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袁氏宗亲网-全球袁氏网上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1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朝抗元英雄袁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5-3 10:07: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袁力 于 2022-5-3 10:36 编辑

宋朝抗元英雄袁镛殉国及墓葬


  成语“宁死不屈”就是出自1276年抗元忠臣袁镛的故事。明 赵弼《效颦集 宋进士袁镛忠义传》中写道:“以大义拒敌,宁死不屈,竟燎身于烈焰中。”

  ① 殉国
  

  袁镛与林提辖率队血战姆岭
  

  宋朝未年,元军直逼宁波,进士袁镛凭着“誓以死殉国”的决心,率18游骑前出接敌,与林提辖率队血战姆岭,谁知后方宁波守将赵孟传、谢昌元等人惧敌投降,导致援兵不至,袁镛被俘。

  
小兵推搡着袁镛进了资教寺前堂,元酋就迎上前去、招呼袁铺。"袁进士,我们敬重你是个忠臣但宋朝的气数注定是完了。我们希望你能顺从天意,效力大元,做二个开疆功臣。如果你不想做官,也可保你一家富贵平安。"他怒斥敌酋:“我生为宋臣,死为宋鬼,决不降元,宁死不屈!”然后朝西山方向高呼: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元酋再三劝降不成,恼羞成怒,命令将挖孔的簸箕扣在袁铺头颈上点燃,想让袁铺屈服,袁发须俱焦仍厉声痛骂,哈刺斛气得拔出剑来刺向袁铺,袁进士终于以身殉国!

  可以说是与7年后的文天祥同一级别的民族英雄,可是很多人都了解文天祥,却不知道袁镛。如今宁波资教寺内立有《宋袁进士抗节碑》,以自己鲜血赢得后人敬仰和祭祀。

  ② 众人赴难,两义土救遗孤  

  清明上坟的家人正好途经鳖山前河湾,部将沈兰大哭着上向袁夫人报告,袁夫人喊道"宁为宋鬼,不作元奴!夫君,我来矣!”随即抱拉着泽民扳住船沿,纵身跳人河心。只新到卜通、卜通响声此起彼落,沈兰一时阻拦不及,十数位家属及义仆相继投河殉义!幸好袁泽民落水后怀里抱着个木偶,在水中浮浮沉沉。沈兰立即将小公子救上岸来。抱着小公子躲进鳖山一个叫做“黄猛洞”山洞。第二天沈兰在乡亲们的协助下,沈兰掩埋了英雄袁镛和十七烈士的遗体、小心做好标识,便于后人祭拜。

  沈兰带着袁泽民在整山庵(现长寿寺)旁山上的黄猛洞里靠坟头祭祀品为食,躲了几天。西门家里被元兵大肆抢掠,袁氏家人大都已逃散。待元兵退走袁泽民回到家里

  回来不久,有一个女人为贪财提着箧夹包裹慌慌张张从别屋出来,不想撞见小泽民,一狠心把泽民拎起扔在积水缸里转身逃出门外。正在田里劳作的家人朱脚听到雷声隆隆,心中不安,赶回家门时马上看到在缸里呼救的袁泽民,立刻将他救起。忠良一脉小泽民被救回来了。后世西袁祭祖时,沈兰、朱脚两位义士一并享受袁氏后人的祭祀以谢其恩。

  ③ 好友王应麟带遗孤诗祭袁镛

  袁镛墓前,好友王应麟带着泽民,前来祭奠。香火缭绕,将带来的以前和袁倡和的文稿当场火化焚祭袁镛。

  王应麟振笔疾书,写成一首长诗《挽袁进士镛》。诗曰:

  天柱不可折,柱折势莫撑。

  九鼎不可覆,鼎覆人莫扛。

  袁公烈丈夫,独立东南方。

  欲以一己力,代国相颉顽。

  适遭宋祚移,耻为不义戕。

  奋然抱志起,誓欲扫欃枪。

  拔剑突前麾,手回日月光。

  贼势愈猖獗,山摧失忠良。

  呜呼绝伦志,不得骋才长。

  妻孥悉从溺,枯骨谁为襄。

  忠烈贯天地,游魂为国殇。

  山水倍堪悲,抱恨徹穹苍。

  穹苍幸一息,庶几纪星霜。

  西风白杨路,哀猿号崇冈。

  解剑挂墓柏,泣下沾衣裳。

  惜哉时不利,抽毫述悲伤。

  译文:

  擎天之柱不能折断,柱折断了没法撑起天阳。

  国家九鼎不能倾覆,倾覆后没人能手举肩扛。

  袁公乃伟烈大丈夫,巍然屹立在祖国东南方。

  他极尽个人的力量,代替祖国去与敌人抵抗。

  宋朝宗庙摇摇欲坠,可耻地被不义之人重创。

  英雄奋然挺身而出,立志要横扫虎豹豺狼。

  拔剑冲锋勇往直前,剑锋映亮如日月光芒。

  无奈贼寇势力猖獗,山岳般英雄倒下痛失忠良。

  你志向高远无与伦比,却不能再次谱写华章。

  妻子孩子都投河殉国,烈士的遗骨谁来保障?

  忠烈之气长贯天地,为国牺牲的烈士威名远扬。

  山山水水饱含悲戚,愤怒义恨布满穹苍。

  幸好老天保佑忠臣一脉,艰难岁月难忘。

  西风吹过白杨路,猿猴哀嚎在山岗。

  解下佩剑挂在墓前柏树上,眼泪湿透了衣裳。

  糟糕的时代令人痛惜,挥毫写下我的悲伤!

  ④忠魂归宁,古墓待寻

  明朝立国后,袁镛被谥号“忠定”。宁波月岛湖心广福寺(俗称湖心寺设宋忠臣袁公祠,四时奉祀。袁镛与人合葬董岙山(县西的山下庄清道乡,董岙又名谢岙)。明正统十四年(1449)十一月十六日袁镛的玄孙袁忠徹重修墓园,立墓碑并建华表、围墙,题曰:“宋忠臣袁镛之墓”。并亲撰碑文,碑刻最后有:“……繄夫天道靡僭兮恒裕,庆泽流演兮深长。子孙曼兮弥盛,簪笏袭兮逾昌。想仪形兮奚逮,睹罗兮崇罔。云阴阴兮碧草,风萧萧兮白杨。树穹碑兮隧道,俾后来兮弗忘。玄孙尚宝司少卿忠徹撰。

  (译文:……是啊,天道不会潜沒而会永久壮大,溪流不会枯竭而永久流淌。子孙会永久繁盛,仕途会代代留传。想像镛公的威颜而不能亲见,目睹冢墓时心里充满了崇敬。阴云下碧草栖栖,西风里白杨摇曳。建墓道立墓碑,希望后来者不要忘记!玄孙尚宝司少卿忠徹撰)

  2016年初踏勘,初步认定有一处明代遗迹可能是袁镛的古墓。墓址离地面高十余米,坐北朝南,原墓规格较高,左右有两米龙墩,圈椅式防水围墙,三级拜台高三米,纵深十余米,横宽二十米,还须后续考证,等待文物部门进行鉴定。


(袁家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袁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02288号   

GMT+8, 2025-5-1 22:56 , Processed in 0.17455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风格设计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