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袁弘毅 于 2017-3-12 14:46 编辑
涛涂,姓辕,谥“宣”,所以,有称他辕涛涂的,也有称他宣仲涛涂的。他是陈宣公时期的陈国大夫。活动的时间在公元前七世纪,拙文《袁氏源流考》推测他出生于公元前706年,卒年不敢妄揣。
辕涛涂最著名的事迹是为了维护陈国利益,游说齐桓公伐楚回军齐国不要走经过陈、郑之间的道路,而应该沿海回师,他怕联军回师经过陈国,陈国需要供应军需。后因申侯告密,被秦桓公抓了起来,到冬天才被释放。陈侯感其忠诚、有功,赐邑阳夏,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太康县。对此,《史记》、《左传》均有记载。
涛涂的祖父叫诸,字伯爰。涛涂以他祖父的字“伯爰”中的“爰”字作为姓,因“爰”“辕”通用,最后他决定姓“辕”,涛涂遂成为我袁氏得姓始祖。宋朝郑樵在其著名的姓氏专著《通志》中将所有的姓氏形成原因分为三十二种情况,袁氏被归类为“以字为氏”。
碑文称,涛涂“世居陈郡阳夏扶乐辕乡,后葬于此”,实际的情况是现有文献没有明确说他居住地在扶乐辕乡,只是说赐邑阳夏,实际上陈侯将阳夏封给涛涂,不一定这就是他的世居之地。说“后葬于此”,虽然没有记载,但我认为,这应是准确的,毕竟,这是他的食邑之地。
碑文所引韩愈《袁氏先庙碑文》,与涛涂无关。
碑文所引的《水经注》内容,只是说扶乐城发现有很多袁氏的墓碑,但是,其中没有涛涂的墓碑。
碑文最后说“二00七年十月,全国各地宗亲二百多人,齐集太康县清集乡袁庄袁涛涂墓地隆重祭拜,认定了袁氏始祖袁涛涂墓址。”由于本人当时参加了这个活动,我有必要将当时的情况还原,向袁氏宗亲们说清楚,我们并没有认定这就是涛涂的墓址。
2007年10月,中华袁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第一届会议在河南省项城市召开。这是袁氏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聚会。会议的议程之一,就是全体与会代表赴太康县祭拜涛涂墓地。
当时大家都很兴奋,因为毕竟找到了始祖的安息之地,而且能够亲临祭拜,所以大家都是怀着很虔诚的心情去太康的,太康当地的宗亲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包括准备祭礼。
我是去太康的前一天晚上被宗亲们推举为祭拜的主持人的,我记得当时是冠烛通知我到一楼袁荣程还是谁的房间商量此事,我记得主祭人是河南当地一位宗亲,叫袁什么杨。
但当我们到了现场,隆重祭拜了之后,就开始觉得不对劲了,有一些细心的宗亲发现,此地不像墓地。这个发现一传开,大家越看越觉得不像,后来,我们找了一些当地的宗亲问,他们说他们一直居住在这里,从来不知道这里有祖宗的墓地,我们问刚才我们祭拜的地方是什么时候的,有人说,这是以前的河堤,早已废弃。
但当时我们也不敢肯定这不是涛涂的墓地,唯怕不恭敬,也没有大声议论,但私下悄悄议论已经很普遍了。
让大家愤怒的是会议结束后,有人传开了,说怎么认定了这是涛涂的墓地呢?原来是袁荣程夫妇为了筹备项城会议,曾到太康。袁荣程的老婆是江西南康当地跳大仙。她到太康袁庄后,大约跳了一番大仙,最后认定,这里就是涛涂的墓地。
当时参加项城会议的,大部分都是有点名气的,所以大家很气愤,觉得这么多袁氏的头面人物,听信一个跳大神的,在一段废弃的河堤上虔诚祭拜,真是天大的笑话。
这事,大家气愤归气愤,也不能怎么样,都渐渐忘记了此事。没有想到的是,袁庄当地竟然有宗亲堆起了坟堆,树起了碑,洋洋洒洒好一段碑文,还强奸我们的意思,说我们当时就认定了,请问,我们谁认定了?退一万步讲,就是我们认定了,我们这些人,既不是研究历史的,也不是从事考古专业的,我们认定,就能算数吗?
强烈要求,拆除此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