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袁明辉 于 2020-7-26 12:52 编辑
袁寿山将军雕像落成记
袁寿山将军雕像
袁寿山,字眉峰,明末名将袁崇焕嫡孙。清咸丰三十年生于瑷珲,世居黑龙江省。清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寿山陈请赴前敌效力,收复草河岭,攻克连山关。1900年,沙俄入侵黑龙江,寿山率部奋起抵抗,但前有劲敌,后无援兵,终因寡不敌众,俄军直逼至齐齐哈尔城下,清政府主张议和,寿山力阻无效。因“军覆则死”的古训、誓不“改隶夷籍”,寿山“以枪自击”,以身殉国。时年41岁。
金戈铁马,驰骋莽原,征战沙场,虽未亲眼所见,但料想112年前的袁寿山将军也应是这般英姿。
2012年11月6日,杜尔伯特小林科乡龙虎泡,随着袁寿山将军雕像的落成仪式结束,文体旅集团视觉空间环境艺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玉河的心获得了平静。望着身旁的王献力与魏克强,三人不禁相视一笑。
袁寿山将军墓与袁寿山将军雕像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种民族气节
“英雄梦”何必深埋
所有人都做过“英雄梦”,岁月斑驳后,这梦往往无疾而终。但是坐在记者眼前的刘玉河、王献力、魏克强三人却将梦变成了现实。
一个从小酷爱武侠名著,追捧英雄人物;一个“钟情”寿山将军八年;一个喜欢用刻刀雕塑各色英雄。刘玉河、王献力、魏克强,一个沉稳、睿矍、较真儿的组合。
起初,三人并不相熟。2011年9月,一行人去杜尔伯特游玩。那时的他们,早就听说过民族英雄袁寿山的事迹。于是大家决定去将军墓谒陵。到了那半天也没看见别的什么人来。刘玉河挺困惑。“在大庆,除了王进喜,还有很多英雄,袁将军是其中远负盛名的一位。大家是不是不了解?”
英雄是值得人们去学习和景仰的。回到家刘玉河就开始琢磨,“我能为英雄做点什么呢?”“以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让人们真正记住这位英雄呢?”他想到了雕像。
也许,没有比一个高大、威武的雕像更能呈现英雄的形象了。想到这,刘玉河想起了当天一同前往的王献力和魏克强,他们都是心里藏着英雄梦的人,三人一拍即合。
“没想到,如今英雄梦成了现实。”看着眼前的雕像,刘玉河感慨地说。
遍寻史料,重现当年容颜
初冬的太阳冉冉升起,在阳光的映照下,袁寿山将军雕像让人不禁肃然起敬。刘玉河告诉记者,雕像高7.1米,取自袁寿山为黑龙江省第七十一任将军之含义(据《黑龙江省省志》记载)。
袁寿山将军雕像刻画了一位手持宝剑怒目远眺西北的将军形象。那是保家卫国的气魄,那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民族气节。
袁寿山将军在历史上留存的只有一张青年时期的照片和一些画像,战死时也未留下遗照,可将军雕像却十分精细,须发可见。41岁与10多岁之间的年龄差,如何准确把握?
“当时,我们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魏克强。”刘玉河说。
魏克强,大庆文化集团书画院专业雕塑家。
为准确把握袁寿山将军史料,避免英雄事迹讹传,刘玉河、王献力、魏克强三人曾到齐齐哈尔寿公祠实地寻访。
“当时我读了很多有关袁寿山将军研究方面的书籍和材料,想从字里行间更真实地感受这位英雄,还好有鲁美的孙家彬老师帮助,我才能在研究照片、史料的基础上创作出袁寿山将军雕像设计图。”魏克强说。
设计持续了半年之久。半年来,只要有新的史料和感悟出现,魏克强就会改善自己的设计稿。记不清的设计草纸记录着他的执着。
心聚到了一块儿
“飒飒秋风雁去遥,凭栏百尺恨登高;英雄无悔深埋骨,龙虎何堪常卧蒿。云起神州悲海月,江流故国咽寒潮;此来羞对将军冢,无那金刀血寇枭。”这是刻在雕像基座上的一首名为《将军祭》的七律诗,它是从一篇《寿山将军赋》中浓缩而来,此赋在2004年获得“龙江杯”全省首届诗词大赛一等奖,而这两部作品均出自王献力之手。
王献力,黑龙江省诗词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大庆诗词学会副会长。
“我对寿山将军的事迹非常了解,八年前我便去过袁寿山将军墓,回来十分感慨,便作了这篇《寿山将军赋》。设计袁寿山雕像时,他们让我为雕像撰文,我连夜就把这首七律写了出来。”王献力告诉记者。
这篇《将军祭》最后由著名书法家鲁健飞用颜体书写。
袁寿山将军雕像总造价118万,均是刘玉河自己掏腰包。“这里有很多人的功劳。”刘玉河说。
那时,正值初冬时节,风格外刺骨。负责搬运雕像的工人拿凉馒头当晚饭。杜尔伯特县政府得知此事后送来了热乎的饭菜……这样的事还有不少,王献力如今还在感慨“这座雕像将我们的心聚到了一块儿。”
什么是英雄,又是谁塑造了英雄,成就了英雄?
是英雄自己。
三个人的英雄情结让雕像矗立,也让更多的人知道袁寿山,其影响也许会更深远。
有消息称,杜尔伯特将会以袁寿山将军墓和袁寿山将军雕像为中心建“袁寿山将军文化园”。
(实习记者 贾野/文 本报记者 潘爽/摄)
记者手记
历史在滚滚黄沙之中流转掩埋,但矢志不渝的却是一颗颗追怀历史的心。正如刘玉河、王献力、魏克强他们三人的求索,这求索不是昙花一现的热情,也不是浮光掠影的冲动,是一种真正的热爱,全然的倾尽所有…… 刘玉河多少辗转反侧的深夜;魏克强磨破的手指,刮伤的脸颊;王献力斟字酌句的努力成全了今日让人敬仰的袁寿山将军雕像。 提及当初的努力,面前的男人们只是平静的叙述,正如千帆过尽的云淡风轻,他们用这样的赤子之心去镌刻一段恢弘的历史。 他们也用自己的行为感动了很多人,我市作家、诗人吕天琳就是其中一位。 在吕天琳看来,任何人类行为都在努力强调一种文化意义,集会、选举、婚礼、战争等等,树碑立传也不例外。为寿山将军立塑像的义举弘扬的是一种浩然正气、一种凛然正义、一种永远不会磨灭的民族大义。这种为民族精神“招魂”的举动,其洋溢的社会正能量是显而易见的,它体现的不仅仅是当下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文化的普遍愿望和现实需求,对激发公众爱国热情,积极投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乃至生态文明建设都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贾野
(资料来源:大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