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袁氏宗亲网-全球袁氏网上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20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百年来国家之元气——记明末郴州英烈袁从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11 20:59: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袁力 于 2016-8-15 13:28 编辑

三百年来国家之元气
——记明末郴州英烈袁从谔

    袁从谔(1609-1646),字昌言,明末郴州举人(亦说为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袁从谔祖父、父亲都是当世名儒。袁从谔为人博雅豪隽,二十岁时文才就名倾南楚。袁从谔参加贡试时,不等选取就随父出游,尽交东南名宿,慷慨登鸡坛,结拜各路文人、豪杰。

    袁从谔的才智在《说罗君赞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崇祯十六年(1643)张献忠陷长沙、破衡州,遣部将胡尚月据桂阳州城、朱衣点据临武。临武县人罗君赞协助朱衣点,屡挫官军。袁从谔与罗君赞曾为旧时相识,从谔听说这件事后,急忙修书一封,密遣好友邹近潜入临武县城,劝说君赞临阵倒戈,以克临武之敌。

    袁从谔一提笔就从天下通行的道理讲起:“盖闻杰士举事必审其势,哲人自处必度于道。故动计利害者,义或有所不顾;较明是非者,祸或有所不避。”表明偏用某一方面只是一时的利弊权衡,两无所据,无所顾忌的人,不是狂人就是傻子。紧接着,从谔谈到当前形势:张献忠外陵内讧,投窜西蜀。桂阳州之流冦,据守危垣,久拒官兵,外无支援,内无团结一心的斗志,失败只在旦夕之间。

    袁从谔又从与君赞昨日的交往谈起,称赞君赞勇略杰出、不同凡俗,应当自奋才智,报效国家。并揭示君赞的真实内心:为贼尽力效忠,只是报一日之知而已,其实诚非得已。从谔劝其认清形势,并晓以利害,不要累及家人,后悔莫及,否则进无法邀荣立功,退无法逃脱于斧铖的制裁。

    最后给罗君赞指明出路:“若缚伪将吏,开门请降,因功释罪,可以百口相保。”并再次强调,“临武弹丸之地,理无不克,大援且至。瓦解冰散,见足下之坐亡矣。”使罗君赞深深认识到执迷不悟的必然下场。

    袁从谔的《说罗君赞书》也是一篇成功劝说文的典范。罗君赞接到袁从谔书信的第二天,君赞就绑缚朱衣点送给官军,开城请降,救临武百姓于水火,同时也挽救了自己的性命。这篇劝说书言论精辟,启人心智,形式巧妙,循循善诱,入情入理,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由于袁从谔身处战乱年代,且英年早逝,留下的诗文并不多,但这篇劝说书至今还放射着灿烂的艺术光芒。

    在参加己卯年(1639)湖广乡试时(许多发到网络上的古籍资料写的是“乙卯乡荐”,乙卯年是1615年,袁从谔才6岁多,怎么可能就成为举人了呢?古籍大多为手写,“己卯”与“乙卯”差别不大,很容易弄错,这些干支是考据时间的重要依据,最好不要弄错——笔者注),袁从谔偶遇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导师加挚友万元吉,之后一直追随万元吉,直至与万元吉一同就义。万元吉(1603—1646),字吉人,江西南昌人。诗人,南明重要政治人物。明天启五年(1625)进士,在明末主导了赣南地区的抗清斗争,赣州失陷后殉国。

    万元吉被袁从谔的满腔爱国热情所打动,初次相识就秉烛夜谈至天明。当时闯王李自成已经发展壮大,清兵正在关外虎视耽耽。万元吉说:“中原有变,吾与子必当之,顾得当获死所耳。幸济国难,且不朽,则天也。”说完两人唏嘘不已,四目相对,热泪盈眶。想不到万元吉的话竟然很快成为现实。

    1644年春闯王破京师,不久清兵入关。明朝灭亡后,福王朱由崧于1644年5月在南京称帝,建立“南明”政权,万元吉随即擢太仆少卿,指挥抗清斗争。第二年,清军攻占南京,福王被俘。唐王朱聿键授万元吉兵部右侍郎,总督江西、湖广诸军。清顺治三年(1646)清兵追逼,元吉由吉安入赣州时加兵部尚书,清兵乘胜占领赣州。

    万元吉总督江西湖广诸军后,袁从谔授中书舍人,参预军务。面对强敌,南明兵力渐寡,袁从谔紧急回乡,散尽万金家财,在郴州、宜章、桂阳、临武四处演说,募得砂兵(矿夫)三千。从谔走间道直返江西,虏骑已逼赣州城下,从谔分守西门。

    这是南明政权与清兵之间一场最惨烈的战役。清兵筑长围困死赣州城,自五月至于十月,江西、福建各地州城相继失陷,赣州援绝,城中粮食耗尽,斗米至八钱,饿殍载道,而人无叛志。元吉的儿子欲用绳索翻城请降,被元吉一刀斩之,人呼元吉为“万精忠”。有人劝袁从谔说:“按你的官职,守城并非你的职责,不如找个出城寻求援兵的差使,或许有一线生机。”从谔回答:“我许万先生一同赴死,怎能背主逃生?”南明隆武二年(1646)九月三日,清兵欲从西门登城而入,袁从谔组织敢死队奋勇拼杀,清兵堕城而死者无数。十月三日城破,从谔手刃巷战,冲杀在前,不幸被敌人刺中大腿。

    万元吉撤出赣州城后,悲叹道:“请替我向赣人道歉,使阖城涂炭者我也,我何可独存!”遂赴水而死。袁从谔听说后悲泣道:“师死矣,我生何为?”遂蹈烈火中就义,从谔时年仅三十九岁。在赣州战役中殉国者还有杨廷麟、郭维经、刘日佺等上百名士,不死于兵火,则自罄投水英勇就义。后世史官说:“赣之守与死者,皆三百年以来国家之元气也。”

    袁从谔,一介文弱书生,却忠诚智勇,在国家危难之时,敢于拼杀在前,慷慨赴死。袁从谔身上集中体现的中华民族最本质的品格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它就是我们的民族魂。

    (注:本文援引了清朝王夫之的《永历实录》、黄宗羲、黄厔炳等《海外恸哭记》、邵廷采的《东南纪事》、查继佐的《罪惟录》、杨陆荣的《三藩纪事本末》、王闿运的《桂阳直隶州志》、《袁氏宗谱》等资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4-7-18 12:47:49 | 只看该作者
袁老师您好!我是湘潭大学的博士雷定京同学,现在正在研究袁从谔。想请教您:您文中引用的《说罗君赞书》出自哪本书呢?谢谢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4-7-19 14:52:03 | 只看该作者
雷定京 发表于 2024-7-18 12:47
袁老师您好!我是湘潭大学的博士雷定京同学,现在正在研究袁从谔。想请教您:您文中引用的《说罗君赞书》出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1254卷 中华文库
献逆陷湖南,衡属悉署伪吏及官兵,次第恢复。独临 武伪令婴城固守。有侠士罗君赞,膂力绝人,亦在胁 从中。袁从谔作书致罗,罗得书,尽缚伪吏朱衣点等 舆榇出降,临武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袁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02288号   

GMT+8, 2025-5-1 22:45 , Processed in 0.20033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风格设计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