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宗亲网-全球袁氏网上家园
标题: 荥阳高袁寨袁家祠堂(组图) [打印本页]
作者: 袁平 时间: 2014-3-8 15:16
标题: 荥阳高袁寨袁家祠堂(组图)
本帖最后由 袁明辉 于 2020-7-27 08:17 编辑
荥阳高袁寨袁家祠堂
图/睢阳林家
[attach]804[/attach]
[attach]803[/attach]
[attach]805[/attach]
(来源:睢阳吧)
作者: 项城袁氏 时间: 2014-3-8 20:09
本帖最后由 袁弘毅 于 2019-8-2 11:46 编辑
古朴、庄重。
作者: 袁明辉 时间: 2014-3-8 22:20
本帖最后由 袁弘毅 于 2019-8-2 11:46 编辑
这种建筑属于什么风格呢?
作者: 袁明辉 时间: 2014-3-8 22:32
本帖最后由 袁弘毅 于 2019-8-2 11:46 编辑
荥阳市是隶属于河南省郑州市的一个县级市,高袁寨是村名,属荥阳市城关乡。
作者: 项城袁氏 时间: 2014-3-8 22:47
本帖最后由 袁弘毅 于 2019-8-2 11:47 编辑
荥阳市是隶属于河南省郑州市的一个县级市,高袁寨是村名,属荥阳市城关乡。[/quote]
我明天、或周一查查。
作者: 项城袁氏 时间: 2014-3-10 19:27
本帖最后由 袁弘毅 于 2019-8-2 11:48 编辑
按照明辉站长安排,我们联系到荥阳市政协和城关乡政府。又通过他们联系到了髙袁寨村书记。书记姓高,可惜高书记不清楚本村袁氏宗祠来历。后荥阳市政协文史委传来资料,才弄清了宗祠大致情况。荥阳市传来资料附后:
高袁寨村、袁河村由来
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山西的民众向河南一带移民。当时山西境内有一户袁姓人家,他的四个儿子根据《易·乾》中“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的记载,分别取名为:袁元、袁亨、袁利、袁贞。官府的移民文告发布后,袁元等弟兄四人只得告别亲人,向河南方向进发。在乘船渡黄河时,因风高浪急,船在河中颠簸不止。年幼的袁贞突然摔倒落入河中,最终被河水所吞没。
来到黄河南岸后,袁元等弟兄三人和一户高姓人家在荥阳城西的一片空地上定居下来。经过多年的生息繁衍,这里发展成为一个以高姓、袁姓为主的村庄。村名便根据村民的姓氏被称为“高袁寨”(现在为荥阳市城关乡高袁寨村)。
明朝末年,高袁寨有一位颇通文墨的袁姓村民袁明德,因为喜欢水,便为四个儿子分别取名为:袁泉、袁河、袁江、袁淮。当袁明德发现距高袁寨东南约三十里的贾鲁河谷景色优美、水源丰富,特别适合居住时,就把家搬至此定居。
清朝中期,袁明德的后人逐渐增多,他们所居住的贾鲁河谷一带便发展成为一个以袁姓村民为主的村庄。因村庄附近的野生动植物数量很多,为一种俗称“老鸹”的飞禽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沟坡上常有老鸹在此嬉戏、筑巢、居住。这里常常会看到数百只老鸹一起在空中飞翔、鸣叫,景象蔚为壮观。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场面的外村人到此后,常要驻足观看一番,回家后就向人介绍,使这里的老鸹迅速声名远扬。于是外村人便称这里为“老鸹沟”。后来“老鸹沟”的多数村民觉得“老鸹”一词不雅,就决定改村名。
因“老鸹沟”多数村民无钱修建住房,只得在河谷上面的沟坡上挖掘窑洞居住。而村子旁边的贾鲁河谷中还有一个以申氏村民为主的村庄——申河村,相对于申河村所处的位置而言,“老鸹沟”村民所住的位置较高,可谓在“顶上”,并且村庄的土地也多在河谷的顶部。村民们便根据村庄的姓氏和位置,将“老鸹沟”改为“袁顶”。
多年后,“袁顶”村有人提出“顶”有顶着东西的意思。根据这种思路“袁顶”便被解释为“袁姓村民头顶重物”之意,这样的村名将会对村民很不好。于是,有人提出了修改村名的建议。此时的“袁顶”村民虽然是袁泉、袁河、袁江、袁淮的后人,但“袁河”的子孙人丁最为兴旺,从数量上已经占整个村庄人口的绝大多数。村民们为了纪念先祖“袁河”,就把村名由“袁顶”改为“袁河”。
新中国成立后,袁河村由荥阳县划归郑州市郊区管辖,现在为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袁河社区。村民已经全部搬出窑洞,住进了宽敞、漂亮的楼房。
《郑州日报》郑风3版:袁聚才 郭增磊2009.2.3.
作者: 项城袁氏 时间: 2014-3-10 19:29
本帖最后由 袁弘毅 于 2019-8-2 11:48 编辑
郑州荥阳高袁寨袁氏, 是明朱元璋时期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来。 村里祠堂始建于明朝。族谱是:春永清光延,秋承万保全。奉先思孝敬,祖德可长传。这是一首藏头诗 竖念:春秋奉祖永承先德让后代永远牢记 水有源而源远流长树有根根深而叶茂....勿忘先祖遗训。
作者: 袁明辉 时间: 2014-3-10 22:31
本帖最后由 袁弘毅 于 2019-8-2 11:48 编辑
感谢项城袁氏多方周折找到这么翔实的资料,让我们了解到这么一支颇具传奇色彩的袁氏!
欢迎光临 袁氏宗亲网-全球袁氏网上家园 (http://www.yuanszq.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