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袁氏宗亲网-全球袁氏网上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同治元年 袁甲三奏——挈大纲防积獘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9 09:08: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袁明辉 于 2020-7-26 16:12 编辑

同治元年 袁甲三奏——挈大纲防积獘疏

    窃惟出治宜挈其大纲。行政宜防其积獘。大纲立。则条理次第举矣。积弊去。则隐患无由萌矣。皇上自御极以来。上承两宫皇太后厉精图治。下有王大臣竭智尽忠。治法粲然。中外相望升平。兼之圣心虚受。言路宏开。臣受恩最深。尤宜殚尽愚忱。以期仰酬于万一。惟是督师在外。闻见未广。实时于邸抄内略知梗概。又苦不能详悉。病中过虑。明知迂之见。未达体要。而愚诚所迫。有不能已于言者。且臣已蒙圣恩准予开缺。不日交卸回籍。瞻望阙廷。依恋无己。稍有所见。尤不得不为我皇上亟陈之。谨胪列管见。伏候圣明采纳。一圣学之缓急宜权也。我朝家法。自经史而外。如列朝实录。以及国书清语骑射。与各部落各国番语。无不讲习。所以通达古今。综括文武。统驭中外。法至详也。然当储宫养正之日。岁月宽闲。原宜同时并及。我皇上以冲龄践阼。日总万几。闻宸躬就学。每日不过两时。皇上天亶聪明。文艺技能。一涉必皆通晓。但为时有限。不能及。且精神常使有余。则心思愈觉灵敏。臣愚以为事有先后。过于骤则致功难。骛于多则用心杂。欲以成圣学之大。而立郅治之基。非渐致其功而专用其心不可。窃谓四子五经。道法之统会也。历代正史。治乱之考镜也。列朝实录。谟烈之成宪也。此皆心法所垂。治功所赖。万不可缓者也。此外艺文。暂缓岁时。似亦未晚。是宜按日而立为程。于经史务在讲贯详明。精求古先圣王心法治法。无徒为章句训诂。于列圣实录。命儒臣恭择明白易晓者。每日陈说一二事。不可繁多。庶几圣心渐渍于义理。审察于事机。而又懔遵祖训之昭垂。将见圣德日粹。圣智日开。由此而博及艺能。其为功必更易易。且亲近儒臣之日多。自无非几之贡。尤端本正始之基也。一议政之精力宜专也。古者官盛任使。以劝大臣。故三公论道经邦。不复亲及细务。所以节其勤劳。专其思虑也。人之精神有限。事繁则心纷。心纷则虑扰。虽资禀特异者。亦往往以纷扰而致虞。况枢机为政本所关。事务极繁。尤非若公卿以下分任职司。窃闻近来议政王兼理之事太多。我皇上冲幼垂拱。凡综理庶务。其责在王。行政用人。事事皆须审虑。宜使王厉精夙夜。广采博询。得以凝壹精神。均平天下。若派各差使。自有诸王大臣在。方今兵兴日久。时事孔棘。或军情猝至。运筹策于顷刻之间。或事遇疑难。权利獘于百年之后。应之稍有失当。即挽回更费斡旋。悉力殚心。正在今日。沈几内断。尤赖深思。多任一事即多费一心。不宜以此分议政治事之时日。而耗其虑事之精神也。夫权势不可专者也。思虑不可不专者也。王以至公至虚之心。持亲王之大体。复以有翼有严之体。竭辅政之小心。斯足以代圣主之勤。而赞成中兴之业无难矣。
    一用人宜审也。书曰。明试以功。又曰。举能其官。天下全才常少。而偏才常多。用违其才而曰天下无才。非笃论也。才窘于用。而前日之能臣即后日之罪首。尤非所以养天下之才也。循名责实。考绩程能。不惟小臣之才。不废于时。抑且大臣之才。愈宏其用。即如保傅之任。首重儒臣。而大体粹然者。间或诎于肆应。汉之经济。宋之理学。罔非正人。而从政临民。一代中卓然表著者。可以数计。其余则大者为师傅。小者侍经筵。咸能裨补圣明。佐成主德。以此知任用儒臣。重其德。不必苛其才也。若夫萧何馈运。未闻参帷幄之筹。韩信将兵。岂可任关中之守。黄霸名成治郡。而为相不过庸材。段颎功在平羌。而立朝不免败节。历观史册。成昭然。盖缘人之资禀各殊。才具互异。学焉而各得其性之所近。即用者当量其器之所宜也。又或入仕之初。任事各有蹊径。如由吏员进者。簿书或易于见长。由军营进者。地方或难于胜任。由科甲出者。优于文教。而条令或不如吏胥。由州县起者。洊升大吏。而规模或不能宏远。是在 朝廷因而用之。曲而全之耳。臣非敢谓其中必无杰出之才。投而辄效者。但虑得人之少。不敌偾事之多。及至偾事。欲姑容之。既不能坐使旷官。而不明赏罚。欲罢黜之。又必致没其偏长。而难昭激厉。用人不审于先。其獘有不可胜言者。臣愚以为不必任之太骤。亦不必徒采其名。宜令内外大臣于一切保举。皆须实指所长。既经确指何项才能。自当观其实效。傥其人后不称职。仍追论其原保之人。不惟杜绝滥保。亦以澄叙官方。此非独三代以来。以此为因才授任之良策也。有虞之世。圣同朝。而稷契皋夔。各司一事。岂数圣人一移职守。遂至无所见长哉。用人之道固如是也。伏愿皇上审度而加慎焉。一听言宜断也。近日天下多事。全在得人而理。而人之贤否。视其心之公私。心之公私。见于言之诚伪。以此察之。百不失一矣。夫地方安危。系乎督抚。军务得失。系乎统帅。尤不可不慎选也。从前海内承平。督抚各任封圻。不相牵涉。迩来统帅界乎督抚之间。或督抚与统帅。主客互相抵牾。或统帅与统帅。彼此不免争执。其间是非杂进。邪正分途。惟视批答之从违。以决情之向背。正人忧深君国。披肝沥胆。日仰望乎圣明。小人计售奸欺。丑正恶直。亦隐探乎意旨。抑邪崇正。胥视此为转圜。天下治乱之机。莫大乎是。所虑者。天心广大。概示优容。邪正是非。未即显示乎天下。在皇上量同覆载。即虞舜隐恶扬善之心。原有默运渊衷。独持权度。未易为浅见所窥测者。但正言迭进。既蒙圣量之包涵。邪论隐陈。未禀干纲之决断。正人既心怀过虑。小人更私幸售欺。傥邪说复进而再尝。将正人被疑于三至。阴阳消长。辨之不可不早辨也。纵或论事互相左右。非触即背。虑开水火之端。朝廷不宣扬。微寓协和之意。然理有曲直。事有虚实。包容则反启游移。诘问则终难巧匿。调停两可。亦非 盛世所宜也。臣愚以为言杂进之时。明辨从违。自足以遏邪萌而扶正气。除言官献替。必须优之格外。以开谠直之途。其余论事论人。孰是孰非。立予分别。是者即议施行。非者严加诘责。邪说不敢更端而进。正人不至隐为所摇。如此则老成之隐虑皆消。众志之迟疑亦定。是非邪正。显然与天下共之。朝廷之黜陟当而任用专。治理蒸蒸日上矣。伏愿皇上俯鉴臣之私忧过计。以进道消道长之几。则天下幸甚。以上四条。或事关治本。或虑在几微。虽土壤细流。未必高深之能助。而戴天履地。岂其覆载之相忘。臣久病之余。精神疲惫。而微诚所积。无日不如在君父之前。辗转思维。窃以为有所见而不为 皇上陈之。即伏处田园。此心终觉负疚。谨不揣冒昧。缮折驰陈。伏乞皇上圣鉴训示。

项城袁氏十五世孙 袁明军敬录及点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袁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02288号   

GMT+8, 2025-5-2 02:38 , Processed in 0.17559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风格设计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