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袁氏宗亲网-全球袁氏网上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百年前的足金状元袁嘉谷 让我们再次明白:读书真的很重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3-26 14:21: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袁力 于 2024-3-26 14:27 编辑

百年前的足金状元袁嘉谷 让我们再次明白:读书真的很重要

汤晓燕


  备课完毕,拿起手机,见旅行群又堆了几十条消息,就立马有一搭无一搭地翻着来自昆明的美景。

  一张铜像雕塑,这是谁啊?群里只有图没有解说。放大底座,袁嘉谷三个字跳了出来,令我不由怔了下。

  【嘉】这个字,当初给儿孙起名时,曾反复琢磨过;还有,我跟【袁】字缘份不浅,做袁家儿媳已三十多年了,孙女都两周岁了。所以袁嘉谷这名字就顺理成章地吸引了我这个陌生人。

  我想,能被后人雕铸铜像的,一定大德大才,为百姓为国家做出过不朽的贡献,否则,乡友后背们不会如此树碑立传地纪念。既然有缘,怎么能如前面的殿宇楼阁、山水风景般,一翻而过呢?

  就此,果断放下了刚才还让我赞叹艳羡的美景图片……

  袁嘉谷,云南有个与他有关的状元楼。嗯,他曾经是个状元。科举考试从开始到被废除,出过600多位状元呢,若都建楼宇树铜像……我有点儿不解。

  600多位状元,云南没摊上一个,这确实有点儿让人意外……但仔细想想,在交通和信息极度欠发达的年代,天远地偏的云南本就失去了地利,出不了状元也可以理解吧。

  问题又来了,没出过状元,叫什么状元楼呢?

  原来,辛亥革命前夕,也就是130年前,云南石屏的袁嘉谷就用他硬杠杠的实力,破解了我的疑问。


  这一年,光绪皇帝发起了允许科举状元参加,以“经世济民、治理国家”为方策的全国人才选拔考试——经济特科,袁嘉谷等6人被云贵总督推荐参加应试。

  袁嘉谷,在这场分为正场和复试的两轮测试中,成竹在胸,下笔万言。

  每场都写十六开答卷,卷面的书法也非常漂亮。所以,京城盛传着云南袁嘉谷“三十二开大学士”的大名。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袁嘉谷在这次经济特科选拔赛中,位居一等第一名,被称为“状元中的状元”,“独一无二的状元”。

  “云南无状元”的历史被袁嘉谷改写!吏民同贺,为庆祝这独一无二的状元,昆明的“聚奎楼”改称“状元楼”,云贵总督题写匾额,袁嘉谷自写对联抒怀感恩。​

  九十六年后,袁嘉谷的故乡屏石县,为弘扬其精神,新建了一座宏伟的状元楼。

  七年前,昆明又在状元楼原址北侧重新修建了一座状元楼!

  一座座状元楼矗立,标注的不仅是为云南为家乡带来声誉的那个人,而是他,袁嘉谷身上那种发愤图强的精神,经世济民的责任与担当!

  光耀乡里也好,名胜当时也罢,袁嘉谷的这一切源于什么?三十二开蝇头小楷的国策文论不是瞬间的运气,也不是慈禧政治怀柔的一时侥幸,而是源于他多年的厚积,在那一时,薄发了。

  此刻,我的脑海里不停地翻滚着两个字,也只剩下这两个字,那就是——读书。读书。读书。

  是的,如果不是博览群书又将其融会贯通,再学以致用,就不可能成就袁嘉谷的丰碑。

  年轻人的偶像董宇辉,不就是摆在当代人面前的最鲜活例子吗?如果不是博览群书,他能出口成章,他能才华横溢,他能让梦想腾飞吗?

是的,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作家周岭也说过,“读书是用最低廉的成本,获取最高级的成长策略”。

  是的,读书不仅能让我们羽翼丰满,更能带给我们快乐。

  作家毕淑敏在某文章中曾写到:“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而这种欣悦,是多么地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且永不磨损。”

  如此这般,我们何不在每个晚睡前,放下手机,离开电视,与手中那本书——共同拥有一段儿静谧时光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袁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02288号   

GMT+8, 2025-5-1 23:14 , Processed in 0.17461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风格设计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