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袁明辉 于 2020-7-21 10:04 编辑
袁世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功绩不能否认
王龙
核心提示:我们要分清公德和私德的区别,在私德上袁世凯可能非常差劲,但他还是有公德的,所谓的公德就是为国家民族做出了很多贡献,袁世凯确实为国家考虑,我个人觉得袁世凯是一个公德比私德好的人。 本文系凤凰网历史对话青年学者王龙文字实录,整理:杨超 嘉宾简介:王龙,1976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国运拐点——中西精英大对决》《远去的身影——大国精英沉浮录》等书。曾在国内多家刊物发表作品,多次获全国、全军文学大赛奖励,20余篇作品入选各类文集并被《新华文摘》《读者》《作家文摘》等刊物转载。其 “中外著名历史人物对比分析”在多家刊物发表转载后反响热烈,2010年集结出版《天朝向左,世界向右》一书后反响热烈,被列入中国作家协会2009年全 国重点扶持作品,获得第五届冰心散文奖,并已在香港、台湾、澳门出版发行繁体中文版,在泰国及东南亚地区发行泰国语版。
袁世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功绩不能否认 凤凰网历史:现在看袁世凯当时制定的政策有没有可取之处?孙中山为什么组建中华革命党? 王龙:实际上袁世凯并没有签订21条,只签订了12条,这是大家公认的。说实在话,袁世凯除了称帝可以说完全错误外,其他几件事情都是可以商量的,在当时的情形下,任何领导人都必须向日本妥协,中日当时并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对手,跟日本打必败无疑,肯定要做出某种程度的妥协。这是毫无疑问的,日本可以说最忌惮的就是袁世凯,袁世凯死前写下“为日本去一大敌,看中国再造共和”。袁世凯称帝的确是败笔,但不能否认他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功绩,尤其是中国的邮政制度、警察制度都是他建立起来的,李鸿章开创34项第一,
袁世凯也开创了不少第一 孙中山为什么组建中华革命党?这可以简单归结为几句话。第一,当时中国的政党政治并不成熟,加入国民党的门槛非常低,三教九流都可以,政权组织形式很涣散,因此它的战斗力很涣散;第二,孙中山个人的心情太急迫,革命失败以后太悲愤,他要党员按指印宣誓向他个人效忠,认为这是为取得革命胜利的必要手段,只不过手法太不委婉,太明显。这种措施在当时的情况下并不是没有道理。黄兴当时等着孙中山来当总统,他完全可以取代他,黄兴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反对孙中山这种做法。孙中山当时都还没有完全清洗掉封建帝王的专制集权思想,想以此来干革命,袁世凯这种人更是如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专制的基因并没那么容易消除,只不过大家表现出来的专制方式不一样而已。
人民主动让出自己的权利是更大的罪恶 凤凰网历史:民初中国面临着被侵略乃至被吞并的危险,弱势的中央政府并不能避免这种危险,因此袁世凯认为与其将全力分散还不如我一人说了算,组建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所以有观点认为袁世凯称帝是想重新恢复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把中国建设好,您怎么看待这种观点?孙中山为何认为中国实行民主要分三步走? 王龙:第一个问题就是救亡压倒启蒙,那么今日需不需要救亡?今天启蒙到底是急需还是不需?当时的确是救亡压倒启蒙,但是中国的启蒙真的是太漫长而且太艰辛甚至是没有起步,中国功利性的东西太多了。 第二,我们曾以各种理由借口来阻挡启蒙,如同严复说的一句话,意思是制政府不给人民权力这是罪恶,但人民主动让出自己的权利这是更大的罪恶,严复一百多年前的话早就掷地有声。 第二个问题,孙中山和袁世凯有类似相通的地方,对于孙中山军政、训政、宪政我研究不多,但是我觉得它是理论上的东西,实行起来可能完全是两码事,比如蒋介石当权后就一直实行高压政策,在台湾一直实行戒严,直到蒋经国时代才接触党禁和戒严,这是因为台湾内外的压力,而且蒋经国对这些有深刻的体会,他非常了不起。 核心提示:我们要分清公德和私德的区别,在私德上袁世凯可能非常差劲,但他还是有公德的,所谓的公德就是为国家民族做出了很多贡献,袁世凯确实为国家考虑,我个人觉得袁世凯是一个公德比私德好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