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袁弘毅 于 2019-7-23 12:41 编辑
红红丹霞 浓浓亲情 ——袁氏宗亲网“相约贵州2014”纪实
■ 作者:袁明辉
“少斌,买根牛鞭给我吃呗”,走在后面的达荣冷不丁的插话。 达荣说这句话的背景是,其时我们正行进在四洞沟景区,我半真半假编了一个笑话讲给大家听: “武汉的鸭脖子好吃,这谁都知道,我就央少斌:少斌,买根鸭脖子给我吃呗!岂料,小气的少斌说,鸭脖子?让我买?干脆,你吃我的脖子得了吧!” 行进的队伍中顿时一阵欢笑。 这就是达荣,来自湖北省阳新县人民医院,是该院感染科科主任,与爱人董秀娟同在一个单位,平时话不多,语出则惊人。
游览四洞沟是袁氏宗亲网组织的“相约贵州2014”活动的最后一天行程。 四洞沟由水帘洞、月亮潭、飞蛙崖、白龙潭四段跌水组成,“洞者,激流也。”陪同我们的晓丽如此解释,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叫“洞”而不见山洞,在这里,洞,其实就是瀑布。 四洞沟很美,进入景区之后,幽静清凉,两侧山石峻峭,峡谷山泉或缓缓而流,如有落差,则挂成银亮水帘,飞瀑直下。路旁群竹簇拥,其间缀以花草。从右侧路径始游,饱览四洞风景之后,由左侧路径折回。坡不算陡,路并不长,只有悠长,尽是回味。
袁氏宗亲网自今年1月份开通以来,很多宗亲希望我们组织一次活动,经多方考虑,我们将地点选择在遵义,主要基于两点:第一,习水袁氏是我袁氏望族,符合我们袁氏联谊的原则,二、黔北多美景,能满足我们旅游的愿望。 活动取名“相约贵州2014”。 集中的时间是8月2日,遵义市华雅大酒店。 武汉的袁少斌、吴敬夫妇最先于1号下午抵达,晚上,总版主、来自湖南茶陵的袁平也到了。遵义当地的贤辉宗亲听说少斌他们到了,赶过来陪同。我是2号中午在贵阳办完事后疾驰飞抵的。一会,袁弘毅主编一家三口开着私家车从湖南怀化到达,他的爱人杨凤林和他一样,也是一名历史老师,两人在广东中山一所学校任教多年,已经在当地购房买车,户口也是中山的,不知算是湖南人还是广东人。他们的女儿袁方洁才8岁,活泼可爱,一会熟了,就是人来疯。 湖北阳新的袁冠烛、谢中荣夫妇,袁达荣、董秀娟夫妇,咸宁袁义斌、刘宁宁夫妇7月31日就出门了,他们先到黄果树瀑布一游,然后赴息烽寻根,晚饭时也急急赶到;宗亲网技术总监三笑从深圳直飞遵义,晚上最后一个抵达。 一共十四个人,这就是整个团队。
晚上,袁安黎宗亲在海川大酒店宴请我们。 安黎宗亲是遵义建工集团的老总,兼营一家酒厂,十分热心家族事务。他刚做完手术不久,身体尚未完全康复,但听到我们来,非常高兴,坚持要请我们吃顿饭,他的侄儿润红宗亲则忙前忙后张罗,接待我们。 袁志、袁庆品也早早就在酒店等候。 这次活动,我最早联系的就是袁志。他原来是老师,现在遵义县鸭溪镇政府任职。袁志博学多才,人称“黔北作家”,习水袁氏资料多有袁志参与。 还有三位送冠烛一行来遵义的息烽宗亲也一同晚餐。席间,大家交谈热烈,虽是首次见面,却如故知,气氛很热闹。 庆品宗亲是遵义县乐山镇文化站站长,典型的文化人。他对苟坝会议颇有研究,向我们介绍起这次会议,他说,世人都知遵义会议,其实,苟坝会议才是毛泽东真正的转折,毛才真正掌权。席间,他慷慨高歌自己作词作曲的一首歌颂苟坝会议的歌曲----《那一盏马灯》,博得阵阵掌声,晚餐气氛达到最高点。
3日上午,团队参观遵义会议会址。早早排队买票进入参观,遗憾的是,由于维修,会址精华部分——二楼会议场所不对外开放,我们只得粗粗一观。
站在这栋已有八十年历史的建筑前,我感慨良久。它最初的主人——国军二十五军二师师长柏辉章当初建成时,应是何等的自豪:砖木结构,风格中西合璧,是遵义城当时最宏伟的建筑,就是八十年后的今天,它依然精美。柏师长当初一定希望这座私邸传承后代、名扬方圆,但事实是,它何止名扬方圆,已然闻名中外,不过,它闻名的方式却是这位师长始料未及的,历史和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十点,我们离开遵义,驱车前往习水。除弘毅的车外,润红开了一辆送,还有就是袁宾,袁宾是仁怀一家酒厂的老板,生产“平南王子”酒,美酒醇厚,大有茅台风味,他不但亲自驾车陪了我们两天,还送了两件酒给我们品尝,这可乐坏了义斌、冠烛、少斌等几位酒仙。润红和袁宾自己说,他们文化程度不高,这是自谦,他们其实都是生意场上的好手,对袁氏宗亲热情有礼,任劳任怨,令我们十分感动。 车行四个小时,我们才到达习水,宗亲们早已在倪氏山庄桌开四席,等候我们午餐。 习水袁氏宗亲对我们的到来相当重视,接待规格之高,出乎我的预料,不但制定了详细的接待方案,而且均有专人负责。 下午,我们来到了罗汉寺。 罗汉寺原为袁氏家庙,习水袁氏始祖袁世盟牺牲后,即安葬于此,建庙历史超过七百年,它是习水县首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世盟祖的后人筹资四百多万,重修罗汉寺,历时年余,焕然一新。 我们首先祭拜了世盟祖,焚钱点香,肃穆磕头,向这位英雄祖先致以我们最虔诚的叩拜。 随后,我们列队来到寺后袁氏墓园,这里,安葬着世盟祖以及他的哥哥和四位儿子,满门忠烈,均为国捐躯,名留青史。同样,我们又虔诚地祭拜这些伟大的祖先。 习水袁氏宗亲最后在罗汉寺为我们举行了欢迎座谈会。座谈会由袁志主持。 二十五世孙、习水县民政局副科级干部袁照伟首先致辞,欢迎我们的到来;原习水县委农工部部长袁润图则向我们介绍了罗汉寺的历史和重修族谱的有关情况。 面对这样隆重的接待,我有感而发,即席答谢: “我们一行十四个人,从全国各地,越过崇山,跨过峻岭,来到了习水,来到了罗汉寺,来追寻我们心中的英雄,来祭拜我氏杰出的祖先……”一席话,真情实意,感动了包括我在内的在场所有人。 我代表袁氏宗亲网向罗汉寺赠送锦旗,锦旗上书“南征北战功不朽,古往今来名永存”。此联为本网版主、辽宁省书画名人、项城袁保龄后裔袁明军宗亲亲拟并书,高度赞扬了世盟祖的不朽功勋。
离开罗汉寺,我们参观中国杉王。
杉王,杉树之王也。这是一棵位于习水县东皇镇太平村深山中的巨杉,相传袁世盟为平息山界纠纷,挽弓射箭,在箭落之处倒植杉苗所栽,距今已有七百多年。 1987年,南京林业学院的专家曾对此杉进行过测量,树高48.8米,胸径2.23米,冠幅22.7米,主干材积84立方米,而且至今还未停止生长,近年来平均每年胸径增宽4毫米。如此巨大之树,不称王,谁敢称王?1988年,此树遂被命名为“中国杉王”。 近八百年的大树,一定会有很多传说的,这些传说均具传奇色彩。 庆品曾诗赞杉王:
仰望杉王擎九天,平南往事涌心间。 挥师古播震习水,浴血赤河惊四川。 铁马嘶嘶熄战火,年轮滚滚远烽烟。 和平树立纷争止,盟祖精神万代传。
晚上,习水县民化乡两位村主任袁德刚和袁文勇在县城宴请我们,两位宗亲厚道朴实,极尽地主之谊。 晚餐后,润图宗亲和我告别,他说因为明天有事,不能陪我们了,他代表习水袁氏赠送我和冠烛每人一套他们的族谱,族谱印刷精美,编辑水平高,非常珍贵。润图叔今年已经六十五岁了,但精神非常好,穿一件鲜红的唐装,谈吐不凡,不愧是退休老干部。他对续修族谱和罗汉寺的重建贡献颇大。润图叔做事细致,第二天一早,给我发来短信,询问是否收到族谱,足见长者风范。 箐山森林公园是习水县城一处风景胜地,我们到时,习水正是酷暑时节,燥热难当,但公园特别是箐山山顶却是凉风习习,另一个清凉世界。晚上,热情的主人安排我们夜游箐山。 观光车盘山而上,山顶有一观景楼,原名习楼,现在大家都叫它习部塔,塔身挂满霓虹,在夜色之中显得亮丽耀目,凭栏俯瞰习水县城,万家灯火,一派祥和。 照伟宗亲一直陪着我们。照伟是习水袁氏二十五世,辈分比较高,处事公道,在习水袁氏中享有较高的威望,大多数宗亲都叫他照伟老辈。照伟浓眉,嘴唇上稍有一些胡须——从我第一眼看到他,我便认为他是有些风度的,干练、精力充沛、有男人味。和我一样,他嗜烟如命,他用烟嘴抽烟,几乎烟不离手。照伟向我们介绍仕政宗亲,仕政是习水县广告行业协会会长、习水县微小企业商会副会长,他在山顶等候我们,请我们一行喝茶,茶是当地毛尖,习习凉风之中,清茶沁入心肺。品茶聊天,高谈阔论,一日劳累顿消。
4日上午,袁志、袁宾、仕政宗亲开车陪我们游袁锦道景区。 袁锦道是习水袁氏二十世,清嘉庆年间人。当时,他可是黔北大名鼎鼎的实业家,他在家乡三岔河办有48家企业,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基本上是当地百姓的生活必需品,当地用不了,他便北销重庆,南卖遵义,产品辐射面广,生意极为红火。为着生产和销售,他大修道路——青石板路,几乎将所有的作坊之间、作坊与交通要道、码头之间连通,总长计300公里,这在今天依然是一项难以想象的巨大工程,他的这些石板路,200年后的今天,很多依然在使用。 袁锦道的48家企业,包括一家很特殊的工厂——铸币厂。也许是当时朝廷的货币在当地供应不足,也许是他的原始资本不够,反正,隐藏在深山中的铸币厂就这么开张并且运转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此事终于被人告发至朝廷。朝廷震怒,嘉庆帝派一位薛姓钦差赴黔捉拿袁锦道。此事幸被袁锦道的表侄、南昌府官任之楷获悉,任之楷找到薛钦差,讲“铸钱乃用嘉庆帝年号,决无图谋不轨,无罪而有功”。薛钦差到达贵州后,没有急于抓人,而是多方了解袁锦道的为人,结果,当地百姓赞誉之声不绝于耳。薛钦差便动了恻隐之心,将袁锦道带到北京后,多方为袁锦道求情。嘉庆帝听了钦差的汇报后,不但没有治罪于袁氏,反而授他为八品“征仕郎”,衣锦还乡。袁锦道为感薛公之恩,在与他初次相见的岩石上手刻“薛公岩”。 今天,岩石依在,当年手刻字迹依存,甚至原迹旁边刻上了更大、更遒劲的字体,成为当地一处旅游景点。
袁志曾撰有《薛公岩的思考》一文,详述了这一段历史,并对薛公之举大加赞颂。我知道,这是他作为本家人出于颂扬真善美的原因。但是,私铸钱币,历朝都是大罪,它对正常经济秩序的破坏性不言而喻。我真的不能理解嘉庆皇帝当时的举动,于国家而言,该褒奖的,应不吝褒奖,对破坏国家根本的行为,至少不能鼓励。 锦道当年生产之处,如今已是著名景区。 进入景区,乘坐观光车,道路在左侧依山修建,右边是峡谷小河,河床裸露,巨石遍布,浅浅的溪水,潺潺流动,百转千回,晶莹剔透。 峡谷两侧高山,陡峭耸立,几乎全为丹霞地貌,变幻成各种形状,导游小妹讲起种种传说,自是旅游景点题中应有之意,无须祥听,微微一笑即可。但山势之峭,丹霞之雄,各类植物之茂,却是令人赏心悦目。山谷徐徐凉风,时遇清澈山泉漫路,更有世外桃源之感。 袁锦道祠庙一体,位于山顶。背山而凿,前临深渊,风格类于大同石窟。有几位同行宗亲点香焚纸,祭拜已成神仙的锦道,虔诚之意,高山可鉴。我站在这座雄奇的祠庙前,凭栏远眺,遥想两百多年前的袁锦道,生意庞大,红极一时,造福乡梓,名传千里,该是何等的英雄!
离开景区,返回习水县城午餐后,已近下午3点,我们急急赶往下一个景点——土城。 三十年前,那时我还在念高中,从同学处借得索尔兹伯里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如饥似渴地阅读,土城这个地名那时就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 土城镇原归赤水市,现隶属于习水县。这是一座千年古镇,历史文化非常悠久。土城老街,青石铺路,至今保存完好。袁志向我们介绍说,贵州不产盐,所需盐巴,全靠四川自贡供应。川盐入黔,赖赤水河水运,纤夫拉纤,逆流而上,至土城,船不能行,只能卸货转运,所以,土城便成商贾云集之地,土城繁华之时,习水尚是荒芜之地。袁世盟由川入黔作战,首战即是土城,以后袁氏在此繁衍生息,所以这又是一座与我氏紧密相连的古镇。 但土城能够闻名于世的,还是青杆坡阻击战。 青杆坡位于土城东北,离镇大约3公里。1935年1月28日,遵义会议后的11天,红军准备经土城、赤水后,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刘湘的川军得知红军图川的意图后,派兵先期占领赤水,郭勋琪旅尾追红军至青杆坡,战斗由此打响。 这是一场情报有误的遭遇战,红军以为对面之敌仅4个团,而且如黔军一般战斗力涣散,却不知参战川军实际有6个团,且为“模范师”,十分强悍,更要命的是,增援部队还在源源不断向土城逼近。战斗异常激烈,到最后,总司令朱德亲上前线,红军的总预备队——干部团也拉上了战场,红军即将面临灭顶之灾。 毛泽东之所以比李德、博古伟大,在于他知道打不赢就跑,29日凌晨,红军从土城西渡赤水,翻过高山,进入云南,脱离了紧迫之敌。 这就是一渡赤水。 没有谁会料到,这次仓皇的撤离,就此拉开了充满传奇色彩的四渡赤水的序幕。 我们一行首先来到青杆坡红军烈士纪念碑,碑在山顶,正准备上山瞻仰,突然开始下雨,我们均没带雨具,加之时间已是下午四点,怕四渡赤水纪念馆下班,只得在山脚远远遥望,无奈离去。
四渡赤水纪念馆紧挨土城老街,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那时他还只是红三军团4师10团三营营长,题写馆名。 应我们的要求,讲解员也是老袁家的,叫袁璐璐,一位高挑漂亮的姑娘。在一幅幅地图、图片、图表、实物前,我们了解了四渡赤水的大致经过。 纪念馆有一处观景台,璐璐指点着告诉我们,那是青杆坡、那是浑溪河渡口、那是蔡家沱渡口…… 伫立在观景台,看着这些八十年前的遗迹,脑海里想象着当年战斗的情景,不禁感慨万千。一支不足四万人的队伍,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在装备优势的国军、黔军、川军、滇军重重围追堵截下,计划一变再变,东挪西腾,在窄窄的赤水河上四度来回,终于渡过金沙江,越过泸定桥,跳出了百万大军的围堵,写就一段战争史上的传奇故事,八十年后、而且八百年后均会令人津津乐道地传颂,这是天意,还是必然? 离开土城,我们的下一个落脚点是佛光岩。 佛光岩景区位于赤水市元厚镇,元厚,原名猿猴场,红军一渡赤水时三处渡口之一,路经原来的渡口时,我们还能看见“红军渡”纪念碑。 我们住宿的地方是离景区大约1公里的一家私人旅社,80块钱一间的标间,干净整洁,这家旅店还能吃饭,甚至有KTV,晚饭后,少斌、晓丽、谢秘书长他们还尽情地吼了一回。 在旅店,一直随同我们的遵义晚报的记者李永议小姐采访了袁平总版主和我,我由于忙着安排食宿,没有好好和李记者聊,袁平向她介绍了袁氏宗亲网和这次活动的有关情况。 晚餐,桌开两席,我以东道身份招待袁志一行。袁志举手投足之间,透着一股知识分子的儒雅,几天的相处,竟有相见如故之感。大家频频举杯,相互祝愿。 晚上,在旅店,袁氏宗亲网召开了成立后的第一次工作会议。会议由我主持,弘毅主编、袁平总版主、技术总监三笑全体参加。我们总结了网站自2月10日开通以来的工作,指出了一些需要在下一阶段解决的问题。会议作出两项决定:第一、改版。主要是调整主页上一些栏目的位置,建设好“正史中的袁氏”、“族谱展馆”栏目;论坛则主要是使用更好的技术,以便宗亲们能快捷地注册、发帖、回帖、发图片、视频,进一步增强网站的安全性;第二、筹建“项城袁氏”子网站。改版所需资金由我们四个人凑足。 这是几个很纯粹的人,就是凭着对袁氏文化的热爱,自己出钱,利用业余时间创办和管理这个网站。去年国庆节期间,袁平和三笑来萍乡,在七星国际大酒店,我们达成一致意见,决定创办新的袁氏网站,后来有弘毅的加入,四个人团结一心,既是工作上的合作伙伴,更有私人情谊。 袁平是我们这个团队中年龄最大的,是老大哥,他管理论坛和QQ群很有一套,和全国各地的很多宗亲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弘毅这是我第一次见他,如我所料,这是一位有素养、博学的谦谦君子,给了我们很好的印象。至于三笑,很多人不知道他的真名,他名字叫学义,三笑是网名。我和三笑起码认识八年了,2006年,那时我们还在资友办的袁氏家谱网上活动,后来,立周请我接手袁氏研究网,所有的改版工作实际上就是我和三笑两个人完成的,我们一起去安阳、长沙开会,我们互相寄家乡的特产,我们经常深夜还电话煲粥,我们有分歧就吵架,我总是摆出一副老大哥的面孔训他,他则不停的顶我,但我真把他当我的小弟弟,他也是真把我当他的大哥,我们在不断的交往和间或的争吵中结下了深深的友谊。三笑腼腆、内向,就知道干活——默默地、不知疲倦地干。就是这四个人,那么默契的合作着。我们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让袁氏宗亲网成为“全球袁姓网上家园”,网站的宗旨是“弘扬袁氏文化,服务袁氏宗亲”。我觉得,起码这半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做到了。 5日早饭后,我们即进入佛光岩景区。 佛光岩景区和五柱峰景区实际上是一体的,它原名就叫五柱峰景区。 佛光岩号称“世界丹霞之冠”,长1000米,宽300米红色的丹霞,在阳光的照耀下,佛光呈现。岩中大瀑布高达200多米,宽至40米,飞流直下,极其壮观。 景区给我的印象是雄奇、壮观、秀丽,深深的山谷之中,密布茂密的森林,到处可见桫椤等珍贵植物。坡陡,我几乎没有办法完成整个行程。登到最高峰,成了考验我们的题目,结果,我、袁平、三笑、达荣和董医生成了不幸的落伍者,我们爬到半山腰就不行了,晓丽陪着我们也没有继续向前。其余的人是能抵达长城的好汉,看到了最好的风景。值得一提的是,小方洁穿着一双拖鞋,蹦蹦跳跳地上山下坳,似乎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累。 可爱的小方洁坚持说她是一只小狗——她2006年出生,农历丙戌年,属狗,我们就叫她小狗狗。她十分好奇我的大肚子,时不时过来拍打,“伯伯,这里面一定有三个皮球,给一个我玩吧”,一会又拍打我的屁股,“伯伯,你的屁股真大”,让我哭笑不得。面对这个小精灵,其实我却是喜欢得要命。可爱的孩子,给这支队伍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义斌见我爬山困难,在道旁寻找一根竹子,给我做拐杖。义斌是湖北省咸宁市人事局的正科级退休干部,现在办了一家劳务公司,自己做老板。他很信任我,也关心我,就像自家大哥,令我亲切。 下午,游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 能称之为海,可见竹之多,公园计有17万亩,以楠竹为主,多达40多个品种。一路顺山爬上,攀上顶峰上的“观海楼”,登高望远,漫山遍野,满目翠绿,果如一片竹的海洋。下到塔下,围坐在小桌,吃一杯小商贩自制的凉水,心旷神怡。 晚上,我们进入赤水市区,入住四渡赤水大酒店。晓丽忙前忙后,安排我们的住宿、车辆、晚餐。这是一位泼辣、干练、热情、善良的好妹妹。从我们上半年制定方案起,她就一直参与,可以说,这次贵州之行,遵义、习水我主要是和袁志商量,赤水方案主要是晓丽制定。晓丽现在一个街道办事处做文书,家里正在新建住房,但她抽出时间,从我们进入习水起就一直陪着我们,给我们做向导。晚餐时,大家纷纷举杯,感谢她的热情好客。 晚餐,晓丽挑选的餐馆叫“古城保健靓汤”,紧挨着赤水保留完好的古城墙。吃石斛老鸭火锅,我本不喜吃火锅,但这种加了石斛的老鸭火锅却是十分好吃,石斛是赤水的特产,还可用来泡水喝。无论习水还是赤水,特色菜肴和小吃真是不少:折儿根炒腊肉、筒筒笋、竹荪土鸡汤、水煮解放菜,豆花面、炝鲜笋,青椒茶树菇……让我们大饱口福,著名吃货袁少斌大呼还要再来。 不知道什么叫折儿根吧,呵呵,其实就是鱼腥草的根,贵州人叫折儿根,可以加到腊肉里面炒,更可以凉拌。好多年前,我坐火车,贵阳的车,车上卖凉拌折儿根,5块钱一小袋,我买了好几袋,从此念念不忘,想一想就流口水。但我一直认为这是车前草的根。这次来贵州之前,我短信晓丽,“妹啊,会做凉拌车前草根吗?”“车前草?根?能凉拌?”“咋不能凉拌?”“我们这没凉拌车前草根呀!”“那是你不会,你真笨!”晓丽为自己竟然不会做这道黔北著名小吃深感羞愧,她甚至怀疑自己还有不有资格保留贵州户籍。3日中午,我们在倪氏山庄午餐时有折儿根炒腊肉,我对晓丽说,这不就是车前草根吗?还说不能吃,笨呀你!晓丽顿时惊讶:“哥,这是鱼腥草根!”哈哈!羞得我! 不说了不说了,再说,我也是吃货,将与少斌为伍。与他为伍?啊呸! 6日上午,袁平和三笑因单位有事,一早即离开赤水取道重庆回家。剩下的人完成最后一个景点——四洞沟。中午,大家在酒店分别,冠烛、义斌、达荣三家先去重庆,然后坐火车回湖北;弘毅一家回湖南,顺道去黄果树瀑布继续游玩,少斌、吴敬夫妇也一同去玩;我则因为4日参观土城四渡赤水纪念馆时,没有机会踏看土城各处文物实地,又返回土城继续参观。 中午,我、晓丽、少斌夫妇、弘毅一家在赤水一家小餐馆吃饭,袁炯赶过来见我们,一个长得很清秀的小伙子,已经考取了公务员,话不多,却谈吐不凡。他向我讲到了袁世盟由川入黔的一些情况,令我刮目相看。这么年轻,却对袁氏历史文化开始有研究、有兴趣,这使我看到了希望,一代一代,就是这样传承,我们袁氏的精神、文化、历史才会一点一点得以弘扬。 几天紧张辛苦的行程结束了,留给我们每一个人的是美好的回忆和浓浓的亲情,大家不约而同地畅想明年的活动,希望明年再见。 我们走后的一个星期,习水、赤水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洪灾,我们到达过的三岔河乡受灾严重,当地杉林村村主任袁贤忠宗亲甚至因公殉职。目前,灾区正在灾后重建,我们祈福灾区百姓,特别是我袁氏宗亲战胜困难,重建家园,过上比灾前更好的生活。
安黎宗亲(右二)盛情款待, 我代表团队深表感谢 (弘毅摄)
罗汉寺 (三笑摄)
这棵紫薇相传为世盟祖所植,习水宗亲将 这四根枝条喻为世盟祖的四个儿子:袁贵、 袁贤、袁威、袁猛 (三笑摄)
袁世盟墓 (三笑摄)
祭拜世盟祖 (三笑摄)
习水袁氏在罗汉寺举行座谈会, 中发言者为袁照伟 (三笑摄)
袁润图介绍完续修族谱情况后, 标准敬礼 (三笑摄)
袁氏宗亲网向罗汉寺敬献锦旗 从左至右:袁照伟 、袁润图、 袁明辉、 袁平、 袁弘毅 (三笑摄)
袁氏宗亲网理事会成员 从左至右:袁弘毅 袁平 袁明辉 三笑
瞻仰神奇的“中国杉王”
不愧为“杉王” (吴敬摄)
习部塔夜景 (吴敬摄)
箐山之巅,品茗畅谈 (吴敬摄)
薛公岩 (吴敬摄)
望仙台石窟 (吴敬摄)
袁锦道祠 (吴敬摄)
袁锦道祠庙合一
四渡赤水纪念馆 第一排(从左至右) 袁璐璐 杨凤林 袁晓丽 谢中荣 袁方洁 董秀娟 吴敬 刘宁宁 第二排(从左至右) 袁志 袁平 三笑 袁少斌 袁弘毅 袁冠烛 袁达荣 袁明辉 袁义斌
佛光岩景区 (吴敬摄)
佛光岩--世界丹霞之冠 (袁弘毅摄)
和晓丽合影 (三笑摄)
抱着小狗狗 (袁弘毅摄)
佛光岩瀑布 (三笑摄)
茂竹深处 (吴敬摄)
“观海楼”塔顶 (吴敬摄)
四洞沟水帘洞 (袁弘毅摄)
四洞沟飞蛙崖 (袁弘毅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