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袁明辉 于 2020-7-23 16:17 编辑
袁涤庵1933年在西山八大处 《西山名胜记》云:“袁氏别墅为某煤矿经理袁悌庵之别墅。在秘魔岩之东南,内与庙相通,地势颇高,饶有邱壑之趣。”“房为西式建筑,陈设均佳,花木甚盛,东边山顶有一亭,可以望远。前为花房,一切布置均极适当,洵名园也。袁君爱护名胜,对于点缀山景,亦不遗余力。去年在秘魔岩前东山坡,种山桃千株,数年后成为桃林,早春花开满山定入画境。今年又种松数千,更增景色。” 袁氏别墅为袁涤庵于1934年创建。袁涤庵(1881-1959年),字翼,号剡溪,浙江嵊县人(今嵊州市)。晚清工科举人,任过七品京官、甘肃省镇蕃县知事。辛亥革命后当选为众议院议员,被交通部聘为监考官。由于袁先生无意仕途,致力于实业开发,全力兴办中国早期工业。袁涤庵与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翁文灏等创立中国地质调查研究所,由丁文江任所长,普查中国的矿产资源。由陈叔通等社会名流作保,袁涤庵接手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的北票煤矿(位于今辽宁省朝阳市)。袁先生聘请德国专家,进口先进采矿设备,选送有关人员到开滦、枣庄、中兴等煤矿进行培训。由此,北票煤矿名声大振,袁涤庵成为当时国内著名的民族实业家。 “九·一八”事变后,袁涤庵拒绝与日本侵略者合作,断然关闭北票矿区,于北平西山八大处建造了袁氏别墅,开辟“剡溪农场”,与家人一起隐居于此。 在那个与外界隔绝的世界里,袁涤庵自号剡溪老人,以读书自娱,他还不惜重金四处搜求善本古籍和地方志万余册。其中有《大禹导河图》一帧,系由皇宫流入民间。《大禹导河图》详细记载自大禹治水至清朝历代黄河治理、改道图,为自古以来惟一有比例的手绘图,弥足珍贵。 还有几件事鲜为人知。一是1902年,袁涤庵与鲁迅、章太炎、马一浮东渡日本留学,1909年回国。应浙江府知府贵福之聘,袁涤庵任绍兴府学堂监督、校长,兼教化学课。鲁迅任教务长,兼教生物课,同仁还有革命先烈徐锡林。二是袁涤庵办实业赚钱以后,曾经资助蔡元培先生办学,资助李四光赴英国深造。20世纪20年代,章士钊曾拿出几万大洋资助中国有志之士赴法国勤工俭学,这些钱实际上是袁涤庵捐赠的。袁先生叮嘱章士钊不要对外人讲,连章士钊之女章含之也不知内情。三是1948年北平解放前夕,马占山和邓宝珊将军经常到袁涤庵家商讨北平和平解放事宜。袁先生坚持仗不能打进城里来,北平古都不能破坏,他积极为和平解放北平献计献策。 新中国建立后,袁涤庵被邀请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和文史馆馆员,袁先生以年老体弱婉辞未就。袁涤庵将《大禹导河图》无偿捐给国家。其它保留下来的善本古籍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由袁涤庵子女赠给浙江大学图书馆,浙江大学为此专门设立袁氏捐赠室。1959年,袁涤庵因病去世,享年78岁。陈叔通、邵力子为袁涤庵主持追悼会,袁涤庵安葬在北京福田公墓。 1949年以后,八大处公园征用袁氏别墅,后为中国文联作家协会借用,夏衍曾经在此避暑写作。以后,空军文工团也在这里住过。 袁氏别墅占地1200平方米,主体建筑是一幢面积250平方米的西式房屋,红墙灰瓦,四面坡屋顶,现保存完整。据说已列为“危房”。房前有雄性黄连木一株,高20余米,枝干挺拔,郁郁葱葱,为八大处公园“黄连木二王”。袁氏别墅还存有南门楼、门房和保姆房间。园内石径曲回,松林葱郁,景色宜人,是极好的消夏之所。循曲径东行数十米北折,过巨大房基一处,寻得袁涤庵创建的“石榻洞”,洞内有石榻,为袁先生午休之地。石榻洞今已坍塌,石额坠地。石额上镌“石榻洞”三个字,阴刻,每字半尺见方;上款“丙子夏日”,下款“剡溪老人题”。均为袁涤庵墨迹。(官庆培)
(资料来源:新浪博客-“中华奇人袁涤庵 实业报国创伟业”、浙江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