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袁氏宗亲网-全球袁氏网上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9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袁姓改其他姓之五: 罗定市加益镇袁氏改王氏的变迁典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15 08:13: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袁家荣 于 2021-3-15 08:42 编辑

袁姓改其他姓之五:
罗定市加益镇袁氏改王氏的变迁典故
     
   广东省罗定市加益镇俭堂房王氏家族,是加益地区人多势众,声名远播的庞大家族。加益镇俭堂房王氏家族其实就是广东袁氏家族的一个分支。
      根据族人的记忆,大约在清康熙9年(公元1670年)3月的一天,住在广西岑溪归义袁天杨的第三个孙子,即住在岑溪梨木三益榃平的袁弘远的第三个儿子袁石歧诞生了。可是非常不幸,孩子刚出生不久母亲就月难过身了。要把一个刚出世就离开母亲的孩子抚养长大成人,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又因为家里已经有两个男孩子了,考虑到家庭的能力及孩子的成长,家人只好把新生婴儿装进一个篮子里放到家门口的大树下。意思是说;谁要孩子就抱去养吧。孩子哇哇的哭声惊动了左邻右舍。这时候住在岑溪大隆福隆的新生孩子的姨妈谢淑媛知道姐姐身怀六甲快要出生了,就特地提着米和鸡蛋过来看看。刚走到姐姐的家门口,就看到孩子痛哭的一幕,姨妈顿时悲痛万分,泪流满面。她马上抱起姨甥往家里跑。因为自己还没生有男孩,多么希望家里有一个男孩子啊,这又是一个很好地机会。她要和丈夫黄振兴商量,共同努力,悉心照料,把孩子抚养长大成人。并给孩子起了一个名字: 袁石歧。当袁石歧快三岁的时候,姨妈家又惨遭变故,黄振兴因病过身了。袁石歧只好和姨妈相依为命,过着苦难的日子。这时候,一个在加益木寨的贩牛和贩卖茶叶的王奠邦来到三益贩牛,走到谢淑媛家中,发现这个妇女既年青又漂亮,家里又没有男人。这个剛死了老婆不久的王奠邦,马上动了心。他千方百计争取多和谢氏接触,以取得谢氏的同情。谢氏只答应可以在这里做饭吃,不可以在这里过夜,以免人家说闲话。后来王奠邦提出要结婚的要求。谢氏提出,因为有一个姨甥在身边,只可以做上门女婿,不可以出嫁外地。最后经过多方努力,王奠邦通过请媒介绍,终于成为黄家的上门女婿。有一天王奠邦带着谢氏回加益木寨老家探望父老兄弟。谢氏发现加益地区地域宽广,土地平坦肥沃,很适宜耕作,远比广西岑溪梨木三益地区环境好很多, 于是愿意回迁加益。王奠邦经过和家人商议,家人又看到袁石歧聪敏过人,最后同意王奠邦带着妻子和姨甥回迁王家。这样谢氏就带着三岁的姨甥袁石歧落户加益木寨王氏家族。袁石歧就成为王奠邦家中的第三个儿子。因为王奠邦先前已有王斐臣、王荩臣两个儿子,因此袁石歧改名为王节臣,号“俭堂”。王节臣因为血统是袁氏的,所以人们都称呼俭堂王为“袁王”。王节臣落户王家长大成人之后,家庭人口增多,需要分家。由于王节臣是带回来的养子,不竟受到兄弟的另眼相看。家人有人提出,他是带归的不应该分给家产。有人说,都是兄弟了,应该分给家产,就“把加益石头那些湴塱眼分给王节臣吧。”这样王节臣就在加益石头湴塱安家落户。虽然加益石头湴塱地区田地水深,浮土过膝,不太方便耕作,但是地域宽广,土地肥沃,加上家人勤奋努力,终于在石头湴塱开创出鸿伟的基业。由于王节臣自己的聪敏好学,勤奋不息,终于获取一个“修职郎”的职衔 (清朝第八品官)(1940年上一辈编写的族谱是这样记载的)由于家业兴旺发达,仅百余年间,俭堂房王氏家族就享有“五代千孙”之美誉。我们上一辈为了让后世记住这一段历史,在编写族谱排名詩时,起首第一句就是“柏朗建鴻基”。其家族的繁荣兴旺,家大业大,人多势众,人所共见,可以说俭堂房王氏家族是加益地区数一数二的旺门大族。     
      养母谢氏过身之后,俭堂房王家出巨资,请风水先生四处寻找,最终在加益清水茅冲三叉塘买了一块地皮安葬养母。由于丈夫王奠邦的坟墓到处都葬不好,最后夫妇同葬于此。据地理名师说,这是一块非常好的风水宝地,叫做“同枕仙人抱孩儿”,特别有助于我们俭堂房王姓家族的兴旺发达。由于有风水宝地的维系,俭堂房的发展更加迅速。俭堂房王节臣有四个儿子。自从家庭分家以后,入住加益石头湴塱,长子王鹏璋就居住在石头湴塱,二子王鸾璋安排到石头余粮陂居住,三子王凤璋住在广西岑溪梨木的平田、大坪、根竹一带,四子王鸿璋就居住在清水圆墩和排阜对窝等处。在清朝乾隆年间,至今三百余载,各房人口不断增长,在罗定加益镇的石头湴塱、上下余粮陂、三间屋、加益街、清水、排阜旺英、双益马垞坑、合江大路底、林蓬山、长塘、灵凡;龙湾镇的金充、棠棣大屋;泗纶的榃斗;以及加益镇周边信宜贵子的石马;广西岑溪梨木的平田、大坪、根竹、松岗岭等等地区,有俭堂房王氏家族居住的四十多个村庄和王家居住点。加上迁居广西柳州、海南,加上迁居全国各大城市,和旅居马来西亚、新加坡、新西兰等处的国外移民,俭堂房王氏家族至今已有14传,人口总数已有一万余众。为了让后辈不忘记我们是袁姓血统,先辈族人给第三传人起名字的时候以“逺”字开首,表示我们是袁氏血统的,因为走过了桥,来到加益木寨王家,就改成“王”姓。在清朝乾隆年间,加益地区大概还是比较荒凉,人口稀少,土地没有得到开发吧。当王节臣的第二个儿子王鸾璋住进石头余粮陂时,就安排自己的大子王远声住在下余粮陂,二子王远显就住在余粮陂中间,三子王远扬就住在上余粮陂,仅百余年间王氏家人就差不多占完了从西到东一里多长的整个余粮陂地区。由于家人的勤奋努力,积极耕作,在余粮陂地方开辟出一片片平整宽阔的田块,而且粮食连年丰收,丰衣足食,余粮满仓,因而村名叫做余粮陂。听说当年王鸾璋带着儿子入住余粮陂时并不是最早的入住余粮陂的人家。那时候余粮陂早已住着一户潘姓的人家。这户潘姓人家,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至今也只有十多口人。而我们王鸾璋的二子王远显早搬到信宜贵子的石马去居住了。现在居住在余粮陂连同搬迁到外地居住的二房兄弟,已经有八千多人了。你说这是不是一个人间罕见的发展奇迹。所以上次族人编写族谱排名诗的第二句就是“儒良曾庆时”。其实家族的兴旺发达,除了祖宗的庇荫外,和居住的地理环境,族人的奋斗努力分不开的。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人杰地灵”吧。
      大概在民国初期,由于族人的不断发展,外出做官的人员不断增多,外出办厂的老板不断增加,家族富裕起来了。族人就在石头湾角地方,建起了王家祖祠“俭堂书院”。书院大门贴对子“俭昭美德,堂育英才”,在书院里办起学校。由于书院明显的是以家族勤奋努力,节约俭朴的家风作为办学宗旨,所以书院是为家族,为加益地区培育精英人才的地方。仅百余年间,俭堂书院的建筑就成为加益地区远近闻名的文物建筑;俭堂书院就成为加益地区远近闻名的学校。它不仅为自己家族培养了不少精英人才,还为加益地区,以及周边地区的龙湾、信宜的贵子、广西岑溪的梨木等地区培育了不少的精英人才,为发展加益地区的文化事业,以及周边地区的文化事业作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书院刚成立时,以“俭堂书院”命名,解放初期叫“俭堂小学”,后来改名“石头小学”,再后来以全县排名为“郁南县第26中心小学”。后来再改名为“加益中心小学”,一直办下去。2000年期间,群众集资办学,学校就在书院的球场上建起教学楼,学校的教学活动撤出俭堂书院。2005年王氏家族回收书院,重立祖宗排位,寻回香炉,回敬香火,把俭堂书院作为纪念、祭祀先祖的地方,以及家族人员聚集议事的地方。
      俭堂房王氏家族经过三百多年的奋斗发展,不但人口众多,而且人才辈出。在1940年第一次编修的俭堂房王氏家谱中,老祖宗王节臣就有一个“修职郎”的职称,其他的人员有登仕郎、修职郎、国子监生、卫千总、武修生、军功五品、军功八品等职称的人员,就有八十多人。1940年以后,比较突出的人员有曾任广西百色警察局付局长、肇军三罗六营统领部书记、郁南县参议员等职的王铁峰 (书法名家)。有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广州第四分校经理科财务上尉、广东省商民协会执行委员等职的王宰辰。当代家族最出名的就是王廷柱,他曾任武汉大学无线电物理实验室主任,是低纬度哨声研究专家,在方面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即是国际级的研究专家。原住在石头湴塱的王湘之一家现在就有八位大学生,包括有硕士、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等职称的家庭成员,有的居住在四川,上海,或侨居美国。   
      加益镇是罗定市的“文化之乡”。这荣誉的得来,就是加益镇在清末民初出了一位罗定书法名家----王铁峰。王铁峰少年师从举人王克忠,临池学艺,毕生致力书法艺术,精磨熟练,博采众长,其篆隶楷行草书,俱见内涵,饶有神韵,有“书法冠三罗”之美誉。前些年加益人曾用王铁峰的书法作品,以及后人的书画作品,在罗定市举办一次“加益人书画展”,这是以乡镇为单位,在市里举办的第一次书画展,因此加益镇荣获罗定市“文化之乡”的美誉。
       以上这些就是加益镇俭堂房由广东袁氏家族,演变成为加益王氏家族的一段历史,以及俭堂书院为加益地区作出的文化贡献,以及俭堂房家族的一些突出人员的情况。由于社会的进步,族人的努力奋斗,那些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硕士、专家、厂长、企业家等等已经很多,不能一一述说。这里只能选取一些成就突出的人员记述出来,以荣耀家族,激励后辈,让后世人员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学习,为家族作出更大贡献。
      加益俭堂书院理事会成员名单:会长:汉球副会长:定贤、奕锋、恒贤会计:应芳、石芳岀纳:祖业、定贤顾问:柏卫、泽芳、永灿、强朗。荣誉会长:新光、王军、豪伟、亚军、柏强、美珍会员:星汉、柏彬、继芬、任杨、达锦、浩伟、宗华、德文、柏豪、柏林、柏新、柏路、王伟、浩伟、柏文、永芝、柏原、章生、旭桂、新芳、浩辉、柏文、王术、德成、汉生、柏钧、
       加益俭堂书院袁(王氏宗亲)迁往各地居住情况:加益街道、上、下马、三间屋、上、下余粮、河坝寨、並朗、高同根、甫芦田、清水、6150人。迁往加益合江村、新屋、蓝逢山、大路底、长塘、河口1300人。迁往黄英坑450人。迁往龙湾镇、堂棣、金充坎塘、大屋、同王、十四坑、三屋坑口、2000人。迁往、信宜市、贵子镇、回尨、石马1380人。迁往广西梨木镇、双元、中管坑、白芦、松光领、河木、平田大平、余粮坑、2450人。迁往四伦、榃斗505人。迁往榃宾大硬塘320人。迁往海南330人。迁往柳州800人。目前共约15985人。     
                                    
供稿人:祖业、定贤、强朗。
                                             2020年11月18日       
(中华袁氏寻根问祖微信群  基建装修袁志伟13697751298  提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袁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02288号   

GMT+8, 2025-5-2 03:54 , Processed in 0.19913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风格设计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