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袁弘毅 于 2017-8-22 16:46 编辑
浙江鄞县城南袁氏及其藏书楼
鄞县袁氏为宋元之际著名学术官宦家族,时有三大望族,曰鉴桥袁氏、南湖袁氏、西城袁氏。鉴桥袁氏代表人物:袁毂、袁文、袁章、袁方、袁燮、袁甫等;南湖袁氏代表人物:袁韶、 袁似道、袁桷等;西城袁氏代表人物:袁镛、袁廷玉、袁珙、袁忠彻、袁士元等。鉴桥以絜斋先生之博学、南湖以清容居士之文史、西城以殉难进士镛之忠烈,都彰彰在人耳目。 城南袁氏是宋代四明地区的文化世家,杰出的人物比比皆是:有以辞藻闻名的光禄大夫袁毂,曾与大文豪苏东坡共同唱和,他的《韵类题选》一书在当时的文人士子中极具影响力;有为人豁达淡泊的袁文,为古代文学史留下了一部重要的学术考订笔记,即《瓮牖闲评》;有神童出身、才学满腹的承议郎袁章;有侠义正直、勤于学问的袁方;有理学大师、“淳熙四先生”之一的袁燮,《絜斋集》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还有甬上颇负盛名的状元郎袁甫,他发扬理学、推行教育、兴办学堂,他的《蒙斋集》为后人提供了学习和钻研的依据。城南袁氏一族的特点在于多出学者,他们对学问进行着不懈探究和钻研,大多酷爱读书,且多以博闻广见显名于世。另一支南湖袁氏的特点在于家教严厉、治家严谨。南湖袁氏有藏书的传统,且藏书十分丰富。著名的藏书楼有袁韶的“东西楼”,袁似道的“南园”,袁桷的“清容居”等。 所谓城南袁氏,一是南湖袁氏一直住在城南莲桥街毛家弄,俗称南袁;二是鉴桥袁氏袁恪因火灾而迁至城南甬水桥东社坛衕,自称城南袁氏以别(此是咸丰譜中所及)。而《鄞邑城南袁氏三修宗谱》有元赵孟頫《题三氏同宗会譜后》一文,说“以袁则有充、毂、燮、韶、甫、洪等之诸公。”这里的充、毂、燮、甫皆是城南袁氏,而韶、洪则为南袁,由此看都应属同宗同支,我就暂统称为城南袁氏。 (一)人物 1.袁毂:字公济,号用载,受学于楼郁,博贯群书,以词赋名闻。1061年(嘉祐占六年)中进士,与苏轼同科登第,知龙泉县。清介自节,尝题诗自勉,有句云:“沧浪不须濯,缨上本无尘。”1090年(元祐五年)通判杭州,时苏轼为杭州知府,相得益欢,唱酬颇多。后移知处州,官终朝奉大夫,卒赠光禄大夫。 2.袁燮:(1144年-1224年),字和叔,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宋朝政治人物、教育家、哲学家。早年入读太学,淳熙八年,进士及第。调任江阴尉,迁太学正。当时党禁兴起,因非议去职。后历仕司封郎官,迁国子监祭酒。后为礼部侍郎,与权相史弥远争和议,被罢官回乡。 袁燮博学,学者称其为絜斋先生”。与沈焕、舒璘、杨简并“明州淳熙四先生”,为当时浙东四明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曾主讲于城南书院,袁燮讲学,必启发诸生“反躬切己,忠信笃实”,“其教多以明心为言,盖有见于当时学者陷溺功利,沈锢词章,积重难返之势,必以提醒为要”。晚年起用,出知温州,进直学士,宋宁宗嘉定十七年卒,享年八十一岁。奉祠以卒,谥正献。真德秀为他写行状。著作有《絜斋集》二十四卷、《絜斋后集》十三卷、《直斋书录解题》、《絜斋家塾书钞》、《絜斋毛诗经筵讲义》。后人袁士杰辑有《袁正献公遗文钞》。 3.袁甫 :字广微,号蒙斋,南宋鄞县人,袁燮子, 生淳熙六年(1179),卒宝佑五年(1257),享年九十七岁。1214年(嘉定七年)进士第一(状元),授秘书省正字。1218年任湖州通判,迁秘书郎,改著作佐郎,出知徽州、衢州,有政绩。1230年(绍定三年)兼任江东提点刑狱,后移司鄱阳,讲学学宫,修葺庐山白鹿洞书院,创建贵溪象山书院。1234年(端平元年)兼任福建转运判官,迁秘书少监,疏指史嵩之不可重用,又反对进史嵩之为刑部尚书,被外放知江州,再改知婺州。后升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兼国子祭酒,官终兵部侍郎,兼吏部尚书。卒谥正肃。师事杨简,主张“万物与我心契”,为甬上陆学二传弟子之一。著有《孝说》、《孟子解》、《江东荒政录》、《蒙斋中庸讲义》、《蒙斋集》。 4.袁承纲:字企濂,号端甫,生光绪十三年(1887),卒不详,国学生,候选翰林院待诏。民国时曾任宁波市议会议员、宁波红十字会副会长、宁波总商会会长、宁波实业银行监理等职,同时还曾任(民国)全国商会联合会执行委员、全国经济会议委员,还曾因募中央各公债,财政部奖给一等金质奖章。抗战时任日伪维持会会长,沦为汉奸,为人所不齿。 5.袁家莱:号牧之,(1909.3.3—1978.1.30),我国著名电影事业家,新中国电影事业奠基人,著名演员、编剧、导演。他出世于南郊路杨家桥巷1号清代三合院,少年时在故居旁崇志小学(袁燮办学处)接受启蒙教育,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投身戏剧事业,在舞台上有“千面人”之美称。1934年编导创作《桃李劫》并担任主演。1937年编导《马路天使》,该片成为中国电影的标志性作品。1949年后任新中国中央电影局第一任局长,成为新中国电影事业奠基者之一。他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为南湖袁氏续写了现代的辉煌。 6.袁瑴:新昌人,庆历二年(1042年)壬午科进士,历官至祥符县丞。 晚年与族人袁毂迁入四明,为南湖袁氏始迁祖。与袁毂为族弟,此仅见于网上他人论文所提及,与《鄞邑城南袁氏三修宗谱》中记载有出入,并与袁韶曾在族叔袁燮处学的辈分有误,存疑。 7.袁韶:字彦淳(1161—1237),庆元府人。淳熙十四年进士。嘉泰年间,曾任吴江县丞。任上重新定立户籍、徭役制度,与苏师旦对立。后迁桐庐知县,任上上书免除了桐庐不必要的石料之征,受当地百姓爱戴。嘉定四年,召为太常寺主簿,桐庐百姓夹道欢送,直送至富阳。还曾任右司郎官,接待陪同金国来使,不失国格。任临安府尹近十年,擅于处理复杂案件,平反很多冤假错案,百姓称他作“佛子”。绍定元年,任参知政事,参与国家机务。持胡梦昱无罪。曾任浙西制置使,向史弥远举荐崔福。端平初年,授宫观官,后为同知枢密院事.以资政殿大学士,设“贮书堂”。 逝世时年77,赠少傅、太师,封越国公。 8.袁似道: 字子源,一字敬奇(1190~1257),南宋藏书家。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以父袁韶荫补承务郎,监无为县襄安镇。淳佑七年(1247)通判嘉兴府,累官知襄州,后以与贾似道同名而隐退。 9.袁桷: 字伯长,号清容居士(1266--1327),庆元鄞县(今属浙江)人,元代学官、书院山长。始从戴表元学,后师事王应麟,以能文名。20岁以茂才异等举为丽泽书院山长。大德元年(1297),荐为翰林国史院检阅官,时初建南郊祭社,进郊祀十议,多被采纳。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代遗书,以作日后编三史的史料。延祐年间(1314—1319),迁侍制,任集贤直学士,未几任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至治元年(1321)迁侍讲学士,参与纂修累朝学录,泰定元年(1324)辞归。卒赠中奉大夫、江浙中书省参政,封陈留郡公,谥文清。 袁桷在朝20余年,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文章博硕,诗亦俊逸。工书法,存世书迹有《同日分涂帖》、《旧岁北归帖》。对音乐亦有造诣,著有《琴述》,《易说》、《春秋说》、《清容居士集》、《延祐四明志》等10余种。《延祐四明志》考核精审,为宋元四明六志之一。 元朝袁桷谈读书体会时说:“予少时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所择,其失博而旁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屡改瑞,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超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
袁桷书作 (二)藏书楼 1. 卧雪庐: 袁文,字质甫,四明鄞人。生于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卒于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七十二岁。幼喜读书,不汲汲科名,务勤于学。著有《瓮牖闲评》八卷,《四库总目》专以考订为主,多所发明,于音韵学尤多精审,犹嘱其子燮宝藏之。他最爱古书画,于先世交游辈遗墨犹所珍爱。至老好学不倦,四部书博览无遗,日抄数千字。他自号逸叟,藏书处名“卧雪庐”,以先祖袁安卧雪之事,标生活清贫但有操守之义。 2.原丰楼: 宋嘉定中蒙斋府君(袁甫)为絜斋府君(袁燮)在鉴桥舍旁建原丰楼。袁燮在《自记》中说“臣子家居,万虑冰释其不能忘者,必也丰登乎。乃取老杜: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之句,遂以名之是楼也。”是楼以集宾友,览观城中,披阅书籍。有藏书千卷。 3.静远仙馆: 袁震(1846---1907),讳纲镕,字甄夫,号菁圃,世居月湖花屿。清光绪举人,曾任钱塘训导、安徽直隶州知州,性耽经史,暇辄手一卷不辍。服官之余留心掌故,搜采前代金石。公淡于仕进而甘于冷官终老。嗜书,好考订之学,尤精校雠,手校经史子部及汉魏以下诸名人集千三百余卷。珍藏甚富,玉轴牙籤,罗列左右,得善本数万卷以藏。 袁绍濂(1871---1935),譜名家濂,字仰周,号莲溪,袁震子。生平无他嗜好,唯名人书画尽力保存,先是训导公(袁震)贻宋元明清古本,点勘丹黄,校雠精审。惧聚之难而散之易,特于家园后,支立书楼五楹,编列珍藏或网罗遗佚,增订丛残。 4.东西堂: 袁韶幼从正献公燮学于城南”,正献公燮,即袁燮,死后谥号为正献。 时其因家贫不能买书,参加考选进士时,多手抄入藏并强记之。为官后,仍不断访求收藏直至70岁。其校勘的《九经》最为精善,有藏书处叫“东西堂”。 5.南园 ; 袁似道继其父韶素业,筑“南园”,藏书数万卷,另有万卷金石及图画,收藏颇富。袁洪(1245~1298),字济源,袁似道子,通判建康并任建康府学教授,以慈善求得名声。亦能藏书,其藏书延绵数十年。 6.清容居: 袁桷喜蓄典籍,继承曾祖父袁韶、祖父袁似道、父袁洪三世之业,广藏书卷。有藏书楼“清容居”,于南湖学士桥旁,搜书万卷,藏书之富,元朝以来甲于浙东。曾作有《定海县学藏书记》、《袁氏新旧书目·序》,是研究藏书史的重要文献。卒后,其后保管不当,被仆人窃去或转卖者颇多,或为婢妾所毁者过半。又因朝廷议修宋辽金三史,其孙袁曮将遗存数千卷全部上呈。 (资料来源:新浪博客——草虱de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