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宗亲网-全球袁氏网上家园
标题: 塞外袁氏 [打印本页]
作者: 袁景宏 时间: 2019-9-18 11:03
标题: 塞外袁氏
美哉、壮哉,鸽子山“吉祥三宝”美名传
七老图山余脉——努鲁尔虎山横亘在“蒙冀辽”三省结合部,位于内蒙古东南部边缘的朝宝沟就镶嵌在莽莽群山之中,全区小康文明村鸽子山就坐落在这座山川的当腰,它因村东头的陡峭悬崖常常有山鸽鸣唱、筑巢和繁衍而得名。经过岁月的沉淀和改革开放的洗礼,这里和全国文明村镇一样,村容、产业、生活正在悄然地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今,金苹果、野毛榛、评剧团“吉祥三宝”的美名,随着信息渠道的多元化传遍了鸡鸣三省的周边地区,成为激励附近农牧民走向新时代,实现小康梦的佳话。
致富之宝,香苹果。朝宝沟属于半干旱型气候,地貌为七山一河二分田。这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上世纪80年代山上植被茂密,地表河水四季长流,但因土地匮乏,粮食产量低,人们温饱困难,多数人生活水平处于贫困线以下。改革开放后,鸽子山村在党的富民政策引领下,分产到户,责任到人,调结构,跑市场,发挥地理优势,寻找富民之路,确定了以发展果树种植为主、多种经营为辅的综合农业发展路子,彻底摆脱了单一农业种植的生产经营模式。
鸽子山村种植的宁丰十号苹果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比辽东半岛的大连苹果和山东半岛的烟台苹果个头大,肉质厚,色泽浅黄,口感厚重,各种维生素含量丰富。每年十月金秋时节,远近消费者都慕名而来,或批发,或采摘。配合农家旅游项目服务,形成了采摘、登山、观光等一条龙产业链条,为村民致富搭建了大舞台。目前,仅苹果种植一项,人均收入就达到两万多元。
精神之宝,评剧团。鸽子山村建村几百年来,民风古朴,礼仪文明,村里先后有袁姓、张姓、董姓、陈姓、崔姓、王姓、单姓、周姓、付姓等人家搬来居住,其中袁姓村民户数较多,属于本村大姓之一。袁氏于清末自山东鲁西南“闯关东”迁徙而来,传承了忠孝为先、尊儒重教、崇尚科学、勤俭持家之遗风。爱好吹打弹拉,评剧皮影等民间艺术者传承不断,其表演早已成为村民红白喜事,节日庆典,自娱自乐的拿手好戏。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村民们逐步过上了生活富裕的好日子,农村文化生活需求日趋旺盛,鸽子山村农民文化生活逐渐彰显个性化,电影、电视和互联网手段不断得到完善。特别是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传统文化的挖掘与整理适逢机遇期,由此,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关怀和支持下,鸽子山评剧团应运而生,县文化局、县乌兰牧骑鼎力支持,从政策到技术给予全方位指导和服务。
目前,鸽子山评剧团,装备道具齐全,演员角色成熟,音响配乐到位,后勤保障及时,传统剧目与现代剧目相得益彰,《珊瑚传》、《牧羊圈》、《状元与乞丐》等剧目深受农牧民和游客的喜欢,已成为新时期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亮点和看点。
生态之宝,野毛榛。鸽子山村地处七老图山余脉的努鲁尔虎山脉腹地之中,历史上曾有过人口稀少,生态压力小,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开荒种粮为主的掠夺式农业生产,逐渐导致植被退化,水脉萎缩,人居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新中国成立后,朝宝沟山川水系围绕提高农业生产开始了逐步治理,直到党的十一三中全会后,农村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和荒山承包到户,封山育林政策逐渐落实。特别是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不断深化和落实,退耕还林和苹果种植成为朝宝沟鸽子山村的农业主基调,生态建设得到了彻底改观。通过修梯田、筑塘坝强化苹果种植的水土涵养率;通过退耕还林、舍饲圈养等提高林草覆盖率。
形式有效的生态建设措施,使得努鲁尔虎山里独有的野生毛榛在这里获得新生和繁衍,使得荒山野岭披上了浓浓的绿装,可以说野生毛榛在当地生态建设中功不可没。每年五月朝宝沟鸽子山村的前山后岭都能看到一片片开着白色花儿的野毛榛灌木丛,成群的蜜蜂围绕着一簇簇毛榛花儿飞来飞去,由野毛榛花粉酿制的蜂蜜营养价值极高,深受消费者喜爱。野毛榛果实成锥圆形,皮薄有细微茸毛,果仁甘醇而香,富含脂肪和多补维生素,营养丰富。种仁入药,有调中、开胃、明目之功效。
野生毛榛生长在鸽子山的河床两岸,生长在山岭沟岔,一簇簇野毛榛花儿盛开在温暖的五月,守护着春天,守护着这里的青山绿水。
欢迎光临 袁氏宗亲网-全球袁氏网上家园 (http://www.yuanszq.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