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袁氏宗亲网-全球袁氏网上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737|回复: 1

袁文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1 10: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袁明辉 于 2020-7-23 16:23 编辑

袁文殊


    袁文殊(1910—1993),笔名舒非,著名的戏剧电影评论家、电影事业家,新中国电影的开拓者之一。他中学时期就开始参加进步学生活动。1930年,进广东戏剧研究所戏剧文学系学习编剧,次年发表处女作——独幕话剧《领带》。1933年,袁文殊担任了“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广州分盟”和“左翼戏剧家联盟”的领导工作。1934年初,袁文殊在上海参加了“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活动,担任执行委员,并负责戏剧理论组的工作,为团结革命、进步的戏剧理论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组织活动。同时他还以舒尼、薛尼等笔名撰写了大量戏剧电影的评论文章。 [1]
中文名 袁文殊 别    名 笔名舒非、舒尼、薛尼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广东兴宁 出生日期 1910年 逝世日期 1993年 职    业 著名的戏剧电影评论家、电影事业家 代表作品 《领带》《民族公敌》《辽远的乡村》《电影求索集》《影坛风云录》

    人物简介

    袁文殊(1910—1993),原名文枢,广东兴宁县大坪人。1926年小学毕业,参加“大革命青年会”。次年考取兴民中学新制第六届,暑期参加大坪革命青年会达务学校组织的革命宣传活动,演话剧,发传单。其后,被选为学生自治会宣传部长。1930年秋考取广州戏剧研究所学习戏剧文学,次年发表处女作《领带》(独幕剧)。1932年参加广州文化界大同盟,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3年,担任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广州分盟负责人。1934年担任中国左翼剧联执行委员,10月被捕判刑5年。1936年,在全国各界要求释放政治犯的呼声中保释出狱,继续在上海从事戏剧工作。1937年,任上海救亡演剧队第三队副队长。1940年,任《新华日报》报社编辑。次年10月,奔赴延安,在鲁迅美术文学院戏剧系任教师、班主任、系主任等职。1947年,任牡丹江“鲁艺”文工团长。1948年,任东北鲁迅文艺学院教育处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主要著作有独幕剧集《民族公敌》、电影文学剧本《辽远的乡村》、论文集《电影求索集》和《影坛风云录》。
1993年病逝,弥留之际,将其稿费12万元捐赠给家乡办学 [2]。

    个人生平

    原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袁文殊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3年1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袁文殊1910年10月出生在广东兴宁县一个农民家庭。
    “七七”事变后,袁文殊参加了上海救亡演剧三队,任队长,率队先后到苏州、扬州、南京、安庆、九江和武汉等地,进行抗日救亡演剧活动。1938年出版了他的独幕剧集《民族公敌》,收入了《民族公敌》、《壮丁》、《谣言》、《两兄弟》等独幕剧。1941年,他在重庆《新华日报》编辑部协助工作。自1941年10月至1945年,他先后在“鲁迅文学艺术学院”戏剧系担任教员,班主任,系主任等工作,编写了讲义《剧作教程》,撰写了论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与中国演剧》,创作剧本《军民一家》。1942年袁文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9年冬,袁文殊被调到文化部电影局任专职电影编剧,次年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辽远的乡村》。1953年任文化部电影局剧本创作所所长。1956年,他被调往上海,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兼党委书记,后发展成上海电影制片公司,任经理兼党委书记。1957年起,他担任了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上海市电影局党委书记、局长等职。1960年初,袁文殊被调至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任第一书记,1963年出版了论文集《电影求索录》。粉碎“四人帮”,袁文殊以极大的热情,组织影协恢复工作,建立了领导机构,恢复了中国电影出版社,重新出版和恢复出版了一批电影书籍和多种期刊,还相继组织了多次电影创作、理论研究的学术活动,逐步把“影协”的工作纳入正常轨道。1979年10月,袁文殊当选为中国电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书记处书记,并担任了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1983年出版了他的第二本论文集:《影坛风云录》。

    人物评价

    袁文殊坚决拥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路线,在病中仍关心党的十四大召开,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前景而欢欣鼓舞。袁文殊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参考资料
1.袁文殊  .兴宁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1-12]
2.《兴宁市志》(1979~2000)人物传略. 兴宁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1-12]


来源:百度百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1 23: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袁明辉 于 2020-7-23 16:26 编辑

袁家好儿郎-文殊

    志君二十一世孙文殊公,一九一零年出生于兴宁大坪镇鸭塘,十二岁时小学念了三年,得到族尝的资助,转于大坪达务高级小学继续学业。于一九二六年小学毕业。成绩优良,一九二七年继续得于族尝资助,考上县城兴民中学新制第六届。一九二八年十月间因思想进步被县长廖桐史派武装警察抓捕入狱,一九二九年廖桐史他调,经多方疏通文殊公被保释出来,一九三零年文殊公考取广州戏剧研究所学习戏剧文学,于一九三一年发表了处女作:领带 独幕剧!一九三二年初,他与戏剧文学系主任和少数同学组织了广州文化界大同盟,从事进步文化艺术活动。一九三三年大同盟和上海左翼文化总同盟取得联系后即改称为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广州分盟,文殊公参加戏剧联盟的领导工作。一九三四年初逃亡于上海参加中国左翼剧联,任执行委员,负责理论研究组工作。同年十月,他在法租界被捕,后被引渡到上海警察局。一九三五年由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军法处判处徒刑五年,并被遣送苏州反省院服刑。一九三六年冬,全国各界要求释放政治犯的呼声高涨,国民党当局不能不有所表示,文殊公得以保释出狱。随后他辗转由南京回到上海,先后参加了上海救亡演剧队,任第三队副队长。同年演剧队到达武汉,统归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在此由于疲劳过度突然大吐血,经检查肺结核并发,七月间获准离队,前往四川成都养病。1938年出版了他的独幕剧集《民族公敌》,收入了《民族公敌》、《壮丁》、《谣言》、《两兄弟》等独幕剧。1941年,他在重庆《新华日报》编辑部协助工作。自1941年10月至1945年,他先后在“鲁迅文学艺术学院”戏剧系担任教员,班主任,系主任等工作,编写了讲义《剧作教程》,撰写了论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与中国演剧》,创作剧本《军民一家》。1942年袁文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9年冬,袁文殊被调到文化部电影局任专职电影编剧,次年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辽远的乡村》。1953年任文化部电影局剧本创作所所长。1956年,他被调往上海,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兼党委书记,后发展成上海电影制片公司,任经理兼党委书记。1957年起,他担任了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上海市电影局党委书记、局长等职。1960年初,袁文殊被调至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任第一书记,1963年出版了论文集《电影求索录》。粉碎“四人帮”,袁文殊以极大的热情,组织影协恢复工作,建立了领导机构,恢复了中国电影出版社,重新出版和恢复出版了一批电影书籍和多种期刊,还相继组织了多次电影创作、理论研究的学术活动,逐步把“影协”的工作纳入正常轨道。1979年10月,袁文殊当选为中国电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书记处书记,并担任了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1983年出版了他的第二本论文集:《影坛风云录》。老人于1983年退养期间,把积蓄十数万元捐献给他的故土大坪镇建起一所希望小学。
    袁文殊坚决拥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路线,在病中仍关心党的十四大召开,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前景而欢欣鼓舞。袁文殊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老人虽已辞世,他的高尚情怀依然深深激励着数代袁家子孙.他于古稀之年回到故土母校留字一幅族内把他的留字编入族谱,用于激励子孙后代,敢于文化之先,莫忘穷家的高尚情怀。



(该资料由龙飞宗亲提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袁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02288号   

GMT+8, 2024-9-11 06:50 , Processed in 0.19322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风格设计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