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袁氏宗亲网-全球袁氏网上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44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湖南湘乡翻江袁氏三修族谱源流总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21:49: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袁明辉 于 2020-7-27 10:56 编辑

湖南湘乡翻江袁氏三修族谱源流总叙

    国有史、邑有志、族有谱,其义一也。史所以编历代之废兴、考政治之得失,俾后之人可以通古今于一目也。志所以纪人才盛衰、验风俗之淳薄,俾后之人可以兴观感于遗篇也。至于谱则一家之事,地之广狭与人之众寡,不若一国一邑,而与国史、邑志均为不可缓于修者。何哉?盖历年久远,聚散无常,迁移靡定,里居既隔夫山川,则昭穆难分乎次第。无谱以纪之,欲使一本之亲不至视如秦越,万殊之派尽能悉其源流,若者为卑、若者为尊,若者与之同房、若者与之共族,若者始合而忽分、若者既分而复合,缕晰条明,井然而不紊也,其可得乎?
    如我袁氏,系出轩辕,因舜生于姚墟,遂姓姚氏,迨二女厘降,复姓为妫,厥后武王克商,封舜之后妫满于陈,以备三恪,满之七世孙有名庄伯辕者,其孙涛塗以王父字为氏,去车为袁,而姓于焉始定。自是而后,历秦汉六朝间,名臣钜宦代有伟人。何莫非大舜苗裔而同出于一源者也。然年湮世远,其详不可得而闻。
    粤自大唐天罡祖,生而神奇,有风鉴应验,爵封国师,后官袁州,籍隶江右吉州泰和圳上早禾渡梅子坡长丰乡永丰里九龙峰万福庙王,创立大业,遂为圳上袁家有名税户。相传罡祖由先父璟公遇仙媛而降生焉。罡祖之后曰应升、曰宗高、曰葛亮,实为罡祖的①派。第②罡祖为唐初元佐③,仅四传而历李氏三百余年之久。老谱载葛亮祖系宗高祖所生,世殊时隔,未免滋疑。查自宗高祖以下越十世至葛亮祖,始从江右迁于江南常州开基立业,而生广祖之兄一郎、二郎、三郎、四郎,弟六郎,虽葛亮祖以上十世名目失于稽考,而与大唐年分适相符合,故兹谱奉罡祖以下四代为远宗焉。
    我广祖五郎,生居江南,奉诏出籍,于后唐同光二年甲申十一月初三起程赴湖南长沙(即古潭州)茶陵东山落业,生子伯万,万公生五子:长必清、二必敏、三必荣、四必华、五必岩,有出处失稽者、有仍住茶陵者。惟清公于宋乾兴元年壬戌迁于湘乡芸田道山,生四子:长公衮、二公辅、三公亮、四公镇,有仍居芸田者、有迁宁邑倒壶坪者。公亮公由芸田落业于宁邑土桥而生伯庸公,分流别派,屡易厥居。故兹谱奉广祖以下四代为世祖焉。伯庸公讳拔德,宋元丰七年甲子迁湘十六都(即古廿四都)暗山岐头坪,历四传至海亮公,于宋咸淳三年丁卯复由暗山迁十七都(即古廿四都)翻江袁家湾(古宁家坪),始著姓为“翻江袁氏”,故兹谱奉拔德公为翻江开派祖、海亮公为翻江始迁祖焉。海亮公生南才,南才生章光,章光生大兴,大兴生四子:长裔钦、二裔良、三裔禄、四裔志,良、禄、志三公无传,钦公生五子:长永儒、二永柯、三永惠、四永瑞、五永入,自后瓜绵瓞衍,棋布星罗。儒公、柯公、瑞公为湘邑之祖,惠公为宁邑之祖。先辈因柯公孙子蕃多,分为吉、兴、盛、茂四房,合儒、瑞二房,捐资以展时祭,名为翻江袁六房,自光绪乙未岁创建祠宇。惠公后裔散处于宁邑九都、造钟尖高山袁家滩、黄泥段袁家湾、双泥田、三亩田、六都袁家冲、八都茶花冲等处者,亦捐费入祠,为清明与祀之资,始合而为“翻江袁族”。故咸丰辛亥④踵修族谱,及光绪戊子⑤续修墨册,将乾隆谱中所载往外失稽者周咨博采,不敢告劳,而吾族远徙之人,终莫之或应。第⑥因儒、柯、惠、瑞四房之现在者,照次编纂,联为《袁氏族谱》。抑何敬宗之念虽殷而收族之怀难慰也?甲午冬有族致祥者,携有国初世系前来,系柯公派下再茂公曾孙国竖公七代后裔,始由翻江老屋迁于本邑太平寺,未通音问者数百年,于兹因而复成墨谱贰册,联为一气,并捐有祭资,亦得届清明而共展孝思。至于永入公一房,仍然无稽。旧岁清明,族众倡议续修,意欲付之剞劂⑦,以示尊隆,举荣派、昌派等为首,兼任纂修事,又因旧谱所载失考者不一而足,命遍寻各府、州、县,使已散者复聚、已分者复合,以上慰前人收族之怀。乃有自乾隆年领谱后迁于本邑二十七都归宁桥者,系柯公二子兴荣公派下再旺公后裔,老谱原载皮家湾房又有递迁至湘潭青山桥,由青山桥转迁于本邑二十二都周家井袁家湾立业者,查其世系根底,原为入公之裔,虽丁不甚多,而一脉相传,本本原原,秩然有序。如是则裔、钦公以下五大房始无阙矣。噫嘻!分之视若途人,合之联为族属;聚则虽疏犹戚,散则虽戚亦疏。由此观之,收族之举不綦重⑧欤?荣、昌等谬承族命,只得竭其力所能为,殚其心所能至,为之序昭穆、别世次,一切生卒葬向、婚配嫁娶,均照各房所开世系斟酌详录。俾后之览者得以指而识之,曰若者为尊,若者为卑;若者与我为房,若者与我为族;若者始合而忽分,若者既分而复合。按图考系,昭若日星。而源流之远,支派之繁,聚散分合之由,又得于首序中明其大略。夫亦可以通古今而兴观感矣,则族谱之修,不诚与国史、邑志同为不可缓也哉?抑又闻之“谱必三十年一修”,吾族未三十年而从前之分散者三至,何懼族之难收乎?后来者作而修之,庶收族之有望也。是为序。
    时
宣统二年庚戌孟夏月上浣之吉
阖族公刊

   (依据湖南湘乡袁卫红宗亲提供的族谱图片资料整理)
    【编者注
    ①的:疑将“嫡”字错为“的”字。
    ②第:“但”的意思。
    ③元佐:僚佐之首,即官署中协助办事的官吏之首。
    ④咸丰辛亥:指咸丰元年,即公元1851年。
    ⑤光绪戊子:指光绪十四年,即公元1888年。
    ⑥第:只、仅。
    ⑦剞劂:jī jué,雕板;刻印。
    ⑧綦重:极重。綦,qí,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21:57: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明辉 于 2020-7-27 10:56 编辑

湖南湘乡翻江袁氏三修族谱序

    盖闻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我袁氏自后唐同光以来,开基立业历数百年,至明初章派祖继先公创修谱牒,定为五言派序,所以继往而开来者,厥功为甚钜矣!顾历年久远,简断篇残,无从检阅,有心者未尝不抚卷而兴感焉。幸乾隆壬申①间,民、安两派先辈,拾往昔之绪余、序当时之世系,晰缕分条,而数十传之源流复,彰彰可考。故咸丰辛亥②岁太学生孔前公犹得踵而修之,以缵其绪。厥后光绪戊子岁③,纵九品主器公讳显鬯(chàng),甲午④岁,邑庠生候补知县畿(jī)臣公讳显圻,两次倡首续修,二公才学兼优,倘能付之梨枣⑤,凡一切序说、传赞,洵足以彰其美而传其盛,奈因措资未裕,仅成墨谱,而终诚哉,其可惜也!旧岁清明,族众以续修事推主修若而人、纂修若而人、房修若而人,共襄厥事,经始于己酉之秋,告成于庚戌之夏,非敢云上继前人之美,聊以敦本睦族,俾得永传于勿坠尔。至若源流之远,分房合族之由,非特老谱之纪载綦(qí)详且更撰有总序,在不赘。
    时在
宣统二年庚戌孟夏中浣阖族公刊

   (依据湖南湘乡袁卫红宗亲提供的族谱图片资料整理)
    【编者注
    ①乾隆壬申:指乾隆十七年,即公元1752年。
    ②咸丰辛亥:指咸丰元年,即公元1851年。
    ③光绪戊子:指光绪十四年,即公元1888年。
    ④甲午:指光绪二十年,即公元1894年。
    ⑤梨枣:旧时刻版印书多用梨木或枣木,故以“梨枣”为书版的代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袁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02288号   

GMT+8, 2025-5-2 06:14 , Processed in 0.19282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风格设计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