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袁弘毅 于 2020-4-5 10:27 编辑
唐袁仁敬墓志考释
冯桂香
袁仁敬是唐代著名的司刑官,与贤相张九龄友善,为政清廉,执法公正,深受时人爱戴。卒后连囚人都十分悲痛,作《袁仁敬歌》以怀念之。然两唐书无其传记,其事迹零星见于 《唐会要》、《新唐书》张九龄、许景先传,且语焉不详。新近洛阳出土的袁仁敬墓志为我们提供了这位受人爱戴的封建王朝司刑官的详细资料,具有证史、补史的主要作用。 一、志石及志文 袁仁敬墓志于 2008 年冬出土于洛阳龙门镇,现藏洛阳民间。志石青石质,方形,边长 69 厘米,厚16 厘米。志面有界格,志文行楷书体,共 30 行,满行 31 字,计 879 字。首题 “大唐故大理卿上柱国袁府君墓志铭并序”。 二、袁仁敬生平及政绩 据志文,袁仁敬字道周,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到其高祖袁浚任襄阳令时,袁氏徙居襄阳(今湖北襄樊市),遂成为汉南的冠族。“天授年,从国子进士应养丘园,科举对策高第”,“解褐敕授相州汤阴县尉,转尉氏、福昌尉”。因 “精果利断,恢弘历落”,“再举大理平事,转司直丞”。又因“以持法不挠,朝廷嘉宽裕之”,“大拜仓部司勋二员外刑部左司兵吏部四郎中、大理少卿、杭州刺史,复为大理少卿、御史中丞、尚书左丞”,“又迁大理正卿”。“享年七十一,以开元廿一年七月卅日薨于京师宣阳里之私第,冬十月廿七日迁窆于洛阳龙门之西原。” 《唐会要》卷七十六载“神功元年九月,绝伦科,苏颋、崔元童、袁仁敬、何凤、孟兼礼、洪子舆、卢从愿、赵不欺及第”。据志可证《唐会要》误,袁仁敬进士及第当在天授 690—692 年间。 据《新唐书?许景先传》,袁仁敬出任杭州刺史是在开元十三年。“开元十三年,帝自择刺史,景先由吏部侍郎为剌史治虢州,……大理少卿袁仁敬杭州……” 《唐会要》卷六十六载 “开元二十一年七月,大理卿袁仁敬暴卒” 与墓志记载一致。据此推算,袁仁敬当生于公元 662 年,即高宗龙朔二年。 袁仁敬除大理卿、杭州刺史、尚书左丞等职外,还曾官银青光禄大夫,又称陈郡昭公,卒赠越府都督。 袁仁敬一生为官清廉,颇有政绩。任汤阴、尉氏、福昌县尉之时,“以精果利断,恢弘历落”,受到人们交口称赞。在杭州任刺史时,清雍正《西湖志》卷三:“唐刺史袁仁敬植松于行春桥(即今洪春桥),西达灵竺,路左右各三行,每行相去八九尺,苍翠夹道,阴霭如云,日光穿漏,若碎金屑玉,人行其间,衣袂尽绿。今旧松多不存,而新植者已渐如偃盖,时时与灵山白云相接,故曰云松。” 此举为杭州西湖园林史上大规模人工植树造林之始,长共九里。“九里云松”后成为钱塘八景之一。 司掌大理时,秉公执法,“柔不慑,威不怒”。致是卒后,“系囚闻之,皆恸哭悲歌曰:天不恤冤人兮,何夺我慈亲兮?有理无由申兮,痛哉安诉陈兮”,以示怀念。时人将其与西汉著名的司刑官张释之、于定国及武周时期徐有功相提并论,足见袁仁敬确实是大唐王朝一位受人爱戴的好法官。在反腐倡廉的今天,研究学习唐代廉洁法官的事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袁氏族人及世系 志曰:“宋太尉忠宪公淑六代孙。高祖浚,梁普通任襄阳令,因家焉。以公侯弈世,遂称汉南冠族。曾祖崖,以立德纯固,官至安周别驾。祖度,朝议郎、上柱国。父康,贞遁隐括,高尚山林”,“嗣子恒、复等”。 袁淑,字阳源,袁豹之少子。南朝宋大臣,《宋书》有传:“初任彭城王义康司徒祭酒,后任太子中庶子。元嘉二十六年(449年)迁尚书吏部郎,其年秋,宋大举北伐,袁淑出任始兴王征北长史。征还任御史中丞、太子左卫率。元嘉三十年太子劭杀文帝,淑不从劭被杀。世祖即位,赠侍中、太尉,谥忠宪公。” 有《新唐书》载《袁淑集》十卷(《隋书志》作十一卷)刊行于世。 袁浚,史书作“袁峻”。南朝梁学者,《梁书》《南史》皆有传,字孝高。幼孤贫而好学,常借书诵读,手抄《史记》《汉书》各二十卷。文章极工。天监六年(507年),拟杨雄《官箴》撰文上奏,深得梁武帝嘉赏,赐以束帛。历官员外郎、散骑常侍,后直文德学士省。志载梁普通年间(520—527年)袁浚曾任襄阳县令,为史书缺载。 袁仁敬曾祖崖官至安周别驾、祖度朝议郎上柱国、父康及子恒、复等均为史书缺载,志 文可补史缺。 天宝五(746年)沙门湛然撰《袁氏孝女(梵仙)墓志铭并序》载志主为:“唐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右丞、大理卿、陈郡昭公之孙,朝议郎、上柱国、著作左郎、睢阳郡长史复之中女。” 知袁仁敬有孙女袁梵仙。 元和九年(814年)《唐故将仕郎试太常寺奉礼郎袁府君(公和)墓志铭并序》载:“曾祖仁敬,皇尚书左丞,赠越府都督。祖复,皇沣阳郡守,赠太府卿。父倬,皇相州安阳县令。长子伯通,仲子懿,季子小懿。” 以此可增袁仁敬孙倬、曾孙公和以及玄孙伯通、懿、小懿等人。 综上所述,可列袁仁敬十代世系如下:
四、志文涉及的其他人物 志文除述及袁氏族人外,还提及张释之、于定国、徐有功及妻陈氏曾祖陈叔英、父陈约等。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县东)人。文帝时,以赀选为骑郎,累迁谒者仆射、公车令、中大夫、中郎将等职。后任廷尉,执法严明,常建议文帝严格按照法律处刑。认为“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而廷尉则为 “天下之平”,执法不能任意高下。时人赞道“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景帝立,任为淮南相。 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西南)人。少时随父学法,为狱吏、郡决曹。宣帝时,任廷尉。为人谦恭,能决疑平法,被时人所称赞。甘露中官至丞相,封西平侯。《汉书》有传。朝廷称之曰:“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定国为廷尉,百姓自以不冤。” 徐有功,唐司刑官,名弘敏,字有功。国子博士徐文远孙,洛阳偃师人。举明经及第,累补蒲州(今山西永济)司法参军,袭封东莞县男。为仁政,不忍杖刑,累迁司刑丞。武则天时,酷吏周兴、来俊臣等置诸狱,捕将相,乱以杀人,朝野震恐,莫敢直言,而有功多次犯颜争枉直,前后获释者达数十百家。后周兴弹劾有功,被免官,不久又拔为左肃政台御史, 左司郎中,转司刑少卿。后改为司仆少卿,卒赠司刑卿,中宗即位,加赠越州都督,会昌中,追谥忠正。时人论曰:“昔称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人,今有功断狱,亦天下无冤人。然释之当汉文帝时,中外无事,守法而已。有功居革命之际,周兴、来俊臣等掩义隐贼,崇饰恶言,以诬盛德,有功守死明道,身滨殆者数矣,此其贤于释之明甚。” 或称有功仁恕过汉 于、张。起居舍人卢若虚曰:“徐公当雷霆之震,而能全仁恕,虽千载未见其比。” 此三人皆为历史上有名的司刑官,志文撰书者引以褒奖袁仁敬。 仁敬妻陈氏为南陈黄氏宗亲,曾祖陈叔英为陈后主叔宝胞弟,封豫章王,入隋为涪陵太守。父陈约,朝散郞、直弘文馆,不见史载,志可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之缺。 五、书法艺术 袁仁敬墓志另一独特之处在于其书法艺术。唐代出土墓志甚多,仅洛阳一地就近 3000 方,志文绝大多数是儒家风度十足的楷体或隶书,行书极为少见,屈指可数。如葬于景龙三年(709年)十月二十六日的安菩墓志,贞元十八年(802年)正月四日的《唐冀州阜城县令荥阳郑府君墓志铭并序》,开元十九年(731年)正月十八日的唐程逸墓志等为少见的几方行楷墓志。在唐代楷书盛极、法度森严的形势下,这几方墓志一反常规,使用行楷,可谓率意天然,充分显示出书者个性。与上述行楷墓志相比,袁志以楷书为主,间用少量行楷,使通篇志文显得既不失儒家风度,又显现出锋棱毕现、险峻跌宕之意。虽然镌书者没有留下姓名,但该志不失为一件上乘的书法艺术珍品。 总之,该志详述了袁仁敬的生平和家族世系,为两唐书补充了一篇名人传记,同时补充了史书记载之阙如,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且文字优美,读来朗朗上口,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同时还是一件书法艺术珍品,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作者简介]冯桂香(1966— ) ,女,河北南宫人,法学本科,洛阳理工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资料。
(原载《短篇小说/ 立场?古代文学纵横》2012年第1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