走,山势越是险峻,除了偶见两座山峰间突然飞架一座数十年前的引水桥外,余下的只有伴着山路蜿蜒的潺潺溪水了。穿过这数公里的深山沟,至十字路煤矿的天桥,便站在了高坪峪东向的门户——双峰岭的高处,你会感觉置身高原,眼前豁然开朗,整个高坪峪会尽收眼底,右边高山“木头界”如一道巨大的天然屏障延至远方,左侧雪峰山余脉金凤山逶迤于南,盆地中无数小的丘陵星罗棋布,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炊烟袅袅,恍若世外桃源。

    双峰岭曾经是整个高坪峪通向外面世界的门户,唯一的一条县道从盆地里蜿蜒出来,至这里蛇行向上。我十五岁前的几乎所有时光都在这个盆地里度过,从没有迈出一步。小时候坐在迎光中学的教室里,化学老师李冀曾指着双峰岭对我们说,你们如果有一天能走出那座山,你们就成功了,不要一辈子窝在这山洼洼里。我当时就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会翻过双峰岭去看世界。

    长大后我才知道,就是这方圆几十里的地盘,却是一片有着悠久历史的土地,沉淀着深厚的文化根基。
                                             

    高坪峪是个老概念。解放前,隆回尚未设县,高坪峪前身系新化县永固镇,管辖包含现在罗洪﹑高平﹑高凤﹑迎官桥﹑栗坪﹑长鄄﹑朴塘广大地区。解放后分设隆回、新邵等县,高坪峪也因此天下三分,新化、隆回、新邵各占一部。但因历史、文化习俗使然,老永固镇地域的乡民还是习惯称自己是高坪峪里的人。

    追索更早的史料,据清《宝庆府志》载,三国吴孙皓宝鼎元年(公元266年)分昭陵(今邵阳市、邵阳县、邵东县及新邵、隆回一部)置高平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称南高平。县治故址在今隆回县高坪镇大桥乡小坳村古县场,至今仍有“堂下”、“迎官桥”、“马落桥”等地名,系当时县衙举行典礼和行政聚会的处所。“迎官桥”就是指今天的新邵县迎光乡迎光村,即我的老家梅树下的所在地。
                                             

    也许是水土使然,高坪峪相对独立封闭的自然环境造就了高坪人倔犟爽快充满血性的群体性格。这里从来是习武之乡,据说我的曾外祖就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武秀才,二外祖父也真真实实地有几把刷子,父亲在我们面前说起时总有些神乎其神,搞得我们小时候很是崇拜。
  
    在我童年时期的农闲时节,村里的年轻人常聚在一起,比武试力。春节或清明时节,不时有各村的“把式”(或称武师),舞着黄龙和狮子到其他村挑战。拳、棍、刀、枪、戟,还有板凳,都有套路。一看谁的套路多,二看谁桩子稳、劲道足。我父亲当年就经常用一只手抓住凳子的一脚平举起来以显示自己的力道。说起来肯定有人不信,尽管现在的我看上去一介书生,小时却受乡风民俗影响,爱好武术是出了名的,以至于每天晚上常邀小伙伴一起练所谓的“铁砂掌”,甚至还“练”过“轻功”。
                                          

    习武之风,铸就彪悍民风,以致于当年日本鬼子打到高坪峪时彻底成为手下败将。高坪铁山一带,是1945年最后埋葬侵华日军的著名湘西会战的重要战场之一。据史料记载,1945年4、5月间,日军为西进夺取芷江机场,入侵高坪峪,日军在占领高坪峪的40余天时间里,杀(奸)死百姓1140多人,伤400多人,烧毁房屋352座。后来遭到中国军队猛烈打击。日军被歼数百人,主力几乎完全被摧毁。“高坪是口锅,日本鬼子来一个煮一个”的抗日故事,至今在家乡流传。距我家土坯房丈把远的地方,至今还有着两座无碑的坟墓,从小我就听大人说那里埋有一个日本鬼子。
                                       

    战乱年代,小小的高坪峪里颇出了些人物。

    一名袁月斋,据称从小出身于一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年底,他以中共新化县特支委员会领导成员的身份积极筹建逆产清查委员会和特别法庭,没收土豪劣绅的逆产,镇压了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刘凤翔等。并广泛发动群众,成立新化妇女、学生、儿童等群众组织;深入城乡,领导群众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次年许克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6月6日,新化总工会在县城召开工人群众大会,会上,他愤怒谴责许克详叛变革命的罪行,号召工农群众起来与反动派作坚决斗争。反动团防队长陈光佐密派团丁埋伏于会场周围,散会后,他被捕,当晚遭受严刑拷打,肋骨被打断,袁仍咒骂不止。次日凌晨,被惨杀于新化城西门岭,年仅24岁。

    另一位叫袁茂松,高平黄信人。1942年,官至国民党第八十军军长,镇守陕甘沿线抗击日军。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国民党第九集团军司令。1949年1月至4月,经青岛、上海至湖南老家。是年10月去台湾,先后任国民党花莲防卫司令、陆军第一军团司令兼台北市警备司令。经“国防实践研究院”受训后,于1961年任“陆军副总司令”,并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国民党中央常委。1964年退役后为“总统府”战略顾问与“国策”顾问。一生乐于办学,曾捐谷300石创办高平中学(隆回三中前身), 1989年7月与1990年6月,先后两次托回乡探亲台胞袁义明带回诸多照片及书信,并捐资修建村公路,兴办黄信联校。1991年在台北病逝。我小时去外婆家,袁茂松的出生地黄信都是必经道,那里翠竹丛生,景色秀美。独让我害怕的是黄信的大院落里有几条大狗,每次我一经过,老远就狂吠个不停,都会搞得我心惊肉跳好一阵。
                                                  

    但高坪峪的文化远不止尚武这一项。高坪峪虽然深处大山之中,但奇怪的是对外界的信息从来都不闭塞,原因就在于这小小的盆地里不仅培养出了很多不出门也能知天下事的土秀才,文化大家甚至在中国历史上留名的也不少。最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海国图志》的作者魏源出生地就在高坪峪的旁边司门前。

    最令高坪峪人津津乐道的还数毛泽东的老师之一袁吉六。这位被毛泽东称为“袁大胡子”的老先生,1914年起,先后在长沙任教于一师、一中、长郡、明德诸校,以后参加筹建湖南大学,并在湖大任教。晚年潜心研究古典文学和古文字,撰有《文字源流》、《文学史》、《书法必览》、《分类文法要略》、《国文讲义》等。退休回乡后专心致志著作《说文初义草》,终因积劳成疾,未竟而亡。
                                            

    袁的传奇主要与教育、肯定青年毛泽东有关。袁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任教时,正好执教毛泽东所在第八班的国文教师。他对毛泽东十分器重,尤其赞赏其文采,经常找其谈话,并介绍选读古典文学作品。他爱惜自己的藏书,从不借出,唯独乐意借给毛泽东阅读。他赞赏毛有“孔融”之笔,并常为毛详细讲解唐、宋八大家的文章。1915年上学期,第一师范的学生反对当局增收学杂费,发生了驱逐校长张干的罢课运动。这场斗争中,毛泽东起草了一份反对张干的传单。事后,张干要挂牌开除毛泽东的学籍。他极力反对,并多次对人说:“挽天下危亡者,必期斯人也。”后来毛泽东在延安同美国埃德加·斯诺谈及他在第一师范读书时说:“多亏袁大胡子,今天我在必要时仍然能写出一篇过得去的文言文”。可见毛泽东对袁非常敬重。
                                         

    1950年,袁吉六的老同事王季范写信告知毛主席袁的遗孀生活困难时,毛主席当即去信湖南省长王首道,“请省府酌予接济”,使袁吉六夫人得以安度晚年。1953年,毛泽东亲笔为袁吉六墓碑题字:“袁吉六先生之墓”。湖南省人民政府拨款为他重修了坟墓。1964年,毛泽东在中南海请郭沫若、周世钊、章士钊等做客。席间谈起袁吉六老师时,章士钊说:“此老通古今文史。”郭沫若接着说:“其人教天下英才。”毛泽东听了笑着说:“英才过誉,但‘教天下’则符合袁老身份。”于是1980年,袁吉六的大儿子袁愈栖又在墓碑两侧立上石柱,将毛泽东与章、郭的谈话中有“此老通古今文史“斯人教天下英才”等语组成五字对联:

    通古今文史
    教天下英才

    并将其刻于墓前石柱上,永志纪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12-18 11:58: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弘毅 于 2019-7-26 16:59 编辑

此文文笔优美,拜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袁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02288号   

GMT+8, 2024-5-16 07:54 , Processed in 0.18362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风格设计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