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袁氏宗亲网-全球袁氏网上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322|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郴阳太守袁学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17 01:35: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袁力 于 2021-4-20 09:27 编辑

郴阳太守袁学渊

作者:郴州布衣
      
    在《袁氏宗谱》大明嘉靖四十五年版本、嘉庆四年版本(富洪家谱)、2007年版本。袁寿荣撰写的《汝南袁氏公元2007年续修谱序》中,他断言:“鼻祖渊公,妣五,嫡十三子,长袁琼,字用和太一郎,迁徙桂之西塘冲,四世后裔分居码头、下冲等地……”袁福纶在《汝南袁氏联修通谱序》中也持此说。
      
    同书载“宋翰林院眷晚林若水”所撰《学渊公墓志》:“清德郎袁公讳学渊,字溥泉,号显韩,江南和州乌江县人也,宋太宗八年癸未年(983)二月,葬兴宁鹿鸣桥山上,与其夫人汪氏、金氏同穴。”袁学渊系唐庄宗三年(925)进士,授长沙府长史;明宗元年(926),迁郴阳太守;清泰元年(934),力谏石敬瑭不宜授河东节度使,落官归楚之郴居云。
      
    墓志详载:袁学渊曾祖袁丙唐,祖袁给,父袁敏求。公娶五妣:嫡汪氏,次金氏,三刘氏,四扈氏,五刘氏。生子十三:长琼,登宋进士,历官吏部左侍郎;次瑞,廪生;三珍,廪生;四珠,举人;五珊,庠生;六瑚,孝廉;七碧,进士;八玘,举人;九珂,廪生;十珙,进士;十一球,庠生;十二琦,业儒;十三瓒,业儒。
        
    林若水“儿时受知于公(学渊)”,且是袁琼的同榜进士,应邀而为墓志。但是,他在墓志铭中,未提及袁学渊生于何年?殁于何年?享寿几何?真是巧合,袁福纶在谱序第十二页转录:“公生于景福元(892)”,因病去世,次年二月葬于鹿鸣桥。照此推算,袁学渊殁于宋太宗七年(982),享年90岁。

《袁氏宗谱》嘉靖四十五年版本载:“用和公,大一郎生于大宋仁宗嘉佑七年壬寅(1062)正月初七日亥时,殁于南宋高宗绍兴六年丙辰(1136)九月十三日未时,享寿七十四岁。”这也就是说,用和公出生时,袁学渊已经去世80年了!


再说,袁琼“登宋进士,历官吏部左侍郎”;用和公“年甫弱冠,客游楚南桂邑之西下冲刘家园”,其故址在“豫章吉安泰和鹅颈丘罗家边”。这再次说明,袁琼与用和公大一郎是两个不同的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9-17 08:16: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弘毅 于 2017-1-5 17:45 编辑

    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郴县置,治所在今湖南省郴州市。为郴州治,次年为郴州路治。明朝初年,为郴州府治,洪武九年(1376年)并入郴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9-17 11:48: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弘毅 于 2017-7-23 00:08 编辑

向先祖学习、做忠孝之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11-18 08:50: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弘毅 于 2017-1-5 17:46 编辑

与我族谱有出入,请删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11-18 09:22: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弘毅 于 2017-1-5 17:46 编辑

与我族谱有出入,请删除。[/quote]
    春华宗亲你好!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信不畅等等原因,造成家谱记载有出入的情况普遍存在,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把文章删除大可不必。就算网站删除了,也没办法把人家的家谱删除吧?你说有出入,出入究竟在哪里呢?因此,最佳的办法,就是你用回帖的方式把“出入”指出来。至少让人家有依据进行核实或改正吧?这样岂不是两全其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8 19:56: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力 于 2016-8-14 18:09 编辑

学渊公源流

袁双军
   
    我94年回汝城老家抄了一份家谱的简介,有些地方和论坛里的介绍有些出入,不知哪个版本准确些。从简介上看最早撰写此族谱的是南宋淳熙乙巳年贡生袁文辉。

    周封舜后于陈,陈公子有为大夫,食国之地袁乡者,其子孙世守不失。至七代孙庄伯,因自别为袁氏。传至西汉,盎仕文帝为侍中;固仕孝景为博士。洎东汉司徒安,家世汝南,袁氏遂大显。长子京,拜侍中;次子敞,拜司空。京子阆,为功曹,阆子曰彭、曰旰 ,相继为光禄勋。敞次子阙,隐德不仕,桓帝以安车元熏聘之不至。长子汤,拜司徒;汤子逢,拜司空;逢弟隗,为司空太尉。自安迄隗,四世五公勋业灿然。隗后宏,东晋东阳太守;宏二世淑,仕前五代南宋为御史中丞;淑后恭,始居华阳,拓拔魏鸿胪;恭子颖,为周梁州刺史、新县孝侯;颖子温,隋左卫大将军;温子士政,唐南州刺史;政子伦,为当阳令;伦子知玄(原字代个单人旁),朝散大夫、石州司马;玄子晔,赠工部尚书、咸宁令;晔子滋,自侍御史,历工部员外郎、尚书右丞,由卑而钜出将入相。滋后至匡稷,为武昌令;稷子丙,江西宜黄令;丙子给,江南乌江簿尉,遂居。妣陈氏生二子,曰敏求、次曰敏政。政移居浙江求大,唐哀宗时节度使,妣司马氏生二子,长讳学渊,字溥泉,别号显韩,迁豫章之宜春大洪桥。次子学海,与公栖淮南。渊登后唐同光二年进士,初筮潭州刺史。有异政除郴阳太守,称曰征清德,即拜毅勇大将军。切谏石敬塘不宜受平原节度使,忤旨罢任。因原任郴有惠政,而资阳为郴属邑,遂卜居于资阳之程水大韩家焉,佳配五……(略),生子十三。琼登进士,官吏部左侍郎,家大韩石背,(次端、珍、珠、珊、瑚、碧、?、珂、球、珙、琦、瓒)……(略)

至宋太宗,琦之孙植,为右司谏;植子燮,为户部郎中;燮子韶,为浙江置制史;韶子槐夫,为右将军,亦出镇郴州路。生子三,长深文,受大夫,次泽文,学大夫,三溥,礼部尚书。时英宗治平处诏议崇奉濮安懿王典礼,溥与礼官范纯仁、吕诲、吕大防极论,忤昌旨得罪免官。因恩父原任郴州,山僻淳可俗以爰处,且学渊祖卜郴,属世基尚蕃衍极盛,遂有徙居之意。长深家程水,次泽卜丰溪下因,而溥则迁居桂阳南薰门,继家于夏留(桂阳始祖)……(略)


价绅阅残编,详加考订,删繁而就简,因各致详庶几天复差谬至若著述明备,以光前烈,以裕后昆,是所望于孝慈之子孙云。


                                  大宋淳熙乙巳岁孟春月 七世孙贡生文辉谨撰


有些地方我觉得没价值故省略了,除有些字打不出来外几乎是原文照搬。
   

汝城(郴州地区)袁姓是个大姓,好象是北宋时就在汝城了,是汝南袁氏的后代。从族谱上看第一位到汝城的始祖叫袁溥,官至礼部尚书。清顺治年间编的辈分口诀是:祖德声名重 先贤国辅尊 英才兴济美 昭代佐升平。我是“尊”字辈,从始祖袁溥算起我是第31代孙!


       袁双军 QQ:655239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3 14:19: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力 于 2016-8-14 17:50 编辑

族谱轶事

郴州汝城袁双军

       这是我94年回老家的时候我堂叔跟我说的:
      
      传说我们学渊公这一脉有一支,在清朝初期迁徙到四川那边,去的时候没有家谱,后来在那边安定后回湖南要家谱,这边不给,因为他们不记得祖讳诗歌;

      后来打听到湖南这边要编修新家谱了,就派了个记性特别好的人潜回了郴州,在这边修家谱的时候,偷偷藏到修家谱的那家人的阁楼上,通过木板的缝隙把家谱全部‘偷’看去了。

       我看的族谱祖讳诗歌是:

       琼瑞珍珠宝,珊瑚碧玘高;珂珙球世贵,琦瓒出英豪; 五母十三子,遇塘落滔滔;辰冈书院记,碑勒后儿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4-15 10:39: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明辉 于 2020-7-24 16:25 编辑

春华宗亲你好!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信不畅等等原因,造成家谱记载有出入的情况普遍存在,这是无 ...
经查证,我祖用和公出自二房——瑞公。中间隔有两代人没有,所以出现学渊公逝世80年后,我祖用和公才出生的差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袁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02288号   

GMT+8, 2025-5-1 22:33 , Processed in 0.20892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风格设计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