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袁氏宗亲网-全球袁氏网上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旅台蕲春人的故乡情:袁家大塆今安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6-12 15:13: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袁力 于 2024-6-12 15:16 编辑

旅台蕲春人的故乡情:袁家大塆今安在


  本文作者袁士枚,1924年生,祖籍蕲春横车袁家塆,是台湾法律研究所的教授。1949 年,袁士枚背井离乡,远赴台湾。本文撰写于1989年,在文中,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民国时期袁家大塆的生活场景,以及记录了家族发生的一些往事。四十年光阴转瞬即逝,袁家大塆也历经风雨变幻,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一同感受蕲春地理环境的沧桑巨变,以及那份浓浓的思乡之情。

一、前言

  民国三十八年春节后,我离开家乡,屈指瞬届四十年,起初几年,思乡情切,确实尝过乡愁、怀乡病的滋味,现在时间久远,把怀乡之事,早已淡忘,近来返乡探亲热潮涌现,祝福他们“紫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恨;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武昌黄鹤楼联语)。我虽未归,仍勾起对故乡诸多回忆!特撰本篇以舒怀。

二、先世渊源

  我族驻蕲春现址(见次节),系“乡土人”抑从外迁入,无人述原委,只在幼时常听长辈说:“江西老表或江西筷子巷”一类的话题,是什么意思,我也不懂,稍长,发觉我族谱牒上派行(辈分)历程颇短,其词曰:“亭正宏明士,方可绍宗支,道德维时盛,文章一世奇”。始祖是“亭”字辈,我是“维”字辈(时字辈诞生的也不少),其间相距十三代余,倘人生以三十为一世,则先世至我辈,约三百七十年。以前的派行没有,往上无从追溯。
读史,又发觉:“崇祯九年三月,张献忠的一股窜进湖北。崇祯十六年正月,张在糜烂了安徽西南部之余,侵占蕲州(蕲春)。同年三月张献忠西陷蕲水(浠水),再由蕲水而黄州(黄冈),而罗田,同年五月攻破汉阳、武昌...那时蕲春一带,连年兵燹,死亡无数,遂成废墟,江南之江西,受祸较浅,景德镇(出瓷器)一带,人口过剩,待清朝政权稳固后,鼓励移民辟建,是以长辈所云:“筷子巷、老表之事,其来有自”。
  兹举一例:我家乡距景德镇,步行,渡江,往返七日便可。记得于抗战期间,我村有年壮挑挑夫人,于农历年节前一月,往景德镇买瓷器回来贩卖,获利颇丰,人或问曰:“你们去筷子巷访问老表没有?答:“我们匆忙的去回,那有闲心去筷子巷晤老表”。是以我推测,袁族进驻蕲春,当在明末清初。

三、聚居地与环境

  蕲春有一条大河,为水运大动脉,南流中部经黄河镇(河之西岸。编者注:黄城河),往下约六华里处,便是高家新镇(河之东岸,河之西岸是近年新成立之新洲镇。编者注:高新铺)再往下约十五华里处就是漕家河镇(古之重镇,兵争之地,较著名。黄、高镇之间,由大河分流另成一小河(宽幅几与大河相等,水浅,常干涸。一到西河驿与大河合流,此两河之间,约有十华里长、七华里宽之平原绿洲(宛如长江口之崇明岛),袁姓约三十余户,住在这片绿洲之尖端上,我家是其中之一,属小支。
  另外,我族之聚居地,是沿小河西边(绿洲之西)一大块广袤十数华里之原野上,有一个大村庄,约四千余人口,都姓袁,
  总名为袁家大塆。东边是高家新镇,南接西河驿(此驿之东南是漕家河),西边是坡度平缓之山陵地带,北邻黄河镇,此区域土壤肥沃,宜农耕渔牧,交通便利。
  我族散居於他处者亦有之,就记忆所及:祝家铺住有数十户(漕镇之西),八里坵住有十数户(高镇之东),黄城乡有一户,县境边陲(与浠水接邻)有一户。但同姓不同宗者亦有之,例如:高镇之东北角有一袁姓村庄约数十户,其中巨富名袁海涵者便是。
  袁家大塆附近地带,有风景、寺庙、古迹多处,较著名者:西有乌石山(盛产乌石),山巅有古佛寺,终年苍松翠柏,林木辉荫,风景优美;东边是东岳庙,屹立于坡度平缓之山坵上,建筑古朴,佛像森穆,香火鼎盛,善男信女远从数十里外来此膜拜,尤以每年之元宵节、清明节为最;北有花园港,偏南有罗州城,此二处属古迹,已湮灭。但亦有花都美女皇选、金犁金耙出现之流传,脍炙人口。正南有广教寺,整座山如一张大沙发椅然,常年翠绿椅背依北,寺南向屹立其中,规模宏伟。上述数处,我幼时足迹至焉。

四、人文、教育、传统

  我幼时接触较多,在族内比较知名之父执辈,有:袁少轩为人质朴慷慨,饱览世故,公正平直,排难解纷能手;袁文轩、袁致堂二位,豁达方正,亦参与解纷,擅长经济,热心公益;袁彧林纯读书人,学识根底深厚;袁宪有奋门精神,曾远至福建之福州谋职,孤立无援,惜壮志未伸;袁汉钧(又名俊千、我的塾师)为人潇洒英俊,器宇不凡,诗文俱佳,热心乡梓服务,曾数任乡长暨任县政府职员。其他人员,不复记忆。
  农业社会,教育不发达,文盲甚众(指女姓),遍地皆然,我族青少年读私塾数年后,便各就各业,加入生产行列,家境优者,则远道拜名师,负芨担囊住校,名曰读“京馆”,待文笔通畅后,则跻身政界或营较高级职业,亦有少数任塾师。读小学甚少(我县只四所小学),读初中、高中更稀(我县只二所中学,一公立,一私立;鄂东区十一县只一所第二高中,一所师范学校)。读大学更是望洋兴叹!幸运如我者,由私塾、京馆、初中、高中、大学等历程,诚属凤毛麟角!
  袁家大塆有宗祠二座,供祭祀、集会之用,每年十月中旬,举行祭祖大典,各房推派代表参祭,鼓励优秀青年参加,灌输“慎终追远”意识,我曾参加数次,行三献礼时,亦列名读祭文。祭毕、大摆筵宴,经费在义田项下开支,熟闹非常!又曾于民国廿九年间,大修谱牒,序昭穆、定尊卑,别亲疏,约一年后完成,经费按丁口摊派,所花甚巨,在过去印刷术落后,纸贵工拙,能完成族史,诚属难能可贵!
  我族重视伦常及社会秩序之稚持,多由族尊士绅执行,迅速又严厉。曾忆:1、一位家贫浪子,于某年中秋节前数日,潜至大河边停泊之竹筏上,偷窃筏主两包红糖(蔗糖,共约二百余台斤),筏主暗地侦查,待掌握线索后,聚众鸣锣击鼓至其家搜出藏物,将窃者拘禁,随即请十余位族绅处理,经开会数次,最后决议:玷污族誉,败坏家声,应活埋(系先将手足缚牢,挖掘六尺深、宽长约三四尺之土坑,然后置人于其中,四周覆土,人之血压急剧上升,死状甚惨),幸于执行前夕,其母秘密遣人纵放,可怜此浪子,永远成为失踪人,不知所踪。2、一位单身壮年,嗜烟、睹,打架滋事,屡教不改,经族绅开会决议:恶性极重,将危害社会,送县政府管训,后来此壮年于管训中被折磨而死。以现代司法处罚观之,我族规之严厉,超过法规定之刑罚甚巨。今思之,令人不寒而栗!

五、我的家世源流

  袁家大塆斜对面之绿洲尖顶上为我族定居之处,河堤树木青翠,空气清新,风景优美。我读初中寒假回家渡岁,曾作春联一幅,联语:“气象光昌,两面河流飘玉带;春痕染色,四围堤坝启金城”。横额是“万象更新”。先祖何时自袁塆迁来,大概自曾祖父始,曾祖支尧公,务农习医,祖父道轩公业医,经营中药店(店设于高家新镇),有一女三子,长女(大姑妈)适张无嗣,长男(大伯父)、次男(二伯父)及我父,各有二男。我父佐乡。精通“儒”“医”,行医济世,远近知名。我与弟继亭,读私塾、读京馆,常伴随一起,后来我继续升学,只寒暑假回家,弟则留家习中医,继承祖业,克绍箕裘,成绩卓著!
  我于民国三十八年春节后,离家到武汉大学注册续读,同年四月上旬,武汉吃紧,我又单身奔走他方,对于家乡之事,一概模糊。近年来得知梗概:1、老家情况,一九五四年发生了一场特大洪水,当头挡水河堤被冲溃,全塆房屋冲毁,全塆的人都搬散了,塆已不存在。现从小河口重新筑一道河堤(长约十华里)到破絮包针(地名,在西河驿附近,位于广教寺风景区山麓,风水先生以形状名之,利安葬,据知:我母于一九五四年逝世后,安葬于此地),原来小河河床现已改成田地,种上庄稼了。2、我弟先搬家于新洲(高家新镇河西),于一九五一年与骆女结婚,越三年母亲因病逝世,父亲于五年前(即一九四九年)在老家患肺病逝世。再搬家于国营八里湖农场(蕲春县城附近,距老家约六十华里),供职农场卫生院。他有三女一男,均单名(未以泒行命名),已见外孙(长女之子)。从医就学,各得其位,家庭美满。
  再说:湖北省国营八里湖农场(现名),过去是周围数十华里之湖泊,濒临江边。因两山之间,江堤低矮,每年秋初,江水高涨,大量浸入,逐形成一大块天然湖泊,水满,淹没要道,行帆船与内陆往来;水涸,则沿湖边道路与内陆通行,泥泞不堪。据知:现在两山之间之江堤,已加高,结实坚固,原属水域变为八里湖农场,建工厂、设卫生院,名为国营。
  我于三十八年(民国)初离家到武汉,同年四月离武汉到广州,停留月余,又乘海桂轮直奔海外,离乡背井,举目无亲,真个是“满地榆钱莫疗贫,垂杨难击转篷身,谋生销尽轮蹄铁,输与成都卖卜人。”(借句)遂努力自修,充实自己,胼手胝足,再接再厉,完成学业。
  曾赴美国求学,曾往韩国、日本旅游,以增见识,直奋斗不懈,始有今日,回忆于民国五十八年四月中旬与陈女结婚(妻是越南华裔,单身回国,现父母及家人均陷越南。)落籍海外,现育有一子二女,长子高中毕业待考升学,长女读高二,次女丛小学六年级,均聪颖。我本乎中庸,齐家处世,只愧毫无涓滴报答亲恩,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吴天罔极,悲夫!

六、思乡感咏

  “胡硪辣狈纾侥癯材现Α薄G菔抻糖胰绱耍死喽牢耷楹酰渴且越秃薷秤芯湓疲骸八辣鹨淹躺氤も薄I肷跤谒辣穑允舻比唬【葜何益ⅰ⑽业堋⑽姨眯郑ㄋ娜酥徐笠蝗耍┚≡冢暌牙洗螅慈瘴薅唷
离别家乡四十年,山河依旧,面目全非,真是“去日儿童皆老(原长字)大,昔年亲友尽(原半字)凋零。”还乡有何乐趣?!于我而言,恰是“巳”(原未字)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属于一种“百无聊赖”的心境!
  在民国四十三年间(离家后五年),乡思油然!曾情不自禁,感咏五律一首,词如下:
  禾黍伤雕别,山河梦里看,家乡如隔世,亲友忆当年。岁月催春燕,愁肠入暮蝉,登楼怀粲赋,涕泪湿衣裳。
又于民国四十五年间,我住大学宿舍内,学期考毕,暑假开始,同学们纷纷结伴还乡,凌晨彼此呼应,我伶仃孤苦,浪迹天涯,百感交集,随即赋七绝二首,词如下:

  其一
  人赋归兮我未归,天涯飘泊客心违;关山隐隐家何在,独对秋风暗地悲。

  其二

  秦时文物汉时非,击鼓惊天坠紫薇;久别故园沧海幻,满腔乡思涌心扉。

七、结语

  袁姓在我国历史上有杰出表现者,颇不乏人。
  例如:袁安(东汉汝阳人)善理狱,守正不阿,弹劾不避权贵;袁宏(晋阳夏人)才思俊逸,文章绝美,人誉“倚马才高”;袁天纲(唐成都人)精风鉴,测祸福,能预知天机;袁枢(宋建安人)贯通国史,著通鉴纪事本末,自创一体,人誉“无愧古良史”;袁宏道(明公安人)听断敏决,诗主妙悟,嬉郧逍虑峥。胄肿诘赖苤械溃⒂胁琶背迫辉叮ㄇ迩寥耍肿硬牛┦魇阈葱粤椋盼逆槲模嘧莺岬矗猿梢患遥爰完榔朊背颇显奔停辉堋⒃酰ǘ喝暄羧耍荡有值埽┰谡紊显暹宸缭疲ㄇ阋皇保辉缁溃髂┒溉耍┰诰律稀⒛诟Ь瘢忖帘弑福坦ㄓ乐F渌宋锎勇浴
  我们这一小支家族,是否与他们一有渊源,或者“五百年前是一家”(套用俗语),尚待考证。自不宜“往脸上贴金”,硬说是我族之光荣。但同属姓袁,同粘荣誉,谁也不能否认。
  现在大陆上之袁家大塆是兴盛?是衰弱?睽违四十载,寄籍他乡之我,焉能忘怀?只寄语:袁塆地狭人稠,资源缺乏,灾祸频仍,在此兴衰存亡关键时期,宜敦亲睦族,团结和谐,同心同德,发扬光荣传统精神,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光前裕后,永垂无疆之庥,是所企盼!


(来源:古今蕲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袁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02288号   

GMT+8, 2025-5-2 02:42 , Processed in 0.17660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风格设计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