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袁力 于 2016-8-15 14:20 编辑
江苏省金湖县大学生村官袁亚威的心路历程
图为袁亚威(右)在工厂和工人交流生产情况
记者连线
袁亚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法学学士,2009年大学毕业后到村任职,现任江苏省金湖县塔集镇宝塔居委会党支部书记,2015年10月,在金湖县“家规家风背后的故事”征文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到村工作以来,袁亚威多次受到省、市、县相关部门的表彰,得到干部群众的好评。日前,记者与袁亚威在线交流,试图从他的“家书”中,探究他内心的动力之源。
家风影响,义无反顾走进农村
记者:亚威,你的《一封大学生村官的家书》在全县“家规家风背后的故事”征文比赛中获奖,信是写给谁的?主要写的什么内容?
袁亚威:信是写给刚出生不久的儿子的。主要希望他长大后能传承好的家风,做一个有人生方向、有益于社会的人。
记者:你觉得对你产生积极影响的家风是什么?
袁亚威:我爷爷是一名离休干部、老党员,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为我们放了样子。在我的记忆中,三伏三九天,爷爷总是第一个甩开裤腿冲进田间地头。盘点收成时,他总把粮食减产的责任归于自己,将粮食增产的功劳留给大家。病重住院时,爷爷也不让医生用贵重药品。爷爷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从小耳濡目染,奉献、责任、担当的精神基因便融化在我的血脉里。
在信中将家风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希望儿子传承好,同时也是自我勉励。在做人做事上,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让一生愉悦充实、从容强大;在自律担当上,筑牢人生底线,饭菜不求丰盛、衣着不求华丽;在成才成功上,不求名留青史,不求腰缠万贯,追求在感兴趣的领域闯出为人称道的一片天。“一个人拥有的物质并不能完全说明什么,而拥有物质的方式却能说明他是怎么样的人。”
记者:那是否意味着大学生村官的青春选择,与你的家风密不可分?
袁亚威:是的。我在农村长大,深知农民的甘苦、农村的不易,而人才缺乏是基层发展的最大瓶颈。所以,选择当村官,既是对自身的挑战,也是一份责任担当。我坚信,村官这条路,一定会有着旁人看不到的风景。
记者:那你专业知识在村里能派上用场吗?
袁亚威:法律知识在调解民事纠纷时很管用。记得有一户家庭因父母遗产而发生纠纷,法律上关于此类事件的要点是继承关系和继承顺序,我按照《继承法》相关规定,对继承人动之以情、晓之以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破解“法不下乡”的难题任重而道远,我愿意为此付出努力、做出贡献。
造福村民,创办玩具加工厂
记者:听说你到村第二年就创办了一家玩具加工厂,动力何在?
袁亚威:农村有大量的留守妇女,她们面临着外出打工和在家照顾小孩的矛盾。如何让她们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挣钱和照顾家庭两不误的目的,是我创办玩具厂的初衷。
2010年下半年,经过调研,我发现毛绒玩具加工技术要求不高,能熟练使用电动缝纫机就能生产,只要有订单就可开工。2011年初,我个人投资10万元,和朋友共同创办了金扬玩具厂,购买机器20台,帮助20余名留守人员就业。2012年,在金湖县城增设一个加工点,购置缝纫机18台,增加用工20多人。2014年,又在塔集镇夹沟老街开设分厂。这些厂的选址大多在学校周边,主要是考虑方便上班的村民照顾孩子。
记者:创办工厂的同时,你还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开展公益活动做了不少努力?
袁亚威:是的。2011年,我到县农委争取5万元资金修缮村部广场,2012年我到县环保局争取5000元购置垃圾桶改善村里环境,2013年又到农委争取到一个300万元高效农业项目,2014年到财政局争取6万元整治下水管网,2015年联系贝因美公司到塔集镇开展慈善活动,赠送物品价值近3万元。
这些年来,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干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能否干成关键看自己是否用心。为了提升服务村民的本领,2014年9月我报考了南京农业大学的MBA。农村的发展,迫切需要懂管理、懂金融、懂市场、懂项目的综合型人才。
不断充电,让先进理念引领发展
记者:读MBA,能给居民带来哪些实惠?
袁亚威:联系贝因美公司开展慈善活动,就是MBA班的同学牵的线,不仅捐助婴幼用品,而且探讨“精准慈善”理念,计划为符合条件的困难户建立长效慈善机制,形成一条“助成长(资助生活品)—助读书(资助奖学金)—助就业(就职相关企业)”的慈善链条。
通过MBA学习,我了解到小球藻溶解液属于生物饲料范畴,藻类在日本可以作为面包添加剂、在韩国可以作为面膜、在欧美更是保健品,藻类的产业链条很长、市场空间很大。最近,我正与MBA同学筹划在金湖众筹藻类高新企业。此外,我将MBA课程中的CSA即社区支持农业的理念带给村官同行,发展农业合作社。
记者:看来读MBA确实有助于你在农村这个舞台上更好地施展身手。
袁亚威:我MBA的毕业论文题目就是《金湖县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研究》,我相信融合法律和工商管理两种专业思维后,我能更好地发展村居、能更好地服务村民。
村官生涯让我感到,大学生村官的真正压力不在农村事务,而在创新发展。虽然村官的道路难免有困难,有孤独,但只要我们懂得坚守,就会看到旁人无法遇到的风景和奇迹。我会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来源:2016-02-19大学生村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