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袁氏宗亲网-全球袁氏网上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6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木井袁家仁忠公宗族简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2-21 13:26: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袁力 于 2025-2-21 14:25 编辑

木井袁家仁忠公宗族简述


  始迁祖(一世祖):袁仁忠,字功烈,皇明贡生,生殁时间未详。与同胞兄弟袁仁庆(居高沙市)、袁仁成(居石磁)、袁仁龙(居撑架冲)一起随生母张氏于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由古莳竹(今绥宁县)上马石迁古武冈州高沙市(今洞口县高沙镇)。仁忠公后迁居木井(今洞口县花园镇木井村),殁葬高沙镇中和街后黄家岭子山午向。妣罗氏,殁葬旺冲水库天螺晒厣乙山辛向 。生三子:再文、再良、再豪。

  远祖世系:江西袁祖袁天罡;湖南祖袁光五郎—袁均让—袁进现—袁通岩。

  班行:仁再仕 光子公 均进通  九字循环使用。谨遵祖之,永不更改。

  郡望堂号:汝南郡、 汝南堂 ,清嘉庆初年与仁庆公裔、仁成公裔、仁龙公裔合建宗祠于高沙市为老袁家祠堂。光绪十八年四房后裔合建新袁家祠堂,1949年后高沙市两座袁氏宗祠先后被政府征用。2015年仁庆公、仁忠公、仁成公、仁龙公四房后裔重建袁氏宗祠于高沙镇塘前湾,袁氏宗祠于2016年11月21日落成庆典。

  修谱概况:同治二年与仁庆、仁成、仁龙公四房后裔合修袁氏族谱为一修;光绪二十四年二修族谱;民国十二年三修族谱;民国三十七年四修族谱;公元1993年五修族谱。

  忠公后裔主要族居地:再文公房后裔居光山冲、再良公房后裔居木井、再豪公房后裔居任家冲。      

  部分外迁名单:仕贤  徙溆浦县;光渊徙洞口袁蓬;仁履  徙贵州;通梓、光科、仕灼、仕昭、仕焜、仕英、仕莹、进德、子棋 徙四川;公万后裔 徙湘乡县棉花田;仕莹之子光棫  徙云南;进德、进莲、通桂、子钧、子容、子铭、公圣、公皆、公李、进元、公濯、均贵等 徙外。(如果不详或遗漏之处请您指正)      

   2024年12月29日 07:41 袁益于广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5-2-21 13:29: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力 于 2025-2-21 14:25 编辑

木井袁家赋

木井袁家,祖德流芳,
世代书香,孙裔荣光。
耕读传家,勤俭为本,
仁义礼智,世世相传。

始祖忠公,德高望重,
肇基木井,福泽绵长。
蓼水之畔,田园丰茂,
家风淳朴,邻里称扬。

祖妣罗氏,德配忠公,
勤俭持家,相夫教子。
和睦邻里,乐善好施,
贤良淑德,慈颜永驻。

袁氏子孙,秉承祖训,
勤学苦练,志在四方。
文能治国,武能安邦,
忠孝节义,代代不忘。

木井袁家,枝繁叶茂,
祖荫庇佑,福寿安康。
祐我袁氏,世代荣昌,
家风永续,万古流芳。

2025年02月12日 23:33 袁益于广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5-2-21 14:51: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力 于 2025-2-21 14:54 编辑

源遠(袁)流长的古木井村

  年少,对于家乡这个词,没有太多的感觉;尤其是在那个发展落后年代,更是有一种逃离和回避的心态。
  直至步入中年,开始对家乡、家族有了更新的认识。理解了那些生活在外的人对故土的眷恋,对落叶归根的渴望,更是有一种血脉膨胀的牵制,这个情怀深耕厚植于中国人的思想之中。
  家乡是根,祖屋是魂。二者都是人们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充满了种种对于童年、亲情、友情等诸多美好的回忆。因此,无论身在何处,人们都渴望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回到故乡,以实现归根的愿望。
  洞口县花园镇木井村有着近千年历史文明,她是中国千千万万个农耕文化村落的缩影。木井村的缘由就是村庄农田中央有一口古井,古井周围古树参天,古井的神奇之处在于井底中央有几棵大树蔸;两股清冽甘甜的泉水从树蔸低下源源不断的冒着气泡往上涌,冬暖夏凉的井水哺育着古村落里的儿女们。蓼水河宛如一条碧绿的丝带,轻轻地从木井村蜿蜒穿过。河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映照着村庄的宁静与和谐。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历代先祖先辈辛勤耕耘,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文化资源,至今遗存有众多有价值的历史建筑、文物古迹、传统文艺及家族故事。
  “逐水草而居”,这句古老的话语承载着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依存,它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深刻的生存哲学,我的先祖也不例外。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先祖仁忠公,皇明贡生。奉生母太婆张氏之命,由古靖州莳竹(今绥宁县)上马石徙古武冈州高沙市(今高沙镇),后与先祖妣罗氏落旦于古木井村。于是乎蓼水河边就有一个响当当的地名——木井袁家。
  先祖仁忠公秉承祖上宋都指挥使进现公之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之家风。在木井村附近开基创业、开馆办学,教育子弟、惠泽桑梓。由此可以追溯我仁忠公后裔生活在花园境内迄今七百余年。子孙后代、嗣裔兴旺、地广人繁,分布于花园、高沙、袁蓬、邻近乡镇、县域及云、贵、川等地区三万余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根那就是木井袁家。
  国庆回乡小住,闲暇期间翻阅族谱,偶见族谱上一门五兄弟,只有一位幸存者,那就是屋旁边的田爷爷。田爷爷的四位哥哥全部在抗战时期抗日阵亡,可谓是满门英烈呀,与此同样抗日阵亡的还有再煊爷爷等。面对族谱上诸多爷爷辈的牺牲我的心情是五味陈杂。不是因为日军的侵华战争,也许他们都是儿孙满堂、开枝散叶。与抗战阵亡的先烈们相比,我爷爷是最不幸运的,同时也是最幸运的。不幸的是他生不逢时,1939年他就奔赴抗日战场。南征北战直到朝鲜战场,于1953年底从朝鲜战场下来,幸存回到家乡。用身上累累的伤痕换来了一布兜军功章。凝视着族谱上文字记载了一串串袁家儿郎奔赴战场阵亡的名字,虽殇尤荣,亦是一个家族的骄傲吧。正是因为他们的扑汤蹈火抵御外来侵略,小日本就在我们洞口县的雪峰山下兵败如山倒。可以这么说木井袁家是一个光荣的家族,洞口县就是一座抗战胜利之城。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如今的木井袁家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泥泞的乡间小路,如今已被宽阔平坦的沥青路所取代,交通也变得便捷高效。人住环境也得到了显著改善与提高,一幢幢美观舒适乡间小别野(墅)拔地而起,正是因为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才能国强民富,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木井袁家正在描绘着一幅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美好画卷。各家个户都是用上了方便的自来水了,变幻的是社会发展太快,唯一不变的是农田中央的那口古井,像一位慈祥的老母亲,依旧毫不吝啬的哺育着仁忠公后裔们……

  仁忠公二十二世孙袁益沐手敬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袁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02288号   

GMT+8, 2025-5-2 03:52 , Processed in 0.18433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风格设计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