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袁氏宗亲网-全球袁氏网上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22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袁克齐:回忆父亲(袁世凯)二三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6-21 19:45: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袁力 于 2020-6-21 20:03 编辑

袁克齐:回忆父亲(袁世凯)二三事

袁世凯

    我十三岁的时候,和五哥克权、六哥克桓随老师严修先生出国。遍游西欧诸国后,在英国齐顿汉姆设备最完善的中学(该校学生五六千人)读书。十五岁(1914年)归国。我父亲把我们安置在北海“静心斋”继续读书。从此我就能时常和我父亲接近。家事他常跟我们说,国事有时也略谈一点。

谭嗣同

    一、不速之客

    我回国后,曾听见老家人卞爽琴说:清朝末年,当时他(指袁世凯)正在做京官。西太后和光绪意见不合。光绪想维新,太后想保守。后来光绪听了康有为等人的话,决心变法,想挣脱西太后的控制,自主行事。记得是戊戌那年,有一天下午八点多钟,忽然有一个人求见袁大人。门上拦不住,他直入大人书房。当时我们在窗外偷看,看见大人精神很不安。那个人态度很严肃,一手拿着手枪,一手拿着一个簿子,请大人在簿子上签名。大人开始有为难的样子,最后还是签了。过了一会,就端茶送客。那人走了以后,大人就匆匆去某亲王处。过了几天,听说太后把光绪皇帝囚禁在嬴台,把谭嗣同、康广仁等六个人杀了。后来才听说,那天晚上来的那个人就是谭嗣同。


    二、帝制前后

    帝制一事,我父亲临死的时候,曾大呼“上当”不止。据我所知,帝制的促成,动力有四:1、梁士诒等因五路借款回扣贪污案及其手下站段长吞款肥己案,怕被人揭发,就想以拥戴我父亲称帝,建立殊功来赎罪。原来梁士诒等贪污案有风声前,京兆尹王志新贪污五百元,被我父亲枪决,因此梁士诒等很害怕。2、我大哥克定总想作嗣君,于是竭力从旁进言。例如他常跟我父亲说“大丈夫做事,要乾纲独断,不能仰人鼻息,任人掣肘”一类的话。3、杨度等想籍此以满足他们个人名利双收的欲望,也大张旗鼓,制造舆论,百般劝进。4、我父亲认为,民国就得有议会,而议员等又事事掣肘,实在不胜其苦,倒不如干脆称帝。有时候,他对我们说:“议员们又捣乱了,这样七嘴八舌,国家的事情还怎么办?”

    在帝制进行中,我父亲是犹豫不定的。我曾听见他申斥我大哥说:“我的事你不用管,你也不要乱接近人。”又有一次饭后,他对着我和五哥克权说:“你大哥是个拐子,你二哥成天和一些清客鬼混。你们哪里见过天下有拐皇帝,有书呆子皇帝呢!”看来,我父亲称帝,内心是有矛盾的,至于为什么成为事实,我就不清楚了。那年我虽然十七岁,究竟对于政治上的事,还没有分析能力,并且也不感兴趣。

    记得我父亲死的那一天,(民国五年农历五月初六日),曾把我大哥叫到里屋去,我们在外屋听见我父亲说:“这个事我做错了,你以后不要再上那几个人的当!”过了半小时,他就死了。

    我父亲虽然宣布了称帝,但始终没有举行登基仪式,因此大典筹备处所定制的那领龙袍,生前一次也没有穿过。后来蔡锷为首反对我父亲称帝,我父亲整日少言寡笑,饮食锐减。以后因为感冒,又患肾结石,小便不通,医治无效,郁郁死去。

袁世凯葬礼

    三、龙袍入殓

    我父亲久在军中,体质素健,饭量超过常人一倍,又加上从二十五六岁起,就天天吃参茸补品,所以身体很好。但五十六岁那年,他就说:“我的身体不行了,参茸补品不能接受了。”五十七岁那年的身体更显衰弱,饭后散步,就非携杖不行。五十八岁去世。

    他死后,身体浮肿起来,家中所有的衣服都穿不上了。有人建议,衣库中还存有龙袍一领,非常肥大,何不令人取出穿上。我大哥说:“且慢,等和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商量一下再说。”后经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同意,就把那领龙袍给我父亲穿上了。

    那件龙袍是紫红色的,上锈有九条平金线金龙。龙眼上各嵌大珍珠一颗,龙头各部镶有小珍珠,龙鳞处缀有珊瑚断片。

袁世凯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四、性格作风

    我父亲性情刚烈,态度严肃,寡言笑。有时他叫我们兄弟陪他吃饭,大家都很受拘束。他很注意对我们的教育,聘请专人担任我们的导师,让模范团的文武教官随时教我们。我母亲这一辈的人,也都奉命唯谨,不敢违反他的意旨。他每日起得很早,上午办公,午饭后睡一小时再起床办公。他的记忆力很强,他见过的人,虽隔数十年后,仍能道其姓名、籍贯。他为了权欲,舍得花钱,胆量很大。处理事情很果断,部下贪污行贿的事让他知道了,一定不轻饶。记得有一次,内卫数人晚上归来,让船夫渡他们(中海有船数只,是接送各部长用的),船夫不允,几个内卫把船夫打伤。船夫的亲戚某女用人向我们(五哥克权、六哥克桓和我)诉苦。我们大为不平,立即把内卫传到“欢喜庄”(我们在中海的住脚处)坐堂严问。后来内卫报告我父亲。他把我们三个人叫去说:“你们太胡闹了,内卫有错,应该告诉我,怎能私自审问呢?这就叫无法无天,以后再有这等事,定不饶恕你们!”我们俯首退去。后来听说我父亲把打人的内卫开出,内卫主管人句克明罚俸三月,给船夫养伤。

    我父亲不好古玩,他常说:“古玩有什么稀罕,将来我用的东西都是古玩。”


    五、预分遗产

    我父亲凡事都有个打算,他自己觉得病重难好的时候,就预先给我们兄弟姐妹写下了分家的遗嘱。他死后,我们兄弟按遗嘱每人分到现款一万余元,各种股票八千余股,加上每人分的房子二十余间,合计可得二十余万。姐妹每人分款七千余元,其他财产无份。母亲们各随自己的子女度日,不给钱财。大家都无话说,遵嘱办事。

    我父亲生前,对我大哥申斥的时候最多,但有重要的事还都和他商量。一来是大哥年长,二来是大哥也的确能给父亲出些主意。后来张勋复辟,我听大哥说:“当年若依着我的主意,哪里还会有这场乱子。”原来清帝退位的时候,我大哥主张:作恶多端的王公一律处死,溥仪及其左右流放黑龙江,让他回原来的老家,还谈什么优待条件!当时我父亲虽没有采纳,但可以看出我大哥在父亲面前是敢说话的。

    分家的时候,我们兄弟们想:父亲偏爱,一定会多分给大哥一些。可是拿出遗嘱一看,与我们一般无二。大家都说:父亲真算公平。

    缝制龙袍的事是由大典筹备处经手的,听说在杭州定制。除我父亲一身龙袍外,我九个母亲各有一身凤袍,我十个兄弟各有一身小龙袍。这些龙凤袍,我父亲死的时候,在紫光阁统统烧了。


    六、恩恩怨怨

    我的家庭,到父亲这一辈,已经中落,当然为了撑面子,还得让我父亲读书。有一次听我母亲说:当年你父亲到北京来应试,因为路费不足,曾向你大母亲(于夫人)之弟借钱。你舅舅不但不给,反而说:“我看你去了也是白跑一趟,还是在家里待着好些。”后来多亏你家一个远房亲戚,借给了一百两银子,才得成行。后来你父亲任直隶总督的时候,你舅舅自家乡来,由别人传话说要找点事做。你父亲回话说:“外边无事可做,还是在家里待着好些。”你父亲做总统的时候,你舅舅又从家乡来京。你父亲只见了他一面,就不再见他,临走给了一点路费。倒是那个远房亲戚,你父亲还了人家五千元。

袁世凯的第五个老婆杨氏

    七、一视同仁

    我有一个嫡母(于夫人),九个庶母。我的生身之母是我父亲的第二个妾,朝鲜族。我父亲对待她们,都一例看待。无论分物或给钱,没有偏轻偏重的情况。因此一家向称平安,争吵的事情,我一次也没见过。我记得三庶母想买一付金镯子,父亲说,好,每人一付,一个人买是不行的。月钱数目,各方一律,谁也不能多拿。家中存款褶子向由我母亲保管,父亲的图章由五庶母存着。家中用钱,我母亲向父亲报告数目后,就拿去请五庶母盖章,到银行去取。取出后交账房按月钱数目发放。如果庶母们谁要犯了错误,父亲除当面训斥外,还要看情节轻重,停发一月或数月月钱。有一次九庶母与人赌博,就被停发两月月钱。

袁克定

    八、立贤不立长

    我大哥克定对实行帝制最热心。我父亲对董晓岚(留美学生,我们的老师,礼官处礼官)说:“老大不要总瞎闹,我将来也许立贤不立长哩。”这话一传出,我大哥知道继位成问题,热情大减,甚至后来屡次闹得我父亲不愉快。我父亲死后,我大哥扶棺痛哭,大呼:“我对不起爸爸!”

徐世昌

    九、二百万法郎

    我父亲做总统后,看到中国政局变换不安,考虑退路,曾在法国银行存过二百万法郎,准备做旅居法国的经费。当时约定:他生前支取,除本人签字外,须有徐世昌、孙宝琦副署;死后由我大哥袁克定签字支领。父亲死后,我兄弟们问到这笔钱,大哥说不知道;问徐世昌、孙宝琦,他们也支吾其辞。结果这笔钱,始终没有领回,被法帝吞没了。


    十、子女教育

    父亲对我们兄弟的教育是认真的,请了各科老师来教育我们。先请任课的老师吃饭,饭后交戒尺(一尺多长两寸多宽的木板)一个,并说,如果孩子们不听话,就用此尺打他们的手心,不要宽纵。我们怕老师,但更怕我父亲。因为父亲每月必看我们的考试卷,如果得了坏分数,他那种严肃的面孔,不留情的申斥,是谁也受不了的。有一次,老师怕我们受申斥,从宽按年龄大小给了我们好分数,被我父亲看出,很不满意;其中英文老师董晓岚独按成绩给分,后来为我父亲所重用。


    十一、二姑奶奶

    我听老家人王凤祥说:“总统少年读书的时候,并不十分专心,整天家与徐世昌(那时徐在我家附学)谈论国事,因此成绩不太好。你二姑母学问很不错,对他考查很严。有一次,你父亲背不下书来,你二姑母就不让吃饭,我偷着把两个热馒头给他送到书房,因为得路过你二姑母窗前,只好把它从在袖筒里,以致烫起两个泡。”

    我姑母许配毛姓,未过门而姑母死去,即始终未嫁他人,住在我家中替我们当家。一直到我父亲做直隶总督的时候,老家的一切仍旧我姑母掌管。我常听父亲说:“老家你的二姑母可真不平常,连我也得让她一头呀!”因此,家人有什么不敢对父亲直说的事,往往请二姑母专请。不请则已,一请就准。于是家人流传一句话说:“四大人怕二姑奶奶。”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

(来源:今日头条 鱼知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0-6-22 09:10:43 | 只看该作者
子女眼里的父亲总该是真真实实的,以上文字读后对历史上的袁大总统有了新的认识。长学问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袁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02288号   

GMT+8, 2025-5-2 02:39 , Processed in 0.17610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风格设计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