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敞碑》,全称《汉司徒袁敞碑》,立于东汉安帝元初四年(117年)。1923年春在河南偃师县西南20余里辛村、闫楼村间发现,地处汉魏故城东南,距袁安碑1.5公里。碑高75厘米,宽63厘米。该碑斜断为三,上下残缺,右下角已佚,首行佚“司徒公”之“公”字,与二行“南尹子”等20余字。篆书10行,每行5—9字不等,计为70余字。不少研究者曾对碑文标点及所缺字进行考补。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后汉书·袁安传》云:“安子京、敞最知名”。“敞字叔平,少传《易经》教授,以父任为太子舍人。和帝时,历任将军、大夫、侍中,出为东郡太守,徵拜太仆、光禄勋。元初三年,代刘恺为司空。明年,坐子与尚书郎张俊通,漏泄省中语,策免。敞廉劲不阿权贵,失邓氏旨,遂自镣”。朝廷由此“薄敞罪而隐其死,以三公礼葬之,复其官”。从《袁安传》可知袁敞系袁安之子。
汉代以小篆书体入碑者不多见,且此碑与《袁安碑》年代相近,笔迹亦极相似,故尤为世人瞩目。此碑以方折之笔作篆法,不失流畅,成为此碑长处,是小篆书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若与秦小篆相比,则用笔多见起伏变化,亦多见装饰意味,将板着脸孔的秦小篆书体改造成了一幅和颜悦色的面貌。清邓石如习小篆,从此碑获益不少。
释文:
敞叔平司徒公□□□□月庚子以河南尹子□□□□五月丙戌除郎中九年□□□门侍郎十年八月丁丑□□□十月甲申拜郎中□□□步兵校尉延平元年□□匠其年丁丑拜东□□□□□丙戌征拜太仆五年□□□□初二年十二月庚□薨其辛酉葬
(文字据河洛文化数字资源库、中国硬笔书法在线整理;图片来源于中国硬笔书法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