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袁力 于 2016-8-15 15:53 编辑
元帅故乡走出的特战精兵 袁兴波
“特战精兵是你的名片,你是一把永不卷刃的特战尖刀,永远闪耀在强军目标的道路上。”沈阳军区65322部队红一连战士,来自陈毅元帅故乡乐至的袁兴波就是这样一名战士。
“我是一个兵,一个听党指挥,敢打仗能打胜仗的兵!”袁兴波豪迈的铮铮誓言诠释了“兵”的深刻内涵。
作为“军中骄子”,战友们仰慕的“明星”,袁兴波身上有很多传奇。 当兵真帅立志参军
气势如虹的呐喊声、整齐划一的队列训练、力度十足的捕俘拳、激烈顽强的军事比赛……每当看见这些场景,袁兴波都显得特别兴奋,“当兵真的很帅!”就是对部队的这份特殊情感,他选择了部队,选择了当兵。 2002年,家住乐至县石湍镇和兴小山村的袁兴波初中毕业。暑假,袁兴波在家没事可做,就独自一人到在成都做生意的哥哥那儿去玩。一天早上,外出逛街的袁兴波被一阵震耳欲聋的呐喊声所吸引,定睛看去,一群精气神十足的武警战士正在出操。他不由自主地跟了上去,这一去可真让他大开眼界——战士们来到训练场,虎虎生威的军体格斗技能,你追我赶的军事竞赛……英姿飒爽的战士们让袁兴波着迷。“太帅了,当兵真威风,我一定要去参军,当一名英勇的战士。”袁兴波暗下决心。
回到家,袁兴波将自己的想法如实地告诉亲人。“当兵很苦的,你能吃得了那样的苦吗?你可要想清楚!”哥哥看着瘦小的袁兴波特别担心。“你现在这么小,多读一些书才是最重要的,不过最终选择权还是在你手上,以后可千万不要后悔。”父母更是语重心长地告诫袁兴波。“请你们相信我,我会在部队好好干,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的。”袁兴波一再坚持,亲人们也不再阻止他。 2002年12月,17岁的袁兴波胸戴大红花,身穿绿军装如愿以偿地参军入伍。更让他高兴的是,他竟然分到了有着辉煌革命历史的红军连队——沈阳军区65322部队红一连,这也注定了袁兴波不平凡的军旅生涯。 “要当‘爱尔纳’勇士那样的兵,挑战生命极限,勇攀人生高峰。”刚入伍时,适逢连队代表集团军参加军区“爱尔纳”特种兵比武凯旋,看到英气逼人的战友和熠熠生辉的军功章,争当“爱尔纳”勇士就成了袁兴波军旅生涯的追求目标。 从那一刻开始,袁兴波就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从军梦想,从严从难要求自己,加班加点高强度训练,死缠烂打向军中骨干讨教训练要领技巧。功夫不负有心人,袁兴波的军事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成为了连队里冉冉升起的“新星”。2004年,袁兴波作为唯一取得参赛资格的义务兵参加了武装五公里大比武,并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绩。接下来,每逢比武都能看见袁兴波的身影,可是作为全连炙手可热的训练尖子,最让人遗憾的是袁兴波始终与冠军无缘,得到的都是一连串的第二,“千年老二”成了他的绰号。 “战场无亚军,一千次第二,就是一千次失败!”为了夺金,袁兴波更加刻苦地投入训练。“见到金牌就眼红,见不到红旗就脸红。”母亲连队的这句话时刻激励着他向第一发起冲刺。2008年,袁兴波参加了全团举行的军体运动会中最具挑战的万米长跑,眼看可以摘掉“千年老二”的帽子,可老天又给了他一次考验,临近比赛1个星期,袁兴波在训练中不慎右臂骨折,战友们无不为之惋惜。“一连没有场下的败将,没听说断了胳膊就打不了仗!”袁兴波打上石膏,忍着巨痛,咬紧牙关冲向终点,获得了他军旅生涯的第一枚金牌,更获得了“独臂飞毛腿”的美誉。 在冠军的道路上,袁兴波可谓硕果累累,成了名副其实的“武状元”。当兵12年,袁兴波9次代表团、6次代表师、3次代表集团军挂帅出征,取得了4次第一、8次第二和3次第三的骄人成绩,“个人集团军二等功”、“特战精兵”、“挺进模范”、“技能标兵”……集诸多荣誉于一身。 当兵无敌誓当精英 “走进军营,就离不开军营了,我与部队早已血肉相连,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我时刻准备着!”袁兴波把自己的一切完全交给了部队。 2010年,袁兴波中士服役期满,正赶上家乡新农村建设,老家有很多的发展机遇,更重要的是他荣立二等功,复员回家还能得到很好的安置,但连队更需要这个特战精英留下来去传承红一连的精神,继续抒写红一连的辉煌。“我是部队培养的,部队需要,我必义无反顾!”面对这一切,与军队情缘未了的袁兴波毅然决然递交了留队申请。当上代理排长,袁兴波带领全排参加实兵演习,圆满完成机降纵深攻击任务,被评为演习先进个人,在自己的从军路上继续前行。 2014年,对于袁兴波而言更是难以抉择。母亲因严重的类风湿生活难以自理,年过6旬的父亲身患严重腰椎间盘突出,女儿刚出生不到6个月,所有的家庭重担都落在了瘦弱的妻子身上。“我们这个家真的太需要你了,你快回来吧!”妻子苦苦相求。作为一个有责任的男人,袁兴波决心脱下心爱的军装回家弥补多年的亏欠。然而6月,红一连接到任务,组建快反突击排,并于9月赴西非马里执行为期8个月的维和任务。快反排由两个班组成,班长由谁来担任?所有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袁兴波,只有这个特战精兵才能担此重任。面对忠孝两难的抉择,袁兴波最终选择了自己钟爱的部队。 得知消息,父母默默落泪,妻子更是责怪他太狠心。为了得到家人的理解,袁兴波专程赶回老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向亲人们道出了自己的心愿。“你放心去吧,一定要注意安全,平平安安回来。”亲人们最终理解了他。
“顺利完成任务,我们全连战友等你凯旋,到时为你庆功!”红一连连长杨光明与即将远行的袁兴波促膝交谈。 带着祖国人民的重托、亲人的牵挂、战友的祝福,袁兴波于9月16日踏上了维和的征途,在异国他乡,这把“特战尖刀”诠释着中国军人的无穷魅力,也在他的军旅生涯中描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源:2016-02-16《资阳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